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社会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0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科学、科学研究、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2453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学理论、社会学家茶座、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跨学科学术研讨会、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等;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蔡仲、张林、邢冬梅等。
科学知识社会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453篇
占比:99.45%
总计:32631篇
科学知识社会学
-研究学者
- 蔡仲
- 张林
- 邢冬梅
- 刘华杰
- 刘鹏
- 干承武
- 艾战胜
- 赵万里
- 邱德胜
- 阎莉
- 万小龙
- 任丑
- 刘兵
- 刘魁
- 叶舒宪
- 吴彤
- 徐凌
- 方芗
- 欧阳锋
- 浦根祥
- 王增鹏
- 盛晓明
- 胡勇慧
- 范岱年
- 蒋国梁
- 蔡贤浩
- 谢蜀生
- 谭笑
- 贺建芹
- 贾向桐
- 贾鹤鹏
- 赵伟
- 郭启贵
- 金俊岐
- 钱卉
- 闫隽
- 黄旭东
- 黄秦安
- 一丁
- 丛杭青
- 于成
- 付玉秀
- 任友群
- 任玉凤
- 何兵
- 何华青
- 冯树光
- 刘伟
- 刘俐
- 刘敏
-
-
-
-
张林1
-
-
摘要:
经济学的发展进程从来都受到国家、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过程中,对经济学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是国家结构和文化框架,从而经济学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国家、民族特性。在特定国家,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催生了新的经济学说。在当代,意识形态、阶级利益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经济学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对经济学发展史的社会学考察,表明经济学的发展从来不是''自然''演进的,经济学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建构色彩的历史。本文的结论是,中国也必须建构自己的适应中国现实需要的、能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那些呼吁让经济学自然演进、无须干预其进程的观点,是一种无视历史和事实的谬论。
-
-
王敏1;
王静1;
唐小淋1
-
-
摘要:
众所周知,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六卷是关于中国古代医学的。其主要的框架和内容无不渗透着现代西方医学标准,最主要体现在对中医思想三方面误读:注重对炼金术的深究,却刻意规避对中草药等内容的探究;“症”不科学,中医不可治急病;利用科学知识社会学方法论,从范式转变、社会建构等方面深刻分析李约瑟对中医思想的误读,从而得出其始终站在西医的角度来探析中医的本质,势必无法真正的领会中医的美。
-
-
王任
-
-
摘要:
科学知识社会学认为科学知识具有有限客观性,科学知识生产与科学家信念紧密相关,并且科学知识生产过程具有文化性。中国大学生科技文化教育过于强调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缺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照。在科学知识社会学视域下,中国应该重塑大学生科技文化教育目标: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技文化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将科学精神培育作为科技文化教育的核心目标;将科学思维训练作为科技文化教育的微观目标。
-
-
张林;
温志雄
-
-
摘要:
从科学知识社会学“行动者—网络分析”方法的角度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性质,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网络中的一个元素,被用以巩固新古典经济学网络,排斥异己.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或者方法贡献以及获奖者国别说明了这一点.此外,比如琼·罗宾逊这类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左翼经济学家未能获奖,也充分说明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这一性质.诺贝尔经济学奖常常选择在特定的时间表彰某些经济学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用诺贝尔经济学奖来巩固自身网络的一种做法.
-
-
-
阎书昌;
高志鹏
-
-
摘要:
本文透过微观历史的视角,以黄翼与周先庚、吴有训等人的10余封通信为素材,还原了黄翼两篇形重错觉研究报告的评审与发表过程,揭示出黄翼与审稿人汪敬熙、主编吴有训、好友周先庚以及导师格塞尔之间的冲突、协商和合作的复杂学术互动。这些信札作为私人交流的媒介,记录了当时心理学知识生产中局部的、互动的、存在于特定关系之中的思想、计划和动机。信札中的对话涉及到当时心理学学术成果评审的几方面核心问题:评审标准和流程、写作语言规范、学术权威、同行举荐、创新性认可、文献引用等诸多问题。本文进一步以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构学术"象牙塔"的传统形象,以此揭示和反思心理学知识生产的内在过程。
-
-
杨帆
-
-
摘要:
医学卷是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六卷.从写作主线、结构和内容可以看出,李约瑟基于现代西方医学标准,对中草药和巫医有意忽略,对炼金术却比较重视,而对中医文化则存在三个误读,即认为“六疾”观胜于五行,“症”不科学,中医不治急病.引入科学知识社会学方法论,从范式转变、科学多样性和社会建构三个方面解析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的史实筛选和文化误读,则可以反驳李约瑟的现代医学标准:李约瑟套用西医标准来评判中医,势必无法抓住中医文化的本质.
-
-
陈海东
-
-
摘要:
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学科历史背景出发,分析和阐述了学科形成理论背景和一些主要观点,通过对《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一书的分析阐述,以有限论观点为切入点,分析列举了文中存在的相对主义方法论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