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盐地碱蓬

盐地碱蓬

盐地碱蓬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5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7260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专委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草地科学研究生论坛、《草业科学》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全球华人科学家环境论坛等;盐地碱蓬的相关文献由89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胜、王宝山、李洪山等。

盐地碱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7260 占比:99.70%

总计:77490篇

盐地碱蓬—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石佳; 徐爽; 王博; 谢晓晨; 李晨; 方蕾
    • 摘要: 为了筛选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促生菌,从辽河口湿地野生盐地碱蓬植物叶片分离出6株可培养细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通过体外平板试验检测其溶磷、解钾、固氮、产铁载体和产ACC脱氨酶能力,通过水培盐地碱蓬定植接种试验检测其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结果表明:通过2216E琼脂平板划线,从野生盐地碱蓬叶片分离得到6株可培养细菌,其中4株细菌具备产铁载体能力(编号分别为JY21、JY24、BJY223和BJY323),2株细菌具备产ACC脱氨酶能力(编号分别为JY32和BJY323);水培盐地碱蓬定植接种试验显示,BJY223细菌能极显著促进植物根长伸长和株高增长(P<0.01);将BJY223细菌的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在NCBI基因库中进行BLASTn比对,查找同源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鉴定其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细菌。研究表明,从野生盐地碱蓬叶片内分离出一株具备产铁载体能力的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BJY223,能显著促进水培盐地碱蓬幼苗的根部伸长和植株生长,可望用于盐地碱蓬植被的修复。
    • 王炳臣; 匡少平; 郑阳; 史大磊; 赵海涛; 于贞贞; 赵常兵; 程飞
    • 摘要: 盐地碱蓬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起点和核心,其原生修复在土壤改良和微生物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仍未可知。因此,本研究开展了盐地碱蓬修复土壤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分析,借助理化性质检测和高通量手段进行了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滨海湿地土壤均呈碱性(pH=7.92~8.45),盐度含量较高(>30.98‰)且非植被区土壤有明显的结晶盐(>45.26‰)。细菌方面,岸边碱蓬以Muribaculaceae(14.81%)和Helicobacter(8.00%)为主,盐土碱蓬以Marinobacter(20.19%)和Halomonas(7.15%)为主,核心修复土壤以Muribaculaceae(9.37%)、Inhella(8.61%)和Halanaerobium(8.25%)为主;非植被覆盖的高盐土、近岸河边与河边过渡区主要以Marinobacter(5.75%~17.91%)、Halomonas(9.01%~10.92%)、Muribaculaceae(5.91%~10.26%)为主;植被覆盖导致细菌Shannon指数差异显著(P=0.05)。古菌方面,植被区主要以Salinigranum(10.00%~34.17%)、Halorubrum(12.1%~29.33%)和Halogranum(1.42%~7.70%)为主;非植被区主要以Halolamina(6.97%~20.25%)、Halogranum(2.06%~26.86%)和Halorubrum(12.54%~21.54%)为主。借助CCA、PCoA、韦恩图和功能预测发现,盐地碱蓬定植导致细菌(22.6%)、古菌(29.5%)组成存在差异,盐分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植被根植后菌群更加多样且元素循环出现,非植被区中微生物组成相近但存在潜在竞争。所以,植被修复能有效实现土壤生态功能恢复,而修复前的土壤中微生物却为污染物降解和抗菌素开发提供了种质资源。
    • 王文硕; 李微; 孙悦; 孙涛; 刘远
    • 摘要: 土壤盐分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辽河口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提出一种实时、准确、大尺度监测碱蓬群落及周围滩涂土壤盐分的算法十分必要.