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价值
社会文化价值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体育、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991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人民政坛、西部广播电视、当代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2014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学术讨论会暨代表大会等;社会文化价值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伍超贤、刘德佩、刘洋河等。
社会文化价值
-研究学者
- 伍超贤
- 刘德佩
- 刘洋河
- 刘爱玲
- 张冀满
- 朱桦
- 杨文杰
- 程志理
- 钱建龙
- 丁金阳
- 严方
- 乐瑰琦
- 乔德旭
- 于卓明
- 于宝茹
- 于文谦
- 余奇敏
- 余家友
- 余贞凯
- 侯伟
- 俞连笙
- 倪东宁
- 冉晏青
- 冯锦秋
- 刘亦农
- 刘勇
- 刘庆余
- 刘彦宏
- 刘彦芳
- 刘惠琳
- 刘敏
- 刘晓飞
- 刘果(选)
- 刘玮
- 刘藩
- 刘观生
- 刘鑫
- 刘雪克
- 华国浩
- 卢小池
- 吕乐平
- 吴亦明
- 吴岩
- 周卓涛
- 周德军
- 周曙
- 唐晓伟
- 姜凤艳
- 孔晓静
- 孙静
-
-
余奇敏;
陈宁芷
-
-
摘要: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我国广大的新闻工作者、自媒体作者和普通民众以各种方式加入到疫情纪录报道中,创作出一批叙事方式新颖、人文价值深刻的抗疫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在国内外各类媒体和平台播出并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人类守望相助、勠力同心、决胜抗疫之战的珍贵影像记忆文本。这些与疫情有关的纪录影像往往由多元创作主体进行内容生产,呈现出多维视角的抗疫叙事特征,并形成了多渠道、全媒体的传播格局。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的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聚焦武汉抗疫故事,其纪实创新实践在众多同类型纪录片中颇具代表性。在叙述方式与文本策略上,它运用多重影像文本构筑的全景式叙事,融合视听语言创新的纪实性叙事,彰显人文情怀的英雄化叙事。这些创新不仅让作品表达层面新颖生动,同时也能更好地传达纪录片的主题内蕴,使纪录片在记录抗疫历史、铭记集体记忆的本体功能上,呈现出切合中国文化传统和时代需求的多元共享的价值理念。
-
-
莫妮卡·纳索;
潘奕
-
-
摘要:
建筑与土地之间记忆脱开历史就失去了意义,理解记忆同认识一处遗址或景观所代表的社会文化价值是一致的。对社会文化价值的识别是遗产进程的一部分,它强调了曾经不被认为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遗产的价值。对这两种遗产价值的认识,增进了一个地区记忆的文化交流,这是激发保护或改造遗产的一项必要工具。
-
-
李煜
-
-
摘要:
近日,渭南市档案馆组织全市档案系统紧密围绕“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主题,开展“渭南档案记忆”系列融媒直播活动,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直播,立体多样展现档案文化风采。本次系列融媒直播活动立足渭南本地,辐射全国网友,通过走进渭南各地档案馆的形式,展示一件件档案珍品背后的故事、历史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以讲故事的形式带领网友了解历史真相。
-
-
彭晓风
-
-
摘要:
社会文化价值常以传统节日为落脚点,起着传承社会文化精神、消除文化壁垒的积极作用.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和美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种类,厘清两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从社会文化价值的角度对两国传统节日中的现实主义与宗教主义、理性主义与享乐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三个深层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和差异分析,以期为东西方文化内涵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
-
刘鑫
-
-
摘要:
家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连接个体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所,也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传承优秀家风是严于律己的行动,也是弘扬我国社会文化价值主旋律。有这样一位先生,他对传统文化所传递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万千后人。
-
-
章永俊
-
-
摘要: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其本身拥有多重价值内涵。北京工业遗产的价值同样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其中,科学技术与工艺价值、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经济利用价值是四个主要方面。深入剖析北京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可以为工业遗产的认定、保护和再利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
-
李周羲
-
-
摘要:
散落在华夏大地上的近千处具备较高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产,将以怎样的姿态存续工业发展记忆链条、融入城市更新脉络?为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7年起启动了国家工业遗产项目的申报与认定,并将其保护与利用纳入2018年底发布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截止目前,我国共有102个工业遗产项目进入这一名单。从分布范围来看,首批通过认定的11个遗产项目分布于8个省区市.
-
-
-
刘爱玲;
张冀满;
卢小池
-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半个世纪以来,李约瑟博士提出的难题,引起了我国学者的热烈讨论.本文仅从中国社会文化价值因素和社会结构的角度对中国控科学落后的原因进行再探讨.中国近代社会是封建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其特征是高度集权,封闭禁锢,以人治代替法制,这种社会结构形成了一种内向的、稳定的、隔绝的文化机制.因此,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