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版本源流

版本源流

版本源流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923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图书馆学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医古文学术研讨会、2009年两岸四地“《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九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江苏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年会 等;版本源流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明杰、张倩、曹之等。

版本源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8 占比:5.4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923 占比:94.44%

总计:4154篇

版本源流—发文趋势图

版本源流

-研究学者

  • 李明杰
  • 张倩
  • 曹之
  • 丁延峰
  • 劉薔1
  • 吴河清
  • 孙董霞
  • 张洪涛
  • 李可风
  • 李明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清华
    • 摘要: 冯山是宋代巴蜀文学的代表人物。所著《安岳集》在宋、元、明时期流传未广,至清初残存前十二卷,为清代藏书家所珍视,通过传抄方式流传,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写本系统。通过梳理明、清书目文献,绍述所见《安岳集》珍稀写本的文献面貌,比对各本间的文字异同,以例证方式辨正错讹,补苴罅漏,试图勾勒由全到缺的时间节点、历史轨迹,考索传本间的前后源流关系,对进一步深入整理、还原其真实面目有所助益。
    • 罗晨
    • 摘要: 一《散步》作为多次入选的"经典课文",一线教师对《散步》的研究讨论从未间断。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课文总是被全面审视(包括内容蕴含、思想主题、艺术手法、美感特质、版本源流等各方面)的命运不同,关于《散步》讨论却大多数聚焦于文章的主题,或围绕着主题展开。1993年第一次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后,1994年贺晓溪《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散步〉赏析》[1]一文,标题即明确"尊老爱幼"是《散步》的主题。
    • 符海朝
    • 摘要: 《安阳集》现存最早刻本是明正德九年(1514)张士隆刻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现存最好的版本是明代安氏校正本(线装书局2004年影印版)。二书均将家传部分内容附于其中,没有言明作者。考察康熙四十八年(1709)正谊堂本《韩魏公集》(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目录和正文,此书将家传部分内容归于韩琦名下。关于《韩魏公家传》作者,李之亮、徐正英(《安阳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2000年版,第1748页)、仝相卿(《墓志所见韩琦出身及婚姻关系述略》,《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5卷,2014年,第173页下注)、王永波(《〈安阳集〉版本源流考》,《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均认为作者佚名。
    • 李明杰; 卢彤; 高晓文
    • 摘要: 版本源流考订是古代文献整理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单种文献历代同书异本传承关系的考察,可以从存本中发现和推荐与祖本关系密切的善本.对古籍数字化而言,版本源流考订有助于选择精良的底本,还可将前代版本源流考订成果随同文献正文一起数字化,并进行数据加工.文章以宋代梅尧臣《宛陵集》为例,利用OWL本体描述语言完成面向专业研究人员的古籍版本源流知识库的结构设计,基于本体开发工具Protégé完成以RDF资源描述框架为基础的本体建模,利用On?toGraf插件功能将该书的版本源流以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
