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79808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论坛、辞书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等;第二人称代词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伟、张玉金、张荣萍等。
第二人称代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79808篇
占比:99.97%
总计:680033篇
第二人称代词
-研究学者
- 胡伟
- 张玉金
- 张荣萍
- 曹炜
- 夏锡骏
- 庄苹
- 徐四海
- 李红英
- 胡莉蓉
- 陆阳
- 俞理明
- 傅鸿志
- 内田庆市
- 冯静
- 刘玉莉
- 周艳丽
- 唐遇春
- 夏先培
- 宋振芹
- 戚欣佳
- 曹津源
- 李晨
- 李璐
- 蒋晨彧
- 邹秋珍
- 陈金利
- 龙江
- Anne
- Bradstreet
- Li Ren
- 丁修志
- 于其
- 于桂梅
- 任利
- 何坦野
- 余善群
- 余淑珍
- 冉融
- 冯德山
- 刘为民
- 刘书智
- 刘利
- 刘华
- 刘庆杰
- 刘文灵
- 刘洁
- 刘绩生
- 刘艳
- 刘菊黄
- 刘薇
-
-
韩国诸同镐
-
-
摘要:
对于中国的韩语学习者来说,人称代词并不难理解,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却出现错用、误用或滥用等多种不合实际的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语言自身与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这些社会文化的因素融入语言生活方方面面的缘故。为此,对现代韩语常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种类和实际用法进行介绍,并从中国的韩语学习者角度考虑应用这些人称代词时应该注意什么,以便准确使用韩语第一、第二人称代词。
-
-
崔雯君
-
-
摘要:
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至少有一个主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主体(人或物)。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主语可以省略的情况。1.在祈使句中,常常省略做主语的第二人称代词you。
-
-
-
戚欣佳
-
-
摘要:
T式和V式是第二人称的两种常见变位。在汉语中,这两种形式分别是"你"和"您"。该研究收集了9个不同的聊天群组中近4年的网络聊天记录并建立语料库,大约涉及超过1 000名年轻的中国网络用户,并从中分析线上聊天环境下T式和V式的选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主要探究的因素有: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年龄差、人际关系类别以及对话主题。统计结果显示,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年龄差和人际关系类别以及对话主题对人们选择T式和V式有影响,且其中年龄差的影响最为显著。总体上来说,在网络对话中,T式比V式更为常用,且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遵循基本的T式和V式的使用规则。
-
-
张玉姣
-
-
摘要:
利用语料库对人称代词(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进行整体检索和统计分析,调查了中国EFL英语专业学习者在限时和不限时写作任务下的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发现:任务类型对学习者的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使用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各异,体现了学习者在不同任务类型下的交际特征,即相较于非限时任务,EFL学习者在限时任务中的写作交互性/参与性较强,叙述性较弱.
-
-
李子忱
-
-
摘要: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韩中两国第二人称代词,分别从分类和使用范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寻找两国语言的异同之处。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两国的文化及人们的思想差异,从而对两国语言学习者语言的学习起到一定帮助。
-
-
刘文灵
-
-
摘要:
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形义结合是其明显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选用的第二人称代词不尽相同,其中的思维逻辑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理认知水平有关.对女、汝、尔、而、乃、若、子、戎、你、您等10个第二人称代词进行词源分析的结果显示,先民们对人际传播中传受双方的"关系定位"或"关系预设"具有很强的"主体间性"意识,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不谋而合.
-
-
刘艳
-
-
摘要:
《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撰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叙事接近口语,基本上真实的反应东晋时期的语言面貌,本文以《神仙传》中的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对书中使用的人称代词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揭示其句法功能,研究其使用情况和发展变化情况.
-
-
-
-
Li Ren;
任利
- 《第十二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研究以日本大学生汉语作文语料库为基础,通过比较汉语和日语在第二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异同,考察了日本大学生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习得以及导致误用的原因和类型.综上所述,日本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第二人称代词的缺漏现象,有很大原因是受到母语的干扰和日本文化的影响。在日汉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日本学生的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上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汉语和日语在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异同,就能正确使用汉语的人称代词。但是,因为本次调查仅限于初学者的作文语料库,还遗留了很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