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点火发动机
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96253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净化节能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1年APC联合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等;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佐华、蒋德明、刘兵等。
火花点火发动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6253篇
占比:99.97%
总计:296345篇
火花点火发动机
-研究学者
- 黄佐华
- 蒋德明
- 刘兵
- 富田全幸
- A·G·玛丽亚
- I·G·埃利奥特
- R·E·切派克
- T·L·古纳万
- 苗海燕
- G·卢旺
- H·H·鲁兰
- J·M·克恩斯
- 冯洪庆
- 刘书亮
- 刘德新
- 周龙保
- 李本正
- 王锡斌
- C·P·哈伯德
- D·K·比德纳
- E·乔娜苏
- J·S·赫伯恩
- M·K·施普林格
- R·W·麦凯布
- T·洛伦茨
- 人见光夫
- 住田孝司
- 山内武俊
- 曾科
- 林好德
- 石井仁
- 福住雅洋
- 纪常伟
- 肖年
- 进矢义之
- A·M·托马斯
- 于吉超
- 于燕
- 傅茂林
- 吴筱敏
- 孙玲玲
- 庞俊国
- 李兴虎
- 李冰林
- 李建权
- 杨迪
- 汪映
- 牟江峰
- 王恒
- 胡二江
-
-
雷星星;
甄旭东;
田智;
耿杰;
李小燕;
李汝宁
-
-
摘要:
为了满足未来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以某款传统柴油发动机为例,采用一维GT-Power和三维CFD仿真软件搭建火花点火式甲醇发动机的一维、三维物理模型,通过调整点火时刻,分析不同的当量比和EGR率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点火时刻的推迟,CO排放先减少后增加,NO_(x)排放和CO_(2)排放都减少,未燃甲醇和甲醛排放近乎于0,其中点火角为-10°ATDC时,排放性较好;点火角为-10°ATDC时,随着当量比增大,CO排放增加,NO_(x)排放减少,CO_(2)排放则先增加后减少,未燃甲醇和甲醛排放近乎于0;点火角为-10°ATDC时,随着EGR率增大,CO排放增大,NO_(x)和CO_(2)的排放都减少,未燃甲醇和甲醛排放近乎于0。
-
-
日浅利大;
张冬梅(译)
-
-
摘要:
本田公司近期开发出了1款1.0 L汽油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兼具出色的环保性能和优越的驾驶性能。与配备了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VTEC)的直列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一样,该款发动机采用了相同的设计理念,并通过相关技术尽可能降低摩擦。在欧洲行驶循环条件下,与该机型相匹配的车型,其燃油经济性最多可改善约26%,驾驶性能最多可提升约20%。
-
-
浅利大;
张冬梅
-
-
摘要:
本田公司近期开发出了1款1.0 L汽油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兼具出色的环保性能和优越的驾驶性能.与配备了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VTEC)的直列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一样,该款发动机采用了相同的设计理念,并通过相关技术尽可能降低摩擦.在欧洲行驶循环条件下,与该机型相匹配的车型,其燃油经济性最多可改善约26%,驾驶性能最多可提升约20%.
-
-
李元绪;
宁智;
闫峻豪;
Timothy H LEE;
Chia-fon F LEE
-
-
摘要:
Effects of butanol isomers 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were studied on PFI SI engine. Experiments were oper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3 and 5 bar brake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BMEP) engine loads and different equivalence ratios (Φ=0.83-1.25) with engine speed of 1200 r/min using blends made of 70 vol.% gasoline and 30 vol.% butanol isomers (N30, S30, I30 and T3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gasoline, all butanol isomer blends have higher cylinder pressure. N30 has the highest and most advanced peak pressure, and T30 shows a higher 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BSFC) and lower brake thermal efficiency (BTE). N30 presents a lower UHC emissions and I30 has slightly higher CO emissions than other blends. For unregulated emissions, compared with gasoline, butanol isomer blends have higher acetaldehyde, and N30 produces a higher emission of 1,3-butadiene than other blends. A reduction in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xylene (BTEX) has been found with butanol isomer blends.%本文研究了丁醇同分异构体与汽油混合燃料在进气道喷射的火花点火发动机中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在发动机转速为1200 r/min、发动机负荷为3 bar BMEP和5 bar BMEP以及不同混合气空燃比条件下(Φ=0.83~1.25)进行,使用了70%体积比的纯汽油和30%体积比的丁醇同分异构体混合燃料(N30,S30,I30和T30).结果表明,相比于纯汽油,所有的丁醇同分异构体/汽油混合燃料表现出更高的缸内压力,其中N30有最高的缸内压力峰值和最早的缸内压力峰值相位;T30表现出较高的brake燃油消耗率(BSFC)和较低的制动热效率(BTE);相比于其他燃料,N30的UHC排放较低而I30的CO排放较高.在非常规排放物特性方面,相比于纯汽油,丁醇同分异构体/汽油混合燃料有较高的乙醛排放;相比于其他混合燃料,N30的1,3-丁二烯排放较高.使用丁醇同分异构体/汽油混合燃料可以有效地抑制单环芳烃类质(BTEX)的排放.
