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5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278篇;相关期刊415种,包括党建、军队党的生活、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国际学术大会、东岳信仰与北京东岳庙学术研讨会、2012年山东社科论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等;社会思想的相关文献由557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海、徐友渔、黄忠晶等。

社会思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8 占比:9.2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5278 占比:90.66%

总计:5822篇

社会思想—发文趋势图

社会思想

-研究学者

  • 姚海
  • 徐友渔
  • 黄忠晶
  • 万江红
  • 刘乐宏
  • 刘伟
  • 刘星
  • 刘益梅
  • 周万全
  • 唐征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伟安
    • 摘要: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近几年来,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无法预估性风险危机显著增多,潜在风险和隐性危机在国际社会滋生蔓延,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安全与秩序面临多元挑战和威胁。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由于部分西方核心国家的独断专行和扰乱秩序行为而出现前所未有的一些失序现象。西方的民主制度的后台混乱和矛盾冲突正被不断搬到前台上映,西方民主制度的许多弊端正日益凸显。但是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上升,尽管目前中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但已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稳定器与压舱石”的砝码,中国制度的独特魅力和优势不断地体现出来,这对于人们更加深入系统地对中国制度进行整体性的了解提供了可能和新的要求。中国制度作为中国人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思想理念和实践工具,为中国民主进步和科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制度正领航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信心泰然自若地走出资本主义国家精心打造设计的“猎杀陷阱”和“话语牢笼”。学习好和理解透历史中成长起来且为广大人民衷心拥护的中国制度及其发展历史,坚决克服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俨然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它需要我们继承、发扬、推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及其中国化的社会学。本文将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精神、博大思想和民本情怀分析中国制度何以“行”,并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为基础从中国制度的思想理论基础、历史时代背景、制度架构特征、制度土壤条件和光明前景预测五个角度探析正助力中华民族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代中国制度。
    • 李青青
    • 摘要: “一五”时期,以“一五”计划文本与实践为载体的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呈现出“先生产,后生活”的基本表征。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战略安排所承载的建设一个富强、伟大的新中国的信念与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重要基点;渐进地改善人民生活的一系列举措所凝结的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与努力,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核心要义;依托于资源的集中统一、社会的组织和整合构建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性秩序,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根本旨归。
    • 杨朝; 高力克
    • 摘要: 梁漱溟学说之于中西社会思想的辨析不失为一个可贵的视界.譬如,其于中西文化的解读,现代性困境的思索,中西社会构造的质义等.梁氏认为,西方文化走的是向外求索的路向,中国传统文化走的是向内调适的路向.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的困局源于文化不适导致的道德崩溃,中西社会构造有着团体精神与人伦质性的歧异.这些思想与经典社会学家如韦伯、涂尔干、费孝通等有着奇妙的衍通,可称得上近现代中西社会思想史交相辉映的奇观,对于理解文明的现代性富有启迪意义.
    • 刘向辉
    • 摘要: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各种"主义"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革命对象,并提出革命的策略和方向.他们在深入调查和分析中得出: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中国民族革命的唯一先锋军,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军中最有力的军队;农民阶级的革命意识开始觉醒,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民族资产阶级摇摆不定,具有两面性.以《向导》周报文献为素材,探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和近代中国各阶级的革命思想,可以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 宋学勤
    •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的认识,有"旧"与"新"之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民生凋敝的社会现状,辨析多元社会改造思潮,提出廓清"旧社会"的主张,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建设"新社会"的思想."廓清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变革思想诞生的起点,为中国共产党变革社会提供了本源动力、方法手段和目标指向.厘清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跃升及其意涵,探索中国共产党社会变革思想的源起,是推进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基础命题.
    • 王晴锋
    • 摘要: 关于戈夫曼思想的"断裂说"认为其著述前后存在断裂,尤其以《框架分析》为转折点,后期文风晦涩、追求形式化理论,并以结构分析代替互动分析.与之相对的"延续说"则认为戈夫曼的思想前后一致,这种观点将拟剧论视为戈夫曼社会学的全部内容,以之重新阐释其所有作品.关于戈夫曼社会学的延续性或断裂性的争论主要涉及以拟剧论为代表的早期思想与以框架分析为代表的后期思想之间的比较.通过重返《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与《框架分析》的研究表明,戈夫曼的学术思想前后未发生根本变化,但与"延续说"不同的是,拟剧论仅是戈夫曼社会学的分析视角之一,它与框架等其他视角共同用于分析互动秩序,而且拟剧与框架之间亦可相互阐释.
    • 于海成; 李福顺
    • 摘要: 家风的起源和发展立足农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家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有的良好家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重要环节,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乡村群众思想问题.家风建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只有真正解决家风建设中的问题,才能引导社会的主流思想和风气,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肖雅
    • 摘要: 元明清时期是我国才子佳人剧创作以及优秀作品问世的高峰期,其体现的主题思想经历了"以情反礼""以情反理""情理合一"等历程,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同时期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社会思潮的变化.
    • 焉若寒
    • 摘要: 窥探,包含了窥视、偷听与探索,是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情节.在绘画艺术中,由于需要媒材的遮挡才能实现这种窥探行为,因此成为中国传统画家不常涉及的题材.但在闵齐饭版本小说插图《西厢记》的画面构图中,作者用屏风等画面媒材隐喻机巧地表达出了窥探的心理行为,颇具可玩味欣赏之处.本文正是从闵氏《西厢记》插图入手,通过分析窥探与被窥探空间内的情感,探究解读其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和社会思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