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灭活

灭活

灭活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34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4141篇;相关期刊395种,包括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畜牧兽医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第九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天年杯”2006中国功能性家用纺织品论坛等;灭活的相关文献由5686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宇闻、钱开诚、张勇等。

灭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0 占比:2.5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4141 占比:97.39%

总计:24789篇

灭活—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尹; 赵蕾; 邓橙; 李双戎; 程晓; 刘红斌; 朱孟府
    • 摘要: 通过电催化膜对大肠杆菌进行灭活处理,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检测电催化过程产生的自由基,采用平板计数、电镜观察、双染法和刃天青还原实验等方法评价大肠杆菌的可培养能力、形态结构、细胞膜通透性和新陈代谢能力,探究电催化膜灭活大肠杆菌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催化膜在水处理过程中能够产生对灭活大肠杆菌起重要作用的·OH、^(1)O_(2)等氧化活性物质,能破坏大肠杆菌的结构形态、细菌还原酶和新陈代谢能力,使细菌失去活性而灭活;大肠杆菌灭活效果随着电催化膜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电流密度增加到75 mA/cm^(2)时,大肠杆菌减少了4.1个数量级,具有新陈代谢能力的活细菌下降至32.4%.
    • 徐建男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灭活方式对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物体表面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25份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物体表面标本,每份标本分为4份,分别采用4~8°C未灭活(未灭活组),以及60°C水浴30 min、56°C水浴45 min、75%乙醇30 min灭活处理(灭活组),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平均循环阈值(Ct值)。结果未灭活组和灭活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F基因:F=48.740,Eta=0.720,P0.05),Ct值比较接近;随着Ct值的增大,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处理差别逐渐加大,当未灭活组ORF基因Ct值>36时,灭活组不同处理方式的ORF基因的全部Ct值>40;而未灭活组ORF基因Ct值≥34时,75%乙醇30 min处理ORF基因Ct值>40。结论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物体表面标本在核酸检测前进行灭活处理,核酸检测阳性结果有可能转阴,75%乙醇处理相比60°C水浴30 min和56°C水浴45 min处理转阴的概率更大。
    • Forrest Nichols; Kenneth IOzoemena; 陈少伟
    • 摘要: 控制水系统(包括废水、再生加工用水和饮用水)中的微生物繁殖对社会健康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电催化反应产生的反应活性物种(RS)可以使微生物失活,从而为控制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电催化反应产生RS及其应用于水消毒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RS的选择性生产、微生物与RS的相互作用(包括RS作用机制和微生物对RS的天然反应),以及催化反应产生的RS用于微生物灭活的实际应用.本文还展望了基于RS的水电化学消毒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郭蛇; 李伟娜; 马瑞瑞; 朱含芳; 陈霞
    • 摘要: 在食品工业中,乳制品发酵失败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噬菌体的侵染。在确保有效杀菌消毒的前提下,将不同化学消毒剂进行复配,使各杀菌剂性能达到互补,从而起到更好的增效作用,可有效避免噬菌体对发酵过程的侵染。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IMAU10120及噬菌体P1、P2为研究对象,评价质量分数为0.3%过氧乙酸溶液与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复合处理对其的灭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依次使用800 mg/kg次氯酸钠和0.3%过氧乙酸处理植物乳杆菌5 min后,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为0.38%;0.3%过氧乙酸与800 mg/kg次氯酸钠直接混合可使噬菌体P1在10 min内完全失活;依次使用800 mg/kg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处理5 min后,可噬菌体P2下降5.05个对数级。本研究可为准确评价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噬菌体的灭活效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 曾俊(译); 孟粉叶(校)
    • 摘要: 继支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一系列投资后,比利时非织造布生产商Fitesa公司宣布扩大其抗病毒材料生产线。这种抗病毒材料可在接触病毒后15 min内,灭活99%的冠状病毒。接触30 min后,测试样中99.9%的病毒被灭活。2020年11月,UNICAMP公司对冠状病毒的MHV毒株进行了测试,发现该毒株与SARS-CoV-2(COVID-19的起源)、SARS-CoV-1和MERS高度同源,属于同一毒株群。
    • 翟娅菲; 田佳丽; 石佳佳; 相启森; 申瑞玲; 王章存; 李可
