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定位
联合定位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测绘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26330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11年第十五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2008年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等;联合定位的相关文献由736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波、李宗伟、孔令讲等。
联合定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6330篇
占比:99.98%
总计:426404篇
联合定位
-研究学者
- 余波
- 李宗伟
- 孔令讲
- 孙继平
- 何斌
- 崔国龙
- 张元生
- 易伟
- 朱维红
- 熊海良
- 邓仕林
- 马丕明
- 刘燚鑫
- 刘经南
- 单晓庄
- 吴颖丹
- 周瑶
- 明洋
- 李万春
- 李枫
- 李稳
- 束锋
- 桂林卿
- 汤深权
- 田子建
- 祁牧帆
- 范福清
- 葛萌萌
- 蒋智
- 许文杰
- 赵军
- 高林
- 魏二虎
- 黄大通
- 于乃功
- 于建均
- 于春海
- 付玲枝
- 付继伟
- 代苏杰
- 何丹
- 何亮
- 何希僖
- 何新生
- 何旭东
- 何毅华
- 余海
- 佟伟华
- 元辉
- 兰海翔
-
-
陆悦铭;
刘秋林;
胡坤;
李亮
-
-
摘要:
一、一艘唯一而独特的“船”20世纪50年代,在欧米茄(OMEGA)低频双曲线无线电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出现前,潜艇主要通过惯性导航系统(INS)和水声定位系统(APS)联合定位,加上航迹测绘和海图资料推算等,得到潜艇的位置,但是这个位置不是很精确,并且会有不断积累的误差。
-
-
薛嘉琛;
武建锋;
焦喜康;
刘源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导航定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导航定位技术不断革新。然而在很多场景下,传统的卫星定位技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定位问题,包括精度要求不满足、定位结果不连续以及定位时间过长等。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5G定位技术的联合定位系统可以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系统主要由5G定位网络、时间同步设备和接收终端3部分组成。在算法方面,基于北斗和5G的定位方程建立联合定位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中的高斯-牛顿法将非线性方程转换为线性方程,通过公式推导,得到迭代后的终端定位结果。系统仿真后的定位精度可达到3.934 m。搭建实验平台验证联合定位系统的可行性。测试表明,静态定位精度约为3.14 m,动态定位精度约为4.51 m。
-
-
曹晓春;
张静;
林开钦;
孙天阳;
李振海;
李奇
-
-
摘要:
在边坡、城市峡谷、高架等复杂的公路交通定位环境中,存在海量多样的定位需求与复杂的定位环境,北斗信号穿越建筑空间时强度被削弱,产生严重的信号反射和衍射,使得北斗卫星信号难以到达和有效使用,系统可用率下降,无法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结合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系统高密度部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北斗+5G联合定位模型以及基于最小二乘残差Helmert后验加权的误差校正方法。在复杂公路交通环境中,可以改善可见卫星数少的问题,优化卫星的几何构型,提高用户终端定位精度,能够为用户终端提供高精度、全天候、连续、实时的定位服务。实验表明,北斗+5G联合定位模型能够大幅提升复杂公路交通环境下的定位性能。
-
-
倪江楠
-
-
摘要:
为了提高播种机的自主化作业水平,将光学和超声联合定位方法引入到了播种机导航系统的设计上,通过超声波测距和激光扫描的方法,实现了作业区域的定位和播种机行走路径的规划,从而提高了播种机作业的适应能力,提升了自主作业水平.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对基于光学和超声联合定位的导航系统进行了实验,并建立了一个有田垄的农田作业环境,展开了播种机的导航实验.结果 表明:基于光学和超声联合定位方法可以成功地规划播种机的行驶路径,对无人驾驶播种作业设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
万永世;
郭磊;
王晓烨;
李志阔
-
-
摘要:
文中对BDS/GPS联合定位数学模型进行了介绍,基于VS2018平台程序实现了BDS/GPS双系统联合单点定位,并通过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树荫遮挡、建筑物遮挡两种环境下单GPS系统与BDS/GPS联合定位精度及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环境下多系统联合定位对定位精度及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
-
-
葛倩;
侯守明;
赵文涛
-
-
摘要:
实时获取智能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增强现实(AR)实景智能导航系统实现的关键,为了提高智能终端GPS定位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与改进的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DBSCAN)结合的GPS组合定位优化方法.通过对GPS系统采集到的位置坐标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去除较大的数据波动,控制定位误差范围,采用DBSCAN聚类算法进行分类去噪和二次聚类,对类中数据求得算术均值和类间数据总数进行加权求重心,确定位置坐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有效提高GPS单点定位精度,减少定位误差,同时很好地满足了AR实景智能导航系统实时性和鲁棒性的要求.
-
-
方华丽;
吴晴
-
-
摘要:
为了提高采摘机器人定位导航效率,改变单一的定位导航模式,将无线传感网络和机器视觉系统引入到了定位导航系统的设计上,通过联合定位的方式,提高导航效率.进行定位时,首先,由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系统迅速定位作业区域,采摘机器人规划路径自主到达指定作业区域;然后,利用机器视觉系统对果实进行图像采集,采用图像匹配功能发现成熟待采摘果实,执行采摘任务.对定位导航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联合定位的方式可以明显提高采摘机器人定位导航效率和定位的精度.
-
-
杨阳;
夏雄;
胡飞
-
-
摘要:
测向/时差联合定位算法具有仅需要2个节点即可实现良好的定位精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双站测向/时差联合定位的原理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测向/时差的最小偏度单形采样不敏卡尔曼滤波(UKF)定位算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基于最小偏度单形采样的UKF的测向/时差联合定位算法收敛速度快,定位精度高.
-
-
邱晓璐;
刘根友;
曲绍杰
-
-
摘要: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载波相位定位的病态性,提出采用伪距观测来改善上述问题,并对比分析了在我国8个地面站不同精度伪距观测量的引入对载波相位定位病态性的改善效果,这种病态特征可以通过伪距与载波相位联合观测得到的法方程条件数表示.实验结果表明:伪距观测对载波相位定位的病态性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且BDS系统的改善程度比GPS更大;伪距观测精度越高,联合定位的病态性程度越弱;在较短的观测时间内,伪距观测量的引入,对载波相位定位病态性的改善效果非常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