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沥青混合料
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32523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石油沥青、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六届(2012)国际路面养护技术论坛、第六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中国公路学会全国高速公路典型路面结构技术研讨会等;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钱振东、张艳君、曹东伟等。
环氧沥青混合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32523篇
占比:99.99%
总计:932635篇
环氧沥青混合料
-研究学者
- 钱振东
- 张艳君
- 曹东伟
- 卢杨
- 张晨
- 罗桑
- 靳明洋
- 封基良
- 黄卫
- 张海燕
- 张顺先
- 徐伟
- 曾利文
- 陈磊磊
- 黄明
- 刘攀
- 姚波
- 张占军
- 张思桐
- 张林艳
- 张肖宁
- 晏永
- 李璐
- 杨东来
- 牟压强
- 盛兴跃
- 郝增恒
- 郭大进
- 郭荣鑫
- 闵召辉
- 马永
- HARVEY J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冉武平
- 刘维娟
- 卢杨123
- 周万宏
- 姜晓鑫
- 孙成利
- 宗海
- 张晨123
- 徐默楠
- 曾国东
- 李悦
- 李方超
- 李萍
- 李进
- 杨树春
- 段葭
- 王中文
-
-
牟压强;
马永;
郭大进;
赵雁斌;
张林艳;
郭荣鑫
-
-
摘要:
对基于“后掺法”工艺制备的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试件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测试,测定不同应力比条件下的环氧沥青及SBS改性沥青SAC-10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并与传统环氧沥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后掺法”自主研发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路用性能与传统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性能相当,且显著优于SBS改性沥青SAC-10混合料;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具有优异的疲劳性能,更适用于钢桥面铺装,可以降低结构层的铺装厚度.
-
-
李帆
-
-
摘要:
为研究环氧沥青混合料级配变化对路用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变i法级配设计理论计算合成级配曲线,利用贝雷法参数对关键控制筛孔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级配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变i法设计级配曲线具备良好的嵌挤结构,能够满足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特性要求,级配变化对抗弯拉强度和弯拉应变指标影响不一致,在-15°C条件下,不同级配类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辨析性更精确;变i法设计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抗变形能力,且随试验温度的增加,其动稳定度指标下降幅度远低于规范中值级配,同时采用车辙总变形量指标也能够良好地评价辨析高温抗车辙能力;环氧沥青混合料对冻融环境条件更为敏感,级配变化对其影响更为显著;马歇尔稳定度值随容留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变化,而空隙率指标一直呈增长状态,且随拌和温度的增加,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变化显著。
-
-
孙文成;
吕香华;
张立
-
-
摘要:
为明确各施工因素对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通过马歇尔配合比试验,分析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明确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试验基本参数;然后通过强度追踪试验与黏度试验,探究沥青存储方式、矿料含水率、容留时间以及养生时间对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密封胶桶存储各组分的冷拌环氧沥青性能稳定;混合料性能随矿料含水率增加而衰减,应控制矿料含水率不超过1%;混合料施工容留时间可达到120 min以上,且所需养护时间短,可以实现快速开放交通的目的。
-
-
郑祯;
牟压强;
郭大进;
徐默楠;
王永俊;
刘维娟;
郭荣鑫;
封基良
-
-
摘要:
为研究Overlay Tester(OT)试验规范目标位移0.635 mm是否适用于分析钢桥面铺装用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反射裂缝性能,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其抗反射裂缝性能的影响,文中设置了0.063,0.135,0.235和0.635 mm四个目标位移值,开展OT试验研究.根据确定的最佳目标位移值,测定了环氧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常规条件下及长期老化、冻融后的抗反射裂缝性能.结果表明:0.135 mm目标位移值更适用于评价钢桥面铺装用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反射裂缝性能;环氧沥青混合料相较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抗反射裂缝性能,冻融破坏对两种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比长期老化大;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最大荷载-周期数曲线符合对数函数变化规律,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大荷载-周期数曲线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
-
-
王耀正;
闵剑勇;
章世祥
-
-
摘要:
高掺量环氧树脂环氧沥青具备突出的优良性能,在我国大跨钢桥铺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高掺量环氧树脂带来的材料高造价成本限制了环氧沥青在普通道路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对不同环氧树脂掺配比例环氧沥青进行了拉伸试验、旋转粘度试验、荧光显微试验,分析了环氧树脂掺量对环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掺配比为40%的环氧沥青在降低材料造价成本的基础上,保障了材料优良性能,在中小跨径桥面铺装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
张林艳;
赵映琴;
封基良;
李先延;
徐默楠;
封志佼
-
-
摘要:
环氧沥青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后,不可逆的交联反应随即发生,且组分反应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混合料需在容许时间内完成施工,对温度控制要求严格,施工条件苛刻。环氧沥青的材料性能研究逐年增多,但对人机配置、过程控制的研究仍有较大空间,缺乏材料改性机理与全过程控制紧密结合的综合研究来指导施工。以环氧沥青的材料改性机理、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为基础,通过分析环氧沥青材料固化特点与生产工艺控制之间的关联,介绍了环氧沥青新材料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人机配置、施工组织、工艺过程控制等角度,总结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的成果和不足,进一步阐述了该材料施工应用的发展方向,可为后续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