    • 郑杰文
    • 摘要: 以下结合古典学术研究过程来看“东方本位”学术方法研究体系的程式和方法。1.古典学术研究应从整理古籍人手。整理古典文献,首先应借助于历代古籍目录著述,和前人序跋题记,理清它的流传、存佚情况;自己做部分必要的对校,理清其版本源流;参照前人总结的“时代早”“内容全”“校勘精”等条件,确定底本、主校本、参校本。
    • 孙董霞
    • 摘要: 《吴子》又名《吴起兵法》《吴子兵法》等,战国吴起撰.《汉志》著录四十八篇,今存六篇.按照晁公武的说法,今传本在唐代已经基本定型.关于《汉志》著录四十八篇与今传六篇本的关系素有争论.解决这一问题,东汉末年的贾诩注本很关键.《汉志》所录附益者多,贾诩所注当是《汉志》所录四十八篇中的精要部分,亦即韩非、司马迁所见的先秦《吴起兵法》原著,这也和曹操所注《吴孙子》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亦即司马迁所说的"孙子十三篇"类似,所以篇数大大少于班氏著录之数,并非"阙亡多矣".关于《吴子》的真伪,有持西汉或六朝时人伪托论者.两汉作伪的可能性不大,六朝的战乱反而有利于兵书的传承和发展,故作伪之论并无充分的理据.《吴子》旧本多为一卷本和三卷本,宋时《吴子》被纳入《武经七书》,后以《武经》本刊行者居多.当前所见版本可分为收入丛书的武经白文本、宋明以来的武经旧注本、单行本三类.但旧本已不多见,亦非流通之普通读物.今人的整理本多译注和简注本,故学界当综合古今注本重新整理《吴子》,尽快推出新的校注整理本,以便于治学之用.
    • 孙董霞
    • 摘要: 《吴子》又名《吴起兵法》《吴子兵法》等,战国吴起撰。《汉志》著录四十八篇,今存六篇。按照晁公武的说法,今传本在唐代已经基本定型。关于《汉志》著录四十八篇与今传六篇本的关系素有争论。解决这一问题,东汉末年的贾诩注本很关键。《汉志》所录附益者多,贾诩所注当是《汉志》所录四十八篇中的精要部分,亦即韩非、司马迁所见的先秦《吴起兵法》原著,这也和曹操所注《吴孙子》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亦即司马迁所说的“孙子十三篇”类似,所以篇数大大少于班氏著录之数,并非“阙亡多矣”。关于《吴子》的真伪,有持西汉或六朝时人伪托论者。两汉作伪的可能性不大,六朝的战乱反而有利于兵书的传承和发展,故作伪之论并无充分的理据。《吴子》旧本多为一卷本和三卷本,宋时《吴子》被纳入《武经七书》,后以《武经》本刊行者居多。当前所见版本可分为收入丛书的武经白文本、宋明以来的武经旧注本、单行本三类。但旧本已不多见,亦非流通之普通读物。今人的整理本多译注和简注本,故学界当综合古今注本重新整理《吴子》,尽快推出新的校注整理本,以便于治学之用。
    • 张启迪
    • 摘要: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共一百卷,此书祖本为元至治二年嘉兴路儒学刻本.现存各本中最早且最有价值的当属元刻明修本,其保留了祖本的原样,可为文字校勘提供参考.弘治十一年本流传最广,并经过考证弥补了修补本部分页面漫漶的缺陷,但刊刻不够精善,存在较多形近字笔误的情况.抄本多以弘治本为底本,各抄本字迹工整,且多出自名家之手,十分可贵,但都有一定数量的阙文,实属遗憾.相较之下,王宗炎抄校本阙文最少,当属最精善.最后文章对中华书局《王恽全集汇校》所使用的所谓元刊明补本的问题进行排查整理.
    • 易兰
    • 摘要: 《隋志》有《中论》六卷,至南宋合为二卷.今所见《中论》各版可以归为四个系统:黄纹本系统、《两京遗编》本系统、杨德周辑本系统以及《龙溪精舍丛书》本系统.黄纹本系统之《小万卷楼丛书》本校正错讹衍脱,是传本《中论》中最善者.《两京遗编》本、杨德周辑本与《龙溪精舍丛书》本都保留有不同于黄纹本的大量异文,具有重要之校勘价值.
    • 刘扬
    • 摘要: 《横浦集》是南宋理学家张九成的文集,宋、明、清代有传刻.宋刻本藏书印揭示此书明清之际先后经孙奇逢、翁嵩年、徐乾学递藏.明刻本中方士骐本翻印自吴惟明本,对校后发现两本间及各自内部均有异文变化.方士骐本虽然后出,实际流传范围应超过吴惟明本,清代钞、刻本异文皆受其影响.清本中,康熙张鸣皋刻本以方刊本残本为底本,是一种未完成本.四库之文津阁、文渊阁两本源自同一方刊本,这一底本与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者关系最近,其中文津阁本又比文渊阁本更忠于底本.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