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
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

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1-03

主办单位: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会议文集: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天然粉红色至红色钻石非常稀少,市场上价格很高,主要有两种格子缺陷与这类颜色有关:一个是常知的由一个氮原子和临近的空穴组成的N-V中心,它可以是带负电荷或中性的;另一个是所谓的以“550nm为中心的宽吸收带”。虽然这个宽吸收带的物理模型没有搞清楚,但大多数人认为它的形成与塑性变形有关。大多数天然Ⅰa型粉红色钻石,如澳大利亚阿盖尔粉红色钻石大多与550rim吸收带有关。Ⅱa型粉红色钻石与N-V中心及550rim吸收带都有关。有时,这两种缺陷可在同一颗钻石中见到。rn 各种处理技术使钻石产生粉红色至红色颜色。当钻石中有孤立的氮原子存在时,可以通过高能辐射(如电子辐射)加较低温度热处理的方法来产生N-V中心。在一些天然钻石中存在孤立的氮原子,也可通过高压高温(HPHT)处理分解A型和B型氮集合体的方式来获得孤立的氮原子。另外,合成钻石,无论是高压高温合成还是CVD化学气相沉淀合成法形成的钻石中通常含有少量的孤立氮原子。这些合成钻石也适合于通过处理的方法来获得粉红色至红色颜色。通过控制N-V中心的密度,可产生各种各样的从弱粉红色至深色的粉红色。这类处理钻石大多带有紫色至橙黄色色彩,但也见到纯粉红色甚至红色的钻石。
  • 摘要:钻石的多重处理始见于上世纪90年代末,从开始的激光钻孔加玻璃充填处理,到本世纪初的高温高压处理加辐照淬火处理。本文着重就日常检测中遇到的一粒典型黄绿色钻石进行了各种谱学特征研究以及宝石学常规测试,发现该钻石同时存在高温高压处理与玻璃充填处理,且高温高压处理先于充填处理。
  • 摘要:在“黑白钻”首饰中发现混有黑色合成碳硅石,这一情况应引起各个珠宝检测机构的足够重视。本文利用放大检查、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检测等方法对黑色合成碳硅石做了详细地测试,总结鉴定特征如下:放大检查可见其表面粗糙,棱角圆钝,并伴随有各种生长缺陷,部分可见残留的单晶硅;黑色合成碳硅石的红外反射光谱非常特征,且其拉曼散射光谱中缺失钻石位于1332cm-1处的特征峰,可与黑色钻石相区别。
  • 摘要:“绿龙晶”,为产出于俄罗斯的一种玉石,目前普遍认为其矿物成分为绿泥石的亚种斜绿泥石。“绿龙晶”具有独特的深绿至灰绿色和鳞片状至叶片状结构,密度为2.61-2.62g/cm-3,折射率为1.57左右,摩氏硬度为2.5左右。矿物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绿龙晶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绿泥石的亚种叶绿泥石。显微镜下薄片观察,叶绿泥石矿物具有靛蓝色、锈褐色和紫色的异常干涉色,近平行消光。电子探针的结果表明,绿龙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和MgO,其次为Al2O3和FeO;计算其晶体化学式并根据Fe2+/R2+和Si的原子数量进行投影,恰好落于叶绿泥石的区域范围。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了叶绿泥石的14.5320h,7.2156(A),4.7897(A),3.5972(A)的特征衍射峰。红外光谱图中,高频区3637cm-1、3465cm-1吸收谱带、中频区1000cm-1左右分裂的1048cm-1、1001cm-1.967cm-1三个吸收峰和低频区444cm-1的强吸收谱带,显示了叶绿泥石的红外光谱特征。
  • 摘要:在CIEl976 L*a*b*均匀色空间中表征玛纳斯碧玉绿色,研究D65、F2(CWF),A三种常用标准照明光源对玛纳斯碧玉低彩度(C*≈-12)绿色的影响。等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光源因素对碧玉绿色的L*、a*、b*矿值影响显著(P<0.05),多重比较发现D65和P2光源之间L值无显著差异(P=0.691)。C*和L*偏高的手标本,更易受光源影响,改变光源后色差值越大,视觉上表现为色貌差别更明显。比较三种光源下手标本颜色参数的变化,得知中色型CWF光源因使碧玉稍带褐色调而降低绿色质量;暖色型D65光源利于彩度的最高体现而使绿色更纯正,可作为碧玉绿色质量评价照明光源;冷色型A光源因易增加黄色背景而提升人眼对碧玉绿色调的色知觉,故可作为商业照明光源。
  • 摘要:“君子比德于玉”,西周以来,尤其是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思想与文化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后,“玉”与“德”的关系便密不可分,玉成为中华文明系统中最美、最崇高的象征物与道德标准器,本文试图用哲学与矿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玉”与“德”的发生与形成的关系加以分析。
  • 摘要:当代中国的玉雕产品市场已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但这种生产缺少真正意义的引导,即一种文化的、艺术的伦理意义上的引导。因此,对当代玉雕品类的重新定位和认识、确立玉雕的品评标准是玉文化必然面对的现实,而且对这一行业涉及的矿、工、贸、学、研领域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提出玉雕品评标准的前提是对“玉”的重新认识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玉雕制品形成新的认识和定位,将当代玉雕制品划分为玉雕艺术品、玉雕工艺品和时尚消费品三大类别。根据这种“类”的新界定,从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观念层面对玉雕进行真、善、美的品评。
  •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重道轻技”、“坐而论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文化传统,而这些传统观点也影响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首饰设计教育也不例外。当前的首饰设计教育常常仅强调艺术理念的灌输而忽视了技艺能力的锻炼,这种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首饰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设计理念与设计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首饰设计教育并非是仅仅教学生设计样稿,还需要引导学生如何把握大众的审美情趣,了解市场和消费,熟悉相应的工艺流程和材料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首饰设计最终完美的符合消费和制作的多方面要求。