-
-
-
陈雷;
宋鹏;
杜宝国;
隆武强;
冯立岩;
刘爱虢
-
-
摘要:
为研究燃料组分变化对煤层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一台火花点火发动机上进行了煤层气发动机运转稳定性试验研究,探明了稀燃极限以及燃料当量比、煤层气各组分混合比对发动机的经济性及运转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掺氢燃烧的方式研究了掺氢量对煤层气发动机稀燃极限及循环变动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煤层气中CO2含量对发动机的经济性及运转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随着CO2含量的升高,有效热效率逐渐下降、并在较高CO2含量时急剧恶化,发动机的循环变动系数增加;掺氢能够有效拓展稀燃极限,随掺氢量的升高煤层气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有明显改善,即使在较低当量比条件下采用较高的H2含量仍能获得较理想的循环变动系数(COVIMEP小于5%).%We conducte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al stability of coal-bed g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onent variation on performance of an SI (spark ignition) engine.The lean-burn limi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quivalence ratio and component mixing ratio of the blended fuel on the engine economy and operation stability were obtained.The lean-burn limit and cyclic variation were improved via hydrogen additives.The results showed the composit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greatly influenced both engine economy and operation stability.As CO2 concentration increased,there was a gradual decrease in brake thermal efficiency.However,there was a sharp decline in the brake thermal efficiency in the high CO2 concentration range.It also led to higher cyclic variation.Hydrogen additives resulted in a wider lean-burn limit,and the operation stability of the coal-bed gas engine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H2 concentration.Ideal operation stability could be obtained when the COVIMEP (coefficient of cyclic variation of IMEP) was less than 5%,even under low equivalence ratio conditions due to high H2 component.
-
-
陈雷;
宋鹏;
杜宝国;
隆武强;
曾文;
马洪安
-
-
摘要:
In view of the poor stability and large cyclic variations in biogas engines,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variable component biomass ( CH4-H2-CO-CO2 ) engine operation stability were carried out on a 337 cc displacement spark ignition engine by employing bottled gases which includes CH4 , H2 and CO2 to simulate actual biogas.The influences of fuel and CO2 components on combustion st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 influence law of cyclic changes in the engine with changes in the fuel component was developed.The results show that engine operation stability is influenced strongly by fuel component.Under low H2 content conditions, CO2 content has a dominant effect on combustion stability.An increase in CO2 content could induce an increase in cyclic variation and lead to partial burning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However, under high H2 content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CO2 content on combustion weakens gradually, and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when the H2 content reaches 50%.Under constant H2 content conditions, variations in CH4 and CO contents have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biogas combustion.%针对生物质燃气发动机运转稳定性差、循环变动大的问题,采用瓶装气体模拟实际生物质燃气的方法,在一台火花点火发动机上进行了变组分生物质燃气(CH 4-H2-CO-CO2)发动机的循环变动试验研究,分析了各可燃组分及CO2含量变化对发动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燃料组分变化对发动机循环变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料组分变化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情况有较大差异:在当量比固定且燃料组分中H2含量较少时,CO2含量对燃烧稳定性起支配作用,CO2含量的增加导致循环变动增加,在个别条件下导致部分燃烧的发生;随H2含量增加,CO2含量对燃烧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当H2含量达到50%时CO2含量对燃烧的影响作用已不明显;H2含量固定时,CH4及CO含量的变化对混合燃料的燃烧并无明显影响。
-
-
中村正明;
伊東明美;
菊原浩司;
中鉢裕介;
田芳萍
-
-
摘要:
降低活塞摩擦是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有效途径.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最佳的活塞裙部涂层图案.在分析活塞的润滑状态后得知,除膨胀行程外,活塞都是在流体润滑状态下工作的.因此,在活塞裙部涂覆带图案的涂层可以减少滑动区域.采用裙部涂覆被试图案涂层的活塞,测量发动机的燃油耗,以及活塞的摩擦力.结果表明,如在活塞裙部反推力侧涂覆带竖纹图案的涂层,可降低活塞的摩擦损失,从而降低发动机的燃油耗.
-
-
张欣;
许健;
侯效森;
王涛;
郑士卓
-
-
摘要:
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一台燃用压缩天然气(CNG)/CO2混合气体燃料的火花点火发动机缸内湍流涡团与火焰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开展了模拟计算研究.基于OpenFOAM开源CFD程序包建立了AKTIM-Euler点火模型和PaSR-LES燃烧模型,并采用耦合多面体顶点运动与梅斯基特算法的求解方法构建了发动机动网格.经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可知:随着可燃气体中惰性气体组分的增加,湍流火焰传播速率下降,涡对结构对火焰面皱褶的作用减弱,火焰面在达到相同皱褶度的时间向后推迟,其皱褶度的升高率也随之下降;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大,火焰面受到涡团卷吸与拉伸的作用增大,局部容易形成环形火焰面的现象.
