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冻融循环

冻融循环

冻融循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77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0篇、会议论文119篇、专利文献183306篇;相关期刊604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00种,包括中国硅酸盐学会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建筑结构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暨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等;冻融循环的相关文献由6501位作者贡献,包括宋玉普、杨更社、马巍等。

冻融循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0 占比:1.29%

会议论文>

论文:11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83306 占比:98.65%

总计:185815篇

冻融循环—发文趋势图

冻融循环

-研究学者

  • 宋玉普
  • 杨更社
  • 马巍
  • 张鹏
  • 孙伟
  • 赵铁军
  • 张泽
  • 覃丽坤
  • 余红发
  • 刘建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孔骏; 韩敏; 丁永发; 蒙建雷; 郭成功; 周晓平; 杨淑雁
    • 摘要: 为研究硫酸钠物理结晶对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采用硫酸钠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加速腐蚀方法,对受硫酸钠物理结晶—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进行单轴受压试验,得到了硫酸钠物理结晶后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的破坏特征和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钠干湿循环加速了试样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劣化;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峰值应变逐渐增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的计算关系,为服役混凝土结构抗力退化及结构计算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 肖其远; 朱英英; 杨奕; 龙广成; 马昆林; 曾晓辉
    • 摘要: 为掌握典型服役条件下不同聚合物改性砂浆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变化及纳米材料对其影响,并为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掺与不掺纳米Si O2(NS)的EVA胶粉、SBR乳液和水性EP三类聚合物改性砂浆分别在基准养护、冻融循环及干湿交替条件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分析了NS对聚合物改性砂浆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NS能不同程度得改善上述三类聚合物改性砂浆体系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并对EVA、SBR和EP改性砂浆的抗冻性能、抗干湿交替作用性能有明显影响,其中掺2%~3%NS对EP改性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改善效果最佳。
    • 王楷文; 刘斌; 杨微
    • 摘要: 烧结粘土砖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在不可移动文物和现代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其抗压强度会有明显降低。尤其北方的建筑砖材在经历冻融循环后,其外表会发生破损、掉块等现象,抗压强度也会明显下降。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材料的粘土砖,自然因素对其进行的破坏本身也在损害着文物的价值,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实验数据显示,以糯米灰浆和水性丙烯酸乳液作为封护剂可以提升烧结粘土砖粘土砖的抗压强度。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总结归纳烧结粘土砖的冻融循环劣化机理,并结合普通烧结粘土砖和涂有封护剂烧结粘土砖的冻融循环实验数据,对其抗压强度的改变程度进行探讨,以比较不同封护剂的保护程度。
    • 苏艳军
    • 摘要: 季冻区公路水泥土路基在历年冻融循环作用下,常发生翻浆、冻胀现象威胁道路行驶安全。为了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土变形破坏全过程,根据弹性模量衰减规律定义冻融损伤变量,假设受荷损伤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概率密度分布,得到受荷损伤变量,从水泥土受荷微单元和冻融微单元之间的关系出发,构建冻融、受荷总损伤变量。引入损伤修正因子,建立新的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水泥土统计损伤模型,基于试验成果和线性回归曲线拟合法,求取模型参数。开展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水泥土三轴压缩试验,分析损伤累积规律,利用所建模型辨识水泥土试验数据,证明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土力学行为模拟和季冻区公路路基设计、施工及养护提供一定参考。
    • 万庆玲
    • 摘要: 文章为研究冻融循环影响下环氧砂浆修补材料的工程力学性质,在室内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环氧砂浆材料开展了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长,环氧砂浆修补材料的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但其质量和抗压强度均不断降低。研究成果为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修复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 高越
    • 摘要: 针对寒区隧道围岩冻融损伤问题,文章以辽宁某在建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核磁共振和声波检测技术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隧道围岩(砂岩)进行检测试验,同时对检测后的试样还进行了单轴加载试验,分析了冻融作用对隧道围岩加载前后的损伤劣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逐渐增加,试样的T_(2)谱总面积逐渐增大,核磁共振T_(2)谱信号逐渐增强,小孔隙T_(2)谱面积占比逐渐提升,试样的纵波波速逐渐减小,应力-应变曲线的压密阶段和塑性屈服阶段在整个加载曲线中的占比逐渐增大,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均呈之间递减变化趋势,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随T_(2)谱面积的增大逐渐减小,随纵波波速的增大逐渐增大。
    • 袁军伟; 夏静怡; 初绍飞
    • 摘要: 为了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探究冻融循环实验对煤体孔隙的改造特征;将真空饱水的无烟煤样放置在冷冻箱(-20°C)中,利用核磁共振T;图谱分析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致裂效果,研究了煤样冻融前后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第1~第3次的冻融循环过程中T;图谱面积增幅较大,且在第3次冻融循环中达到最大值42.41%;第4~第9次冻融循环的T;图谱面积增幅不断减小,冻融循环煤体致裂效果不断减小;在第3次冻融循环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化最大;综合分析认为3次冻融循环为最佳冻融次数。
    • 李刚; 唐丽云; 金龙; 崔玉鹏; 奚家米
    • 摘要: 针对冻融作用下不同含水率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劣化问题,通过直剪试验及核磁共振(NMR)测试,探究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和含水率下土石混合体剪切强度及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其强度劣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剪切强度参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规律。在第3次冻融循环后出现“反翘”现象。根据孔隙率及孔隙分形维数的变化得出:第1次冻融循环后试样内部的土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聚体,而第2~3次冻融循环后土颗粒覆盖在块石表面,形成包裹体结构,随后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使块石上附着的土颗粒逐渐剥落。含水率越高的土石混合体孔隙结构对冻融循环越敏感,20次冻融循环后,含水率为18%、21%、24%和27%的试样孔隙变化率分别为19.04%、25.59%、33.87%和35.85%,因此冻融环境下试样含水率越高,剪切强度变化率越大。
    • 王玉龙; 常立君; 李舒洁
    • 摘要: 为了探寻季节性冻土区盐渍化路基土水盐迁移及变形规律,利用极端环境荷载测试系统,在开放条件下进行室内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温度随上覆荷载的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离冷源越近,土体温度变化越明显;上覆荷载作用下,土体在顶部密度增大,对水分迁移有抑制作用,盐分则在该处出现聚集现象,在其他高度处,由于土颗粒的重排列程度不同,水分盐分变化亦不尽相同;上覆荷载是导致土体发生压缩变形的直接原因,在同一循环周期内压缩变形随上覆荷载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荷载作用下,压缩变形随冻融周期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微观结构对土体变形机理分析表明,晶须生成量减少,盐胀压力减弱是引起膨胀变形减少的主要原因,土颗粒破碎及土粒间隙减小是土体发生压缩变形的因素。
    • 刘少华; 潘宝峰; 许斌; 王丽丽; 李耘宇; 曹东伟
    • 摘要: 为研究排水沥青路面抗冻融循环性能,通过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不同级配、不同空隙率的排水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后的抗飞散能力.结果表明:对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级配越细,最大粒径越小,空隙率越小,混合料冻融循环后抗飞散性能越好,聚酯纤维可以有效改善排水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后的抗飞散能力,相对于饱水冻融循环,无水冻融循环条件下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更小.在北方地区修建排水沥青路面,推荐级配为PAC-13,空隙率控制在20%~22%为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