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民意

网络民意

网络民意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5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25029篇;相关期刊366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求实、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市场化、法治化背景下的金融服务法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首届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等;网络民意的相关文献由600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丽峰、何志武、剌啸媛等。

网络民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4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5029 占比:99.82%

总计:325601篇

网络民意—发文趋势图

网络民意

-研究学者

  • 朱丽峰
  • 何志武
  • 剌啸媛
  • 曹妍
  • 相清平
  • 许一飞
  • 刘力锐
  • 张琳
  • 徐建华
  • 曹钟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永峰; 路云飞
    • 摘要: 公众参与是保障公共决策科学性、公共性和合法性的基石,而媒介环境的变化使得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时空境遇下,互联网已然成为公众参与和民意汇聚的重要场域,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智库"参与公共决策。一方面,"开放的智库"释放利益偏好和情感诉求,助力公共决策的公平性和均衡性;另一方面,"开放的智库"输出科学知识和理性经验,助推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在公共决策实践中,应着力推进网络民意征集的常态化和网络民意表达的交往化。
    • 陈天明; 李若诚
    • 摘要: 自互联网诞生起,网络民意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网络民意的研究如何从新闻传播学科内“破壁”,进行跨学科的融通,因应新文科建设的需求,亟待学者开疆拓土。专著《在线的民间智库: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互动》整合多学科理论,探析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互动路径、机制、策略,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民意的公共价值——在线的民间智库。在实践层面,著作还就网络民意的收集、分析和回应进行了剖析。该书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并重,立足当下与谋划长远融通,本域内生与他山培力结合,为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学术版图和理论指引。本文从智库化、在线化、跨学科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互动过程中的民意赋能、互动机制和跨界驱动。
    • 方正
    •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通过网络途径对社会事件发表看法,这在司法领域尤为明显。网络作为社会舆论的发表渠道之一,对司法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通过界定网络民意的概念与特征,回顾近年来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江歌案”与“药家鑫案”,对比网络民意对中日司法机关的不同影响,尝试探索解决的方法,提出要正向引导网络民意,使民意能够和司法机关产生正向交互;逐步完善网络实名制,以遏制不当干预司法的言论;提高司法机关的公信力,使网络上关于司法领域的言论逐渐清朗。
    • 摘要: 何志武1964年生,湖北钟祥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新闻传播业务、新闻传播教育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模式与效果研究》《基于新媒体的民意表达与公共政策的互动机制研究》《“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研究》等多项。出版《大众媒介与公共政策--对武汉市“禁麻”政策的个案研究》《对话与协商:电视问政的理念》《在线的民间智库: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互动》《政治传播的实践面向》等著作多部。
    • 赵玉娟
    • 摘要: 采用理论探索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网络民意的双性效应及其对司法的影响路径.基于"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了网络民意对司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的潜在影响.建议司法机关通过建立专业的网络民意监测机构和人民陪审员制度,理性地吸纳、规制网络民意,促进司法和民意的积极互动.
    • 赵玉娟
    • 摘要: 采用理论探索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网络民意的双性效应及其对司法的影响路径。基于"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了网络民意对司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的潜在影响。建议司法机关通过建立专业的网络民意监测机构和人民陪审员制度,理性地吸纳、规制网络民意,促进司法和民意的积极互动。
    • 孟少豪
    • 摘要: 中国的法治建设要求民众参与,在司法环境下,民众通常借助网络参与司法,很多案件正是通过网络的作用才被民众知悉与了解.但是,网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并没有理论中所说的那么简单,如果网络失去了监督的功能,网络民意对司法的影响将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对于网络民意对司法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在中国,网络民意对司法的影响表现出不利的一面,干预司法;但在日本,网络民意主要是为了社会公义,并不会左右司法,对于司法的影响甚少.
    • 董红兵; 何志武
    • 摘要: 当前,公众的政策参与已从一般性参与的"存在感"向有效性参与的"获得感"转移,因此应以获得感理念为参照,从及时与有效两个层面丰富公共政策回应网络民意的意涵.这样既能激发真实的民意表达,又能保障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向度,还能确保公共政策有效实施.而只有做好话语性回应、行动性回应和制度性回应,公众才能从政策参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满足.
    • 董红兵; 何志武
    • 摘要: 当前,公众的政策参与已从一般性参与的"存在感"向有效性参与的"获得感"转移,因此应以获得感理念为参照,从及时与有效两个层面丰富公共政策回应网络民意的意涵.这样既能激发真实的民意表达,又能保障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向度,还能确保公共政策有效实施.而只有做好话语性回应、行动性回应和制度性回应,公众才能从政策参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满足.
    • 陈林; 王志丹; 杨光
    • 摘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推动公共决策过程中民众的参与,亦使得运用大数据方法把握网络民意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以《学前教育法草案》微博平台的民意分析为例,运用大数据手段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决策态度、表达方式、意见领袖等维度建立分析框架,剖析负性情感偏向的网络民意聚合机制.研究发现,议题公共性强、敏感度高是民意聚合的原因,而民众负性情感偏向则是心理噪声机理、沉默的螺旋效应、极化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此,决策主体可以通过培养理性意见领袖、发挥主流媒体功效、提高网络民众素质以及对话网络民众的策略,有效引导网络民意走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