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理论预设

理论预设

理论预设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法律、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专利文献7034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甘肃行政学院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等; 理论预设的相关文献由83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国伟、尹文嘉、杨少涵等。

理论预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1.06%

专利文献>

论文:7034 占比:98.94%

总计:7109篇

理论预设—发文趋势图

理论预设

-研究学者

  • 朱国伟
  • 尹文嘉
  • 杨少涵
  • 杨波
  • 陈庆德
  • 于午丁
  • 于建嵘
  • 佘正荣
  • 余扬
  • 俞吾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亮; 吕万刚; 赵晓慧; 朱云捷
    • 摘要: 论文借助文献回顾梳理、对比与述评,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总结归纳如下(1)根据政策文件表述做出的延伸性解读;(2)以上位概念为基础做出的从属性定义;(3)基于体育产业特征做出的列举式阐述;(4)结合具体实践问题做出的综合性归纳。并以发展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经济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预设,力图揭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前提。结合新发展理念,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蕴进行了解读(1)“创新”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2)“协调”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3)“绿色”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准则;(4)“开放”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5)“共享”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追求。
    • 周天泓
    • 摘要: 立法协商是协商民主在立法工作中的体现和应用。从理论层面来看,学界围绕立法协商的概念、主体、方式、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探讨,但是至今尚未形成共识。亟需一种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理论格局对立法协商的相关问题进行统摄,开展体系化的制度建构,进而指引立法协商实践更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可以把立法协商置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前进方向下进行考察,明确立法协商发展完善的理论指引,廓清立法协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揭示当下地方人大在开展立法协商实践中存在的影响“参与主体广泛性”“持续稳定运行”“真实有效性”等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一是拓宽参与渠道,扩大协商参与主体范围;二是加强制度构建与工作保障,推进立法协商机制稳定持续运行;三是强化协商互动、信息公开与结果反馈,确保立法协商真实有效。
    • 唐亚林
    • 摘要: 寻求"至善生活"的实现方式,是西东方社会政治制度体系的共同追求.西方社会立基于人性是恶的、公权力是恶的"双重恶"理论假设,通过委托-代理式单向度不信任的政治制度设计,建构了基于个人主义的以保护私人财产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最终却陷入了制度无以统合不确定性的新型丛林法则时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出于规模社会的治理需要,建构了立基于集体主义的人民与政府间双向有机互动、彼此高度信任、整体团结合力的人心政治形态.在以民心皈依为根本指向、以人心评判为最高标准、以人民本位观为根本价值指导的东方社会人心政治形态中,"民心之所望,执政之所向",是人心政治的"源"之所在,内蕴着需求之源、使命之源与责任之源三重动力体系;"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有能者为之",是"人心政治"的"流"之所在,孕生了通过具有理性力、能动力与行动力的组织将制度与人有机地统合起来,推动政治制度体系的"源"与"流"有序运转并综合发挥作用的自我调适机制,以达成服务人民、发展国家、促进和平的最终目的.
    • 沈杰
    • 摘要: 青年政策是以青年群体作为专门对象而聚合、调剂、分配和运用各种资源解决相关问题和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个独特的社会政策领域.更具特性的青年发展政策则成为在更高一个层面上促进青年发展、预防障碍性问题发生的最重要的制度化机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颁布,从一个独特角度成为推动中国青年发展政策形成及其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契机.中国青年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所必须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应该探索清楚作为这一体系基础的理论预设的主要层面和意涵,而这一工作需要从社会哲学、社会发展、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或青年工作等多个层面加以进行.
    • 李海平
    • 摘要: 2021年3月,陈景辉教授发表《宪法的性质:法律总则还是法律环境?从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出发》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对张翔教授在2019年提出的宪法和部门法"三重关系说"提出批评。其从部门法理论的初步反省,再到法理学层面的釜底抽薪,最终彻底否定了宪法具体化理论。然而,陈文在概念界定、理论预设、论证逻辑等方面疑义甚多,亟待澄明。
    • 李志
    • 摘要: 一、旁观者视角及其理论批判无论是哲学还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抑或其他传统理论,只要这些理论预设了旁观者的视角,将理论家设置为独一无二的观察者,而将其外的世界设定为被观察者,只要这些理论假定了理论家能够像“神”一样是全知的,那么,这些理论就可以被称作“意识形态”。
    • 陈林侠
    • 摘要: 早期拉康的凝视理论受到萨特的启发,发生了内在化、心理化的转向;晚期拉康引入实在界维度,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概念.齐泽克等将拉康这一理论运用于电影批评,并且遵循着其理论逻辑,在电影中寻找来自原质的凝视的案例.值得注意的是,与拉康借助绘画不同,齐泽克注重电影媒介.然而,电影的观看方式、意义表达与绘画存在明显的差异.拍摄、剪辑控制了镜头画面与接收者的视觉运动;观看电影时观众很难自由地选择观看视点,并不存在可供"斜视"的理想主体的位置.更重要的是,电影叙事是以日常的生活经验为核心,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想象性领域;观看电影,兼容了现实/理性/认知/叙事功能、想象/非理性/情感/体验功能两种活动.电影几近天然地抵制纯粹预设的理论概念的介入.
    • 赵淑兰
    • 摘要: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作为政府转变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竞争出绩效作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背后的理论预设,其实现有赖于竞争是否真的存在.通过国际案例与本土实践材料,从竞争者、实施方式与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检验了竞争出绩效的三个成立条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有民营化传统的国家,还是像在中国这样有政府办社会传统又大力推行政社分开的国家中,都存在着竞争者不足、公平竞争不够充分以及监督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所以,要真正发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作用,还需要在创造条件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 杨波
    • 摘要: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以及西方国家面临的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和治理危机等现实困境催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诞生.新公共管理理论把“经济、效率、效能”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私有化、市场化为导向,把行政效率作为最高价值要求,成功解决了西方国家面临的现实困境,实现了行政理念的革新.但新公共管理理论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正义等公共性特征,过多注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使得理论的科学价值大打折扣.因此,构建兼顾战略理性、政治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的公共管理理论任重而道远.
    • 杨波
    • 摘要: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以及西方国家面临的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和治理危机等现实困境催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诞生。新公共管理理论把“经济、效率、效能”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私有化、市场化为导向,把行政效率作为最高价值要求,成功解决了西方国家面临的现实困境,实现了行政理念的革新。但新公共管理理论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正义等公共性特征,过多注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使得理论的科学价值大打折扣。因此,构建兼顾战略理性、政治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的公共管理理论任重而道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