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下限
物性下限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193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地下水、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等;物性下限的相关文献由535位作者贡献,包括操应长、王艳忠、卢双舫等。
物性下限
-研究学者
- 操应长
- 王艳忠
- 卢双舫
- 刘惠民
- 刘洋
- 庞雄奇
- 葸克来
- 周磊
- 周立明
- 张可
- 朱玉杰
- 王军
- 郑定业
- 高阳
- 丛琳
- 于雯泉
- 付茜
- 侯四方
- 刘景东
- 刘欣
- 司马立强
- 吴康军
- 孙建伟
- 宋国奇
- 宋玲
- 张云峰
- 张刚
- 张安达
- 张洪洁
- 徐刚
- 曹海防
- 朱冉
- 李吉君
- 李文龙
- 李瑞娟
- 李静
- 杨斌
- 杨田
- 武富礼
- 潘保芝
- 潘利生
- 王伟明
- 王国亭
- 王少飞
- 王成
- 王永诗
- 王洋
- 田伟超
- 白工
- 章华兵
-
-
秦子桢;
武富礼;
袁珍;
尹帅
-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Z区块长4+5发育陆相致密油储层,致密油藏有效储层下限参数评价对甜点预测及油藏注水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运用该区长4+5大量岩性、物性资料、测井资料、压汞等资料,建立了致密油储层有效孔隙度解释方法,确定了适用于Z区块长4+5油层评价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下限标准。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长石砂岩。其主要孔隙类型包括粒间孔、粒间溶孔、岩屑溶孔及长石溶孔,孔隙度集中分布在8%~14%,而渗透率则集中分布在0.04×10^(-3)~1×10^(-3)μm^(2)。岩心观察、实验分析及测井参数综合解释结果显示,本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对应油迹级含油级别下限;物性及电性参数下限分别为孔隙度9%、渗透率0.2×10^(-3)μm^(2)、含油饱和度40%、电阻率15Ω·m、声波时差226.4μs/m。此外,砂岩厚度与有效厚度呈一定正相关关系,有效厚度与孔隙度也有一定正相关关系,当储层物性较好以及砂层厚度较大,油层厚度较大;反之,当储层物性较差以及砂层厚度较小时,则主要发育差油层。
-
-
洪晶;
祗淑华;
吕鹏;
代红霞
-
-
摘要:
束鹿凹陷致密油储层是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其储层岩性复杂,主要为砾岩和泥灰岩。砾岩储层多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孔隙度通常较泥灰岩大;而泥灰岩储层多为孔隙--裂缝型、裂缝型储层,储层物性下限的界定缺乏明确界限,单纯依靠常规三孔隙度难以确定储层物性下限,需结合特殊测井项目及岩心实验数据等建立综合物性参数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本文通过核磁实验法、产能分配法、采油指数法等方法多角度综合研究储层物性下限,并依据综合储层参数对储层进行分类,确定有利储层物性下限,为指导压裂选层提供依据。
-
-
付晓燕;
王华;
冯炎松;
时卓;
张保国
-
-
摘要:
气田目的层段储层特征及其物性下限是储量评价中识别储层、确定有效厚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气田后期能否规模有效开发的前提条件。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米脂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中统石盒子组8段、山西组1、2段以及太原组不同程度含气,属于典型的多层段含气致密砂岩气藏。石盒子组8段在几个主力层中产气贡献能力达到25%,该段储层在研究区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研究以石盒子组8段致密砂岩储集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各类分析测试、测井解释、试气成果等资料,分析储层基本特征,采用经验统计法、测试法、压汞法及泥质含量法等4种方法综合确定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研究结果表明:①米脂地区石盒子组8段属于典型的特低孔、低—特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其孔隙度下限为3.8%,渗透率下限为0.09 mD;②石盒子组8段层单试气资料验证结果显示,物性下限标准与实际资料吻合程度高,准确率达到95%;③本次综合确定的物性下限标准科学有效,后期可为米脂地区石盒子组8段天然气开发有利目标区预测及资源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
-
代金友;
林立新;
王洋;
王祚琛;
于占轩
-
-
摘要:
从储层识别和动用的角度出发,将储层物性下限分为储层、含油储层、动用储层和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等四种类型。基于储层渗流理论,综合考虑驱动压力作用下的不同尺度孔隙渗流响应特征和最小流动孔径的差异,对四种储层物性下限的内涵及确定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物性下限是判别储层和非储层的界限,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含油储层物性下限是划分含油储层和非含油储层的界限,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动用储层物性下限是识别动用储层和非动用储层的界限,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确定有效储层和非有效储层的界限,孔隙度和渗透率高。储层、含油储层、动用储层物性下限分别与理论渗流、充注渗流和生产渗流的最小流动孔径相对应,可以采用最小流动孔径法确定;而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与试油渗流的最小流动孔径相关性小,主要受工业油流标准限定,需要根据岩心物性分析、试油和生产测试资料综合确定。由单一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研究,逐步转向储层、含油储层、动用储层和有效储层等物性下限综合研究,是储层物性下限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
-
魏新;
宋红霞;
唐建云
-
-
摘要:
为了提高油田油层段的解释精度,通过对研究区地质、录井资料、试油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长4+5、长6段储层的“四性”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4+5、长6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确定了刘渠区长4+5、长6储层有效厚度含油岩性下限为油斑细砂岩;物性下限:Φ≥8.0%,K≥0.2×10^(-3)μm^(2);电性下限:Rt≥40Ω·m,AC≥222μs/m;Sw≤60%。夹层扣除的厚度下限为0.2 m,计算有效厚度下限为0.4 m。该项研究结果可为王家川油田的“增储上产”及油田的后期开发评价提供有力依据和重要参考价值。