-
唐建锋;
杨艺
-
-
摘要: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受到孔隙结构的影响,其渗透性能与路面水损害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工业CT扫描试验和压力渗水试验,分析环氧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孔隙结构及渗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使得沥青混合料孔隙率增大,环氧沥青混合料孔隙率增大率远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且初始孔隙率越小孔隙率增大量越小;沥青混合料孔隙率的增加,主要依赖于500μm孔径以上孔隙体积的增大;在不同压力作用下,低孔隙率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渗水量为零;相同孔隙率下,渗水量随压力增加而增长,并趋于稳定。孔隙结构与渗水量分析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抗水损害性能,小孔隙率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最佳。
-
-
于力;
陈辉;
王厚植
-
-
摘要:
为探究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层抗滑性能演变趋势和机理,以南京长江二桥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对其铺装层抗滑性能指标进行跟踪观测,并对路表纹理进行了采集。结果表明,环氧沥青铺装层的抗滑性能在轮迹带与非轮迹带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在行车道中线和边线区域,环氧沥青铺装层在自然环境下发生了“灰粉化”现象,增加了路表的纹理深度,提高了其抗滑性能;而在轮迹带处,初期环氧沥青发生氧化,并且在交通荷载作用下抗滑性能暂时提高,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沥青膜与集料完全脱离,导致轮迹带上轮胎和集料产生了直接接触,在不断的磨损下,粗集料顶面被磨光,从而降低了表层的抗滑性能。即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层抗滑性能的演变机理为:初期阶段,沥青膜由于行车荷载因素逐渐磨蚀脱落,细集料逐渐脱离,抗滑性能出现提升,而后集料表面的微观纹理被磨平,抗滑性能逐步下降。
-
-
李黎明;
黄红明;
曾国东;
徐伟
-
-
摘要:
为减少钢桥面铺装环氧沥青混凝土的疲劳开裂,延长钢桥面铺装的使用寿命,文中通过小梁弯曲试验,分析环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A-70#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抗弯拉应变和冲击韧性,同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环氧沥青混合料小梁断裂截面的微观形态;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分析辉绿岩、花岗岩和石灰岩3种不同岩性集料的抗弯拉强度特性,揭示不同类型集料对环氧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梁弯曲试验中集料断裂为环氧沥青混合料特有的一种破坏现象;集料强度显著影响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性能及变形特性;采用断裂强度较高的辉绿岩可增强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进而提高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
-
牟压强;
郭大进;
马永;
张林艳;
赵雁宾;
郭荣鑫
-
-
摘要:
为确定路面结构组合(A)、粘结方式(B)、黏结材料(C)及其交互作用(A×B,A×C,B×C)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层间抗剪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和显著性,根据正交试验方法设计试验方案,开展了试验研究.利用自制可拆卸模具,采用轮碾成型机制备3种路面结构组合的复合试件,下面层为AC-20,上面层分别为SAC-13、SAC-10、AC-10.3种类型复合试件的层间界面情况分别为冷粘结无黏结材料、冷粘结有黏结材料、热粘结无黏结材料、热粘结有黏结材料.利用自行设计加工的45°斜剪夹具对复合试件进行常温斜剪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界面未做任何处理(冷粘结无黏结材料)的复合试件抗剪强度,黏结材料、热粘结以及两者的联合三种工艺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9.5%、60.7%、94.1%;三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复合试件层间抗剪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C、A、B×C、A×B、A×C;其中A、B、C为高度显著因素,交互作用B×C为有一定影响因素,交互作用A×B、A×C为非显著因素.试验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铺筑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
-
姚建明;
张旭
- 《第六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跨径桥梁建设日益增多.大跨径钢桥桥面铺装层的使用条件和受力状态十分恶劣,对铺装层材料要求非常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适合用作大跨度钢桥桥面铺装材料.采用SPT试验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荷载频率、试验温度等对环氧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初步建立完全固化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拟合曲线,得到了以下的结论:(1)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值较大,大致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两倍,在低温时甚至达到了35000MPa,这说明环氧沥青混合料相比其他改性沥青有很大的强度优势。(2)现有级配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和SMA级配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相比,后者的动态模量较前者大出不少,且在低频时尤为明显。因此SMA级配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比现有级配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在路用性能上有一定优势,可作进一步研究。(3)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相位角总体较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要小,即环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情况下比改性沥青混合料体现出更多的弹性性质,说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比其他沥青混合料的要好得多,抵抗车辙变形能力非常优越,高温季节不会发生车辙、拥包等病害。(4)加载频率和温度都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加载频率的升高,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随之增大;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明显降低。对于相同的混合料,温度升高其动态模量减小,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降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