  • 摘要:目前,在中国的珠宝首饰检测实验室中对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应用起步还较晚,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无损检测中。国家标准GB/T11886-2001《首饰含银量化学分析方法》规定了采用伏尔哈特法测定银首饰中的含银量。本文通过对伏尔哈特法测定含银量的检验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影响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导出因果图,对每一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应用excel程序计算银首饰中的含银量及其扩展不确定度,从而建立了伏尔哈特法测定含银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 摘要:国内质检机构主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试贵金属首饰的贵金属质量分数,国际铂金协会上海代表处与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合作开发研制了铂钌合金标样,以适用于铂钌合金首饰的无损检测。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首饰质检中心研究组进行了铂钌合金标样的均匀性、化学定值和无损测试等实验,结论表明:①随机抽取标样进行正正反、反反正无损测试,均匀性符合合格判定要求;②采用ICP-OEs光谱差减法测试标样中的钌质量分数,差减得到铂质量分数,确定了标样的化学值符合梯度要求;③使用标样在X荧光能谱仪上测试建立工作曲线,确定适当的测试参数。由此确定此套标样可以作为无损检测建立工作曲线的标准样品。
  • 摘要:目前X荧光光谱法已成为珠宝首饰行业无损测试贵金属含量的一种普遍方法。本文介绍及讨论了使用X荧光光谱法对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珠宝材料进行鉴定的例子。
  • 摘要:本文提出人才是行业第一资源的理念,人才是珠宝评估作为智力型专业服务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指出评估行业协会要逐步完善珠宝评估行业人才培训体系,即逐步形成“学历教育、准入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学科院校、评估机构、评估协会”三个层次的培训体系,建立“管理人员、执业人员、高端人才”三支队伍。
  • 摘要:珠宝评估作为新生事物进入中国,与各行业进行着广泛交流。金融领域与珠宝行业结合最为紧密,因此金融机构涉及珠宝资产的评估需求也较多。本文主要以中国目前金融机构最主要的珠宝评估业务,分别就银行担保珠宝资产、珠宝资产保险理赔和上市公司所涉珠宝资产评估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 摘要:现代首饰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商业首饰制作、传统首饰制作和个性艺术化首饰制作三种。本文主要讨论了艺术化首饰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造型的表现、材料组合式首饰的制作,自然的真实再现及即兴首饰创作等制作方式.通过这些制作方式的探讨与应用,同时结合制作实践,以实例的方式,探讨金属首饰的设计与制作方式在金属饰品艺术化表现方面的应用。
  • 摘要:首饰设计是一门科学性与实用性高度统一的学科,由于后现代首饰设计没有形态的约柬,在首饰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找到灵感来源,进行一款具有时代性的首饰设计,以达到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目的。
  • 摘要:在日常检测过程中发现一颗具有特殊分区结构的绿色钻石,它在镜下表现出云雾状包体沿规则方向呈现三方对称分区的外观,阴极发光下呈现与合成钻石相似的几何对称图形。通过进一步测试,显示其具有天然钻石和经过辐照处理的鉴定依据。本文通过分析测试数据,认为该样品为一颗具有特殊分区结构的经辐照处理呈绿色的天然钻石,与晶体生长方向有关的云雾状包体是混淆这颗绿色钻石是否天然的重要因素。
  • 摘要:本文通过解读国际流行的全面钻石切工质量分级理论和实践的现状,阐述美国GIA实验室和比利时HRD实验室的钻石切工质量分级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重点比较了这两大钻石切工分级体系在切工比率参数选择、划分范围和文本表现形式,以及抛光、对称性分级的差异性,分析得出了当前钻石切工质量分级系统的发展趋势,阐明了国标GB/T16554修订的必要性,并对国标修订的提出了若干建议,使其能更好的适应国内外钻石市场的发展要求。
  • 摘要:经过常规检测从90件委托检验样品筛选出24件,采用Diamond Sure及Diamond View测试,有7粒钻石的建议鉴定结论为合成钻石;红外光谱测试也显示这7粒钻石具有高温高压法合成钻石的特征。
  • 摘要:宝石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1)用宝石显微镜或拉曼光谱仪观察宝石内部包体特征;(2)用折射仪、二色镜和锥光镜等测定宝石的光学数据;(3)用X荧光能谱仪(EDXRF)、激光诱导击穿仪(LmS)、激光烧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等分析宝石化学成分;(4)使用分光光度计获得宝石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UV-vis-NIR)区域的指纹谱图;(5)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获得宝石红外光谱图;(6)用紫外荧光灯或发光光谱仪观测宝石的发光性;(7)同位素组成的确定(通常,测定氧同位素值)。
  • 摘要:红宝石作为世界四大名贵宝石,能够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分级体系却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从而导致市场上缺乏相应的分级标准,使红宝石在国内的推广及珠宝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红宝石首饰市场特点的分析,结合目前国际知名检测机构的红宝石分级体系,提出了一套符合国内红宝石市场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将红宝石质量评价依据定为1T4C,即:1T指透明度,4C分别指颜色、净度、切工、克拉重量。通过对红宝石五个因素的分析,探寻红宝石价值的参考依据。
