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甜荞

甜荞

甜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862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种子、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海峡两岸杂粮健康产业峰会、第十一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首届全国羌医药学术研讨会等;甜荞的相关文献由63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庆富、黄凯丰、王雨等。

甜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6 占比:4.4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4862 占比:95.41%

总计:5096篇

甜荞—发文趋势图

甜荞

-研究学者

  • 陈庆富
  • 黄凯丰
  • 王雨
  • 张以忠
  • 孔德章
  • 宋毓雪
  • 李秀莲
  • 邓琳琼
  • 刘志雄
  • 张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文玥; 马红梅; 武志明; 白春雨; 韩广明; 栗文琪; 郑媛元; 吴昕阳; 王彩琴
    • 摘要: 为了探究亚硒酸钠对甜荞籽粒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质量浓度的硒(0(CK)、0.50、1.00、2.00、4.00 mg/L)和喷施次数(1、2次)研究亚硒酸钠对甜荞产量、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蛋白质、槲皮素、芦丁、黄酮、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硒质量浓度为1.00 mg/L、喷施次数为1次的单株粒数与百粒质量分别提高了61.82%、105.88%,产量提高了233.16%;硒质量浓度为0.50 mg/L、喷施次数1次的可溶性糖、槲皮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65、1.42倍,且差异显著;喷硒1次后,所有处理的还原糖含量增加了28.38%~48.65%,其中,以硒质量浓度为1.00 mg/L、喷施次数为1次处理最高,且差异显著,而喷硒2次的硒处理还原糖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降幅为5.41%~10.81%,差异不显著;硒质量浓度为1.0 mg/L、喷施次数2次的蛋白质、黄酮及芦丁含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238.61%、93.64%、300.59%,且差异显著;硒质量浓度为0.50 mg/L、喷施次数1次的淀粉含量与CK相比,显著增加了10.15%,其余处理的淀粉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17.41%~63.58%。所有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籽粒中硒含量,而各硒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平均硒含量为0.10μg/g,硒质量浓度为0.50 mg/L、喷施次数1次处理最经济环保。
    • 高润清; 高悦; 黄爱斌; 淡振荣; 郑粉艳; 王婷; 杜建军; 任琴琴; 艾荣; 高立荣
    • 摘要: 为了较大幅度提高栽培甜荞的产量水平,利用甜荞野生近缘种优良资源改良传统的甜荞选育高产品种。经观察统计,野生近缘种荞麦与甜荞外部形态完全相同,仅花器构造不同。其中野生近缘种荞麦茎秆坚硬,生育期适中,具有雌雄蕊等长、自交可育(结实率高达41.9%~62.6%,套袋自交结实率为21.2%,),且与甜荞杂交也可育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落粒性较强和易穗发芽等缺点。栽培甜荞雌雄蕊异长(异花授粉),结实率仅有12.9%,套袋自交结实率仅0.9%(表明自交不育)。野生近缘种荞麦作母本,甜荞作父本的F_(1)代呈现出父本红色羽翅的遗传标记,证明确系杂交种。产量结果调查发现,母本平均单株产量6.3 g,千粒重20.4 g;F_(1)平均单株产量23.4 g,千粒重27.1 g,F_(1)产量是母本3.7倍,杂种优势十分显著。实验Ⅱ结果显示,F_(1)呈现父母本花冠色泽的中间颜色,为不完全显性,植株较矮,花器构造为雌雄蕊等长。F_(2)代分离出5株花冠颜色与父本完全相同的深红色植株,其中2株花器构造与母本相同(雌雄蕊等长),结实率为47%;3株与父本完全相同(雌雄蕊不等长),结实率小于10%。实验表明野生近缘种荞麦与普通荞麦具有亲和性,杂种优势强,而且自交可育、结实率高,是十分珍贵的种质资源,有望改变普通荞麦的低产状况。
    • 杨尚儒; 辛镇忠; 王越; 王愈
    • 摘要: 试验通过短时高压电场处理提高甜荞萌发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含量,并对GABA支路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照组中甜荞GABA含量达到(184.38±0.46)mg/100 g,高压电场处理后甜荞中GABA含量可达到(195.49±0.81)mg/100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压电场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甜荞中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活性(P<0.05)、抑制琥珀酸半醛脱氢酶(succinic 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SSADH)活性(P<0.05),GABA转氨酶(GABAtransaminase,GABA-T)活性先提高、后降低。短时高压电场处理可以通过影响与GABA支路有关酶类活性来达到富集萌发甜荞中GABA的目的。
    • 王旋; 陈艳; 刘志雄
    • 摘要: 为从形态上研究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二型花发育的差异性,该文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甜荞pin型花和thrum型花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1)甜荞2种花的雌蕊、雄蕊发育的细胞学特征有很高的相似性,具直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一层中层和一层绒毡层组成,其中绒毡层发育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常为四面体型,但thrum型花花粉囊中偶见十字交叉型小孢子四分体;成熟花粉粒多数为2细胞型,少数为3细胞型。(2)从2种花雌蕊、雄蕊的发育进度来看,与pin型花相比,thrum型花小孢子发育相对较慢,雄配子体发育较快,但开花时,两者雌蕊、雄蕊均发育成熟。(3)综合甜荞两种花生殖发育的过程来看,其有许多相对原始的胚胎学特征,但也出现一些如直生胚珠、3细胞型花粉等相对进化的性状。该研究完善了甜荞二型花生殖发育的形态细胞学资料的同时,也为理解石竹目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 田仁广; 周志保; 熊振友
