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畸人

畸人

畸人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中国天主教、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语文学刊等; 畸人的相关文献由160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心强、孟庆玲、杨梅等。

畸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99.38%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62%

总计:161篇

畸人—发文趋势图

畸人

-研究学者

  • 邓心强
  • 孟庆玲
  • 杨梅
  • 丁耀荣
  • 吴菊芳
  • 孟佳莹
  • 张文明
  • 李伟
  • 李杨
  • 李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杨茜
    • 摘要: 美国文学一直有着畸人书写传统,E.L.多克托罗在其短篇小说中亦刻画了较多畸人的形象.这些畸人形象特别体现在《幸福国的故事》这部短篇集中,作品在对文学传统进行继承的同时,亦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背离,主要表现在对畸人性格与命运的重塑及其所处阶层的拓展方面.多克托罗的创新不但为美国文学中的畸人书写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其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 周琳; 贾静
    • 摘要: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庄子逍遥自在的境界和他看透生死的豁达,以及其达观的人生态度都影响着我们当代人的处世心态。《庄子》作为庄子的代表作,不但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还展现出他浪漫的文学意境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在庄子的文章中刻画了很多形体怪异甚至丑陋的残疾人,本文主要从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来展开,对《庄子·内篇》中的9位畸人形象进行了整理和概括,着重探讨了庄子借助这些形象所要反映的美学意蕴和深层内涵。
    • 罗欣
    • 摘要: 畸人是《庄子》中的重要人物类型,他们以"畸于人而牟于天"的形式存于世间,虽然形貌残缺,但德行高尚,能够忘形安命,渐成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后世文士将畸人之德发展为畸士精神.以晚明为例,文人以畸人、畸士明其别号,互相揄扬,他们独行拔俗、文德出众,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景观.晚明的畸士文化在继承《庄子》畸人书写的基础上,从畸人的无德之德发展为畸士的有德之德,呈现出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和现实介入性.
    • 屈婷
    • 摘要: 历史上的徐渭,正好处在明朝中期到晚期的转折点,一个像他这样的人——生活在明朝中期的读书人却没有走上仕途,而是从幕僚到牢狱,不仅自杀九次未遂,还因杀妻而入狱。他的人生基调就像其晚年对自己的认知一样——"畸人",既自负又自嘲,他的书画作品不仅是其多舛命运的映射和怀才不遇的情感宣泄,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及社会状况,从他的身上我们甚至可以窥见明朝的艺术发展概况。
    • 罗欣
    • 摘要: 在晚明,一场畸士风潮席卷而来,文人争相以畸人为字号,以畸人自称或代指他人,认同畸人的品行和隐逸山林的选择,唱和往来及文学创作颇有畸士之风,形成了崇畸尚德的时代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对《庄子》文化的继承,受明代心学尤其是王学的熏染,处于独特的时代背景之下等.晚明盛行的畸士之风反映了明代心学崛起背景下,文人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以及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对自我个性的标榜和私人精神领域的维护.
    • 王淼
    • 摘要: 晚明是一个崇新尚奇、彰显个性的时代,文人士大夫大都以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为荣,他们崇尚魏晋风度,极力效法"竹林七贤"的处世方式,以风流潇洒、不拘礼节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他们常常以"畸人"自命,并借以称呼自己的同类——"畸人",大抵是指怀有异端思想、且不同流俗的"异人"。而对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来说,"畸人"云云,既是一种人品风格的追求,又是一种确认自身存在的价值标准。
    • 郑忆寒; 戚涛
    • 摘要: 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出发,结合社会历史语境,对《小城畸人》进行再解读,发掘小说背后潜藏的社会文化因素.论文主张,有必要将安德森在小说中塑造的畸人形象,视为20世纪初美国社会压抑绝望的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具体而言,经济上,工业化造成了个体物欲的膨胀和生存价值的消失;政治上,资本主义的壮大使社会等级分化和阶级压迫日益严重;意识形态上,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肆虐导致信仰缺失,人际关系疏离.社会陷入普遍焦躁不安的情绪,这些因素则共同造就了孤立无助的边缘化畸人.小说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去的缅怀,对现代社会发展极具参考价值与警示作用,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 任天然
    • 摘要: 存在形态的多样性、独特性是庄子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其作品中利用形色各异的人物来显示庄子之道,或真实,或假托.其中对于畸人的形象勾画,表明了这类特殊群体的内在品质丝毫不逊于健全人,对于“德”的显现也起了推动作用.而《庄子·德充符》一文便是对畸人价值的肯定,是对畸人肉体残缺性与精神完满性的思辨,其本质是对于“德”的充实.
    • 耿传明; 张婧
    • 摘要: 从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来看,孙犁创作中的美德书写是独树一帜、感人至深、罕有人及的,与其时代占据主导性的刻意彰显政治德性的小说不同,孙犁的美德书写既保持了其与传统私人性道德相接的连续性,又经历了“五四”人本主义新文化的洗礼,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开拓出了一种现代美德书写的新境界.面对当今现代性冲击下“空心人”的现实,美德伦理及其书写的价值和意义日渐被人重视.对于文学史意义上的孙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定位:一是庄子所说的“畸人”,二是重情、嗜美的“雅人”“诗人”,三是颇具个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他的创作是革命时代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联通中国古代和五四新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的不可多得的桥梁和中介,他对现代中国文学具有独到的贡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