为了减少大气对模型的影响,该文利用地面高光谱数据模拟Landsat 8 OLI卫星反射率,采用基于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碱蓬样本的土壤盐分明显低于裸滩,海南三区域土壤盐分在总体上低于鸳鸯沟和笔架岭区域,而植株高度和生物量普遍均高于鸳鸯沟和笔架岭区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土壤盐分对盐地碱蓬生长的影响;2)模拟卫星反射率构建的多光谱指数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相较于单波段在整体上有所提高,其中植被指数NDVI和RVI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达到了-0.689和-0.683;3)利用基于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模型的自变量为RVI、SAVI和SI3,模型的建模集决定系数R^(2)为0.684,均方根误差(RMSE)为3.45,验证集RMSE为1.8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28,表明模型的反演精度和反演能力较好;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精度,对比分析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的指数因子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发现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模型的R^(2)、RMSE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同时土壤盐分反演值和实测值散点图更接近1∶1线,为辽东湾北部碱蓬群落及裸滩土壤盐分因子的反演提供技术及数据支持.
    • 柳佳; 蔡玉林; 范璞然; 吴楠; 郭晓红
    • 摘要: 为探索利用单时相多光谱影像提取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地碱蓬的空间分布信息,本文研究使用2017年9月29日Sentinel-2A影像,在分析该区域6种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筛选出用于区分盐地碱蓬与其他地物的特征波段。综合特征波段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构建决策树,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地碱蓬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了提取。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验证精度为:精确率81.98%,召回率91.11%,准确率87.40%。同时也证明了Sentinel-2A影像可作为理想的数据源且利用单时相多光谱影像构造的提取条件能够有效地提取盐地碱蓬空间分布信息。
    • 庞庆庄; 郭建超; 陈家东; 苏芳莉
    • 摘要: 本研究采集了研究区湿地盐地碱蓬主要分布区域典型植株的种子,分析其二型性特征及主要形态,采用室内萌发方法对2类种子在不同盐分和水淹条件下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以揭示盐生植物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对盐度和水淹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黑色种子体积小,平均直径0.147 cm,种皮角质有光泽,而棕色种子体积大,平均直径0.179 cm,种皮膜质无光泽。本次实验种子数量为2024粒,棕色种子占87.5%,黑色种子占12.5%。(2)低盐度(3%NaCl)条件下,2类种子的萌发率均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2类种子的萌芽长度均受到抑制,萌芽长度与盐浓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黑色种子萌芽长度受到抑制的程度比棕色种子高。(3)在非水淹条件和水淹条件下,棕色种子的萌发率都比黑色种子高,而且棕色种子萌发率受水淹条件影响较小,说明无论是水淹还是非水淹条件,棕色种子的萌发率都显著高于黑色种子。黑色种子在非水淹的条件下的萌发率比在水淹条件下高,说明水淹环境对黑色种子萌发率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非水淹环境。
    • 梁继业; 赵振勇; 刘畅; 左忠; 姜黎
    • 摘要: 盐地碱蓬为藜科碱蓬属一年生真盐生植物,能适应特殊的盐碱生境,具有典型的摄盐性和集积特征及种子二型性。本研究简要介绍了盐地碱蓬的生物学特性,重点概述了盐地碱蓬在盐碱地、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水体污染等生态价值,系统地综述了在食用蔬菜、黄酮类和多糖类、食用油和生物柴油、色素、膳食纤维、植物盐和植物碱、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沿海滩涂景观、生物碳和活性炭等经济价值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盐地碱蓬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科研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促进人们提高对盐地碱蓬资源的认识,以期开发利用盐地碱蓬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提供参考。
    • 王秋燕; 陈昱东; 吕光辉
    • 摘要: 植物的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适应逆境的重要生态机制.利用盆栽模拟试验,设置28个水盐交互梯度,研究典型盐生植物盐地碱蓬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N、P、K、Na四种元素的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盐地碱蓬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生长阶段的养分重吸收效率均低于全球陆生植物水平,且营养生长期高于繁殖生长期.N、P、K、Na元素的重吸收效率在营养生长期分别为51.90%、50.79%、28.79%、-19.58%,在繁殖生长期分别为28.60%、27.75%、13.61%、-26.67%.四种元素的重吸收响应水盐梯度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营养生长期,盐分和干旱对P的重吸收具有显著负效应,干旱对K的重吸收具有正效应;在繁殖生长期,盐分对N的重吸收具有显著负效应,对P、Na的重吸收具有正效应.在不同生长阶段,四种元素的重吸收对胁迫响应的差异,体现了植物在抵御胁迫与增加生长的综合需求下,体内元素的吸收、运移、分配策略不同.
