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通量

热通量

热通量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80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大气科学(气象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32214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大气科学、海洋与湖沼、气象科学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航空学会飞机防火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飞机防火系统学术研讨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等;热通量的相关文献由1033位作者贡献,包括坂井田敦资、乡古伦央、刘绍民等。

热通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2214 占比:99.89%

总计:232478篇

热通量—发文趋势图

热通量

-研究学者

  • 坂井田敦资
  • 乡古伦央
  • 刘绍民
  • 原田敏一
  • 谷口敏尚
  • 加里·L·汉森
  • 艾伯特·P·范杜伦
  • 达尼洛·马斯科洛
  • 冈本圭司
  • 卢芳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屈玲; 郭双喜; 鲁远征; 岑显荣; 黄鹏起; 周生启
    • 摘要: 底层对流不稳定对海洋底层能量输运和湍流混合有重要影响。为评估底层对流不稳定对能量输运的贡献,基于 2018 年 9 月 20 日南海东北部东沙群岛海域(20.895 3 °N,117.180 8 °E,水深 385 m)37 h 锚定潜标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对观测站位海洋底层水体的温度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对流底层厚度变化,及其对海洋底层能量输运和湍流混合的贡献。结果表明,观测站位对流底层出现的概率约为总观测时间的 56%,其厚度平均值为 6.17 m。底层平流为下坡流时,对流底层出现的概率约为 50%,其厚度相对较小,均小于 10 m;而为上坡流时,对流底层出现的概率约为70%,其厚度显著增大,可达到 40 m。对流不稳定驱动的垂向热通量 E_(B)和传热效率 Nu 具有间歇性特征,观测时间内E_(B)平均值为 0.41 W/m^(2),Nu 平均值为 249.91,且对流热通量远高于底层流速剪切通量。对流底层湍流热扩散率和涡扩散率的评估结果表明,随着底层湍流混合强度的增强,对流不稳定对底层湍流混合的贡献率逐渐减小。
    • 王灵芝; 李茂善; 吕钊; 伏薇; 舒磊; 阴蜀城
    • 摘要: 利用藏东南峡谷地区排龙站、丹卡站、卡布站、墨脱站四个站点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涡动协方差仪观测资料,分析藏东南峡谷地区不同位置入口、中段和末端地表通量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局地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表通量月平均日变化特征为夜间潜热通量大于感热通量,日间呈单峰变化特征。排龙站和丹卡站感热11月至次年4月较强,5月至次年10月较弱,卡布站感热月平均日变化呈波动状,墨脱站感热与潜热月变化特征相同,各站潜热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土壤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春夏季土壤热通量为正,秋冬季为负,且排龙站土壤热通量季节日变化变化最强,卡布站变化最弱。净辐射季节日变化强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卡布站最大,丹卡站最小,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夏季最大,长波辐射日峰值出现时间较短波辐射晚。丹卡站,排龙站,墨脱站,卡布站各站的能量闭合率分别为70.86%,68.91%,69.29%,67.23%,且夏季闭合程度高,冬季闭合程度低。各站降水增多时,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增大,感热减小。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变化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同步,潜热变化对降水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
    • 郑权
    • 摘要: 通过分析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铂金通道材质、性能、加热方式、控制模式及变压器设计等因素,研究快速调整铂金通道热通量的方法:基于原边或副边的抽头结构,选择铂金通道加热模式,通过组合抽头调整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精确控制铂金温度满足不同负载的需求。变压器配备档位切换开关,并可简单快捷调整输出电压。由于可随机精确调节输出电压,解决了电能利用率低的问题,并实现了快速调整热通量,提高了电源效率。
    • 陈杏文; 邱春华; 张恒; 刘东; 石慧; 马永贵; 王东晓
    • 摘要: 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对台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动力结构比较复杂,近岸水体对台风的响应仍然不明确。基于珠江口海洋生态环境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1号浮标观测资料(2021年7~8月),分析了珠江口鸡啼门海域在台风“查帕卡”和“卢碧”期间海洋动力学和热力学响应特征。台风过境引起水体的纬向流速显著增强,“查帕卡”激发了强烈的顺时针近惯性振荡,“卢碧”则激发了接近惯性频率的逆时针海水运动。受当地浅水深的影响,近惯性能量在一个惯性周期(32 h)后快速耗散。两个台风引起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降温幅度均大于2.2°C,这种降温受潜热通量影响较大;同时,台风过后晚上的SST均大于白天的SST,这也是受到潜热通量的影响。