-
-
代龙;
尤丽;
吴仕玖;
钟佳;
朱沛苑;
招湛杰
-
-
摘要: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新统黄流组和梅山组是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勘探重点层系,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普遍存在的高温超压背景,使得储层物性的下限难以界定。根据测井、压汞、地层测试、物性分析等地质资料,合理采用分布函数曲线法、测试法、排驱压力法和经验统计法,明确了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并进一步分析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优选主要参数对储层进行精细分类。结果表明:①乐东区中新统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8%,渗透率下限为0.2×10^(-3)μm^(2);②乐东区储层物性区域上主要受压实作用的控制,碳酸盐胶结与深部热流体有关的溶解作用是有效储层主控因素,沉积作用控制的储集岩粒度与分选性对乐东区储层物性的影响相对较小;③可将乐东区中新统储层精细划分为Ⅰ、Ⅱ_(1)、Ⅱ_(2)、Ⅲ、Ⅳ_(1)、Ⅳ_(2)共6类,其中Ⅰ、Ⅱ_(1)、Ⅱ_(2)和Ⅲ类为有效储层,Ⅳ_(1)、Ⅳ_(2)类为非有效储层。
-
-
陈龙川
-
-
摘要:
新疆玛湖油田三工河组油水层测井解释与评价面临的主要难题:中浅层油气层表现为低阻、低幅度气测、显示弱,主要表现为:油层分布受岩性、物性、构造等多重因素控制,油水关系比较复杂;储层含油气显示弱,油水干层电性响应差异小,油水层识别难度大;部分井段扩径严重,三孔隙度曲线失真,对储层参数准确计算带来困需攻关油层识别研究。为解决以上难题,通过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水层识别图版,确定储层识别标准,完成研究区单井精细解释和老井复查,为下步井位部署和精细地质研究奠定基础。
-
-
路媛媛;
刘畅;
郭明强
-
-
摘要:
含气致密储层物性下限正随着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逐渐降低,并趋向于地质条件下天然气充注的成藏物性下限。利用水膜厚度法,考虑甲烷分子的大小及孔喉半径,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储理论下限展开研究,求出的束缚水膜的厚度为68nm,结合甲烷稳定层吸附厚度(20nm),得出临界孔喉半径下限约为88nm,对应渗透率下限值约为0.07mD,只有当最大孔喉半径>临界半径(88nm)时,天然气才有可能聚集成藏。进一步结合现场试气及测井解释结果,确定研究区目前的技术开采下限为:孔隙度为6.0%,渗透率为0.1mD。
-
-
鲁锋;
王剑;
张娟;
罗正江;
尚玲;
李小刚;
吴康军;
苏宏益
-
-
摘要:
物性下限是识别致密储层、确定油层厚度的关键参数.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一段致密储层物性下限一直悬而未定,严重影响了该区致密油的勘探和开发.在非常规油气理论指导下,文中基于测录井资料,观察并统计大量岩石薄片数据,运用CT扫描等手段,对研究区致密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运用试油法、J函数法厘定了储层的有效物性下限.结果 表明:莫索湾地区三工河组一段总体为多期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颗粒成分成熟度较低,以细粒为主;孔隙类型以颗粒次生的溶蚀孔为主;储层致密且物性差,平均孔隙度9.33%,平均渗透率0.48×10-3 μm2;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9.20%,渗透率下限0.30×104 μm2,最小流动孔喉半径0.34 μm.
-
-
张彬;
张刚;
李春生
-
-
摘要:
有效储层的精确识别是强非均质性致密砂岩高效开发的核心和难点,综合利用钻、录井、实验及测井资料对有效储层下限进行确定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本文结合大量岩性、含油性、物性、测井、 压汞测试及解释结果,构建了有效孔隙度解释方法,并确定了致密储层含油的岩性、油气显示、物性及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长4+5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该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及晶间孔;砂岩孔隙度主要在5%~15%,砂岩渗透率主要在(0.1~1)×10-3μm2.利用累积频率曲线和累积储油能力丢失曲线关系及压汞资料,确定了长4+5工业油流层的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级别下限为油迹级,渗透率下限为0.10×10-3μm2.依据深感应电阻率、含水饱和度和孔隙度三者之间的交汇关系,得出各种测井参数的下限值分别为孔隙度7.0%、含水饱和度60%、电阻率10.0Ωm、声波时差220μs/m.致密砂岩厚度和储层孔隙度均与有效厚度呈正相关,即随着砂岩厚度的增加,有效厚度趋于变厚,储层孔隙度也趋于变大.
-
-
石强;
肖玉峰;
陈鹏;
王秀芹;
刘凤新;
及志宇
- 《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致密砂岩气藏不同于常规气藏,一般属于动力圈闭成藏,另外由于砂体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差,气藏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储层下限的确定存在很大特殊性及难度.本文通过分析排烃动力和运移阻力的关系,提出了致密气层储层下限可以随着排烃动力的变化而改变的“动态”下限观点,即当烃源岩排烃动力足够强大,常规意义的“干层”同样可以成为储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烃源岩异常压力(排烃动力)、烃源岩突破压力(排烃阻力)、储层排替压力(运移阻力)为核心的致密气“动态”下限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得以验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蒲秀刚;
韩文中;
滑双君;
陈长伟;
林常梅;
夏彦渊;
张伟
-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歧口凹陷古近系大型斜坡及洼陷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十分发育,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及其对应的深度下限的确定,对于规模勘探、效益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物性下限往往具有统计学特征,与储集层特征、原油性质、开发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文在储集层特征、测井解释孔隙度校正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试油法、分布函数法、最小有效孔喉半径法分别确定出油、气在自然产能状态下孔隙度下限分别为10.5%、9.0%,而经措施改造后油、气孔隙度下限值分别为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