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导航系统
神经导航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807251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浙江临床医学、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五届海内外华人神经科学家研讨会、第三届全国精神外科学术会议等;神经导航系统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元立、曲元明、李旭琴等。
神经导航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07251篇
占比:100.00%
总计:3807352篇
神经导航系统
-研究学者
- 赵元立
- 曲元明
- 李旭琴
- 王嵘
- 王德江
- 王硕
- 赵继宗
- 韩韬
- 于军
- 何钰
- 何黎民
- 侯希清
- 傅先明
- 冷晓磊
- 孙涛
- 张俊卿
- 张岩
- 张庆华
- 张景龙
- 徐宇伦
- 徐立新
- 文江力
- 易竟
- 曹勇
- 李修往
- 李光
- 李新钢
- 李治国
- 李龙
- 杨俊
- 栾立明
- 梅涛
- 汪业汉
- 牛朝诗
- 王东海
- 王伟民
- 王国栋
- 王栋梅
- 王海军
- 罗毅
- 荆俊杰
- 许小兵
- 贾富仓
- 赵占升
- 邱修辉
- 金毅
- 金点石
- 闫雅凤
- 陆峥
- 陈明振
-
-
-
-
孙翠;
王栋梅;
吕文彩
-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病人的整体护理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0例颅内肿瘤患者,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服务.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7.14%,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尿崩症、脑水肿、昏迷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颅内肿瘤病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时开展整体护理服务即可保证手术效果,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缩短在院时间,获得患者与家属认可,值得推广.
-
-
祁贺
-
-
摘要:
目的:对神经导航系统在脑肿瘤手术治疗中的配合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脑肿瘤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利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脑肿瘤手术.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配合,观察组患者则要以优质的方式配合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配合效果评分、配合质量平衡和配合操作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优质配合下,神经导航系统在脑肿瘤手术治疗中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患者满意度更高.
-
-
黄春媚
-
-
摘要:
目的 总结神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下鼻颅底手术的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开展神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下鼻颅底手术45例,其中鼻腔鼻窦良性恶性病变累及颅底28例,脑积液鼻漏修补8例,垂体瘤切除术5例,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术4例,均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手术.对神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鼻颅底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配合、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并制定出神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下鼻颅底手术的护理配合常规.结果 45例神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鼻颅底手术治疗的患者经过专业的手术配合及全程的护理都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回访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鼻内镜鼻颅底手术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术中予以专业的手术配合及全程的护理,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及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
-
雷德鸿;
付登礼;
袁勇
-
-
摘要:
神经导航系统可以精确定位颅内病变位置,能辅助外科医生规划最佳手术路径,精确手术操作范围,在神经外科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现状及神经导航系统与其它神经外科定位设备的联合应用进展等做一综述,旨在促进神经外科手术向更精准、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
-
-
李思文;
李龙;
李莉
-
-
摘要: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行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病例113例.与行常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未使用神经导航的患者比较,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入路与肿瘤位置的偏差低.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手术中对其进行合理的护理配合,可以加快手术进程,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
-
-
岑波;
陈俊瑜;
胡飞
- 《2016年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硬通道穿刺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46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导航碎吸组(24例)和单纯血肿碎吸对照组(22例);神经导航碎吸组患者,以CT作为导航资料,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实时监控定位下,采用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效果与单纯碎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导航碎吸组首次血肿清除率60.75±11.20%,常规穿刺组首次血肿清除率45.80±9.15%,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穿刺后血肿扩大需转开颅手术的病例导航组为0,常规穿刺组为3例;导航碎吸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2d,而对照组为15±3d,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出院3~6个月随访GOS评分有显著差异. 结论:早期神经导航定位血肿碎吸术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盲穿再出血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
-
周涛;
王东;
孟祥辉;
许百男;
魏少波;
陈晓雷;
周定标;
侯远征;
肖炳祥;
余光宏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 2011年
-
摘要:
1995年6月第一台术中磁共振系统(GE公司0.5T Signa SP)在美国Brigham and Women Hospital开始投入临床使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RI,iMRI)技术日益成熟。(1,3,4)。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底引进国内第一台高场强iMRI(IMRIS公司1.5T Calgary CraneSystem),2009年2月开始投入临床使用,现将本单位移动磁体双室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及神经内镜进行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的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
-
-
-
-
-
何伟文;
伍健伟;
李明昌;
曹国彬;
陆永建
- 《中国股血管病论坛》
| 2005年
-
摘要:
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小型血肿,为尽量减轻血肿对脑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探讨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以MRI的TW1成像作为导航资料,神经导航系统实时监控下,血肿穿刺抽吸术的方法对8例血肿量在18-25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血肿形成早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6例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肢体肌力进步一级以上,出血后1个月和6个月时作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ofdaily1iving,ADL)评级,大部分患者获得恢复良好(Ⅰ-Ⅲ级).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实时监控下血肿穿刺抽吸术,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小型血肿的外科治疗,但其临床效果是否优于保守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