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针镇痛

电针镇痛

电针镇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548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上海针灸杂志、针刺研究、生理科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等;电针镇痛的相关文献由3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文彦、宋朝佑、白波等。

电针镇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3.4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3548 占比:96.39%

总计:3681篇

电针镇痛—发文趋势图

电针镇痛

-研究学者

  • 刘文彦
  • 宋朝佑
  • 白波
  • 韩济生
  • 吴根诚
  • 曹小定
  • 姜建伟
  • 刘乡
  • 沈上
  • 王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游; 方剑乔; 汪雯; 蔡杨乾; 杜俊英; 邵晓梅; 蒋永亮; 刘伯一; 高宏; 梁宜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以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内卫星胶质细胞及其P2X7受体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抗大鼠炎性痛的外周机制.方法 第一部分:将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on group,n=12)、炎性痛组(CFA group,n=12)、炎性痛+电针组(CFA+EA group,n=12)、炎性痛+假电针组(CFA+sEA group,n=12).炎性痛大鼠于右后足掌侧正中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d's adjuvant,CFA)每只0.1 mL构建模型;电针处理取穴"足三里"、"昆仑",电针参数为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0.5-1-1.5 mA(每个强度治疗10 min),每日1次,连续7 d.检测造模前和造模后1、3、7、8、10、12、14 d各组大鼠机械痛阈,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4 d各组大鼠患侧DRG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P2X7受体活化情况.第二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炎性痛+DMSO组(CFA+DMSO group,n=8)、炎性痛+P2X7R抑制剂A740003组(CFA+A740003 group,n=10)、炎性痛+电针+生理盐水组(CFA+EA+NS group,n=8)、炎性痛+电针+P2X7R激动剂BzATP组(CFA+EA+BzATP group,n=12),分别鞘内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手术前、造模前、造模后和给药后各时点检测大鼠PWTs变化.结果 (1)CFA致炎性模型大鼠痛阈显著下降(P0.05).(2)与CFA+DMSO组比较,鞘内注射P2X7抑制剂A740003显著提高CFA大鼠机械痛阈(P<0.01);CFA+EA+BzATP组大鼠PWTs明显低于CFA+EA+NS组(P<0.01).结论 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和P2X7受体表达参与电针抗慢性炎性痛,可能是电针镇痛外周机制之一.
    • 金文君; 张明晓; 王雷雷; 戴勤学
    • 摘要: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GA T A4是否介导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GATA4腺病毒干扰RNA(AV-shGATA4 RNA)组和腺病毒空载体(AV-shCTRL)组,每组6只.观察大鼠脊髓GATA4蛋白表达量,评估腺病毒AV-shGATA4 RNA的转染效率.第二部分将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复合AV-shGATA4 RNA组、电针复合AV-shCTRL组,每组6只.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法(CCI)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在造模后第7天电针"足三里""太冲".在电针前48 h,将腺病毒AV-shGATA4和AV-shCTR注射到大鼠脊髓腰(L)4—L6节段.在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和电针后60 min时检测大鼠患肢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腺苷A1受体和GATA4蛋白表达量.结果:第一部分实验:对照组和AV-shCTRL组比较,大鼠脊髓GATA4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V-shCTRL组相比,AV-shGATA4 RNA组大鼠脊髓GATA4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第二部分实验:在造模后第7天,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与热敏痛阈值较造模前明显下降(P<0.05).在电针后60 min时,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机械痛和热敏痛阈值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和电针复合AV-shCTRL组比较,电针复合AV-shGATA4 RNA组大鼠机械痛和热敏痛阈值明显减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腺苷A1受体和GATA4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电针复合AV-shCTRL大鼠脊髓腺苷A1受体和GATA4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和电针复合AV-shCTRL组比较,电针复合AV-shGATA4 RNA组大鼠脊髓腺苷A1受体和GATA4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以增加CCI大鼠脊髓腺苷A1受体和GATA4蛋白表达量;AV-shGATA4 RNA可以逆转电针增加CCI大鼠脊髓腺苷A1受体蛋白表达以及电针镇痛效应.因此推测转录因子GA T A4介导电针对CCI的镇痛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GA T A4调控腺苷A1受体的表达进而参与电针镇痛作用.
    • 胡云芳; 佘纯纯; 黄海林; 秦灵利
    • 摘要: 电针镇痛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中,其疗效和安全性充分得以证实,其在减少患者术中、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的同时,也减少了麻药的许多不良反应.电针镇痛在辅助生殖上的应用也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穿刺取卵术中辅以电针治疗不影响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获卵数及妊娠率,同时患者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胡云芳; 张燕; 秦灵利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镇痛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中应用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长方案患者155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75例。对照组常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前5分钟给予杜冷丁75mg肌注,观察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前5分钟给予杜冷丁50mg肌注,并同时行电针操作直至取卵术后10分钟停止。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镇痛效果、术中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术前、术后血压、出血量、取卵手术时间、疼痛评分、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镇痛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中应用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王珂; 曾亮; 周伊人; 周映帆; 赵冉; 杨丽萍; 侯文光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及其下游效应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结扎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性损伤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7d.检测各组大鼠左后足底机械痛阈(MWT),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海马HMGB 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 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WT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第10天和第14天,电针组MWT显著升高(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HMGB 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TNF-α和IL-1 β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显著升高(P<0.001).电针7d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HMGB 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P<0.01),TNF-α和IL-1 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慢性神经痛大鼠痛阈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海马区HMGB 1及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陈达; 盛东; 徐景利; 张泱悦; 林天烨; 张庆文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电针结合多模式镇痛)和对照组(单纯多模式镇痛),每组20例.术中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两组患者常规硬膜外自控式镇痛及口服塞来昔布止痛,电针组辅助针刺止痛.穴位选取为术侧梁丘、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丰隆及丘墟穴,针刺疗程为术后第1天至第7天,1次/日,每次30 min.记录患者术后静息及活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膝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度、止痛药使用情况及其他并发症等.结果:电针组术后第3、5、7天患者静息及活动状态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患者按压镇痛泵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风险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改善TKA术后早期疼痛,并有可能减少TK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止痛药物的使用.
    • 张沛; 邢群智; 李毓; 韩学昌; 董旭; 常俊晓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电针内麻点联合普瑞巴林(电针一组)、电针内麻点+夹脊穴+局部围刺联合普瑞巴林(电针二组)和硬膜外镇痛联合普瑞巴林(硬膜外组).观察3组患者人院时、出院时及出院1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并对治疗期间补救药物奥施康定使用次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3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VAS评分、SF-MPQ评分较入院时均显著下降(P<0.01);两两比较显示硬膜外组和电针二组的各项评分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均低于电针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二组与硬膜外组的各项评分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补救药物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治疗期间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结论 电针针刺内麻点+夹脊穴+局部围刺联合普瑞巴林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沛; 邢群智; 李毓; 韩学昌; 董旭; 常俊晓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电针内麻点联合普瑞巴林(电针一组)、电针内麻点+夹脊穴+局部围刺联合普瑞巴林(电针二组)和硬膜外镇痛联合普瑞巴林(硬膜外组).观察3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1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并对治疗期间补救药物奥施康定使用次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3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VAS评分、SF-MPQ评分较入院时均显著下降(P〈0.01);两两比较显示硬膜外组和电针二组的各项评分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均低于电针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二组与硬膜外组的各项评分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补救药物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治疗期间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结论电针针刺内麻点+夹脊穴+局部围刺联合普瑞巴林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