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残留物
燃烧残留物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法律、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004355篇;相关期刊29种,包括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广东公安科技、刑事技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消防协会电气防火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2015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暨第三届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等;燃烧残留物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玲、邹红、金静等。
燃烧残留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04355篇
占比:99.99%
总计:1004432篇
燃烧残留物
-研究学者
- 刘玲
- 邹红
- 金静
- 刘占芳
- 张健
- 于丽丽
- 刘厅
- 刘术军
- 刘纪达
- 孙玉友
- 张怡
- 张振宇
- 张金专
- 朱军
- 祝兴华
- 阳世群
- 丁军凯
- 乔婷
- 刘烁彤
- 吴迪
- 周亚红
- 周正
- 姜华
- 孙振文
- 宋鸣
- 张冠男
- 张桂霞
- 彭波
- 文玉秀
- 李光耀
- 李杰敏
- 李秀娟
- 王兵
- 王冠
- 王力春
- 王欣欣
- 王继芬
- 王萍
- 赵海雨
- 赵长征
- 邱锦涛
- 邵建章
- 金烨
- 顾琮钰
- 121卡通(图)
- Liu Shujun
- Yu Lili
- 丛者唐
- 付玉
- 任清庆
-
-
李秀娟;
李强
-
-
摘要:
将痕量硝基稀料洒在海绵上实施放火行为,而现场未遗留稀料样品,这类案件在取证上比较困难,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意外火灾。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X-1硝基稀料原样、稀料燃烧残渣及稀料-海绵燃烧残留物进行分析,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研究海绵载体浸有硝基稀料时燃烧残留物的特征组分。结果表明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除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之外的稳定成分,不受提取时间影响。燃烧残留物在保留到第五天时仍能检测到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该研究结果对硝基稀料引燃海绵放火案的侦破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判断是意外火灾还是蓄意放火的鉴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
姚彦汝;
张文婷;
金静;
张金专
-
-
摘要:
从火场提取的助燃剂类物证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因多种因素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其证据效力,进而影响司法公正。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保存过程中封装容器对助燃剂类物证的背景干扰,以及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和物证损失,并且对封装容器的选择进行了总结归纳。研究可为助燃剂物证的科学有效保存提供参考。
-
-
袁博;
祝兴华;
闫跃泷;
阳世群;
赵长征;
张怡
-
-
摘要:
火灾现场助燃剂的检验鉴定往往是侦破放火案的关键。溶剂提取法是目前实验室鉴定助燃剂残留物的主要提取方法之一,选择最适合的萃取溶剂是使用溶剂提取法开展鉴定的重要内容。研究不同溶剂对常见助燃剂(汽油、柴油、煤油和油漆稀释剂)残留物的提取效果可指导助燃剂残留物的实验室技术鉴定。本研究选择正己烷、石油醚和二硫化碳三种萃取溶剂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不同溶剂对常见助燃剂检测及残留物的提取效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结果表明,未燃烧汽油、柴油和煤油在三种溶剂中检出全部特征化合物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0~4倍,而未燃烧油漆稀释剂检出全部特征化合物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0~6倍,油漆稀释剂能够在更低浓度的样品中被检出;二硫化碳对常见助燃剂燃烧残留物中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如茚满、正十四烷、正十六烷和正二十烷等)的提取效果较好。正己烷和石油醚对常见助燃剂燃烧残留物的提取效果相似,对助燃剂中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如甲苯和1-甲基-3-丙基苯等)的提取效果更好。
-
-
郑继利;
刘占芳;
朱军;
周正;
李光耀;
郭洪玲
-
-
摘要:
目的 探讨纵火案件中保存时间较长、易形成密闭空腔结构的塑料类检材汽油燃烧残留物成分的检验方法.方法 利用塑料物证燃烧后形成的空腔结构对汽油残留物的密封作用,对检材内的空腔结构进行切割,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方法对检材进行汽油残留物检验.结果 检材中检出芳香烃类化合物、直链烷烃、环烷烃等成分,使用SPME-GC-MS方法的检出量更大,结果更符合汽油燃烧残留物的分布规律.结论 火场中某些塑料检材经过高温作用,易形成相对密闭的空腔结构,富集大量燃烧时产生的残留物,能够较好地反映火场燃烧时的情况,通过适当的样品前处理可释放空腔内的燃烧残留物,有助于汽油等助燃剂成分的分析检测.
