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实质
经络实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基础医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363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科学之友、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交流大会、2012‘中医针灸北京论坛、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等;经络实质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浩然、周立华、谢新才等。
经络实质
-研究学者
- 谢浩然
- 周立华
- 谢新才
- 陈军德
- 刘里远
- 张明敏
- 朱汉章
- 王海泉
- 田存好
- 秦玉革
- 袁其伦
- 许金森
- 郑利岩
- 郑翠红
- 黄光英
- 何其迅
- 何可
- 冯盛才
- 刘佳伟
- 卢依平
- 原林
- 吴宝华
- 姜瑞兰
- 孟凡迅
- 张慧
- 张泓
- 方立华
- 方胜林
- 杜梦玄
- 杨威生
- 杨宝堂
- 林秀英
- 汪培清
- 沈雪勇
- 潘吉惠
- 潘娟
- 王军
- 王升旭
- 田道正
- 穆祥
- 章炳炜
- 胡翔龙
- 许小洋
- 邹伟
- 郭义
- 闫丽萍
- 陈阳
- 马小顺
- 万育敏
- 严健民
-
-
无
-
-
摘要:
本书采用汉英对照形式,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书中通过使用169条先天性循经皮肤病案例,证实了经络存在是由基因决定,科学定义经络实质、运行规律与调整机制等内涵。本书既可作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相关领域医务人员的学习培训用书,又可用作医者交流、学习的参考用书。
-
-
陈秋生
-
-
摘要:
《黄帝内经》提出的经络学说,一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指导临床诊疗、针灸和养生实践.但关于经络实质及其结构基础众说纷纭,未能科学阐明,已成为中医药学传承与创新的瓶颈问题.2020年,《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杂志先后报道了经络实质的最新研究结果.两篇文章提出,皮肤胶原纤维束形成的组织微通道及其内含成分,为经络气血运行通道的超微形态;具有联络作用的新发间质细胞——Telocyte,具备经络实质细胞的各种特质;Telocyte网络及其与其他结构的密切关系,可在细胞水平上诠释不同的经络现象.这些新观点能够从细胞学角度兼容现有的经络假说,有助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通.本文将对上述研究成果作一系统综述,并为进一步的探索提出工作策略.
-
-
刘佳伟;
邹伟
-
-
摘要:
关于经络组织结构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尚未有明确定论.但在临床实践中,人们总是用神经系统来解释经络.本文意在从腧穴定位的角度来阐述经络与肌筋膜之间的联系.据统计,人体共362个经穴,其中有177穴位于骨骼、软骨、韧带、肌腱、关节处.从这点可以看出,经络与肌筋膜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并不是要否认神经系统在经络中的重要性,而是提示大家从肌筋膜的角度来认识经络,这对丰富经络的内涵、明确经络的实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肌筋膜疾病日益增多的当代社会,为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
-
刘佳伟;
于学平;
邹伟
-
-
摘要:
关于经络组织结构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常习惯于用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来解释经络.本研究意在以腧穴定位为切入点来阐述经络与肌筋膜之间的联系.据统计,人体共362个经穴,其中有177个穴位于骨骼、软骨、韧带与肌腱关节处.从这点可以看出,经络与肌筋膜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古人的针灸理论中也有对肌筋膜的运用.这并不是要否认神经系统在经络中的重要性,而是提示从肌筋膜的角度来认识经络,而且通过比较神经系统、体液系统和肌筋膜系统三者的不同,可以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将肌筋膜的相关理论引入到经络中,这在肌筋膜疾病日益增多的当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能丰富经络的内涵、明确经络的实质,进一步丰富治疗理论与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
-
罗来;
冯晓星;
张素芳;
许金森
-
-
摘要:
目的 探讨灸脐治疗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志愿者关元穴位区的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 在20例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的非月经期使用石墨烯智能理疗仪进行灸脐治疗,应用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关元穴位区在治疗前后浅表MBPU的变化情况.结果 灸脐治疗时10min、20min、30min和灸后10min时,关元穴位区浅表MBPU均有上升,其中10min时具有显著差异(P<0.01);在第一次到第五次的灸脐治疗中,关元穴位区浅表MBPU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在第3次治疗时差异最为明显(P<0.01).结论 石墨烯智能理疗仪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疗效;石墨烯智能理疗仪在灸脐治疗过程中10min时效果最为明显.③石墨烯智能理疗仪在灸脐治疗过程的第3次效果最为明显.
