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磷化镍

磷化镍

磷化镍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6390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电池工业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第12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等;磷化镍的相关文献由890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华、李锋、宋来洲等。

磷化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390 占比:99.79%

总计:46489篇

磷化镍—发文趋势图

磷化镍

-研究学者

  • 宋华
  • 李锋
  • 宋来洲
  • 刘晨光
  • 王安杰
  • 王秀丽
  • 陈吉祥
  • 陈彦广
  • 鄢景森
  • 宋华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爱霞; 张临河; 李旭力; 高旸钦; 李宁; 卢贵武; 戈磊
    • 摘要: 低成本、高性能的光催化制氢反应杂化材料的设计与构建,对于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Zn_(0.5)Cd_(0.5)S固溶体具有如稳定性较高、合成简单、性能优异等许多优点,但是存在比表面积低、电荷复合速度快等缺陷,影响了Zn_(0.5)Cd_(0.5)S的开发利用.金属有机骨架(MOF)是一种新兴材料,与无机半导体相比,MOF具有表面积大、多孔结构可调节和结构多样等优点.因此,研究者致力于将纳米颗粒包裹进MOF材料中,来改善其催化活性.UiO-66-NH_(2)是一种典型的由锆氧羰基团簇和对苯二甲酸盐组成的MOF,具有多孔性、优异的高温高压稳定性和半导体性能.过渡金属磷化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近年来被认为是有望能够替代贵金属的产氢助催化剂,其中磷化镍(Ni_(2)P)纳米颗粒助催化剂就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本文采用原位溶剂热法将单分散、小尺寸、非贵过渡金属磷化物Ni_(2)P包裹在MOF(UiO-66-NH2)中,构建了核壳助催化剂材料Ni_(2)P@UiO-66-NH2,然后将其修饰到Zn_(0.5)Cd_(0.5)S硫化物上,从而设计和制备了Ni_(2)P@UiO-66-NH2/Zn_(0.5)Cd_(0.5)S三元复合材料.对得到的复合光催化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各衍射峰的位置都与标准卡片对应,说明成功合成了Zn_(0.5)Cd_(0.5)S和UiO-66-NH_(2)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i2P@UiO-66-NH_(2)/Zn_(0.5)Cd0.5S三元体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n_(0.5)Cd_(0.5)S呈纳米棒状,测量得到Ni2P磷化物的(111)晶面条纹间距为0.22 nm,说明成功合成了三元复合体系.XPS测试结果表明,Ni_(2)P@UiO-66-NH_(2)/Zn_(0.5)Cd_(0.5)S三元复合体系中的元素结合能与文献报道一致,说明该三元体系中的元素化学结合环境与预期相符.通过光电和化学表征,证实了三元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动力学制氢性能.10%Ni_(2)P@UiO-66-NH_(2)/Zn_(0.5)Cd_(0.5)S三元复合体系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率为40.91 mmol·g^(‒1)·h^(‒1),420 nm可见光照射下的表观量子效率达到13.57%.负载核壳助催化材料Ni2P@UiO-66-NH_(2)增加了三元材料的比表面积,提供了丰富的反应位点,在三元复合体系内形成了有效的电荷转移通道,有利于催化剂的高效产氢.本文证明了三元复合体系的形成有利于高效催化反应的发生,为高性能光催化剂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视角.
    • 叶成玉; 郁晓菲; 李文翠; 贺雷; 郝广平; 陆安慧
    • 摘要: 电催化还原CO_(2)由于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组成可调、环境友好等优点,是CO_(2)转化技术中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发展的电催化CO_(2)还原技术仍未达到工业化盈利所需的技术经济指标。因此,通过简单的两电子转移,将CO_(2)-H_(2)O电还原为合成气通常被认为是电化学还原CO_(2)过程中较有前景的实现盈利的途径之一,因此研究能够精确调控合成气比例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通过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设计的进行了高活性、可实现特定比例合成气制备的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合成策略。将三聚氰胺、三苯基膦(TPP)和乙酸镍研磨并溶解在乙醇中,通过旋蒸得到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在850°C下热解2 h得到催化剂。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并且易于放大。该系列双功能电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随着三苯基膦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分级孔结构有利于提供活性位以及促进物质传输。此外,拉曼图谱表明材料的缺陷度由于前驱体中三苯基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验证了析氢反应活性位点Ni-P和CO_(2)电催化活性为位点Ni-N的存在。