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交叉验证

交叉验证

交叉验证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7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0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52518篇;相关期刊447种,包括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二十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十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等;交叉验证的相关文献由213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济洪、王钰、郑鹏等。

交叉验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0 占比:1.18%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2518 占比:98.75%

总计:53182篇

交叉验证—发文趋势图

交叉验证

-研究学者

  • 李济洪
  • 王钰
  • 郑鹏
  • 刘鑫
  • 李伟
  • 王超
  • 职占新
  • 刘冲
  • 刘还珠
  • 曾晓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一鸣; 赵永翼
    • 摘要: 社交媒体平台中存在的大量虚假新闻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影响范围扩大,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损失。为快速有效地实现虚假新闻的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虚假新闻检测研究的方法。通过TextRank提取文本特征向量,使用网格搜索交叉验证方法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参数寻优,对其新闻数据集进行虚假检测、分类,从而识别虚假新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与朴素贝叶斯和决策树相比,在虚假新闻检测问题上效果较好。
    • 张海霞; 杜子俊; 王景景
    • 摘要: 多径匹配追踪算法在水声信道稀疏估计中具有较好的估计精度,但该算法需要信道稀疏度的先验信息,且计算复杂度大。本工作提出一种基于交叉验证与正则化相结合的多径匹配追踪算法,将其用于水声信道估计。交叉验证提供算法的停止准则,不需要信道的稀疏度和噪声水平的先验信息,并检查算法是否过拟合,提高了估计的准确性。正则化用来进一步筛选候选集,减少计算复杂性及存储开销。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始多径匹配追踪算法相比复杂度大大降低,具有更好的性能,并且不需要信道稀疏度的先验信息。
    • 张浪; 张迎辉; 张逸斌; 李左
    • 摘要: 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已知数据的学习来预测未知数据,现有通风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大多针对1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研究,无法保证所选算法为最优。针对该问题,对8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比较,并选择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3种算法进行通风网络故障诊断研究。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实际布局,按照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准则构建通风网络管道模型,得到由管道网络分支和管道网络节点组成的通风网络,通过实验获取风量数据,并采用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对基于SVM、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的通风网络故障诊断模型进行参数寻优。实验及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基于SVM、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的通风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在实验平台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为0.89,0.88和0.95,在煤矿现场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为0.86,0.90和0.96,神经网络模型的故障诊断效果均为最佳。将煤矿现场收集的120组新风量数据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故障诊断准确率达0.98,验证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通风网络故障诊断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 王敏; 郑鹏; 刘栋梁; 职占新
    • 摘要: 针对在磨削加工的过程中,测量尺寸因为断续表面的存在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磨床停机进而影响磨加工的工件尺寸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了智能断续表面尺寸处理系统,该系统对断续表面的情况加以处理,忽略测量装置测量断续表面的数据,筛选出断续表面发生突变的尺寸,并通过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将相应数据进行替换,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加工精度和质量。首先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的方法建立断续表面尺寸智能判定模型,同时利用交叉验证对训练模型进行参数寻优,最终实现了智能断续表面处理系统在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 王兴; 吕晶晶; 周可; 詹少伟
    • 摘要: 当前利用雷达等气象资料对下击暴流进行识别预警的准确性很低,因此文中提出一种以深度神经网络为基础的下击暴流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以雷达回波时序图像和雷达径向速度场时序图像作为输入,将两种图像的时空四维特征融合到深度神经网络中,通过深度学习寻求“雷达回波图像和径向速度场图像”与“是否发生下击暴流”之间的函数映射关系。运用数据增强和损失函数优化技术,改善因样本数据不均衡所导致的识别结果偏向于样本中大概率事件的问题。再结合K折交叉验证,避免模型训练过程陷入局部极值。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下击暴流识别的成功率达到95%,可实现对其识别预警的自动化,增强预报的时效性,同时该方法也适用于小尺度天气系统中对因下沉气流辐散所形成的大风的识别。
    • 陈伟; 李杭; 李维华