    • 吴玉洁; 封晓辉; 张睿; 李静; 刘小京
    • 摘要: 利用盐生植物修复盐碱地重金属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且安全性高的生物修复方法,但盐和重金属互作对不同盐生植物生长和重金属元素吸收的研究不足。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比较盐和镉互作对典型聚盐盐生植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碱蓬(Suaeda glauca)生长及对重金属Cd吸收的影响,分析盐对镉吸收的调节作用。试验设置两个盐水平(0 g∙L^(−1)、10 g∙L^(−1) NaCl)和两个Cd水平(0 mg∙L^(−1)、5 mg∙L^(−1) Cd),共4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Cd处理显著抑制两种植物的生长,降低了叶片肉质化程度和根冠比,且对盐地碱蓬的抑制作用大于碱蓬,对根部的抑制更明显。10 g∙L^(−1) NaCl盐处理均促进两种植物地上部的生长,且对盐地碱蓬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碱蓬;但显著抑制碱蓬根系的生长。Cd处理下施加NaCl显著缓解Cd对两种植物的抑制作用,且对盐地碱蓬的缓解作用大于碱蓬,对Cd抑制盐地碱蓬根系生长的缓解作用为极显著。盐地碱蓬和碱蓬地上部Cd含量差异不显著,盐处理显著降低两种植物地上部Cd含量。盐处理显著促进两种植物地上部对Na^(+)的吸收,盐地碱蓬地上部Na^(+)含量和Na^(+)/Cd高于碱蓬,但K^(+)含量、K^(+)/Na^(+)和K^(+)/Cd显著低于碱蓬,且Cd处理进一步促进了两种植物地上部对Na^(+)的吸收;盐处理降低K^(+)的吸收和K^(+)/Na^(+),碱蓬地上部K^(+)的吸收和K^(+)/Na^(+)均大于盐地碱蓬。盐、Cd处理下两种植物间地上部脯氨酸含量差异不明显,但盐、Cd及其互作有增加地上部脯氨酸含量的趋势。在无胁迫和单一Cd处理下,盐地碱蓬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碱蓬;盐处理显著降低了盐地碱蓬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Cd处理显著增加了碱蓬地上部可溶性糖的含量。上述结果表明,盐地碱蓬和碱蓬的生长对盐、Cd及其互作的响应不同,盐分可以缓解Cd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特别是Cd对盐地碱蓬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盐地碱蓬更趋向于积累无机渗透调节物质如Na^(+),而碱蓬更趋向于积累无机渗透调节物质(K^(+))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来抵御盐、镉胁迫。
    • 李微; 王文硕; 张新宇; 段元棚; 杨戬波
    • 摘要: 为采用高分辨率的HY-1C CZI数据准确评估辽河口湿地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碳储量和固碳效益,分别于2013年9月和2018年9月在辽河口湿地盐地碱蓬群落区域采集盐地碱蓬光谱数据和植株样本,并对生物量及含碳率进行测定,利用回归分析法构建基于转换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transform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TSAVI)的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并结合异速生长模型估算地下生物量,进而计算盐地碱蓬群落的碳储量和固碳收益。结果表明:线性模型为辽河口湿地盐地碱蓬群落地上生物量的最优反演模型,其决定系数(R~2)为0.69(P<0.05),地面数据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E)和可预测技能(Skill)值分别为0.078和0.929,卫星数据验证集的相对均方根误差(E)和可预测技能值分别为9.55%和0.987;2018、2019、2020年辽河口湿地盐地碱蓬群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69×10^(6)、1.13×10^(6)、3.26×10^(6)kg,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02×10^(5)、2.03×10^(5)、5.81×10^(5)kg,总生物量分别为1.99×10^(6)、1.33×10^(6)、3.85×10^(6)kg,进而获得盐地碱蓬群落2018、2019、2020年的碳储量分别为6.06×10^(5)、4.06×10^(5)、1.17×10^(6)kg。研究表明,采用HY-1C CZI数据评估盐地碱蓬的碳储量是可行的,盐地碱蓬群落的碳储量时空分布与其生物量分布趋势一致,盐地碱蓬的地上部分为主要储碳部分,辽河口湿地盐地碱蓬群落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刘亚楠; 马月香; 张诺; 常子晨; 蒋重宁; 王知一; 刘春艳
    • 摘要: 采用碱法提取盐地碱蓬中的膳食纤维,研究其性能指标、热稳定性、微观结构、体外降脂活性,以期为盐地碱蓬膳食纤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69°C,料液比1∶24 g/mL,pH为11,提取时间77min,提取率为83.17%,持水力为3.73g/g,持油力为1.89g/g,膨胀力为5.94 mL/g,扫描电镜发现表面成疏松多孔结构,红外光谱显示膳食纤维内具有α-和β-吡喃单糖,体外降脂实验表明膳食纤维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为33.30%,对牛磺胆酸钠的结合率为7.20%,对甘氨胆酸钠的结合率为3.98%,对胆固醇的吸附量是75.10mg/g(pH=2)、60.95mg/g(pH=7)。该研究为盐地碱蓬开发成为功能性食品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