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法

网络法

网络法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建筑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417890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法制博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2015年年会暨何梁何利学术高峰论坛、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第一届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等;网络法的相关文献由422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国用、朱颖心、王浩等。

网络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7890 占比:99.96%

总计:418063篇

网络法—发文趋势图

网络法

-研究学者

  • 郑国用
  • 朱颖心
  • 王浩
  • 谢永江
  • 吴宇
  • 夏春海
  • 徐国海
  • 龚波
  • 丁石川
  • 何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昕; 蔡雨婷
    • 摘要: 近40年来(1980—2020年),全球互联网治理业已形成一定数量的松散的治理规则。以195项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些规则在多因素层面的分布状况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网络安全、数字经济、隐私与数据治理议题近年来逐渐兴起;不同议题有其核心治理平台,G20、APEC等国际合作机制正成为新的重要规则制定平台;不同议题规则的约束力等级存在差异。中国提升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制度性话语权,在主体层面应加强网络外交,与各国形成网络化治理格局,同时发挥国内各类非国家行为体作用;在平台层面应根据议题选择重点参与平台,积极利用灵活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在方式层面可遵循规范倡导与规则推进的双轨路径。
    • 陆洋
    • 摘要: 随着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转型,区块链技术进入了规模应用阶段,对区块链进行立法规制成为法律体系新一轮更新的重点.对区块链的规制可分为区块链关联法与区块链专门法两部分.一方面,这一规制延续了既有网络法体系,体现为既有法律框架中各部门法通过个案形成对区块链进行规制的个别法律规范,新的区块链专门立法受既有网络法上位规范和立法原则的约束.另一方面,区块链可以保障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辅助法律实施,其应用中潜在的多重风险与挑战决定了相关立法规制必然要突破既有法律框架.区块链立法规制中尤为典型地体现出网络法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两种进路具体展开,对应于哈特所分类的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
    • 丁晓东
    • 摘要: 网络法研究具有独特的法理学与部门法意义,并非像“马法”一样,仅仅是传统法律的适用对象。在法理学层面,网络法首先可以更深刻地解释互联网等新科技的本质。互联网等新科技已经走出实验室与工厂,与人类生活密切结合,因此,互联网等新科技本身就已经成为法律问题,而不仅是规制对象或规制工具。网络法的法理学研究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性。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将网络空间视为人民意志建构的场所,包括网络治理在内的国家治理才有可能实现。在部门法层面,通过聚焦个人信息、算法、平台这三个网络法核心议题,可以发现需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以事物整体性与联系性的视角看待部门法。采取公私法融合或社会法的视角,更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网络法问题,同时促进部门法研究的反思与深化。
    • 魏文栋; 张鹏飞; 李佳硕
    • 摘要: 准确、全面地核算区域电力相关碳排放(后文简称电力碳排放)是指导减排的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贸易对区域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导致"碳排放泄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碳减排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IPCC清单编制法、网络法和多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涵盖生产侧、供给侧和消费侧的电力碳排放核算框架,并编制了2012年我国30个省区不同视角下的电力碳排放清单.结果表明:①地区在不同视角下的电力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以内蒙古为例,2012年其生产侧、供给侧、消费侧视角下电力碳排放分别为3.76亿t、2.39亿t和1.26亿t.②不同视角下各省电力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火力发电比重高的北方省份(如内蒙古和山西)有较大的生产侧电力碳排放,制造业所占比重高的中部和东部省份(如河北和山东)有较大的供给侧电力碳排放,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部沿海省份(如江苏和浙江)有较大的消费侧电力碳排放.③各省区之间存在大规模电力碳排放流动.2012年,我国通过输电网络和贸易网络发生的省际电力碳排放流动总量分别为4.60亿t和9.76亿t,分别占全国生产侧电力碳排放总量的13.1%和27.7%.通过输电网络和贸易网络的电力碳排放流动呈现出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空间特征.本文建立的电力碳排放核算框架将生产侧、供给侧、消费侧视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强对电力系统碳排放的认识,为合理划分区域间电力碳排放责任提供了基础.
    • 张涵琪
    •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一项难题,网络的永久记忆能力使得人们的信息难以被遗忘,为日后生活带来不便.为此,欧盟法提出被遗忘权制度.中国有着设立被遗忘权的制度土壤和讨论空间.应当在利益衡量后,有条件地引入被遗忘权制度,经由渐进式、折中式的立法,区分不同的权利主体、信息发布主体设置不同规则,使得该制度与知情权、言论自由、商业效率等利益之间达成平衡,最终完成被遗忘权的本土化.
    • 黄德明1; 李廷康2
    • 摘要: 《网络行动国际法塔林手册2.0版》第七章''外交和领事法'',是探索''适用于网络空间国家行为的外交和领事关系国际法''的最新成果。第七章依据现有外交和领事法规范特别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对这些规则如何适用于网络空间进行重述,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所在使领馆馆舍和电子档案、文件及通信的不可侵犯性以及外交代表和领事官员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三个部分。受限于该手册所运用的''法律类推''方式和对实然法、应然法的态度等原因,该手册第七章规则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而对该手册的适用和影响力形成一定限制,需要各国在实践中予以澄清和确定并发展有关规则。尽管新领域规则编纂具有复杂性,但是该手册对更加普遍的问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规制,而不应过于局限。
    • 胡凌1; 戴昕2; 杨安卓3; 李晟2; 刘晓春4; 李斯特5; 左亦鲁6; 岳林7; 洪丹娜8; 贾开9; 许可10; 庆启宸11; 沈伟伟12; 张凌寒13
    • 摘要: 中国引入互联网20余年来,新法律问题不断涌现,一个叫作“网络法”的研究领域也由此愈加蓬勃,推动了国家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但同时,也存在着研究群体对已有研究文献关注不够、研究对象碎裂化、研究问题缺乏推进和低水平重复等问题。有鉴于此,中山大学法学院及《地方立法研究》编辑部于2019年5月11-12日召开“网络法的理论与视野”学术工作坊,采取小规模深入讨论论文的形式,力图发掘现有中国网络法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理论脉络,扩展研究的边界和视野,总结研究方法,凝聚共识,以期通过理论讨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为未来网络法研究提供启迪和洞见。工作坊讨论内容分为“网络法研究方法论”“版权与平台”“隐私与被遗忘权”“数据与治理”“人工智能与算法”等五个单元,充分体现出选题的丰富性和前沿性。参会人员均为这一研究领域有较为扎实研究的青年学者,通过为期一天半的热烈讨论,碰撞出十分难得的思想火花。为了使工作坊讨论内容能够对更多网络法研究者和关注者有所助益,特将讨论实录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