    • 摘要: 核小体定位指DNA双螺旋相对于组蛋白的位置,并在DNA的转录阶段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依靠生物实验的手段测得核小体定位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基于计算方法利用DNA序列进行核小体定位预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核小体定位预测中单一模型和单一编码在DNA序列特征表示和学习方面的不足,文中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集成深度学习模型FuseENup,利用3种编码方式从多个维度表示DNA数据,利用不同的模型从不同维度提取数据中隐含的关键特征,构造了一种全新的DNA序列表征模型。在4种数据集上进行20倍交叉验证,相比当前针对核小体定位预测问题综合性能最优的模型CORENup,FuseENup的准确度(Accuracy)和精度(Precision)在HS数据集上提高了3%和9%,在DM数据集上提高了2%和6%,在E数据集上提高了1%和4%,相比其他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基准模型,FuseENup具有更好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useENup能提高核小体定位的预测准确度,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陈宗阳; 赵辉; 吕永胜; 沙建军; 沙香港
    • 摘要: 针对涂层表面缺陷检测工业化应用过程中对识别准确率和速度的需求,本文在MobileNetV2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涂层表面缺陷识别方法。设计了递进式分类器,通过逐层筛选压缩有用特征实现高精度的快速识别操作,并在骨干中加入跨局部连接结构,以丰富网络中的基础特征并增加特征尺度信息。将交叉验证和迁移学习相结合以优化训练方法,在大幅度缩减训练耗时的同时使网络具有更优的初始状态和更快的性能提升率。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采集的涂层表面缺陷数据集上准确率达到了99.48%,速度和精确度分别提升11.74%、8.38%,参数量降低20.89%,训练时间缩短36.77%,与其他分类网络相比,在综合考虑准确率和速度的情况下具有最佳表现。本文方法同时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较快的识别速度和较短的训练耗时,符合实际工业应用需求。
    • 葛路; 詹良通; 江衍铭
    • 摘要: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元江流域水文气象的可能影响,并为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的5个GCMs(Global Climate Model)模型,通过M-BCSD(Monthly Bias-Corrected Spatial Disaggregation)降尺度方法,获得元江流域2041-2100年在SSP126、SSP245、SSP370、SSP585四种路径下的月降雨和月气温,并利用交叉验证于倒传递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预测气候变化对流域出口断面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BCSD方法在元江流域适用性好;建立的BPNN可有效预测元江流域月径流;总体而言,元江流域在2041-2100年的年均降雨量、温度和径流都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24.6%、20.4%、10.2%,就季节尺度而言,春季径流减少而秋季径流增加,月尺度下,4月径流减少而11月径流增加;不同路径情景下未来水文气象要素变化一致,仅幅度有所差别。
    • 逯亚坤; 邱波; 罗阿理; 郭小雨; 王林倩; 曹冠龙; 白仲瑞; 陈建军
    • 摘要: 天体光谱处理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对大量的恒星光谱进行自动分类。到目前为止,恒星光谱的分类工作多是基于一维光谱数据。该研究打破传统的天体光谱数据处理流程,提出了基于二维恒星光谱分类的方法。在LAMOST(the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的数据处理流程中,所有的一维光谱都是由二维光谱抽谱、合并得来。二维光谱是由光谱仪产生的图像,包括蓝端图像和红端图像。基于LAMOST二维光谱数据,提出了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FFCNN)分类模型,用于二维恒星光谱的分类。该模型是一个有监督的算法,通过两个CNN模型分别提取蓝端图像和红端图像的特征,然后将二者进行融合得到新的特征,再利用CNN对新特征进行分类。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LAMOST,我们在LMOST DR7中随机选择了一批源,然后获得了它们的二维光谱。一共有14840根F,G和K型恒星的二维光谱用于FFCNN模型的训练,其中包括7420根蓝端光谱和7420根红端光谱。由于三类恒星光谱的数量并不均衡,在训练的过程中分别为每类恒星光谱设置了不同权重,防止模型出现分类失衡现象。同时,为了加快模型收敛,对二维光谱数据采用Z-score归一化处理。此外,为了充分利用所有样本,提高模型的可靠度,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验证模型。3710根二维光谱用作测试集,使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score来对FFCNN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F,G和K型恒星的精确率分别达到87.6%,79.2%和88.5%,而且它们超过了一维光谱分类的结果。实验结果证明基于FFCNN的二维恒星光谱分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也为恒星光谱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王文硕; 李微; 孙悦; 孙涛; 刘远
    • 摘要: 土壤盐分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辽河口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提出一种实时、准确、大尺度监测碱蓬群落及周围滩涂土壤盐分的算法十分必要.为了减少大气对模型的影响,该文利用地面高光谱数据模拟Landsat 8 OLI卫星反射率,采用基于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碱蓬样本的土壤盐分明显低于裸滩,海南三区域土壤盐分在总体上低于鸳鸯沟和笔架岭区域,而植株高度和生物量普遍均高于鸳鸯沟和笔架岭区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土壤盐分对盐地碱蓬生长的影响;2)模拟卫星反射率构建的多光谱指数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相较于单波段在整体上有所提高,其中植被指数NDVI和RVI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达到了-0.689和-0.683;3)利用基于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模型的自变量为RVI、SAVI和SI3,模型的建模集决定系数R^(2)为0.684,均方根误差(RMSE)为3.45,验证集RMSE为1.8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28,表明模型的反演精度和反演能力较好;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精度,对比分析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的指数因子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发现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模型的R^(2)、RMSE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同时土壤盐分反演值和实测值散点图更接近1∶1线,为辽东湾北部碱蓬群落及裸滩土壤盐分因子的反演提供技术及数据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