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米抗体

纳米抗体

纳米抗体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115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59557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第二届(2013)中国骆驼大会等;纳米抗体的相关文献由1645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杨、宋海鹏、涂追等。

纳米抗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9557 占比:99.95%

总计:259681篇

纳米抗体—发文趋势图

纳米抗体

-研究学者

  • 许杨
  • 宋海鹏
  • 涂追
  • 于建立
  • 刘原源
  • 万亚坤
  • 卢小玲
  • 李飞
  • 古一
  • 付金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景添; 陈凤强; 冯皓; 陈曦; 王天星; 赵慧英; 陈德坤; 马文涛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量显著扩大,对其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家畜疾病的科学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家畜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防控效果并不理想,仍需要不断开发和探索新的防控产品和防控策略。纳米抗体是最小的功能性抗原结合片段,和传统抗体相比,其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易于基因改造、抗原特异性好、组织穿透力强等优点。纳米抗体源于骆驼科动物,作为一种新型抗体,在动物疾病防治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步增加。本文重点综述纳米抗体在家畜传染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结合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研究重点。
    • 帅文苑; 何庆华; 钟引凤; 黄云祥; 张航; 刘传勇; 张乐平; 涂追
    • 摘要: 纳米抗体来源于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是已知最小抗原结合单元。该研究构建了抗黄曲霉毒素B_(1)(AFB_(1))纳米抗体的单价及多价串联体,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编码片段融合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以大肠杆菌BL21(DE3)作为表达宿主,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亲和层析技术分别纯化单、双及三价抗AFB_(1)纳米抗体与GFP的融合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融合蛋白均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分别为6.0、7.5、4.0 mg/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扫描法对重组融合蛋白的抗原识别活性及荧光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未融合蛋白、单价及双价串联重组蛋白的半抑制浓度(IC;)分别为12.10、14.10、2.19 ng/m L,表明单价重组蛋白的IC;值与未融合蛋白相似,而双价重组蛋白的IC;值与之相比提高了5.5倍。当浓度为0.7 mg/m L时,两种重组蛋白的荧光强度均可达3000以上,荧光强度与GFP相当,且二价重组蛋白表现出更高的荧光强度;三价串联重组蛋白表现出与抗原的结合活性,但AFB_(1)的阻断活性较差,且荧光强度仅为1700左右。该研究为后续建立基于荧光信号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优化免疫学检测中纳米抗体亲和活性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 王赛楠; 安天赐; 何健; 石建州
    • 摘要: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侵害猪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其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无针对其的商品化疫苗和药物,使得综合防控面临着严峻挑战。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只能依靠准确的诊断和可靠的早期监测技术,因此,快速、准确、灵敏、方便的检测方法对于净化和预防非洲猪瘟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抗体(Nanobody,Nb)是一种新型抗体,其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易于改造且具有强稳定性、高特异性、高亲和力、低免疫原性、能识别隐蔽表位、组织穿透力强以及易于制备等特点,应用前景广泛,故备受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非洲猪瘟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探讨了纳米抗体在非洲猪瘟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 司睿; 吴广培; 王锋; 雷红涛; 王弘
    • 摘要: 微囊藻毒素(MC)作为肝毒性最强的藻毒素之一,在受污染的水体中时常检出,严重威胁着人畜饮水安全,加强其检测十分重要。在前期研究中,已成功构建抗MC-LR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本研究以MC-LR-OVA作为包被原,经4轮固相淘筛,获得纳米抗体M110。该抗体可识别MC-LR,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基于纳米抗体M110建立了检测MC-LR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ic-ELISA),检测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3.55 ng/mL,检测限0.65 ng/mL,线性范围1.28~9.88 ng/mL。与UPLC-MS/MS方法检测结果相关系数达0.998,提示本方法可用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残留的检测。
    • 张金桂; 王超
