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媒介事件

媒介事件

媒介事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4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体育、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0257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新闻世界、东南传播、国际新闻界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重庆市第三届新闻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安徽省第三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第八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等;媒介事件的相关文献由38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明、孙夏卿、张冰冰等。

媒介事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1.6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257 占比:98.33%

总计:20600篇

媒介事件—发文趋势图

媒介事件

-研究学者

  • 刘建明
  • 孙夏卿
  • 张冰冰
  • 张路苹
  • 曹林
  • 李弋
  • 董天策
  • 赵铭玮
  • 陈奕
  • 史安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新兰
    • 摘要: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及社会语境的变化,戴扬和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提出的媒介事件定义,其内涵和外延经历了一个丰富发展的过程。本文在回顾媒介事件概念嬗变的同时,分析了影响媒介事件传播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因素,并尝试以人民日报、新华社的官方微博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事件的报道为样本,进行个案研究与分析,探讨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介事件传播视角、传播方式的创新。
    • 徐剑; 黄尤嘉
    • 摘要: 新闻价值彰显新闻的本质。社交媒体时代,新兴新闻价值正在崛起,并改变当下对新闻的理解。基于东京奥运会微博热搜话题的分析,研究验证了传统新闻价值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依然适用,同时还发现了3个属于社交媒体时代的新兴新闻价值,即可讨论性、易参与性和话题延伸性,显示了基于社交媒体逻辑创新新闻价值理论框架的可能。研究还发现,传统新闻媒体比自媒体等新兴主体更善于运用大部分传统新闻价值,但在社交新兴新闻价值发掘上却缺乏竞争优势。
    • 刘胜枝
    • 摘要: 在河南强暴雨事件中,“救命文档”刷屏并衍生为一场集体救援行动,展示了共享型媒介强大的社会介入功能。从发生原因上看,媒介可供性、网民的媒介技能和特定情境的耦合触发了此次媒介事件;从行动主体上看,共享型媒介的生产可供性吸引了网民的广泛参与;从行动过程上看,共享型媒介的社交可供性凝聚了群体认同和情感驱动力;从行动效果上看,共享型媒介的群体协同涌现出群体智慧。在信息社会和风险社会的现代背景下,共享型媒介无论是在社会资源整合的实际功能上还是加强社会认同的情感功能上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有待我们加以更广泛的应用。
    • 周怡帆; 徐若寒
    • 摘要: 近年来,重大媒介事件仪式化传播及其所彰显的国家形象呈现出了多元意涵,借助5G技术的优势可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基于5G时代媒介事件仪式的时空结构、仪式的情感表达、仪式的符号呈现,研究从媒介议程设置、媒介联动报道、媒介技术支撑等三方面对我国重大媒介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5G时代媒介事件中的符号通过国家形象层面、社会价值层面、文化认同层面的价值建构,传递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凝聚了集体情感,整合了社会秩序,实现并加强了全体社会成员精神上的集体记忆。
    • 段晓霞
    • 摘要: 媒介事件是媒介仪式的前提和主体,媒介仪式是媒介事件发展的一种仪式化延续和表达。对媒介事件中仪式化过程的研究,就是对媒介事件的呈现和传播方式的探索,分析媒介事件的各方角色和展演形式,旨在对大型媒介事件的构成形式、发展方向和传播模式提供参考。文章从媒介事件出发,以全球性媒介事件奥运会为例,对媒介事件本身带有仪式性的展演形式进行分析,包括媒介事件中竞赛、征服和加冕这三种脚本在奥运会中的呈现与构成;媒介事件的表演、庆典和收视这类仪式性展演过程的形成方式。进而对此类媒介事件形成的媒介仪式的传播意涵进行分析,得出媒介仪式在传播中存在情感的凝聚和传递、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新技术的运用这三点传播意涵,展现着数字化时代媒介事件和媒介仪式新的创新发展。
    • 胡百精
    • 摘要: 历史常由大事件连缀而成。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体育赛事、文化仪式和媒介事件之一,北京冬奥会必将创造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段独特、美好的历史记忆。以历史的广角观之,北京冬奥会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两年有余,全球化浪潮遭遇疏离和阻遏,新技术革命持续加剧现代文明不确定性的多重复杂历史语境下举办的。一届成功、精彩的冬奥会,正是在此特殊的文明史周期,引领人们走出疫情悲情、全球风险和变革不确定性的绝佳契机。它意味着希望、勇气和力量,启迪人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重思文明的基本境况。
    • 郑烨锋
    • 摘要: 从第32届夏季奥运会期间新媒体平台的网络舆论中可以看出,技术祛魅背后的热点舆论显现出新的特征,如对话主体多元化、对话渠道和形式多样化、对话效果层次化和立体化。与此同时,在海量信息下,真相走向模糊;粉圈主义思维渗透,舆论点迷失。在新的舆论场中,主流媒体不再唯金牌论,而是注重对体育精神的有效引导;意见领袖以契合大众需求和接地气式的话语全方位解读赛事;普通大众观看赛事直播,并发布意见评论,完成集体荣誉感下的仪式构建;部分优秀运动员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流量,这是"舆论造神"的体现。
    • 陈麒璇
    • 摘要: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问题和弊端开始凸显。本文以全红婵走红事件为例,分析全红婵走红的原因,从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自媒体人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看自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顽疾”,并从法律完善、行业自净和个体自律三个方面提出治理对策,以期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自媒体舆论环境。
    • 范家萁; 王宇
    • 摘要: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8K+5G等最新电视转播技术为全球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般的观看体验,并产生了良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基于Twitter文化环境中的用户讨论,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一典型国际性媒介事件的跨文化传播效果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虽然Twitter用户态度多元分散,但开幕式正面内容相关讨论仍较为集中,并且表现出对人类共同问题如环境保护、和平的较高关注,体现出Twitter用户对人类与自然现实环境关照。Twitter用户对开幕式表演、设计、所使用道具等的讨论热度也表明,不同文化模式之间存在共通交集。但Twitter用户表现出的赞扬情绪围绕开幕式表演本身难以深入其背后文化含义,映照出难以避免的文化折扣现象。
    • 罗秋菊; 郭云娇
    • 摘要: 本文融合媒介事件和赛事杠杆理论视角,构建了一个探索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遗产价值最大化问题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将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遗产价值对主体“人”的福祉的提升作为重要的研究命题,分别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客体的非物质遗产与物质遗产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内容的设计。本研究提出:(1)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其遗产价值并不具备自然的自生性、自发性与自动性,但通过前期的规划、设计与评估工作,可对其价值的激发实现预先性的生产和主动式的建构;(2)“人”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建构者、使用者、价值评判者、受益者,将“人”作为赛事遗产问题研究的主线与核心,可以打开目前遗产研究“黑箱”,发现主动调控遗产问题的路径;(3)媒介事件与赛事杠杆理论分析框架的建立,可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价值最大化的问题研究提供较好的理论视域,进而实现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及其价值的主动与动态探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