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肾性骨营养不良

肾性骨营养不良

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946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世界中医药、中国血液净化、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二届协和临床内分泌代谢论坛暨纪念刘士豪教授诞辰110周年学术论坛、第三届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2008国际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等;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相关文献由198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可、刘世巍、张宁等。

肾性骨营养不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9465 占比:99.81%

总计:49560篇

肾性骨营养不良—发文趋势图

肾性骨营养不良

-研究学者

  • 任可
  • 刘世巍
  • 张宁
  • 李同侠
  • 姜春生
  • 李乃适
  • 李建民
  • 李月红
  • 白丽娜
  • 罗燕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麻雪洁; 张朔凡; 汤日宁; 张晓良; 刘必成
    • 摘要: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ROD)是狭义的“肾性骨病”,即与CKD相关的骨组织学异常,是CKD继发的严重骨骼损害,增加了CKD患者发生骨折甚至死亡的风险,其按病理生理学变化可分为高转换型骨病、低转换型骨病和混合型骨病3种类型。随着CKD发病率的升高,ROD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后影响越发重要。目前临床上对于ROD的治疗主要集中于针对其相关的矿物质及代谢异常,作用靶点单一,缺乏研究证实对后期骨疾病存在较好的疗效,且针对不同类型ROD的药物相关研究较少,临床应用选择中存在较大困难。现研究发现,通过调控参与ROD发病机制的不同分子可干预ROD进展,有望成为ROD治疗的新靶标,提高ROD预后及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关于混合型骨病治疗的相关研究甚少,本文主要对于高转换型和低转换型骨病的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 赵艺芳; 廖垚; 朱惠征; 曹凤珍; 张贤彬; 时倩琳; 陈玲玲; 李佑生
    • 摘要: 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以骨痛、骨质疏松、骨折等病理性改变为主要表现。李佑生教授受《黄帝内经》“胆主骨所生病”理论启发,将“胆主骨”与“肾主骨”理论相结合,根据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以及“他脏治本脏病”的理念,从胆主骨理论入手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病机为肾虚髓空,胆腑郁滞,加之脾气亏虚,肝宗筋束骨不利,瘀血、浊毒壅滞经脉,以肾虚、胆郁为本,三焦闭阻、瘀血浊毒内蕴为标。据此立补肾、调胆两大治则,并以补肾温髓调胆为纲,健脾补肾、补益肝肾、温髓壮胆化瘀、疏胆升阳祛浊为法,从整体观入手,辨证施治,达到阴阳协调,五脏六腑和安。以期在临床为他脏治本脏病、本脏病同治提供理论依据。
    • 房顺治; 李国远; 纪小枫; 胡飞; 尚希福
    • 摘要: 肾性骨营养不良为继发于慢性肾脏病的骨骼并发症,由于合并体内多种骨代谢紊乱,易诱发髋部脆性骨折、淀粉样关节病、股骨颈纤维性骨炎等关节外科疾病,目前主要通过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但缺乏大样本长期临床随访结果。该文回顾近年来肾性骨营养不良相关研究文献,对其在运动系统中的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唐福仙; 梁苇茜; 庞欣杰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血磷(2.08±0.11)mmol/L低于对照组的(2.56±0.23)mmol/L,血钙(2.85±0.19)mmol/L高于对照组的(2.21±0.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395.62±14.16)ng/L低于对照组的(485.84±15.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瘙痒消失时间(1.05±0.17)周、骨痛消失时间(1.14±0.28)周、疲乏消失时间(1.13±0.22)周均短于对照组的(2.69±0.32)、(2.46±0.19)、(2.28±0.4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临床上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法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安全性高,故具有临床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 谢胜; 欧阳春
    • 摘要: 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ROD)指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骨改变。尽管四环素标记的经髂骨活检是ROD诊断和分型的金标准,但受有创性、患者意愿和专家等的限制,在临床上几乎不开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ROD的诊断新进展,包括骨活检的改良,无创成像技术的兴起,新型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BTM)的出现及相互间的组合应用,使得无创精准的“虚拟骨活检”成为可能。
    • 李乃适; 夏维波; 周学瀛
    • 摘要: "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我国著名内分泌学家刘士豪和朱宪彝于1942年公开提出并为学术界广泛接受的疾病命名,也是第1个基于中国的研究资料并由中国人命名的疾病名称.本文回顾该命名的由来及适用范围的演变,对近百年来的学科发展进行梳理和思考.
    • 解其敏; 钟玲
    • 摘要: 骨代谢标志物是评估骨代谢,直接反映骨代谢状态的一组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转换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等.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脏病导致的骨代谢异常出现的骨转化、钙化、骨量、骨结构等的异常,目前有大量研究证实骨转换标志物与肾性骨营养不良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某些骨转换标志物在CKD中的变化对骨转换标志物在肾性骨营养不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奚克勤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营养不良对患者钙磷代谢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鳞、血钙、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及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磷、血钙、iPTH、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钙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营养不良,可改善患者钙磷代谢与肾功能,且疗效显著。
    • 李乃适; 李梅; 张茜; 段炼; 陈适; 夏维波
    • 摘要: 内分泌学作为20世纪初的一门新兴学科,百年来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北京协和医院在这一领域亦曾作出不少贡献.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为内分泌学领域的诊疗带来了新的突破.本文回顾了内分泌学的历史及北京协和医院在内分泌领域的贡献,并对学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
    • 温煦
    • 摘要: 目的 研究对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参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21例,一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17例,一般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