-
-
-
-
齐悠克;
刘进进
-
-
摘要:
经络实质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以肥大细胞为代表的结缔组织细胞、神经系统、结缔组织间质在经络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只存在于活体动物,受技术手段的局限,无法对其进行实时、原位的观察,所以经络的实质一直缺乏直接证据.活体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对存活组织和动物进行实时原位的观察,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新型荧光探针的开发和光纤式双光子内窥显微镜技术的发展,有望给经络实质的研究带来突破.
-
-
-
李永明
-
-
摘要:
回顾了有关肥大细胞与针灸的研究历史起源,介绍了1977年宋继美提出的皮肤肥大细胞与经穴现象相关的假说,该学说首次提出肥大细胞是经穴"感传"和"得气"现象的细胞学基础.后经多个研究机构的独立实验验证,目前已有足够证据表明"宋氏理论"(Song's Theory)的科学性,及其对针灸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潜在重要价值.最近的研究发现皮肤肥大细胞可能接受中枢信号和穴区刺激双向控制,具有交互调节作用,可产生"敏化"现象.本文简述了近40年的研究证据,指出了肥大细胞系统同"经穴现象"相关的15个生物特征,同时提出了明确肥大细胞在人体皮肤的分布及其与经络和穴位的整体关系等10个未来研究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和探索方向.
-
-
杜梦玄
- 《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经络实质研究众说纷纭,始终没能得到有效突破,阻碍了针灸学科的推广发展,因而需要反思,需要寻找出路.以模型方法加以简单化思考,并以中医经络文化学为基础,整合现代生物学,现代生物物理学,系统信息控制论等等多门学科来共同探讨经络的物质内容和结构形态,把经络的复杂性问题用模型方法加以简单化处理,这是突破经络实质研究最有效.
-
-
马迎歌;
王丽平
- 《2012‘中医针灸北京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经络实质是针灸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对经络实质的探讨目前大体存在三种方法:从传统中医理论角度、西医学角度、其他学科认识论出发.学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说,也有学者对研究思路提出了反思.从中西不同的认识论出发去争论经络实质,不会取得统一的结论.借助现代物理对物质的新认识,从整体角度看待经络系统,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为先导,相信最终会认识到经络理论的全貌.
-
-
-
孙悦;
谢新才
-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如何对中医理论进行阐释,将直接影响中医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步伐。笔者认为应摒弃门户之见,充分利用各领域的知识,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研究,营造一个相互交流、讨论和碰撞的氛围,共同推动中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本文以比较生理学为例,对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实质进行探析,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发同道更多的思考。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医药正在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认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是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严峻挑战。如何对中医理论进行阐释,将直接影响中医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步伐。在此仅以比较生理学为例,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探析,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发同道更多的思考。
-
-
周立华
- 《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几十年来的经络实质研究,大致可分为理论研究,经络现象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几个方面。在对经络实质的认识上,在许多方面一定程度上正在走向共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强力支持和研究中缺乏协调,理论未能整合,未能进行有效的协调与分工,致使目前的经络实质研究状况处在各自为战或自生自灭的状态。这样非常不利于经络实质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尤其不能适应国内外经络实质领域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作者试图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并提出粗线的建议在此与各位同道共同探讨。
-
-
周然宓;
周叔平
- 《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根据GPS原理,对人体神经作用原理和经络实质作出假设,认为当机体的某一点受到针刺时,有多个感觉神经细胞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然后感觉冲动传到脊髓或大脑,在产生局部感觉的同时,又有多个运动神经细胞因此兴奋,将冲动传出至刺激点周围,使刺激点周围出现红、热、皮丘等反应,其范围超过了原来刺激点,使刺激点周围的又有新的感觉神经细胞发生兴奋,再将感觉冲动传到脊髓或大脑,于是酸、麻、胀、热的感觉便向周围稍有扩散,同时又有更多的运动神经细胞因此兴奋,将冲动传出。如此反复反馈,于是就产生了感传。并进一步根据GPS原理,对神经细胞的排列作出假设,从而阐明感传能够沿经络扩散之原理。
-
-
林友
- 《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第四届中港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经筋医学对经络实质的探讨主要依据是从临床实践出发,以阴阳学说理论为指导,仍根据事物的阴阳属性及结合古医家的论述作出新的认识和说明,使经筋医学体系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有助建立以其核心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经筋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对经筋医学的发展和推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民间认识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出发,探讨经络的实质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