  • 摘要:红珊瑚是台湾渔业的特产之一。红珊瑚质地似透非透,色阶丰富完整,产量更是高居全球之冠,全盛时期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0%,因而台湾被誉为是“珊瑚王国”。红珊瑚是目前世界上无法在实验室中生成的天然宝石,“稀有”、“美丽”、“人文”的特质,使红珊瑚古往今来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本文简述了红珊瑚的生态和分布特征及与仿制品区分的简单方法。
  • 摘要:采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荧光能谱仪对广州荔湾区康王路荔湾广场不同商家的105件碧玺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碧玺都存在充填的现象,充填物可呈白色絮状物,黄色絮状物、蓝色闪光、流动构造等存在与碧玺内部。有些不明显的碧玺样品,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荧光能谱仪检测时发现有有机物及Pb峰的存在。
  • 摘要:选取50粒具光滑平面蓝色单彩澳大利亚欧泊和黑欧泊在CIEL*a*b*色空间下,根据测试的颜色指数,求出色调角(183°,302°)和对应主波长(449nm,500nm)。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样品表面微形貌,成简单立方堆积或体心立方堆积的大部分球粒非理想圆球,而是变形圆球体。这导致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光栅常数不同,即不同角度观察时变彩色的不同。球粒直径(220nm,293nm)和球粒问隙(155nm,193nm)分别与主波长(449nm,500nm)成正相关,与色调角(183°,302°)成负相关。球粒间隙与样品颜色的亮度(23,69)成正相关;间隙与饱和度(1,35)的关系不明确。原子力显微镜得到的球粒直径与扫描电镜下一致。电子衍射图显示欧泊内部的结晶现象普遍存在。透射电镜下发现多种不规则颗粒破裂面.说明样品是结晶质和无定型二氧化硅的混合体。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结晶物质可能是方石英。结晶影响欧泊中三维光栅的完整性,削弱变彩。本研究还试图探讨水的存在与变彩的关系。
  • 摘要:本文对国内市场上的彩斑菊石进行了常规的宝石学特征研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其化学成分及其矿物成分进行了研究,对其表面的变彩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机理分析。
  • 摘要:中国的虎睛石矿产资源属于一种特殊和罕见的类型,其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决定了独特的品种与特性。河南内乡-淅川-带虎睛石矿床在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份及琢雕效果等方面与国外虎睛石矿床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在分析虎晴石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虎晴石资源丰富,琢雕效果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GB/T 23885-2009《翡翠分级》国家标准中翡翠(无色)品质分级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的技术指标和观察方法。翡翠(无色)是在标准观测条件下以肉眼观测为主,从透明度、质地、净度三方面进行级别划分的。文章着重描述了翡翠不同级别的分级依据与观测特征。
  • 摘要:在翡翠商贸中,翡翠的颜色分级通常以内眼评判为主,有时参照于比色石的比对,有时也没有比色石做参考,这样的肉眼颜色分级是不准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双积分球的测量,在CIE均匀颜色空间进行颜色标定的翡翠颜色分级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宝石实验室检测人员,翡翠市场中的珠宝商及交易者均能准确和快速地对翡翠颜色进行分级。此外,通过这种方法确定了翡翠中“帝王绿”及“苹果绿”的光学成因,帝王绿的颜色外观归因干对光的高透过率,苹果绿的颜色外观归因于对光的高漫反射率。
  • 摘要:本文简述了用几种大型现代检测仪器(如拉曼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X光荧光分析、阴极发光仪、电子探针)对不同颜色的硬玉质翡翠进行测试的方法和一些鉴定特征。
  • 摘要:通过采用薄片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傅里叶交换红外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方法,对青海格尔木地区的绿色透闪石玉的显微结构,矿物物相,红外光谱,及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格尔木地区的绿色透闪石玉的主要矿物组成是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的透闪石,其主要的物相是透闪石,红外光谱特征和标准的透闪石特征相似,并含有较高的Cr和Ni等微量元素,其中过渡金属元素Cr等使其呈现翠绿色。
  • 摘要:采用红外吸收、X-射线荧光能谱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对广州玉器街区域相关寿山石商家提供的36件黄色“寿山石(田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现阶段市场上出现的仿田黄可能有染色寿山石。染色滑石、染色埃洛石-云母岩、染色绿泥石-蛇纹石。能谱仪结果还显示,染色“银包金”寿山石工艺中有Pb的加入,并且“银”的表皮中含Pb量明显高于“金”基底。
  • 摘要:田黄是寿山石中的极品,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大多是次圆状的冲积型砾石(子料),颜色以黄为主,其外有石皮,内有萝卜纹和红格,质地细腻,微透明至半透明,蜡状光泽至油脂光泽,矿物成分主要为迪开石和珍珠陶石。昌化黄石是残坡积型砾石,相当于寿山石中的“掘性石”,许多特征与田黄不同,不能称为田黄。巴林黄石属山料,更不能称田黄。昌化和巴林的鸡血石属于火山期后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汞矿床,是一种性质特殊和稀有罕见的汞矿石。而贵州、陕西、青海等等地所产的一般汞矿石,其矿物成分和组构与鸡血石大不相同,不能称为鸡血石。因此,田黄和鸡血石的名称不能泛化和滥用。
  • 摘要:随着翡翠资源的逐渐稀缺,开发其相似品种的玉石将成为一种趋势,导致钠长石玉的价格逐渐攀升。钠长石玉本质上是一种单一钠长石矿物组成的钠长石岩。通过对缅甸钠长石玉的结构和显微构造的显微镜下观察,将其结构分为两大类:变晶结构与碎裂结构。其中变晶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其显微组构特征可以细分为形状与结晶定向、机械双晶、亚颗粒结构、高角度缝合边界、恢复结构等,具有静态和动态重结晶性质。通过透明度比较、显微硬度测试、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说明了结构和显微构造影响钠长石玉的透明度、硬度、韧性等宝石学特征,玉石的结构直接影响与决定着玉石的质量,凸显玉石结构研究的重要性。另外,依据长石的变形特征估算了变形重结晶温度,并初步探讨变形影响因素及流变学意义。