因此,该系列电催化剂的性能具有较大的调控空间,可从CO产物主导调控至H_(2)产物主导。电化学性能通过在CO_(2)饱和0.5 mol·L^(-1) KHCO_(3)溶液中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法以及恒电位电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受材料表面P/Ni-N_(x)比例的影响。最高的CO法拉第效率为91%,由不含磷化镍的纯Ni-N-C材料在−0.8 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RHE))电位下实现。在−0.7至−1.1 V(vs RHE)电位区间内,合成气流中CO/H_(2)的摩尔比可从2:5调整至10:1,并能与磷化镍和镍-氮-炭组分的摩尔比关联。此外,我们还对优化的催化剂在−0.7 V电位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合成气摩尔比例在8 h内保持在1.2–1.3,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工作将温室气体CO_(2)和H_(2)O转化成比例可调的合成气,为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 高睿; 王振宇; 王璐; 陈鹏; 刘胜; 马志鹏; 邵光杰
    • 摘要: 将磷化镍纳米片均匀负载到石墨烯(G)上制备出Ni_(2)P/G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硫载体构筑了硫基复合材料(S/Ni_(2)P/G)。研究表明,磷化镍纳米片对可溶性多硫化物具有强的化学作用和较高的电催化活性,使S/Ni_(2)P/G硫基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在高硫含量(80.3%)和低电解液用量(15μL·mg^(-1))条件下,S/Ni_(2)P/G硫基复合材料展现出1164.7 mAh·g^(-1)的质量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此外,S/Ni_(2)P/G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振实密度(1.02 g·cm^(-3)),其体积比容量高达954.0 mAh·cm^(-3),约为S/G复合材料体积比容量的1.6倍。
    • 周波; 李梦雨; 李莹莹; 刘彦伯; 逯宇轩; 李巍; 吴雨洁; 霍甲; 王燕勇; 陶李; 王双印
    • 摘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载体,肼(N_(2)H_(4))具有能量密度高、反应动力学快、常温下呈液态和燃烧无含碳副产物生成等优点,因此,肼电氧化反应(HzOR)成为解决能源危机以及相关环境问题的理想选择之一.与传统的氢和醇基燃料电池相比,直接肼燃料电池(DHFC,N_(2)H_(4)/O_(2),E_(OCP)=1.56 V)更适合实际应用.然而,DHFC受到HzOR缓慢动力学的限制,导致较高的过电位和较大的电池电压损耗,因此,距离实现商业化仍有一定差距.此外,N_(2)H_(4)辅助水分解系统(HAWS)用于制氢,可以显著降低水分解的电解槽电压,以实现节能制氢.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性能优异的HzOR催化剂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长期以来,过渡金属磷化物由于具有良好的HzOR催化活性而备受关注,但是其本征活性较低,且对其催化机理研究不够深入.人们希望更好地了解金属磷化物上肼电氧化的电化学反应行为,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优化反应动力学来提升催化体系性能.本文通过钴调节Ni_(2)P电极表面的HzOR,引入双活性位点效应从而优化肼的脱氢动力学.通过简单地在Ni_(2)P中掺杂Co,(Ni_(0.6)Co_(0.4))_(2)P电极上仅需113 mV即可驱动50 mA cm^(–2),明显低于Ni_(2)P(174 mV)和Co_(2)P(180 mV).组装的DHFC对(Ni_(0.6)Co_(0.4))_(2)P电极的峰功率密度为263.0 mW cm^(–2),比Ni_(2)P(200.8 mW cm^(–2))和Pt/C(131.8 mW cm^(–2))分别高30%和99.5%,展现出了应用潜力.与此同时,(Ni_(0.6)Co_(0.4))_(2)P电极耦合Co_(2)P析氢电极组成肼辅助水分解体系,两电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此系统驱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只需要0.228 V的超低电解槽电压.然而,相同条件下完整水分解体系需要高达1.784 V的电解槽电压来驱动相同的电流密度.可见,HAWS系统用HzOR代替OER制氢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Co掺杂可以显著降低N_(2)H_(4)在Ni位点上的吸附能,并改变HzOR的决速步骤.对应的(Ni_(0.6)Co_(0.4))_(2)P电极表面HzOR的塔菲尔斜率为136 mV dec^(–1),介于Co_(2)P电极(216 mV dec^(–1))和Ni_(2)P电极(121 mV dec^(–1))之间,并且决速步骤的能垒也显著地降低(0.37 vs.0.75 eV),表明Co的引入显著地调谐了Ni_(2)P的电子结构,实现了与HzOR更匹配的催化剂设计.与此同时,对反应过程中的活性位点分析表明,Co的引入还可以作为最佳反应配位条件下的中心活性位点,以降低RDS对HzOR的自由能.
    • 颜瑞; 孙志超; 张蒙蒙; 刘颖雅; 遇治权; 王伟; 王瑶; 王安杰