    • 摘要: 短波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C light-emitting diode,UVC-LED)处理是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本实验以果汁中常见的致腐菌脂环酸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为目标菌,研究UVC-LED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处理后细菌胞内核酸和蛋白质泄漏量、细胞膜通透性、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累积水平以及胞内蛋白质和DNA的损伤情况,进一步探究UVC-LED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菌机理。结果表明:增加UVC-LED的照射剂量可增强其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灭效果,当照射剂量增加至50 mJ/cm2时,生理盐水中存活的细菌数量降低4.6(lg(CFU/mL))。通过对存活曲线的模拟,发现UVC-LED对生理盐水中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灭作用既符合log-linear模型,又符合Weibull模型。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细菌对UVC-LED的敏感度不同,其中处于对数期的细菌对UVC-LED更敏感。照射处理导致膜通透性的改变以及内容物的泄漏,说明细胞膜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胞内ROS的累积水平没有显著提高(P>0.05),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胞内蛋白结构有所改变,经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照射处理后菌体DNA的结构变化明显。综上,UVC-LED可通过造成DNA损伤、蛋白结构变化和细胞膜透性改变从而杀灭脂环酸芽孢杆菌,根据破坏程度的不同,推测DNA损伤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 李瑞青; 杨自力; 谷雨倩; 游雨昕; 凌晨; 张敏歆
    • 摘要: 以空调系统中常见的黑曲霉(A.niger)和桔青霉(P.citrinum)孢子为对象,基于单因素全面实验并结合SEM显微观察等方法,探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异辛醇,2-EH)对LiCl溶液灭霉的强化性能及潜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异辛醇(质量浓度为50×10^(-6)~300×10^(-6))可大幅提高LiCl溶液的灭霉效率,且提升幅度随添加量显著增强,增幅达12.6倍;有效灭霉所必需的LiCl溶液触发浓度由40%(高浓)大幅降低至20%(低浓);异辛醇的强化灭霉作用对中低浓度LiCl溶液尤为显著,在浓度为20%的低浓度LiCl溶液中添加仅300×10^(-6)g/g(即万分之三)的异辛醇,所研究霉菌孢子的灭活率从7.8%提高至近100%.SEM微观分析显示:微量异辛醇与低浓度LiCl溶液的自身灭霉能力较弱,单独作用于孢子时仅出现轻微皱缩,并无明显结构破坏,但在低浓度LiCl加入微量异辛醇后,孢子出现显著的结构破碎而灭活.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溶液除湿空调灭霉能力提供新方法与依据.
    • 陈龙; 刘兆利; 杨旭东; 张偌涵; 孙玮良; 刘文
    • 摘要: 由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病毒的灭活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环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病毒不会在宿主体外立即失活的特点扩展了其传播途径,而水体是SARS-CoV-2传播的重要媒介,尤其是城镇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表面功能蛋白和核酸RNA是SARS-CoV-2的主要组成成分,可被活性物种如氧化性的自由基攻击而破坏,从而实现病毒的灭活。以纳米材料为核心的光催化技术可在光激发后高效产生活性氧物种,能够破坏病毒的结构蛋白、损坏病毒的RNA并影响其发育或阻断其与宿主的结合。本文在分析SARS-CoV-2的环境分布和传播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的核心机理,探讨了纳米光催化技术杀灭新冠病毒的机制,并全面综述了目前纳米材料应用于光催化灭活新冠病毒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可应用于该领域的潜在纳米光催化材料。本综述可为开发适用于新冠病毒灭活的光催化纳米材料提供参考,对新冠疫情防控中公共安全保障,尤其是切断病毒环境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周群刚; 徐军
    • 摘要: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对核黄素灭活的血液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探讨光化学法与细胞因子活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苏州市中心血站血液样本,在核黄素-紫外光灭活后,采用qPCR方法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细胞因子灭活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IL1B、IFNGR1、IL6、TNF、IL10的基因表达都有所降低,其中IL1B、IL6、TNF、IL10在经过核黄素灭活后含量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黄素在UV的照射下,激发核黄素电子转移,使核苷酸发生氧化并形成共价化合物,从而导致核酸链的断裂,最终使得血液中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变化,证明血液灭活的有效性。
    • 申瑾; 谭睿; 郭家俊; 陈翔; 吴珊; 包军鹏; 章中
    • 摘要: 为探究高压热杀菌(HPTS)对枯草杆菌芽孢灭活的影响,采用200 MPa结合25,65,75°C;550 MPa结合25,65,75°C;保压时间:20 min处理枯草杆菌芽孢,通过平板技术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流式细胞术、红外光谱法分析HPTS处理前、后芽孢的存活浓度、紫外吸收泄露量、内膜通透性、芽孢成分。结果显示:HPTS处理后,芽孢的存活浓度显著降低(P<0.05),紫外吸收泄漏量增大,芽孢内膜受损,芽孢内膜通透性增强。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HPTS处理前、后枯草杆菌芽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蛋白质、脂质、核酸、多糖4种成分及其结构发生变化,如蛋白质二级结构从有序向无序转变,蛋白质稳定性降低。HPTS可有效破坏芽孢内膜的水分子通透屏障,改变芽孢膜脂质、蛋白质、核酸、多糖结构,从而使芽孢的抗性降低,影响芽孢的代谢,使芽孢灭活。本研究结果为HPTS灭活枯草杆菌芽孢提供理论依据,促进HPTS方法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