  • 摘要:目前多数学术著作中认为钠长石玉的矿物组成是钠长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石英等,但缺少对其矿物组成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现代先进的测试技术进行系统的钠长石玉的矿物组成研究,对珠宝玉石的研究做一些必要补充。rn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参照行业中对翡翠种的划分,将市场上常见的钠长石玉进行分类;其次,通过钠长石玉薄片在偏光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测试、X粉晶试验分析其矿物组成;最后,根据分析得出钠长石玉的主要组成矿物、次要矿物、及副矿物,对一些学术著作中关于钠长石玉的矿物组成以及钠长石玉中飘蓝花品种的致色矿物是绿泥石和绿帘石提出质疑。通过对钠长石玉中飘蓝花矿物的分析证实该致色矿物为绿辉石和角闪石。X粉晶试验分析表明钠长石的有序度为1或非常接近1,为完全有序或非常接近完全有序的钠长石,说明钠长石玉的形成温度很低。
  • 摘要:“广绿玉”是一种产于广东省广宁县的特色珍贵玉石材料。本文野外采集了绿、白、黄、黑等四类典型玉石原石,采用X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电子探针等多种测试方法,对玉石原石进行了全岩物相、主矿物显微形貌、矿物化学以及晶体结构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广绿玉”主要由2Ml型绢云母组成,部分类型的主要和次要组分包括绿泥石和石英等。乙二醇饱和处理X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绢云母结构中不合蒙脱石间层。差热分析指示玉石在中温区吸热谷的脱羟极值温度大于600℃,与水云母明显不同。扫描电镜显示绢云母类单矿物的微形貌多呈鳞片状,矿物排列组合沿长轴顺层穿插和定向交织,表现为叠层状或鳞片交织状微结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绢云母矿物化学成分中Si、K、Al、Cr等含量较高,部分属含铬绢云母亚类,Cr可能是绿色和白色玉石主要的致色元素。
  • 摘要:通过翡翠绿色的色差计算,分析明度差DL、彩度差DC、色调差DH对综合色差DE的贡献。采用CIE L*a*b*均匀色空间中CIE LAB色差公式的计算结果显示,肉眼下66粒质地细腻、绿色均匀的优质翡翠戒面的明度值L*∈(38.50,61.80),属中等偏低的明亮程度:彩度范围C*∈(11.49,44.99),也属中等偏低;色调范围h。∈(134.32,152.96),属略带黄色调的鲜艳绿色。翡翠绿色的平均色差DELAB-AVE*6.10达肉眼可识别级别。平均饱和度差DC-O.22与平均色调角差Dh0=0.06均很低,对总色差贡献不大,而明度差DL则表现出了与总色差很高的一致性。得出结论,对中低明度的翡翠绿色色差的最直接贡献者为其明度差,依此建议采用首先以彩度和色调的二元体系作为翡翠绿色定量分级体系,进而依据三维均匀色空间模型CIEL*a*b*,构建以色差为基本单位,明度为Z轴、彩度为X轴和色调为Y轴的三元质量分级体系。
  • 摘要:翡翠赌石是翡翠商贸和翡翠研究工作中最充满魅力和最具挑战性的内容之一,几百年来各地翡翠商人进行过无数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性术语、口诀和短句,形成了极具趣味性和神秘性的民间相玉学。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逐渐地从地质科学的角度来认识翡翠赌石,并以平和心态去面对纷繁的翡翠赌石。翡翠赌石是一种具有科学意义的文化现象。
  • 摘要:软玉是一种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要矿物的集合体。近年来,市场上常见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以及经过染色等处理的软玉。本文对各类软玉的光致发光光谱特征进行初步测试和探讨,其部分光谱特征具鉴定指示意义。
  • 摘要: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韩国软玉具有一定的宝石学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对当地区域地质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研和运用现代测试方法对韩国软玉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宝石学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显微镜下观察,韩国闪石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含量在98%左右,交代残余结构明显,但仍以毛毡状变晶结构为主要结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韩国软玉在化学成分上与理论值比较接近。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对韩国软玉的分析表明,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其各项参数指标与标准透闪石接近,含有少量方解石、蛇纹石,并且结晶度较好。韩国闪石玉的质量评价主要从质地、颜色、光泽、块度、创意和技艺五大因素来考虑。韩国闪石玉矿矿床初步推断为花岗岩与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交代矿床,这一观点和传统的新疆和田玉玉石矿床相似。
  • 摘要:本文采用宝石学常规测试、化学全分析、电子探针、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等现代测试方法,对甘肃红宝石的含矿岩石特征、宝石学特征及呈色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rn 研究表明,甘肃红宝石的寄主岩石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红宝石呈浅紫红到带蓝色调的红色,半透明到徽透明,折射率为1.760~1.769,密度为3.78~3.94g/cm3,维氏显微硬度和摩氏硬度平均值分别是2061.9N/um2和8.6。紫外荧光呈无至中等强度红色荧光,发光强度与铬含量成正比。rn 结合样品的可见光吸收光谱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对该区红宝石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可见光吸收光谱中400nm吸收峰对应cr3+的4A2-7T1跃迁,450nm吸收峰对应Fe3+的4A1-6A1和6A0-4E(G)跃迁,558nm对应于cr3+的4A2-4T2跃迁和Fe2+-Ti4+电子转移.Cr3+的电子跃迁是甘肃红宝石呈红色的主要原因,Fe2+和Ti4+离子之间的电荷转移产生的蓝色叠加在红色上是该地区红宝石颜色不纯的原因。
