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绝对命令

绝对命令

绝对命令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225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绝对命令的相关文献由1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静、汪行福、陈旭东等。

绝对命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1.5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225 占比:98.43%

总计:8356篇

绝对命令—发文趋势图

绝对命令

-研究学者

  • 刘静
  • 汪行福
  • 陈旭东
  • 付元平
  • 任宏
  • 余成跃
  • 刘艳娜
  • 姚云
  • 文贤庆
  • 胡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柴旭博
    • 摘要: 以人为目的的善良意志是作为康德哲学当中对道德所给出的精准定义,其所遇到的现实冲突却是道德的复杂性是依托于社会存在而建立的,并不会因为善良意志的完满呈现而存在完满道德。康德对实践理性的进一步思考,形成了出于责任与合乎责任这两者概念。责任所代表的理性的规律的实现,只有通过出于责任的路径才得以展示。而康德在对理性规律的实现上,引入了“绝对命令”的规律概念,由绝对命令这一概念又重新对理性进行解析,善良意志对善的实现并不通过现实性的责任或其他活动达成,以人为目的的根本途径也在于实践所形成的社会存在的基础,由此确定的以人为目的的善良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道德的社会性。但由于责任与理性规律所限制的道德并不能跟随历史潮流的发展,也必将被实践所决定的社会存在所遗弃,社会意识也与其道德标准渐行渐远。
    • 文贤庆
    • 摘要: 康德主义被认为是有关规范性解释的主流思想之一。然而,作为康德主义的源头,康德本人是如何处理规范性问题的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回到康德的文本,可以发现,绝对命令或道德法则作为一种可检验程序表现出一种逻辑结构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关联人性表现出对自由意志自律的尊重,这种尊重既从普遍理性的角度证成了道德规范性,也为道德规范性提供了实践性动机的解释。然而,如果试图在实际生活中为行为者提供实然的道德规范性指导,就需要进一步发展主体间的承认。
    • 段平
    • 摘要: 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哲学共产主义"时期,即采用一种基于应然逻辑的论证方式为"共产主义"理论确立合法性,这与康德的"绝对命令"存在着某种理论同构性,包括原则本身的普遍性特点,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规定以及要求保障人的尊严.本文结合康德的"绝对命令"对马克思的"哲学共产主义"论证进行再反思,从多个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厘清马克思的思想来源,梳理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脉络.
    • 张雪倩
    • 摘要: “作为公平的正义”是罗尔斯对传统契约理论的概括。对“作为公平的正义”是存在一个高度的康德式解释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具备着康德哲学的理想和精神。本文将就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康德式解释作出分析,指出罗尔斯与康德思想上联系与区别的,以及其对康德理论结构的进一步应用和发挥,同时探讨罗尔斯正义论研究工作的意义。
    • 陈莉
    • 摘要: 康德无法彻底化现象界与物自体自由世界之间的巨大鸿沟,黑格尔则取消了现象和物自体的相互区分,阐释了康德的自由世界理念指的是同一个自由世界概念存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而一举解决了现象界与物自体自由世界相互区分的重要问题.在黑格尔这里,自由的一种内在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于能够激发一个人的一种自然冲动和人的激情.黑格尔对康德将自由主义看作必然是任性的这一错误观点也进行了深入批判.
    • 汪行福
    • 摘要: 新冠病毒大流行是新世纪人类遭遇的重大事件,它不仅给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给人类文化和生活方式、经济全球化、国家体制和治理方式以及国际秩序带来巨大的伤害,也促使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许多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新冠病毒大流行给人类思想提出一个绝对命令:面对疫情,我们如何重新安排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以使新冠疫情和类似的灾难不会重演。不仅需要团结起来战胜疫情,而且要全面反思造成大流行及其次生灾难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治理体系和国际关系秩序。
    • 江畅
    • 摘要: 在当代中国,“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两大价值理念相互涵摄,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凸显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民族特色.这两大价值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有深厚的根基和底蕴,只不过它们作为理念形成的时间不同.“生命至上”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萌芽,而“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进行艰难理论探索和实践构建所凝练和确立的.“生命至上”和“人民至上”不是一般的价值理念,而应该成为根本的价值理念.它们不仅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人类如果不追求它们并以它们作为基本原则,就会陷入生存危机.两者各自都有对人民个体的实践要求,而将两者的实践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一个共同的总的实践要求.用孟子的话表达,这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而这种总的实践要求以人民个体获得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前提.
    • 董滨宇
    • 摘要: 一般认为,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义务论并不考虑"道德运气".然而,按照威廉斯等人的观点,人的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运气等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而这些运气实际上深刻影响着关于一个行为的"道德判断".本文认为,康德伦理学并非不考虑"道德运气",恰恰相反,现实层面的复杂性正是义务论所思考的出发点,主体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始终不可能脱离开各种运气的影响.正是基于此,康德的义务论才必须提出一种脱离各种运气的法则与原理,它们能在"最小意义"上作为道德行为的衡量标准,从而产生一种基本的"行动指南".也就是说,康德伦理学不仅不反对或者排斥运气,反而以其自身的原则建构给各种意外情况留下充分的解释空间.
    • 蔡辰梅
    • 摘要: 责任是人类特有的伦理存在方式,是对个体灵魂深沉的召唤,责任与使命的承担是人之为人最神圣动人的精神图景的显现。然而,伴随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人类的责任实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我们时代的‘道德议程’充满了过去时代的伦理学家几乎没有或者根本没有接触的道德题目"。[1]"庄严神圣的责任命令已经过时,现在是礼赞个人‘责任感’的时刻"[2],此时的责任不再是对绝对命令的遵循,而是依赖于个人在充满矛盾冲突的现实生活中的判断和选择。对于担负社会育人使命和家庭教育重托的教师而言,在其群体社会声望和道德声誉受损的当下,更是需要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发现并担当其个体责任,以此捍卫职业尊严并赢得应有的信任和敬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