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燕乐

燕乐

燕乐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1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专利文献1964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文史知识、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等; 燕乐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庄永平、李中静、王德埙等。

燕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 占比:11.93%

专利文献>

论文:1964 占比:88.07%

总计:2230篇

燕乐—发文趋势图

燕乐

-研究学者

  • 庄永平
  • 李中静
  • 王德埙
  • 何昌林
  • 王小盾
  • 谢桃坊
  • 谷杰
  • 钱志熙
  • 陈应时
  • Fotoe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芷萱
    • 摘要: 词体起源、词调范围和词调分类,是词体研究中长期聚讼纷纭的重要问题.《唐宋词谱校正》在学术界有关于词体新规范的构建进程中,对这些词体研究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解决.它强调了燕乐在词体产生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辨析词和声诗、大曲、元曲等文体的关系,确定"律词"标准的基础上,明确了词调的范围.其文献价值和研究成果对词体研究走向具有启发意义.
    • 李壮
    • 摘要: 中国古代词作艺术至宋代达到顶峰,从其创作与传播实践来看,皆离不开中国古代音乐艺术——隋唐燕乐。自先秦之时所形成的燕乐在隋唐的繁荣为文学体裁诗词带来了文学之中的音乐性,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艺术瑰宝,因此,其二者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本文基于音乐与文学的交叉视角,从源流与创作两方面对宋词与燕乐之间的互联关系展开研究,探究宋词脱离燕乐后趋于衰落的因素。
    • 闫赵玉
    • 摘要: 方响作为汉民族传统击奏乐器,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在宋代社会生活中风靡一时。在宋代教坊中,方响取代了钟磬的位置,并作为律准乐器使用。方响作为宋词演唱的伴奏乐器,是宋词音乐传播的乐器载体。在朝廷与官署大合乐中词的演唱,方响作为领奏与合奏乐器;在市井俗乐中词的演唱,方响作为歌妓小唱的伴奏乐器。方响丰富了宋人音乐生活,在诗词意境营造中拥有独特的审美空间。探究方响在宋词歌唱艺术中的应用,有助于还原宋词产生的文化生态,深化对词体作为音乐文学的认知。
    • 邓婷
    • 摘要: 唐代燕乐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内容,很多史料都将之作为唐代的一个独立音乐门类予以记述,但这一看似独立的音乐品类却与多部伎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并呈现出一种矛盾特征.唐代燕乐究竟是包含多部伎在内的一个庞大音乐系统,还是隶属于多部伎的一个音乐子类,这一问题给有关燕乐内涵的理解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厘清燕乐与多部伎的关系是有关燕乐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事实上,史料中的唐代燕乐之所以与多部伎的关系杂芜,主要在于唐代燕乐经过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初唐到盛唐,燕乐与多部伎的内容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史料中的唐代燕乐应包括了广义与狭义两个内容.
    • 天风
    • 摘要: 《诗经》里有一篇《鹿鸣》。《诗经》是孔子编定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书分三部分:①《风》,即十五“国风”。②《雅》,即《小雅》和《大雅》,也称“二雅”。《鹿鸣》一篇,为《小雅》的首篇。③《颂》,其中有《周颂》《鲁颂》《商颂》。《鹿鸣》诗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 林宗耀
    • 摘要: 词乐演奏的场合以歌筵酒席为主,面对的是有娱乐性需求的接受群体,歌妓演奏之乐自然也多用当时流传广泛的燕乐俗调。作为“倚声”之作的唐宋词,其产生的音乐背景是所有研究词体起源者不可忽视的问题。纵观整个诗乐离合背景,在经历了上古至秦汉时期的“以诗从乐”、汉至六朝乐府的“采诗入乐”阶段后,词乐在唐宋时再度以“倚声填词”的形式融合。
    • 林宗耀
    • 摘要: 燕乐在中国中国艺术史上掀起了巨大波澜。唐末五代后,随着行政中枢东移,长安的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衰落。燕乐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宋代的队舞,金元时散曲,杂剧等一些艺术形式中均包含燕乐的遗痕。本文试图从“词”的角度来说明词与乐的交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