  • 摘要:有关祖母绿充填物的性质特征以及充填祖母绿的耐久性测试,国外多个机构已做过较详细的研究,但在实际鉴定中仍面临包括充填物的复杂性、分析手段欠缺等多方面的挑战。本文介绍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祖母绿充填物,对其进行分类并提供有效的实验室鉴定方法,除“闪光”效应和红外光谱特征外,发光特征对于区分祖母绿充填物,研究充填物的分布情况和充填程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 摘要:本文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一些天然颜色成因的珍珠和染色珍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彩色珍珠的颜色继承了其珠母的特征,天然黄色的养殖珍珠在360nm-430nm处具有明显的宽吸收带,且紫区比蓝区吸收强,染色黄色珍珠在430nm处具吸收带或在360nm和430nm具吸收带,且430nm处吸收较强;黑色珍珠在700nm、500nm、400nm处具有吸收带,700nm处最强,然而染成黑色的珍珠无上述特征的吸收谱;其他颜色的养殖淡水珍珠由于颜色不同显示不同的形状相对固定的吸收带,与染色珍珠的吸收峰谷位置不同.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可以为珍珠的鉴别提供客观、可靠的证据。
  • 摘要:本文选取了美国升丽婷(Signity)公司生产的橄榄绿色、绿色、蜜黄色、浅褐色、橙色、绿蓝色、蓝色、粉色,淡粉色,亮红色等10种颜色的TCF托帕石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市场上出现的辐照、扩散、第一代和第二代镀膜托帕石作为对比,通过设计耐久性实验,对样品表面的耐久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实验表明在耐腐蚀性方面,TCF样品能在较长时间内在酒精、洗涤灵、洗衣粉、白醋、纯碱(碳酸钠)、84消毒液、二碘甲烷、洁厕灵,洗银液等9种溶液的浸泡中不被腐蚀,耐腐蚀性强于两代镀膜样品;在耐高温方面,TCF样品能耐得住900℃以上的高温,耐热性强于辐照及两代镀膜样品;经刻划实验,得出其摩氏硬度为:5
  • 摘要:GB/T18781-2008《珍珠分级》已代替GB/T 18781-2002《养殖珍珠分级》。改版新标准已取消“珠层厚度标准样品”和“光洁度标准样品”,已取消“5.3.2淡水有核养殖珍珠形状级别”和“5.6淡水有核养殖珍珠珠层厚度级别一条款,珠层厚度检验方法增加了。光学相干层析法”,并对“X射线照相法”进行了修改,该标准还局部调整了部分条款内容,以适应国内外珍珠产品市场的发展,并有利于产品的检验与评价。
  •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等分别对产自福建寿山溪流域的田黄宝石的基体、“萝卜纹”、风化皮部分的矿物组成以及矿物集合体的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田黄主要由高岭石族矿物中的地开石和珍珠陶石组成,有的样品含有少量的伊利石和石英,其中基体和“萝卜纹”部分中未发现高岭石矿物的存在,而风化皮中发现有高岭石。田黄基体中高岭石族矿物的晶体颗粒大小不等,结晶程度不同。有的“萝卜纹”与基体的交界处存在一定界限。光滑的风化皮中高岭石族矿物由于水岩反应及外力作用已经失去了具体晶形,但在表面凹坑中高岭石族矿物仍保持完好的结晶形态。
  • 摘要:目前软玉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仿戈壁料的原料,由于戈壁料的价格高于山料的价格,作假者用普通山料仿天然戈壁料的形状和表面特征以充当天然戈壁料,也有用蛇纹岩玉甚至黑色超基性岩仿造天然戈壁料的现象。仿造后形象逼真,较难鉴别。
  • 摘要:和田玉的鉴定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其颜色特征,但是和田玉的颜色变化和分布特征尚缺乏量化的描述。本文试图通过对大量测试样品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建立和田玉颜色变化的序列,并通过对数字图片颜色的解析探讨和田玉颜色特征的描述方法。
  • 摘要:新疆阿拉玛斯矿床中的玉石矿体在花岗闪长岩和大理岩中间以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花岗闪长岩和镁质大理岩之间有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布的玉石分带结构。这种分带包括白玉、青白玉和青玉,并且与镁铁尖晶石、绿帘石、透闪石、蛇纹石化大理岩等矿物分带一起产出。为进一步解释这种玉石分带,采用电子探针对这些白玉分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这些结果显示从青玉到白玉的变化与Fe,Mn,Cr等元素的富集变化有关。另外,在花岗闪长岩和透闪石大理岩之间中还存在着不同的矿物分带,这些矿物分带分别指示了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玉石的分带也随之从青玉到白玉粒度不断变小。这些矿物共生组合属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属于低温低压变质相,因此白玉生成压力范围在100-200Mpa,温度低于550℃.这些特征显示了阿拉玛斯矿点是一个与大理岩成因有关的变质成因的白玉矿床。
  • 摘要:本文从多种国内外文献中考证“软玉”名称的起源,并建议将软玉(nephrne)一名改称为闪石玉,提出“和田玉”一名不可滥用。
  • 摘要:通过近年来所收集到的700余粒南太平洋海域出产的金色海水珍珠,运用宝石显徽镜,扫描电镜,光纤光谱仪等仪器,研究了这些珍珠的内部结构特征、表面特征、UV-VIS光谱特征。rn 根据珍珠的生长习性将金色海水珍珠的结构分为结构Ⅰ和结构Ⅱ两种结构。本文揭示了用于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结构特征、表面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光纤光谱仪的测试表明:金色海水珍珠的特征UV-VIS光谱有两种类型:A、浅色类型,B、深色类型。金色海水珍珠主要出现以290nm为中心吸收谱带和360nm为中心吸收谱带,部分珍珠还出现425nm为中心吸收谱带;染色金色海水珍珠的特征UV-VIS光谱有三种类型:C、缺失类型,D、左移类型,E、右移类型。同天然的珍珠相比,染色金色海水珍珠的UV-VIS光谱主要表现为360nm为中心吸收谱带的缺失或相对于金色海水珍珠的特征吸收谱带发生左移,右移,从而导致谱型发生变化。运用光纤光谱仪,通过谱型变化研究,结合显微镜下观察金色海水珍珠结构特征和表面特征,可建立了一系列分析和鉴别方法,从而实现快速、无损、准确鉴别金色海水珍珠的染色与否问题。
