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耦合

空间耦合

空间耦合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36706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科技和产业、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华东经济管理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全国第十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桩基础学术委员会第五届联合年会等;空间耦合的相关文献由637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啸、邓晓旭、司中威等。

空间耦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6706 占比:99.90%

总计:136848篇

空间耦合—发文趋势图

空间耦合

-研究学者

  • 马啸
  • 邓晓旭
  • 司中威
  • 曹庄琪
  • 朱彦源
  • 沈启舜
  • 牛凯
  • 贺志强
  • 赵山程
  • 马俊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润夏; 许树辉
    • 摘要: 生物制药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广东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文章在对韶关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总体概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生物制药企业为重点研究对象,对韶关生物制药产业价值链进行解构研究,认为韶关生物制药产业价值链延伸环节缺失、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并从生物制药产业价值链重构和空间耦合方面提出融入"双区"建设的价值链重构和升级路径。
    • 常雪儿; 汪洋; 甄慧; 夏婷婷; 热米娜·沙塔尔
    • 摘要: 【目的】以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喀什噶尔河流域1990—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重心迁移、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方法,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空间耦合角度分析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1990—2018年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面积急速扩张,增长率为41.95%,新增耕地面积主要来自于中、低覆盖度草地及未利用地;林地面积变化较为稳定,并有轻微上升的态势;草地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高覆盖度草地增加1967.57 km^(2),中、低覆盖度草地共减少4113.02 km^(2);29年以来水域面积锐减,减少量为53.69%,大部分面积转化为未利用地;而建设用地扩张程度最为显著,动态度高达21.53%,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此外,未利用地的重心逐渐向西北推进与耕地、水域、草地重心迁移方向形成“荒漠—绿洲—山区”的空间耦合关系。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经济规模逐渐扩大,土地利用强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草地、水域、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作用下呈现出先得益后损失的状态,并存在未来将持续损失的趋势。【结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耕地面积不断扩张与草地退化、水资源匮乏形成了空间与时间上的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下降,流域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 余长娥
    • 摘要: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娱乐、商业金融等各类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公共设施,其设置的目的是满足居民就医、上学、运动、娱乐和休闲等基本需求。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是实现居民对城市高品质和生活高质量诉求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民生福祉的一项重大事业,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布局的公平性与使用的便利性,以便发挥其最大效用,更好地为居民服务。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等21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中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应贴近服务对象,与服务半径和服务对象数量、年龄结构等因素有机衔接,因地制宜,提高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便利性。
    • 毛润彩; 陈方; 戢晓峰; 覃文文
    • 摘要: 识别旅游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与旅游休闲业态格局的空间耦合特征,对于优化旅游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丽江主城区为案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公交网络拓扑模型,利用多种空间数据分析手段,探究其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和旅游休闲业态格局各自的空间分布规律及二者的耦合特征。研究表明:1)公交网络中心性在空间上整体呈现以丽江古城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十字型单核结构,市郊形成相对分散独立的块状结构,符合距离衰减规律。2)丽江主城区旅游休闲业态整体上形成块状聚集、南北轴向延伸、多中心集聚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以古镇景区为核心并带动周边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3)旅游休闲业态与公交网络中心性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受古镇旅游商业模式的影响,住宿与景点两类业态空间分布高度依赖古镇,设施资源的高度集中导致其与公交网络中心性耦合程度整体上要低于餐饮、购物、娱乐3类业态。4)局部空间耦合以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为主,古城及其周边是高—高聚集区的典型代表,该区域既是旅游休闲业态要素的重要承载空间,也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枢纽区域,反映了旅游城市化背景下公交资源配置的指向性。5)旅游休闲业态空间格局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空间耦合关系是旅游城市化进程中要素集聚与功能外溢作用的结果,二者的相互作用规律正是旅游城市化作用下耦合子系统空间涌现性的体现。
    • 温岚
    • 摘要: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需要高质量引领,深度了解专利发展现状是实现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利用2020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专利指数,构建专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来测度专利发展质量及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专利发展质量在空间明显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局面,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特征存在一致性。除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外,大多数省份专利发展水平较低,针对上述情况,文章给出了建议和措施。
    • 黄晓卿; 张希晨
    • 摘要: 我国商业综合体出现了街区化的发展,并与城市公共空间产生了积极的耦合。在这一视角下,为探讨街区式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耦合机制,基于对城市空间结构要素的划分以及相关案例的调研,从空间的功能、形态和场所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得到了二者的具体耦合方式。研究发现:街区式商业综合体主要通过立体化的交通功能、多元化的景观功能、开放性的肌理形态和连续性的界面设计等四项策略机制实现了其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良性耦合。对二者耦合机制的研究既有利于满足当前城市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也有利于进行商业综合体的提升设计研究,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 付晓阳; 何邕健; 霍子文
    • 摘要: 本文以天津市各区县为耦合单元,通过构建耦合模型,对2000年以来天津市碳排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三要素的空间演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对这三要素的空间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评价。根据耦合结果,将全市控碳分区划分为轻度失调区、濒临失调区、勉强协调区和中级协调区四类,并制定相应的控碳策略。
    • 王陈恩; 殷豪; 陈顺; 许炫淙; 朱梓彬; 孟安波
    • 摘要: 针对新建风力发电场历史数据少而导致功率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结合邻近风电场的历史数据,提出了考虑空间耦合关系的少数据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采用空间注意力量化邻近风电场对目标风电场的影响程度,并为对应风电场加权;然后,经由门控循环神经网络获取风电序列中隐含的时间关联信息,最后利用纵横交叉算法优化输出层的权重和偏置。以内蒙古的4个邻近风电场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量化风电场间的影响程度,并提高了少数据风电场的预测精度。
    • 李金叶; 王福博; 戎铭倩; 刘媛媛; 罗万云
    • 摘要: 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单元,其创新能力的提升能有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本文运用重心模型、空间耦合分析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西北五省2011~2020年地级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西北五省城市创新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4.39%,区域发展现状有所改善,但城市创新系统内部协同性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重心具有较强的空间重叠性,创新能力重心变动的核心驱动力逐渐由创新主体、创新绩效向创新资源转换,而城市创新能力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主要集中在创新主体层面。
    • 武玉环; 周荣柱; 朱宁
    • 摘要: 文章基于2011—2020年各省份数字乡村及农业生产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乡村与农业生产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效率逐年递增;数字乡村发展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数字乡村与农业技术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并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由“点状分布”逐步转向“片状分布”和“带状分布”。据此提出应建设优势专业区域、增强带状辐射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