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华美学精神

中华美学精神

中华美学精神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美学、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864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广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美学精神高端论坛暨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会、中华美学精神高端论坛暨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会等;中华美学精神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晶、仲呈祥、李若飞等。

中华美学精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1.4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7864 占比:98.47%

总计:7986篇

中华美学精神—发文趋势图

中华美学精神

-研究学者

  • 张晶
  • 仲呈祥
  • 李若飞
  • 谭玉龙
  • 金雅
  • 吴衍发
  • 庄亚君
  • 张利群
  • 张瑞
  • 施建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蔡惠萌; 戴端
    • 摘要: 文字意指与书写形式的合一形成了书法作品特殊的审美结构,它是中国书法独特的底层构造。传统书法与缺失文字性的现代书法在审美结构上的内在差异,显示了意形合一是中国书法的本体特征,由此生成的审美意象构建了书法作品的精神之美,这种精神之美既反映了书家的审美意趣,也体现了时代风尚与哲学精神,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表现。
    • 李颖
    • 摘要: 随着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特别节目《唐宫夜宴》一炮而红后,元宵节、清明节和端午节多档文化类节目连续“出圈”。《唐宫夜宴》系列节目借助新颖的形式和精巧的内容,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爆发式地传播开来,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地印象。本文借《唐宫夜宴》系列节目,分析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传统服饰审美的觉醒,并就此现象对服装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思考,以及在这个文化自信显著提升的时代,如何准确的把握机遇,为本土服装品牌的塑造与产业升级提供思路。
    • 陈亮
    • 摘要: “新疆书坛是中国书坛的一隅,新疆不是书法的沙漠……。”①新疆留存着许多珍贵的古代书法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有高昌墓砖、吐鲁番文书、楼兰简牍以及楼兰残纸等等,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更有一些是魏晋时期的墨迹,这是传统书法的宝藏。这些宝贵的资料使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真实用笔,也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给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学习资料。我们新疆书法工作者要根植于中华文化之沃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美学精神融入时代,创作出更多富有文化底蕴、审美意趣的优秀作品。
    • 王太利
    • 摘要: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文精神在审美上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审美上的体现。新时代美术作品的创作必须在内容、形式、材料媒介、世界性和时代性等方面将中华美学精神与时代审美追求相结合。
    • 纪培宁
    • 摘要: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流传至今的经典戏曲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融入戏曲文化,使之作为精神艺术载体,能让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理解戏曲内涵,感受戏曲艺术中的传统道德文化。这既可以使戏曲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也可以促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进而不断改善高校人文教育工作。
    • 何世剑; 袁轶凡
    • 摘要: “诗性写意”精神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构成。“诗性写意”精神的起点与基础在于“诗兴”,要义与表达在于“隐秀”,它的彰显在于讲求“形神”兼备,它的最高形态是营构“意境”之美。中华美学“诗性写意”精神,有助于通过生命体验,对大自然审美认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诗性智慧,有助于引领当代中国人超越生活俗常,挣脱功利束缚,过一种诗意化、审美化的人生。它还可以为建构当代“民族化”“本土化”艺术创作理论体系提供精神学养。
    • 江朝辉; 高媛
    • 摘要: 石刻文献因采用“石”这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时空相契、内外相融的传播传承方式,产生耐久、互文与集体无意识交叠的历史积淀意蕴,形成把“遗产变成自己的东西”的过程。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传播中,具体的时代意识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相互碰撞、相互磨合,使石刻文献成为新时期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有力阵地。
    • 潘鸿飞
    • 摘要: 中华美学精神在最本体的层面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方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目前,学界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来源、体系构建以及理论研究意义方面,整体上偏理论性、宏观性,个案实践研究相对匮乏;理论研究中,体系尚待完善,如何具体实现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性转化,已有研究涉及,但成果较少。因此,开展具体、详实的中华美学精神指导实践个案的研究,使中华美学精神成为当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拓展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视角是后续研究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 金永兵
    • 摘要: 优秀的民族文艺评论工作可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实现民族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文艺评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方向,发挥好民族文艺评论的思想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深挖民族传统文艺的新时代内涵;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引导,“向民间文艺要资源”;以形成文艺高峰为目标,发挥好民族文艺评论的经典建构功能。
    • 张晶; 刘洁
    • 摘要: 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是对当前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这一理念建构的积极参与和理论支持,其方法论具有独特性。与中国美学思想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它更加注重中华民族精神活性的描述和阐释,具有明确的当下性和实践性。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对本民族文化基因的明确认知与认同,中华美学精神的人文智慧包蕴着根本性的文化生成与精神创化的活性基因,醇厚深邃的诗学诗教传统是其中活性力量最为强盛的精神元素。对这一诗性基因的发掘并不限于追溯源动力和原形态,更在于内部精神构成的准确分析和当代意识形态的有效提取,因此极具中华美学精神独特气质的审美感兴论便是这项诗性基因研究的落脚点。审美感兴论的核心价值在于,由触物起情与“持人情性”两大诗学命题共同创化,中华民族无论个体还是集体都在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与持续流转中获得了精神生活的成长与完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