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绢云母

绢云母

绢云母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矿业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4835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非金属矿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0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第十届全国矿床会议等;绢云母的相关文献由885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化奇、柴修安、关洪勇等。

绢云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0 占比:5.44%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56%

专利文献>

论文:4835 占比:93.99%

总计:5144篇

绢云母—发文趋势图

绢云母

-研究学者

  • 吕化奇
  • 柴修安
  • 关洪勇
  • 丁浩
  • 万斌
  • 王家俊
  • 严春杰
  • 刘立丰
  • 王新春
  • 陈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震; 胡应模; 庞宝宝; 武莎莎; 崔奎; 郭素芳
    • 摘要: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复合材料、PLA/绢云母复合材料以及PLA/PBAT/绢云母三元复合材料,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为参数,探究了PBAT和绢云母的用量对PLA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LA/PBAT/绢云母复合材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80/20/40时,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36.8 MPa,弯曲强度为62.8 MPa,断裂伸长率为9.6%,冲击强度为6.9 kJ/m^(2)。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测试以及自然生物降解测试对PLA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LA/PBAT/绢云母(80/20/40)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和降解性能最佳,其结晶度为37.1%,六个月自然降解率可达34.8%。
    • 翟世达; 段士刚; 孙鹏; 王旭辉; 张炎; 梅世勇
    • 摘要: 蚀变岩帽与斑岩体关系密切,具有形成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位于浙闽交界的龟湖地区发育规模巨大的蚀变岩帽(>30 km^(2)),形成了龟湖超大型叶腊石矿床,矿体属于岩帽的一个分带。矿床及其围岩蚀变主要由粒度微小或隐晶质的层状硅酸盐蚀变矿物组成,矿物之间差别极为细微,仅凭肉眼难以区分。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有效识别这些蚀变矿物的组成。因此,文章以龟湖超大型叶腊石矿床为例,通过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对蚀变矿物进行了精细研究,通过对矿区网格化采样及短波红外光谱分析,识别出以叶腊石、钠云母、白云母、高岭石为主的17种含羟基官能团蚀变矿物,并将矿区地表蚀变划分为硅化带、高级泥化带和泥化带3个相带。在矿区范围,绢云母光谱特征参数Pos2200低值区与IC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硅化和高级泥化带中,指示了较高的蚀变温度;叶腊石光谱特征参数Pos1400与Pos2160半高宽低值区与绢云母特征参数异常值区域一致。以上指标异常值区域在矿区仰天湖东南约300 m处重合,可能存在热液中心。龟湖蚀变岩帽与福建紫金山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高度相似的蚀变分带特征,文章认为该蚀变岩帽具有形成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潜力。
    • 王旭辉; 段士刚; 孙鹏; 翟世达; 张炎
    • 摘要: 中国东南沿海浙闽交界地区发现大量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以石英脉状矿化为主,并伴有明显的热液蚀变作用,关于其成因和控矿因素尚不清楚。文章以其中的外岗银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短波红外光谱测量(SWIR),提取蚀变矿物种类、组合信息,划分蚀变矿物分带,分析矿化强度与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带的关系。短波红外光谱测量识别出的蚀变矿物主要有多硅白云母、伊利石、白云母、高岭石、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这些矿物及其组合在水平方向上,自矿体由内而外形成了硅化带→青磐岩化带→泥化带的分带。通过对伊利石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的计算发现,伊利石结晶度(Illite crystallinity value,简称"IC值")和Al-OH 2200 nm特征峰吸收峰位值(Pos2200)在矿区内出现系统性的变化规律,即越靠近热液/矿化中心,IC值逐渐增大(>1.5),Al-OH 2200 nm吸收峰位值有减小的趋势(Pos2200≈2208 nm),将二者叠加的区域即可作为外岗地区勘查该类矿床的找矿重点区域。作者认为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矿产勘查评价、降低勘查成本,在未来同类矿床找矿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吴玉洁
    • 摘要: 某高泥钼矿绢云母和高岭土含量较高,生产中浮选泡沫较黏,导致钼精矿品位低,生产回收率低。采用YZ-3新型泥质矿物抑制剂进行选矿试验研究,经过一次粗选、三次扫选、一次精选,可获得Mo品位为6.40%、回收率为80.44%的钼粗精矿。与原生产指标相比,钼粗精矿品位提高了2.32百分点,钼回收率提高了4.93百分点。YZ-3抑制剂性质稳定,抑制效果好,药耗低,无毒无污染,是新型高效环保型矿用药剂。
    • 丁成武; 戴盼; 聂凤军; 张照录; 彭云彪; 张更信; 亓辉; 申颖