  • 摘要:珠宝市场上常见的黑色处理珍珠主要是淡水染色珍珠、海水染色珍珠和辐照处理淡水珍珠。这些处理珍珠很容易与天然黑色的塔溪堤(Tahiti)黑珍珠相混淆,一直是各国检测鉴定实验室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淡水染色珍珠、海水染色珍珠和辐照处理淡水珍珠进行了研究,并与塔溪堤(Tahiti)黑珍珠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采用硝酸银染色的珍珠,一般会出现与染剂有关的1352cm-1和1587cm-1附近的峰,海水染色珍珠中仍可见2320cm-1和2532cm-1附近的有机峰。辐照淡水珍珠一般只可见较弱的文石ν1和ν4蜂。塔希提黑珍珠的拉曼光谱中,会出现与其呈色相关的有机色素卟啉峰。
  • 摘要:本文首先说明了中国国家标准对优化处理宝石中的“优化”与“处理”的定义,放射线辐照宝石属于处理。阐明了中国常用放射线辐照的设备类型,放射线辐照使宝石致色的原理,放射线辐照后产生的人工放射性及其放射性比活度在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豁免值)以下的规定,例举了中国珠宝市场上常见放射线辐照处理有色宝石中的托帕石、碧玺、海篮宝石和珍珠等。
  • 摘要:本文选取市场上最新出现的TCF托帕石和常见的两代镀膜托帕石样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X光电子能谱仪的宽谱和窄谱测试手段分别对样品的表面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分析,结果显示:(1)第一代和第二代镀膜托帕石的结构较为简单,均为单层结构;TCF托帕石的结构有单层、双层和三层之分,其中黄色系样品均为单层结构,绿色和蓝色系样品结构有单层和双层两种,红色系样品的结构分单层、双层和三层。(2)所有样品的膜层厚度和成分均不相同,但同色系的成分大致相同,说明表面层成分不同是导致托帕石样品颜色不同的根本原因,而膜层结构和厚度对颜色的影响不大。本文还对样品的耐久性进行了测定,同时分析对比了各种优化处理托帕石的制作工艺,认为FCF托帕石工艺,兼有镀膜和扩散两种工艺的优势,其产品在颜色丰富方面优于扩散和辐照处理产品,在耐高温和无放射性残余方面优于辐照处理产品,在耐腐蚀、耐高温和耐刻划方面优于以往的镀膜托帕石产品,因此,TCF应当是一种新型的托帕石表面颜色优化处理技术。
  • 摘要:通过对中国正在逐步形成的以深圳-番禹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为代表的环渤海湾地区三大珠宝产业区域集聚群(区)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发展模式的研究,分析了三大区域集聚群(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对三大区域集聚群(区)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珠宝区域集聚群(区)在政策便利、产业结构、要素条件、需求等方面各有优劣。充分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竞争优势,才能避免全国珠宝产业发展同质化,拓展中国珠宝产业国际影响力,在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争夺话语权并促进中国珠宝产业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 摘要:彩色钻石中有一部分颜色是经过辐照处理的。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这类钻石,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地宝石鉴定机构研究和关注的课题。本文叙述了天然辐照对钻石的影响,回顾了半个多世纪实验室用各类辐照方法对钻石的颜色进行改色处理的历史,分析了辐照对钻石内部结构缺陷的影响,介绍了近年来钻石辐照处理及如何鉴别的方法技术等。
  • 摘要:2006年5月的香港珠宝钟表展上,香港财富绿色琥珀公司(Treasure Green Amber Ltd)展出了一种称为“绿色琥珀”的新品种,随之成为有机宝石琥珀的最新话题。2008年国际东京珠宝展上波兰和立陶宛的珠宝商也推出了这类琥珀。2008年美国图桑珠宝展上,琥珀商以“天然绿色加勒比海琥珀”或“非常稀少的波罗的海琥珀”进行贩卖。这种琥珀呈橄榄绿黄色至绿色,比天然蓝琥珀或墨西哥琥珀的颜色绿和深。天然琥珀中常见的包体,如植物碎屑、昆虫、土壤等在这种琥珀中缺失,燃烧时的气味比天然琥珀要弱。它的硬度、比重及耐酸性(溶解度)比天然柯巴树脂、地质年代较轻的树脂要大,其数值与琥珀接近。因为市场上至今未见如此美丽颜色的天然绿色琥珀,所以这种琥珀极有可能是处理琥珀。香港和德国的商人也鲜少揭露“绿色琥珀”的处理过程.传统上人们通常用高压釜热处理方法来处理波罗的海、多米尼加、墨西哥产的琥珀,处理条件及所需时间随样品而异。用于热处理的琥珀原料主要来自多米尼加、乌克兰和南美,天然树脂来自加勒比海。rn 随着热处理过程和时间的增加,处理琥珀的绿色颜色变深,挥发性物质跑掉,材料变硬和稳定。rn 为了研究这种处理“绿色琥珀”的性质,笔者收集了香港、德国和波兰厂商的一些样品,并将不同产地和地质年代的琥珀及树脂原料送到香港厂商处进行处理实验,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颜色变化。同时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和高分解能碳核磁共振技术(13C(CP-MAS)NMR)测试和解析样品处理前后的分子结构差异,讨论颜色的变绿机理。rn 本演讲主要就处理方法、过程及其红外光谱和碳核磁共振等方法的检测分析结果作介绍。
  • 摘要:本文采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电子能谱仪等仪器对“拉雅神”(Lazasine)红色长石的“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应用传统的岩石学研究方法,通过对长石原生“围岩”及其残留物(矿物)的研究,发现其“围岩”的原岩为中酸性便入岩,“围岩”中含有玻璃和气孔,“围岩”和长石表面的残留物中含有大量的铜元素和铁元素。研究表明:“围岩”是经过了后期人为的高温烧结作用,部分暗色矿物和外来物质(助溶剂)在烧结过程形成为玻璃,并产生大量的气泡。进一步测试揭示了所研究的红色长石原石标本是经过高温扩散处理的。虽然碳酸盐岩中的红色长石具岩石学上天然次生成因的一些特征,但需要进行详细的实地地质调研等进一步工作以确认天然红色西藏的“拉雅神”长石是否存在。本文还介绍了扩散处理红色长石的宝石学特征。
  • 摘要:本研究采用数字化高纯锗(HpGe)谱仪对15粒已知出中子反应堆时间的辐照蓝色托帕石样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分阶段跟踪检测与分析,同时,结合核素放射性衰变公式N=Noe-0.693t/T1/2对样品出反应堆时的放射性残留状况及残留的放射性衰变到豁免值以下所需的时间间隔进行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定量检测出了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134Cs、182Ta、46Sc和160Tb)及其各自残留的放射性比活度值,并得出了放射性衰变规律。
