主蒸汽压力
主蒸汽压力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4665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仪器仪表用户、节能技术、汽轮机技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三届年会 、全国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技术交流研讨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600/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09年会等;主蒸汽压力的相关文献由442位作者贡献,包括田亮、刘鑫屏、刘永红等。
主蒸汽压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6658篇
占比:99.95%
总计:246787篇
主蒸汽压力
-研究学者
- 田亮
- 刘鑫屏
- 刘永红
- 闫顺林
- 高明明
- 卫丹靖
- 张丽香
- 张志刚
- 张缠保
- 李云
- 王桐
- 赵宇
- 邹包产
- 郝丽花
- 郝晓辉
- 倪子俊
- 冯爱香
- 刘艳文
- 姚远
- 宋圣军
- 岳光溪
- 张宝
- 张屹峰
- 张鹏
- 李伟
- 李华东
- 李建军
- 杜艳生
- 杨虹
- 段秋刚
- 温武
- 王洪凯
- 索思远
- 贾峰生
- 陈祖斌
- 马小军
- 高飞
- 严国栋
- 于明双
- 伯运鹤
- 何德峰
- 余世明
- 俞立
- 刘吉臻
- 刘宗奎
- 刘正强
- 刘洪丹
- 刘胜
- 刘青
- 吕俊复
-
-
-
郁强;
王兆舜;
夏静;
刘潇
-
-
摘要:
结合当前直流炉主蒸汽压力和中间点温度的控制理论,分析直流炉燃料和给水之间的耦合关系,实现燃料和给水的解耦控制。通过燃料和给水的解耦,克服直流炉运行过程中给水和燃料互相影响造成主蒸汽压力和中间点温度波动的问题,最终实现直流炉给水的优化控制。实际应用表明,通过直流炉燃料和给水的解耦控制,直流炉运行稳定性显著提高。
-
-
-
王世勇;
张卫东;
石英;
徐乔
-
-
摘要:
针对国内正在研发中的某种核电堆型,根据核岛专业提供的不同主蒸汽参数,分析了机堆匹配主要接口参数(核岛与常规岛主要接口参数)中主蒸汽压力、主给水温度及机组功率的相互影响,并对主蒸汽压力、最终给水温度提出了设计优化建议,可为其它核电机组的机堆匹配优化提供参考.
-
-
-
-
-
秦文学;
王嘉兴;
王继强;
白帆;
王喆;
王林
-
-
摘要:
燃煤机组的锅炉侧参数普遍具有大延迟、大惯性的特性,影响主蒸汽压力的控制品质.为此,本文将主蒸汽压力信号的ARMA时序预测应用于主蒸汽压力控制,将主蒸汽压力实测值及其设定值作为锅炉主控PID输入,经计算输出机炉协调方式锅炉主控指令,用以调节机组燃料量,控制策略将主蒸汽压力实测值引入ARMA预测模型,通过当前目标负荷及变负荷速率共同确定适用模型参数.将该控制策略用于APROS仿真平台及实际600 MW燃煤机组锅炉主控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控制调节大延迟大惯性的影响,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主蒸汽压力的控制品质有所提升.
-
-
李珂;
刘永红
-
-
摘要:
为了解决深度调峰工况下,火电机组由于变负荷频次和变负荷幅度增加以及频繁启停磨煤机组造成的主蒸汽压力波动剧烈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预测型锅炉主控前馈及三级限制型总风量前馈构成的协调控制优化逻辑,采用基于启磨煤机预判的预加煤前馈控制、总风量设定值逻辑优化、三级限制下总风量前馈逻辑优化等策略,提高机组变负荷响应能力,达到总风量与高频变化燃料量的最优匹配.在某600 MW机组上采用该优化策略,并通过现场变负荷扰动试验分析机组在高频率及大幅度负荷变动、启停磨煤机组、燃料量波动等复杂工况下主蒸汽压力变化特性,试验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综合调控机组主蒸汽压力,保障机组在经济工况下稳定运行.
-
-
王薇
-
-
摘要:
燃煤锅炉可以在保证其可靠、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燃料从化学能到热能的转换,这是其在日常生活应用和企业生产中的主要目的.本文首先对燃煤锅炉燃烧系统进行研究,接着分析了燃煤锅炉燃烧系统的影响因素,力求为我国的能源节约及相应行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
佟辉;
文学;
孙国兵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三届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作为企业动力的源头,热电厂的锅炉控制系统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改进和创新.文中以热电厂母管制运行锅炉组的单台锅炉为研究对象,选择锅炉的蒸汽压力为主要被控变量,主要研究和设计了直吹式锅炉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小波预处理后,通过处理完的数据对燃烧系统进行辨识,然后对单炉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的优化进行设计,给出模糊PID控制器的具体设计方法,最后对所设计的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满足实际需求.
-
-
-
-
何阿平;
阳虹;
彭泽瑛
-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600/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09年会》
| 2009年
-
摘要:
节能减排要求开发更高效率的高参数大容量汽轮机。本文分析了提高参数和容量相关的两个关键技术领域:高温材料研发和结构优化的进展状况。最新600°C铁素体材料的研究成果已达到625°C水平,下一步产品的主蒸汽压力和容量定位为28MPa~30MPa,1200MW~1300MW。本文分析表明STP推出的一系列独特结构设计可以大幅度降低高温高压部件的工作温度和应力,保证高中压的最佳,以及将末级排汽损失维持在最小范围内。该独特结构设计是保证更高参数更大容量汽轮机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及运行灵活性的最佳解决方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