    • 摘要: 磷化镍具有Ni_(3)P、Ni_(12)P_(5)、Ni_(2)P、Ni_(5)P_(4)等多种晶相,深入研究各个晶相的制备规律和稳定存在条件对开发磷化镍基催化材料至关重要。本文系统考察了磷化时间、磷化温度、Ni/P摩尔比、磷化气速和磷源种类对制备晶相的影响。结果发现,以Ni_(3)P为前体、红磷为磷源时,可以得到Ni_(5)P_(4)、Ni_(2)P、Ni_(12)P_(5)三种晶相;以次磷酸盐为磷源时只能得到Ni_(2)P和Ni_(12)P_(5)晶相。当以红磷为磷源时,反应温度是影响晶相的主要因素,磷化温度为500°C、600°C和800°C时分别得到Ni_(5)P_(4)、Ni_(2)P和Ni_(12)P_(5)晶相。将制备的Ni_(3)P、Ni_(2)P、Ni_(12)P_(5)和Ni_(5)P_(4)作为助剂,与CdS复合制备光催化复合材料,得到的4种Ni_(x)P_(y)/CdS复合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光解水制氢性能,Ni_(5)P_(4)/CdS表现出最优的产氢能力,为CdS的5.4倍。表征结果证明,引入Ni_(x)P_(y)能够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CdS的载流子复合,提升其光解水反应活性。
    • 王广琦; 毕艺洋; 王嘉博; 石洪飞; 刘群; 张钰
    • 摘要: 结合异质结构建与共催化剂改性,以花球状Ni(OH)_(2)为前驱体,经热磷酸化后得到Ni(PO_(3))_(2)-Ni_(2)P二元助催化剂,借助超声化学合成法,与CdS NPs复合,形成非贵金属CdS基三元光催化材料Ni(PO_(3))_(2)-Ni_(2)P/CdS NPs.以Na_(2)S-Na_(2)SO_(3)为牺牲剂,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在不借助任何贵金属的情况下,负载量为8%(质量分数)的Ni(PO_(3))_(2)-Ni_(2)P/CdS NP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产氢速率达到4237μmol·g^(‒1)·h^(‒1),为CdS NPs(217μmol·g^(‒1)·h^(‒1))的19倍.在产氢循环实验中,反应进行到第6次循环(18 h)后,复合材料的产氢速率约为初始的89%,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CdS NPs相比,Ni(PO_(3))_(2)-Ni_(2)P/CdS NPs的吸收边明显红移,禁带宽度降至1.86 eV,并降低了H^(+)还原的过电位,显示出增强的光吸收性能和适宜的带隙结构.通过Ni(PO_(3))_(2)-Ni_(2)P与CdS NPs之间的协同效应,有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高了产氢活性和稳定性.
    • 孙鹏; 马贤坤; 赵佳华; 吴永钚; 杨佳伟; 王志晗; 王永飞; 张志强
    • 摘要: 以石墨烯和植酸为原料,通过水热及煅烧的方法制备了磷化镍/氧化石墨烯(Ni_(2)P/GO)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及BET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与形貌,并测试了锂电池性能。结果表明:Ni_(2)P/GO复合材料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558mAh/g,经历了200次循环后依然保持了485.8mAh/g的可逆容量,具有87%的容量保持率,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
    • 洪远志; 张雪; 时君友; 李翔宇
    • 摘要: 以双氰胺(C2H4N4)为原料,采用直接热聚合法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3N4);以六水合氯化镍(NiCl2·6H2O)和赤磷(P4)为原料,采用简易的水热法将磷化镍(Ni2P)助催化剂负载到二维g-C3N4表面.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N2吸/脱附、固体紫外漫反射(UV-Vis DRS)、荧光(PL)等,表征所合成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及光电性质;以原生生物质杨树叶为牺牲剂,在碱性条件下(3 M NaOH)研究催化剂的光催化重整制氢性能.结果表明:单一的g-C3 N4材料无法实现光催化重整制氢,而少量的Ni2 P助催化剂负载后可以实现光催化重整制氢;当Ni2 P助催化剂负载量为4%(质量分数),杨树叶质量浓度为0.2 g/L时,催化剂展现出最佳的光催化重整制氢活性,平均产氢速率可达3.38μmol/(g·h).
    • 陆行; 郑基能; 常海涛
    • 摘要: 一步法成功地制备了多功能隔膜改性材料,对于多硫化物的吸附和催化具有明显作用,实现锂硫电池良好的循环性能.本文中我们提出了 一种简便的制备策略,将P和Ni2P掺杂碳复合纳米球嵌合的多孔碳片(PPNPCS)涂敷在隔膜上面(PPNPCS@PP)来克服锂硫电池的缺陷.多孔碳片携带的P极性位点通过化学手段与Li形成配位键来捕获从硫正极逃逸的多硫化物.嵌入的极性Ni2P碳复合纳米颗粒不仅对LiPSs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且在加速LiPSs氧化还原反应方面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从而提高了循环性能.受益于PPNPCS的协同作用,PPNPCS改性隔膜表现出很好的初始容量(1 365 mAh·g-1)和长循环寿命(在1.0 C下,经200循环后容量为496 mAh·g-1).本文为锂硫电池多功能隔膜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案.
    • 肖兆忠; 马智; 朴玲钰
    • 摘要: 研究了在不同的半导体体系(TiO2,CdS和C3N4)中,Ni2P光催化甲酸(HCOOH)分解制氢的助催化效应.作为助催化剂,Ni2P与3种半导体形成的复合光催化剂均表现出良好的HCOOH分解制氢活性.Ni2P/TiO2,Ni2P/CdS,Ni2P/C3N43种光催化剂最优的产氢活性分别为41.69,22.45和47.67μmol·mg-1·h-1,分别为纯TiO2,CdS和C3N4的3.8倍、10倍和210倍,表明Ni2P在光催化HCOOH分解制氢体系中具有普适性.研究了光催化HCOOH分解制氢的机理,Ni2P的加入使光生电子从半导体转移至Ni2P,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Ni2P还促进了活性物种·OH的生成,提高了光催化HCOOH分解的产氢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