  • 摘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脱钙处理的瘦长红珊瑚样品的表面微形貌进行了研究,观察了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分析了其方解石晶体的排列方式和大小。结果显示,在瘦长红珊瑚样品纵向外表面的“脊-槽”结构上分布有由方解石晶体螺旋堆积而成的突起;其横截面由围绕不同轴心成层螺旋生长的柱纤状方解石晶体规则排布而成;分布于方解石组成的骨骼颗粒间并形成多级有机质网脉说明,瘦长红珊瑚的矿物相与其有机基质相关。
  • 摘要:在最近的检测工作中发现了一种覆膜水晶,样品正面和侧面覆无色膜,底部无覆膜现象,目的在于改善样品光泽和透明度。采用宝石鉴定的常规仪器对此类样品进行了宝石学性质的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这批样品中有合成紫晶、合成黄晶、水晶等品种,并可见局部薄膜脱落的现象。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测得样品图谱中存在有机物的红外吸收谱带。由于样品中存在外来有机物,建议将此类样品按照“人工处理”宝石进行定名。
  • 摘要:乌钢石是针铁矿、赤铁矿组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常被制成浮雕和凹雕,90年代曾经在市场风靡一时。近来,北京市场大量出现一种黑色玉石饰品,这种饰品被称为“黑胆石”,又被商家称为“乌钢石”。本文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一些大型仪器测试,对天然赤铁矿、乌钢石和“黑胆石”的饰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黑胆石”是一种主要成分为Fe和Sr的人造磁性材料铁酸锶,其化学成分为SrO.6FetO3,而不是市场上人们所说的“黑胆石”其实就是赤铁矿或乌钢石。
  • 摘要:产于西藏东部丁青县的“象牙玉”呈白色,不透明,颜色纯正,隐品质结构,外观酷似象牙。经测定,其折射率为1.64-1.66,紫外光下发蓝白色荧光,相对密度为2.79~2.84,摩氏硬度为4.71—4.87.经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可知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含极少量的方解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象牙玉”具有文石特征峰,同时含有水的吸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象牙玉”主要的化学成分为CaCO3,其中CaO的含量为55.53%-56.62%,含有少量的FeO和MgO杂质(FeO含量为0~0.23%,MgO含量为0-0.10%)。“象牙玉”的形成应为海相沉积成因,其文石的形成与海相的生物有密切关系。
  • 摘要:近二十年多来市场上出现了三种黑色翡翠,即乌鸡种硬玉质、墨翠绿辉石质翡翠和钠铬辉石质翡翠。多年来,作者对这三种不同黑色翡翠做了系统研究包括化学分析,矿物成分,薄片观察,X-光分析,红外线光谱分析等。本文主要讨论这三种黑色翡翠的宝石学特征及其可能的归属。
  • 摘要:以硬玉为主、不同结构和显微组构的翡翠其致密、坚韧程度和透明度表现出极大差异。将翡翠的结构分为两类:(Ⅰ)原生结构(Ⅱ)变质变形重结晶结构。Ⅰ类翡翠结构为粗粒马赛克状,花岗状或放射状结构,并且部分晶体有化学成分环带。Ⅰ类结构的翡翠通常比较疏松,质地较粗,玉性不足。Ⅱ类翡翠粒度较细,通常由粗粒硬玉经过变质变形作用形成,表现出有优选方位定向、机械双晶、剪切带、亚颗粒化,高角度锯齿状颗粒边界或“泡沫”状结构。这类结构的翡翠通常质地细腻,玉性显著。研究翡翠结构对宝石鉴定、原石评估、翡翠工艺品的设计、制作和鉴赏都有所助益,并在地质学上为其形成过程以及所经历的变质变形作用提供了证据,这些过程可能与实皆走滑断裂带有关。另外,此次研究表明:纤维交织结构在缅甸翡翠中极少存在,非典型结构,建议在翡翠的结构描述中废除“纤维交织结构”这一术语。
  • 摘要:危地马拉麦塔高河谷翡翠矿位于北美和加勒比海板块之问边界中部的麦塔高断裂带,断裂带两侧存在高压低温作用,两条矿带是由两盘走向滑距断裂构造活动形成的。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方法对危地马拉代表性翡翠样品的矿物组成、物理性质、结构构造以及主要矿物(如硬玉等)的成分及晶体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缅甸翡翠进行对比,得出新的宝石学数据和资料。
  • 摘要:绿帘透闪石玉是市场上发现的一种新品种,主体呈特征的黑绿色和黄绿色,商家称其为“青花玉”。采用薄片观察、电子探针、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矿物学、宝石学、谱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其矿物成分主要为透闪石和绿帘石,并含有石英、方解石、绿泥石、褐铁矿,榍石等少量矿物,因此定名“青花玉”是不恰当的,建议定名为“绿帘透闪石玉”。其结构致密,硬度高,是一种较好的玉石材料,以特征性的颜色和结构易与其它玉石相区分。
  • 摘要:本文针对昌化田黄中较为常见的“萝卜纹”和“红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对“红筋”进行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其主要是含有铁的氧化物的脉络。对“萝卜纹”进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透明“萝卜纹”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白色“萝卜纹”除了地开石还含有水铝石;棕色“萝卜纹”含地开石和褐铁矿;黄色“萝卜纹”除地开石还含有褐铁矿和黄铁矿。本文进而对昌化田黄中“萝卜纹”和“红筋”成因进行了推测,认为“萝卜纹”主要是由于流水作用形成,而“红筋”则是因带裂隙的原生矿石,经外生作用,裂纹逐渐被含铁物质充填并漫染而成脉络状。此外通过对昌化田黄的观察和总结,本文认为,“萝卜纹”和“红筋”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一种瑕疵。