    • 摘要: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对荞麦花的生动描写。每年入夏及深秋时节,凤凰县的田野间、山头上荞麦花亦如雪。凤凰县在清乾隆《凤凰厅志》中有苦莽、甜荞两个品种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养麦以其生长快、生育期短、适应性强和功能性成分丰富的优点,以及在作物布局、粮食构成、营养互补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成为凤凰县重要杂粮作物之一 。
    • 刘睿敏; 白静; 李晓庆; 左文博
    • 摘要: 为明确不同环境对甜荞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对其适应性进行评价,以全国5个地点栽培的13个甜荞品种为材料,对不同环境下不同品种甜荞的D-手性肌醇含量进行比较,并对甜荞中的营养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地点不同品种的D-手性肌醇含量存在差异,变化范围为0.026~0.038 mg/g,甜荞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粗淀粉含量和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地点相同品种甜荞的D-手性肌醇含量也存在差异,变化范围为0.025~0.042 mg/g,其粗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 徐锐; 熊泽浩; 朱旭东; 周宾寒; 侯泽豪; 许嘉盛; 罗旖柔; 方正武
    • 摘要: 为了探究甜荞FeHSP83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采用‘西农9976’为试验材料,通过15%PEG 6000溶液和0.1%NaCl溶液对荞麦幼苗进行胁迫处理。通过RT-PCR的方法,鉴定获得FeHSP83,该基因开放阅读框2100 bp,编码704个氨基酸,预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0.97 kDa,理论等电点为4.96,具有较强亲水性。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藜麦、甜菜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达到97.06%。采用qRT-PCR的方法,对干旱和盐胁迫下FeHSP83基因在叶和根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FeHSP83在甜荞根部的表达量持续上升,到48 h达到最大值,增加范围为1.03~10.20;叶的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在盐胁迫条件下,FeHSP83在植株叶部的响应较为明显,增加范围为1.07~6.24,在12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根部的表达量在3 h时迅速升高,随后缓慢下降。结果表明,FeHSP83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能够快速响应胁迫,且在根和叶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存在差异。预测FeHSP83基因在甜荞抗旱中起到一定作用。
    • 郭子聪; 曹汝鸽; 仇菊
    • 摘要: 全荞麦面条作为低升糖指数主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而面条品质直接取决于原料粉质特性,因此,该文以甜荞和苦荞两个品种的全粉和芯粉为原料,采用挤压技术制备全荞麦面条,比较分析4种荞麦粉的粉质特性及面条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挤压面条煮制后,甜荞和苦荞面条的质构特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全粉和芯粉面条质构特性的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不同荞麦品种在淀粉组成等粉制特性方面差异较小并未引起糊化进程的差异,但由于全粉及芯粉粉质特性差异较大,导致面条硬度等质构特性的差异显著。麸皮的存在干扰了淀粉糊化进程,进而显著降低面条淀粉凝胶的黏性,芯粉挤压面条品质更佳。
    • 李春花; 加央多拉; 吴晗; 黄金亮; 王春龙; 郭来春; 魏黎明; 任长忠
    • 摘要: 为了使国内外引进的甜荞品种能在吉林省白城地区高效利用,本试验对43份甜荞品种(系)14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籽粒投影面积、株粒数和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高于10%,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余粒形相关表型性状变异小(变异系数低于10%),遗传稳定性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9.642%,第1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称为籽粒性状因子,第2主成分称为株型因子,第3主成分称为产量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并结合种质特征,可将43份甜荞品种(系)划分为高产品种、矮秆高产、大粒品种、圆粒型品种4类。综上,本研究发现了高产、矮秆、大粒、粗秆的育种亲本材料以及生产上可以直接利用的高产品种和青贮饲料用甜荞品种。
    • 张秀蕊
    • 摘要: 近两年,由于夏秋季节雨水充沛,使得盐山县部分地势低洼或排水不畅地块冬小麦无法正常播种,形成春荒地。为解决撂荒造成的土地浪费问题,人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补种措施,其中以盐山县木源食品有限公司的春荞麦订单式种植方式最受群众欢迎,既对农户提供了技术支撑,又解除了公司在销售上的后顾之忧。荞麦又称甜荞,北方地区多栽培这种类型。荞麦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历来被人们作为填闲、救灾、充荒的一种优良作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