-
-
何芬芬;
江光鑫;
金静;
刘玲;
林庆文
-
-
摘要:
目的 研究醇酸油漆稀料燃烧残留物在不同放置时间条件下特征组分的变化.方法 选取醇酸油漆稀料(X-6型)为研究对象,以脱脂棉为载体,制备其燃烧残留物,在室温 25°C左右分别进行 0、3、5、7、9d放置时间处理,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分析不同放置时间条件下燃烧残留物特征组分变化规律.结果 醇酸油漆稀料原样中主要含有芳香烃类和烷烃类物质;燃烧残留物中烷烃类物质消失,新产生稠环芳烃类、多环芳烃类、茚满类物质,放置 5d内均能检出,放置 7d时,多环芳烃类无法检出,放置 9d时仅能检出芳香烃类中的乙苯;均三甲苯、菲、荧蒽、芘可作为目标化合物,其中放置时间对均三甲苯和茚满的含量影响不大,多环芳烃类成分含量增加.结论 在实际的火灾调查及物证鉴定工作中,醇酸油漆稀料样品的检出限为 5d,应及时对检材进行提取送检.
-
-
-
-
-
王力春;
石银涛;
鲁蕴甜;
王兵
-
-
摘要:
建立一种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ATD-GC-MS)分析纵火现场燃烧残留物成分,用目标化合物法判定其中是否有汽油成分的方法.取92#汽油标准品、25种常见空白样品和加标空白样品(全实木木地板、闹钟外壳、文件夹、普通棉絮和塑料脸盆)进行燃烧试验,燃烧残留物用Tenax TA吸附管吸附,用二阶脱附模式解吸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采用目标化合物法将样品燃烧残留物中4类化合物[烷烃类特征离子碎片质荷比(m/z)57,85、芳烃类m/z 91,105,119、茚满类m/z 117,131和萘类m/z 128,142,156]的总离子流(TIC)色谱图的谱图中各化合物类别、相对丰度与汽油标准品及空白样品燃烧残留物进行比对来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汽油成分.结果显示:汽油燃烧后呈现轻组分相对丰度减小、重组分相对丰度增加、保留时间整体后移的规律;空白样品燃烧后可检出与汽油相同的组分,但组分的类别及相对丰度与汽油标准品燃烧残留物相比有差异;加标空白样品燃烧残留物中均检出汽油组分,其相对丰度和燃烧规律均与汽油标准品燃烧残留物的一致.
-
-
王力春;
刘文文;
王兵
-
-
摘要:
分析了汽油纵火案件中火场高温裂解产物对检验结果判定的影响.提取燃烧物中汽油残留成分后进行解吸,并用气质联用仪分析检测汽油的主要成分,通过燃烧试验考察汽油燃烧前后组分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火场中常见高分子材料裂解产物对汽油定性的干扰.试验表明汽油燃烧后轻组分减少,重组分相对增加,火场中的高分子材料裂解后主要产生C9~C12直链或支链烷烃和苯系物,而萘系物和茚满类产生相对较少.检验鉴定中重点在提取,难点在结果判断.
-
-
-
赵健鹏
- 《中国消防协会火灾原因调查专业委员会六届三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利用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IR)、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液体燃烧火灾痕迹中的油漆稀料成分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三种不同实验仪器分析,找出同种油漆稀料燃烧残留物及烟尘中特征组分的差别及不同仪器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别.实验结果显示硝基油漆稀料燃烧后的烟尘及残留物仍能显示出较强的特征组分;这些特征的吸收峰可以作为分析火场残留物中是否有硝基油漆稀料成分的依据,为火灾原因的确定和火灾性质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
-
-
苏南
- 《2015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导线绝缘层的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PVC),PVC在高温受热后会分解或裂解成小分子,从而可以用裂解气相色谱对小分子进行谱图分析,以确定PVC在不同温度燃烧下的分解或裂解产物不尽相同.本文正是试图采用裂解气相色谱法对导线绝缘层燃烧残留物进行裂解研究,分析比较导线绝缘层在不同温度燃烧下的残留物裂解色谱图的特征变化规律,通过分析谱图的特征规律确定火场温度,进而为查明火势蔓延路线、确定起火部位和起火点提供科学的依据.