  • 摘要:通过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近来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粉白相间的玉石新品种进行了测试。全面地分析了这种玉石的结构和成分,并根据硅酸盐体系的物质平衡原理,利用“相混合计算”(PMC)方法,估算了玉石中主要矿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这种玉石中:黝帘石占51.9%,钠长石占33.3%,石英14.4%,并含有少量的褐帘石,单斜辉石等矿物。样品的红外光谱最强峰位于1110cm-1-900cm-1范围内,为快速,方便地鉴定此种玉石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采用岩石学、痕量元素分析及多种光谱分析的方法,对产自贵州省睛隆县大厂锑矿的绿色石英岩(亦称“贵翠”)进行了详细研究。粉末X-射线衍射(XRD)光谱、红外吸收及反射光谱均证实岩石学的研究:贵翠主要由微晶石英和少量地开石组成。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的分析揭示其较高的Cr含量(分别达到78和107ppm)。可见吸收光谱由集中在412nm和571nm二宽广的吸收宽带组成,具Cr3+和V3+离子八面体配位吸收的特点。地开石中V和Cr出现,亦由VO2+中心和二个Cr3+中心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的测试所证实。研究结果表明,贵翠的绿色主要由地开石中Cr3+和V3+的存在所致,两年内其颜色长期在阳光下晒露均未受影响。
  • 摘要:本文选取146粒蓝绿色湖北竹山绿松石,定量研究了不同致色离子尤其是吸附水对颜色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均匀色空间CIE L*a*b*的色品a*值与b*值的表征,Cu2+决定了绿松石自身的鲜艳蓝色(b*∈-4.78→-9.64):Fe2+决定了颜色向绿色调的转变及彩度的适度提高(a*∈19.13→+34.50),并可小幅提升视觉效果;Fe3+决定了红色调与黄色调的出现和彩度的降低(b*∈4.55→11.27),进而随其含量的持续增加形成彩度较低的棕色调,最终降低了颜色质量;三种阳离子的综合作用最终决定了绿松石的色调。通过DE2000色差公式对水吸附或脱失前后绿松石颜色的计算及彩度差△C、色调角差△H和色差△E的表征,证明其对颜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的吸附可以明显提升蓝色和绿色的彩度(△C=4.87),同时色调向蓝区偏转(△H=1.92),从而优化蓝色(△E2000∈4.20~7.26)与绿色(△E2000∈1.28~5.49)外观。因此,各致色离子的综合作用决定绿松石颜色的色调,吸附水则影响颜色的饱和度与明度,他们的共同作用决定其色貌。
  •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珠宝玉石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表面处理或优化过的商品,如多层表面镀膜,无机染色、高子注入改色、人工印记等。传统的宝石显微镜由于其放大倍率及分辨力的局限已不能有效地观察到此类局部经处理过的珠宝材料表面的微细鉴定特征。微分干涉显微镜通过特制棱镜(Normarski Prism)可观察样品表面垂直方向数纳米程度的微细形貌差异,便于与快速找到可能的表面微细形貌的鉴定特征。本文主要介绍微分干涉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和讨论在珠宝鉴定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 摘要:光学相干层析是一种光学成像技术,具有无辐射、高分辨率等诸多优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环境等多个领域,在珠宝领域的应用尚属首次。通过扫描获得清晰的珍珠内部结构图像,能够实现准确、快速、完全无损的珍珠层厚度测量,并能够提供珍珠真伪鉴别,结构缺陷及生长环境分析等信息。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各种透明至亚透明宝石内部结构的分析及研究。
  • 摘要: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合成宝石、人造宝石及优化处理宝石品种的相继面市,一些合成宝石与天然宝石之间的差别日趋缩小,一些优化处理宝石的表面及内部特征与天然宝石相差无几,使得宝玉石鉴定中出现了一些疑难问题。传统的常规宝石鉴定仪器及鉴定方法已难以满足珠宝鉴定的要求。X射线珠宝鉴别仪将其他领域的成熟的X射线检测技术应用到珠宝检测领域,主要涉及两方面:无损检测方法多元化;仪器的小型化、智能化。
  • 摘要:与采用溶液雾化进样系统的传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相比,将激光烧蚀技术采样与原子发射光谱仪耦合结合,具有无须消解标准试样、分析速度快、样品空间分辨率高和近似无损检测等独特优势,可以有效避免标准试样的制备和储存,以及贵金属首饰的破坏和难以溶解等不利因素.因此,采用激光烧蚀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是适合贵金属首饰检测的有效方法,其相关技术的探索开发、发展完善和方法标准化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 摘要:古玉鉴别是当前玉器鉴别的重点和热点。在总结前人鉴别古玉的经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一条准则五个方面”的鉴别方法,即以正规科学发掘出土的玉器为鉴定标准器作为准则,从器型、纹饰、雕工、材质和沁色五个方面入手,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来进行古玉的真伪鉴别。并建议在将来的鉴别工作中,突破靠个人的实践经验而缺少客观性科学指标的局限性,通过建立数据完善的古玉数据库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提高古玉真伪鉴别的水平。
  •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珠宝首饰评估的研究几乎都是围绕单体珠宝进行的,但在珠宝首饰评估实践中,通常会碰到对大批量珠宝首饰进行评估的案例,这也就成了评估师必须面临的课题。本文主要对批量珠宝首饰评估的程序进行了阐述,主要分成了以下七个步骤:分析资料、制定计划;资产详查;描述、鉴定,分类;分级、分组初评;鉴定复核;评定估算;完成报告及审核。
  • 摘要:在国内外现代工艺形式日新月异、创新频出的背景下,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显著地影响艺术发展的今天,由于工艺加工的难度、材质的珍稀和创新的局限性,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玉雕工艺在传承和推广上面临更多的严峻的挑战.专家呼吁“玉雕业需要高等教育来拯救”。本文通过对传统玉雕的现状、发展以及与现代珠宝首饰设计教育的联系和分析,提出将玉雕艺术引入珠宝首饰设计高等教育的设想,尝试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研究与市场推广相结合的玉雕艺术课程和研究方法体系,推动玉雕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 摘要:本文从图腾的概念入手,来探讨印地安图腾文化,特别是图腾柱的兴起以及衰落。近百年来,图膪柱随着时代的冲击,从公众视野脱变成私人拥有的首饰,为印地安人保存文化,进而逐渐成为主流社会时髦的图腾首饰,这无疑为中国丰富的文化宝藏提供了一条现代化更新的借鉴之道。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