    • 摘要: 抗体药物是一种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该研究从抗体药物的结构入手,对抗体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特点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了其不同于小分子药物的独特代谢特征,主要包括与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新生儿Fc受体介导的循环再利用、糖基化修饰和电荷异质性对清除速率的影响以及与抗药物抗体相结合导致清除加快。最后总结了纳米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等新型抗体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 摘要: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应天雷教授、吴艳玲副研究员课题组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孙蕾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发现并筛选出一种抗新冠病毒的全人源纳米抗体(可制成纳米双抗药物)。该抗体可同时靶向病毒两个部位,高效中和包括奥米克戎变异株在内的各种流行变异株,并可作为雾化吸入制剂。
    • 蔡冲; 闫洪林; 唐晓倩; 张奇; 张文; 李培武
    • 摘要: 纳米抗体是由骆驼科动物产生的一类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相比较于传统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其具有体积小、热稳定性强、耐有机溶剂、折叠性可逆、易于表达、高亲和力、可特异性识别独特表位等天然优势。因此,纳米抗体在生物和农业等研究领域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纳米抗体的结构、生化特性以及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抗体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方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王海宁; 刘兴健; 高新桃; 李轶女; 沈兴家; 张志芳; 易咏竹
    • 摘要: 纳米抗体(nanobody,Nb)作为目前已知的能与目标抗原结合的最小单位抗体,在生物医药、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合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中和性纳米抗体H11-D4基因,将其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后,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Rosetta(DE3)进行诱导表达,通过镍柱纯化、质谱分析、Western Blot鉴定H11-D4的表达情况并使用中和试验验证其中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抗体H11-D4可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终浓度1.0 mmol·L^(-1),37°C诱导5 h。H11-D4抗体的分子量大小约为17.9 kD,与预测值相符。经镍柱纯化后,产量为25.16 mg·L^(-1)。透析复性后利用TritonX-114快速有效地去除了内毒素,中和试验成功验证了H11-D4的中和活性(IC50)为171.1 nmol·L^(-1),研究结果可为纳米抗体的原核表达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王琪; 刘茂玄; 黄明; 许晨光; 万晓春
    • 摘要: 间皮素(Mesothelin)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治疗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CAR-T靶点。目前,在临床试验中开发的Mesothelin CAR-T大多使用小鼠单克隆抗体SS1来源的scFv作为抗原结合结构域,易引起体内抗CAR的抗体产生,导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亟需开发新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构建CAR-T。该研究选择了靶向Mesothelin的纳米抗体VHH,其亲和力与SS1scFv相似,基于scFv和VHH的序列,该文分别构建了scFv CAR-T和VHH CAR-T细胞,并比较了两种CAR-T对靶点阳性TNBC细胞系的体外杀伤效果。结果显示,与临床试验中常用的scFv CAR-T相比,VHH CAR-T对TNBC细胞系的体外杀伤能力更好,且可表达更高水平的CD107a和CD69。这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第一个基于VHH序列构建的Mesothelin CAR-T,为后续靶向Mesothelin CAR-T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王丽燕; 李艳宁; 王红霞; 蒋丹; 张艳婷; 张爱君; 徐广贤
    • 摘要: 目的筛选获取抗HER-2纳米抗体序列,偶联人IgG1 Fc片段,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抗HER-2纳米抗体并验证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基于天然噬菌体纳米抗体展示库,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液相筛选法,以生物素化HER-2抗原为靶点经三轮淘选,随机挑取单克隆进行ELISA鉴定并测序。获得抗HER-2纳米抗体序列,将其偶联人IgG1 Fc片段,并将重组抗HER-2纳米抗体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至表达菌Arctic Express,诱导重组抗HER-2纳米抗体表达并纯化,采用SP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对纯化后的重组抗HER-2纳米抗体特征和功能进行验证。结果经淘选获得了一条抗HER-2纳米抗体序列,与人IgG1 Fc片段偶联,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获得的重组抗HER-2纳米抗体;SPR显示其亲和力较好,Western blot表明其可与HER-2抗原结合,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提示其可与人乳腺癌细胞SKBR-3结合。结论本实验获得了亲和力、特异性均良好且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重组抗HER-2纳米抗体,可为其后续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