    • 李玉爽; 张旭; 戴晓东; 吴乐雄
    • 摘要: 针对主轴热变形理论分析的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XK7125型数控机床主轴在45°C工况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再利用热力学耦合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稳态温度场下主轴结构的热变形情况。计算结果显示,考虑热力学稳态特性时的XK7125型机床主轴产生热变形量达38.9μm。为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搭建了主轴温升试验平台并对主轴的稳态工况下热变形量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主轴在45.1°C稳态工况下形变量最高可达41μm,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分析过程的可靠性,为机床热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 黄明奎; 符贵丽
    • 摘要: 基于主动冷却路基原理,提出能主动调控热量的寒区路基结构形式——含水调控层路基,即在寒区路基中埋置一定厚度的含水调控层,根据不同季节,通过调控层水、冰相变来调节外界能量输入,达到保护路基下冻土的目的。为分析含水调控层路基冷却效果,以五道梁地区普通路基为对象,考虑未来50 a气温上升2.6°C气候环境,研究分析了含水调控层路基的冷却效果,并确定了含水调控层路基调控水层的合理厚度。结果表明:在五道梁气候环境下,同普通路基相比,路基中设置含水调控层,可有效地调节外界热量或冷量的输入,具有明显保护冻土的作用;通过含水调控层水层厚度为0.4、0.6、0.8、0.9、1.0 m的对比分析,同普通路基相比,各水层厚度路基中冻土上限分别上升了1.46、2.66、3.56、3.86、4.16 m;当水层厚度为0.8 m时,路基中融化盘消失时间与水层厚度为0.9 m和1.0 m时相同,均为第45年。因此,在设置的五道梁气候环境下,调控含水层水层合理厚度应为0.8 m。
    • 摘要: 地热能是发电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与太阳能或风能不同,地热能不会随着天气变化而波动。地热能的来源是从地球内部流向地表的连续热通量。地热发电厂是把地热(以热水或蒸汽的形式)通过很深的钻井输送到地表,然后再使用不同的技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地球的地热资源清洁、丰富,这种形式的能源全年可用,具备固有的存储能力,并且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
    • 苗祥淦; 高金明; 严龙文; 黄治辉; 吴娜; 王威策
    • 摘要: 用HL-2A装置下偏滤器室内的红外测温系统和靶板朗缪尔探针系统分别测量了HL-2A偏滤器靶板上的等离子体沉积功率分布,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对HL-2A外偏滤器靶板热流的径向和环向沉积结构分布特征的分析表明,HL-2A装置上靶板热流在径向上基本上呈指数衰减分布,其衰减长度在5~7mm左右。
    • 吴星辉; 蔡美峰; 任奋华; 郭奇峰; 王培涛; 张杰
    • 摘要: 金属矿山进入深部开采后会面临一系列的关键难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高温环境.然而被动式降温技术成本较高,为了维持深部矿井高温巷道正常生产,必须为采矿深井降温找到一条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基于循环水热交换技术提出将深部采矿降温和岩体地热开采相结合的理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增强型和传统型降温系统的单孔换热过程和换热孔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增强型降温系统的热通量比传统型降温系统热通量提高26.80%,同时在热交换作用下,高温巷道的温度降低4%,循环水系统的出水口温度相对于初始进水口温度增加35.32%;换热孔群的热通量受周围换热孔的热干扰影响,在换热孔群运行24 h后,换热孔之间热干扰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增大,圆形换热孔群中心孔受热干扰最小,而正方形换热孔群的中心孔受热干扰最大,边界孔次之,转角孔受热干扰最小.当换热孔群孔间距小于等于2.0 m时,正方形换热孔群热通量相对损失量小于圆形换热孔群热通量相对损失量;孔间距大于2.0 m时,换热孔群热通量相对损失量几乎不受孔群形状的影响.采用热交换技术,开发利用深部矿井高温巷道围岩中的地热资源,可以大幅度抵消被动式的降温成本.换热孔群形状和孔间距的合理布置同样可以提高降温效率,降低热通量的相对损失量.
    • 秦璐; 栾东红; 姜超; 纪旭鹏
    • 摘要: 利用1981年至2018年的月全球海温同化资料(GODAS)以及热通量、扰动速度和平均流场等数据,统计分析了大西洋上层海温的季节变化特征.以海温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定量诊断了北大西洋不同海区中热通量、扰动速度对平均温度的平流贡献、平均流场对扰动温度的平流贡献,探讨比较了三个上层海温影响因子的季节分布及其对海温影响的相关贡献大小.研究发现:在北大西洋上层温度的季节变化中,热通量贡献在相关贡献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空间分布也具有一致性,扰动速度对平均温度的平流贡献有次要影响,平均流场对扰动温度的平流贡献影响较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