-
-
-
黄昊;
顾海昕;
张永丰
- 《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根据FTIR分析液体样品的特点,比较了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氯仿作为溶剂对汽油分析的影响,二硫化碳的红外吸收在汽油红外吸收波段较少,对汽油的FTIR分析影响较小,是合适的汽油燃烧残留物的萃取溶剂.根据减压蒸馏的原理和溴化钾压片法的特点,设计了压片浓缩成膜专用装置,提高了信噪比,减少了溶剂二硫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
-
王寅
- 《2009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本文模拟火灾条件,以矿物油为可燃液体,以纯棉、的确良为载体,制备燃烧完全的残留物样品;以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丙酮为萃取剂,萃取残留物中的汽油和柴油作为分析样品。并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技术对不同模拟火灾条件下燃烧残留物中的汽油和柴油的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燃烧残留物中汽油和柴油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实验中的两种载体对它们的特征没有影响。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判断出火场中是否有汽油和柴油参与燃烧,为消防部队放火火灾的调查提供一种技术鉴定手段,为放火火灾原因认定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火场可燃液体鉴定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
-
于丽丽;
孟庆山;
刘术军
- 《中国消防协会电气防火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为了对机动车火灾中易燃液体残留物作出准确的判断,文章从机动车机油燃烧残留物特征出发,主要比较了机油与汽油鉴定中在提取方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和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分析结果的区别.结果表明,溶剂提取法更适合于机油残留物的提取,而固相微萃取法适合于汽油残留物的提取;机油残留物中主要含有C15-C25的烷烃,汽油残留物中主要是多环芳烃;而残留物中硫化物的检测中,机油特征不明显,主要出现在保留时间为30-45min的一系列蜂,汽油中硫化物分布特征明显,主要以噻吩类硫形式存在.这些特征上的差别,为机动车火灾中易燃液体残留物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油检测方法.
-
-
于丽丽
- 《中国消防协会2013年电气防火专业委员会会议》
| 2013年
-
摘要:
为了解决纵火案件中高分子材料对汽油助燃剂造成的干扰,本章研究了五大通用塑料燃烧后残留物的特征,并与汽油燃烧后残留物作对比,讨论其对汽油检测所造成的干扰.结果表明,这些塑料燃烧后的产物中主要对汽油中的烷烃和芳香烃化合物造成干扰,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主要生成C9-C16的直连或支链烷烃;聚苯乙烯和ABS树脂除了生成C5、C6的烷烃之外,还生成C1苯、C2苯和苯乙烯,主要影响汽油燃烧残留中芳香烃的鉴定.了解这些塑料燃烧后残留物中生成物的种类和特征,可以为火灾调查人员和刑事技术人员在物证鉴定中提供有力的证据.
-
-
-
-
-
-
- 扬州恒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12-23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洗残留物的颗粒燃烧器,包括颗粒燃烧器主体,颗粒燃烧器主体的一侧与箱门的一侧铰接,箱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颗粒燃烧器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风口,颗粒燃烧器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刮除清理装置,刮除清理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两侧与颗粒燃烧器主体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刮除清理装置,使工作人员对放置板进行取出的过程中,放置板的上下两侧与两组清理刮板的一侧进行接触,通过清理刮板对放置板上残留物、杂质、渣滓进行刮除,节省了工作人员手动对放置板进行清理的时间,只需要对拆卸后的放置板进行简单的冲洗即可,同时通过设置两侧清理刮板对放置板的两侧进行同时清理,使清理效果更加全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