    • 摘要: 图古日格金矿床是位于兴蒙造山带西端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矿床的矿石主要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矿床的成矿年龄尚存在争议。本文对矿床蚀变岩型矿石中热液成矿阶段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坪年龄为(258.9±1.6)Ma(MSWD=0.69),等时线年龄为(259.2±2.9)Ma(MSWD=5.4),与前人获得的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268±15)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结合矿区地质事实及前人研究结果,认为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可以限定在268~259 Ma。图古日格金矿床与矿区内的似斑状花岗岩(265 Ma)具有紧密的成因关系,属于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矿床。兴蒙造山带乃至整个中亚造山带,可能在二叠纪时期发育有一次与伸展背景下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金成矿事件,找矿潜力巨大。
    • 韩京增; 高树学; 孟燕; 张耀华; 李旭
    • 摘要: 浮选工艺可实现长石、云母和石英的有效分离。采用预先脱泥—粗浮选—再磨再选流程,可获得云母精矿产率24.07%,云母含量93.10%,云母回收率97.05%的选别指标,96.04%的长石矿物富集于预先脱除的矿泥中。在十二胺体系中,该矿区绢云母不适宜pH值≥3的浮选环境。在酸性环境下,油酸钠不适合作为绢云母的捕收剂。高价态金属阳离子对石英抑制效果明显。
    • 张震; 胡应模; 庞宝宝; 武莎莎; 崔奎; 郭素芳
    • 摘要: 采用“一步法”复合改性工艺制备大分子偶联剂KH570-g-PLA改性绢云母,以改性前后绢云母的浊度和接触角为参数对绢云母表面改性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改性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绢云母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H570-g-PLA改性绢云母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乳酸(PLA)用量10%、反应温度110°C、反应时间4 h,此时其浊度为809 NTU,接触角为66°。相比未改性绢云母,浊度提高196%,接触角提高285%。测试分析表明,大分子偶联剂KH570-g-PLA被成功偶联到绢云母表面,KH570-g-PLA改性绢云母的晶体片径变小,团聚现象减弱,分散性和疏水性提高,结晶度降低,耐热温度约为705°C。
    • 朱恩异; 王雷; 任涛; 肖庆飞; 韩润生; 谢贤; 蒋宗和; 李洋海
    • 摘要: 湘南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铷矿床,伴生有Li,Nb和Ta等稀有金属.采用显微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矿物自动分析仪(MLA)等测试手段,研究矿区内风吹罗带隐伏岩(矿)体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粒度分布以及铷等稀有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主要由石英、绢云母、方解石和白云母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49.49%,33.71%,9.75%和4.78%,约占矿石总质量的97.73%;铷等稀有金属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白云母和绢云母中,在白云母中铷、锂和铌+钽质量分数分别为1.030%,0.560%和0.024%;绢云母中铷、锂和铌+钽质量分数分别为0.320%,0.050%和0.022%.白云母多以斑晶形式,嵌布粒度较粗,集中分布在20~40μm粒级间;绢云母呈鳞片状集合体,嵌布粒度主要在<20μm粒级.铷作为主回收元素,在白云母和绢云母中分布率分别为31.32%和68.68%,锂铌钽可作为伴生元素综合回收.通过回收云母类矿物即可有效富集铷等稀有金属,表明了长城岭铷多金属矿床具有高品位、易选冶的特征.
    • 丁书宏
    • 摘要: 前红泉金矿位于甘肃北山造山带南部,是新近发现的金矿床,其成矿时代缺乏准确约束.通过对该矿床矿石中蚀变绢云母进行40Ar-39Ar测年工作,获得蚀变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50.4±1.0)Ma,正等时线年龄为(251.3±1.1)Ma,表明其成矿时代为早三叠世.前红泉金矿与北山南带众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相当,具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三叠纪是北山地区一次大规模金属矿床成矿期,造山后伸展阶段是大量金属矿产产出的有利大地构造背景.
    • 唐楠; 林彬; 李玉彬; 王艺云; 李佳俊
    • 摘要: 铁格隆南铜(金)矿是西藏首例超大型斑岩-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准确划分该矿床的蚀变分带对于后续的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运用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西藏铁格隆南矿床进行蚀变矿物信息提取,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辅助矿物识别;并结合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分析,对主要蚀变矿物绢云母的光谱特征进行系统梳理,构建铁格隆南矿区蚀变分带模型,探讨其勘查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短波红外光谱清晰识别出高岭石、明矾石、地开石、叶腊石、绢云母、石膏、水铝石、蒙脱石8种蚀变矿物.根据蚀变矿物组合空间分布特征,从斑岩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蚀变,在中浅部被高级泥化蚀变广泛叠加.矿区广泛产出绢云母,其主吸收谷波长介于2196~2215 nm(平均值为2206.6 nm)之间,且深部钾硅酸盐化带与绢英岩化带中的绢云母主吸收谷波长差异明显,钾硅酸盐化带中波长可大于2210 nm,可能是绢英岩化蚀变对钾硅酸盐化蚀变叠加改造的结果,绢英岩化带则集中于2206~2208 nm区间.绢云母1400 nm吸收峰波长(Pos1400值)和绢云母Al-OH的吸收深度(Dep2200值)与铜矿化强度呈现良好的耦合关系,可作为后续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勘查评价的重要指示标志.绢云母族矿物Al-OH吸收峰(Pos2200值)较小(<2203 nm)且结晶度指数值越大(>5.5)的区域揭示铁格隆南矿床的热液成矿中心主要位于ZK2404的深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