-
-
沈颖刚;
郭玉彬;
李伟东
-
-
摘要:
基于一台可变压缩比火花点火(SI)单缸发动机,在不同废气再循环(EGR率为0~20%)、不同压缩比(8、9、10和11)下,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EGR率的增大,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变长,瞬时放热率曲线峰值减小并后移,缸内压力和最高平均燃烧温度降低.而增大压缩比则使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变短,缸内压力和燃烧温度升高.同时,NOx排放随EGR率的增大而降低,当压缩比为9时,20% EGR率比无EGR时降低了92%,但随着压缩比增大NOx排放增多.CO和HC排放在EGR率较小时无明显变化,但随压缩比增大而减小,当EGR为5%时,CO和HC排放最高降低7.8%和27%.
-
-
-
杨洋;
史玲艳;
苗海燕;
王锡斌;
黄佐华;
曾科
- 《2011年APC联合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在HH368Q火花点火发动机上开展了燃用含有不同体积百分比氮气(0%、5%、10%、20%、30%)的模拟煤层气的试验研究,对煤层气中氮气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气含量的增大,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有所降低,比燃油消耗率增大;当过量空气系数λ大于0.8且氮气含量少于20%时,氮气含量对发动机特性和排放影响不大,稍作调整即可在天然气发动机上进行使用.
-
-
-
吴筱敏;
李福明;
汪映;
杜卫宁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介绍了一种火花点火发动机在点火和燃烧中所产生的离子和离子信号的特征及其应用.论述了离子信号采集和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点火和火焰前锋以及燃烧后焰区中离子信号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信号波形与偏置电压的关系,以及爆震和失火时后焰区离子信号的波形特点.表明该信号包含了大量的燃烧信息,可用于爆震的在线测量和失火的故障诊断.
-
-
纪常伟;
PAUL D RONNEY
- 《内燃机清洁高效燃烧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内燃机学会第5届燃烧.节能.净化分会首次年会》
| 2002年
-
摘要:
Kantor模型表明来自上一个循环的废气的影响是火花点火发动机产生循环变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结果是基于一些模型假设得来的,而这些假设错误地描述了新鲜混合气和废气所经历的热力学过程.我们的研究表明在Kantor模型中忽略的废气定容放热(blowdown)过程和可变残余废气质量分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循环变动,然而在Kantor模型中未考虑的来自上一个循环的未燃燃油则明显使下一个循环的循环变动加剧,三者相互作用导致循环变动减弱甚至消失.采用一个修正的Kantor模型,我们考察了主要的发动机运行参数对排气温度和指示功的均值和标准差的影响,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没有循环变动出现,只有选取极端不合理的模型参数,循环变动方出现.即使是Kantor模型,循环变动也只出现在相当极端,甚至是故意选择的模型参数的情况下.
-
-
-
冯洪庆;
刘树阳;
刘道建
-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净化节能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拟选取包括异辛烷、正庚烷、甲苯、正戊烯和甲基环己烷在内的典型汽油替代组分来代替汽油,建立零维双区燃烧模型和可用能模型来模拟93#和97#汽油在火花点火(SI)发动机中的燃烧过程,分析了空燃比、压缩比、燃烧起始角和转速对燃烧过程中压力、温度、系统可用能和不可逆因素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变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模型中油品对可用能及可用能损失影响不大,且转速对系统可用能和不可逆因素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变化量随转角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也不明显;在燃烧过程中,转速对提高空燃比、缩短燃烧持续期、推迟点火都对降低可用能损失有利.
-
-
冯洪庆;
刘树阳;
刘道建
-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净化节能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拟选取包括异辛烷、正庚烷、甲苯、正戊烯和甲基环己烷在内的典型汽油替代组分来代替汽油,建立零维双区燃烧模型和可用能模型来模拟93#和97#汽油在火花点火(SI)发动机中的燃烧过程,分析了空燃比、压缩比、燃烧起始角和转速对燃烧过程中压力、温度、系统可用能和不可逆因素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变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模型中油品对可用能及可用能损失影响不大,且转速对系统可用能和不可逆因素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变化量随转角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也不明显;在燃烧过程中,转速对提高空燃比、缩短燃烧持续期、推迟点火都对降低可用能损失有利.
-
-
冯洪庆;
刘树阳;
刘道建
-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净化节能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拟选取包括异辛烷、正庚烷、甲苯、正戊烯和甲基环己烷在内的典型汽油替代组分来代替汽油,建立零维双区燃烧模型和可用能模型来模拟93#和97#汽油在火花点火(SI)发动机中的燃烧过程,分析了空燃比、压缩比、燃烧起始角和转速对燃烧过程中压力、温度、系统可用能和不可逆因素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变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模型中油品对可用能及可用能损失影响不大,且转速对系统可用能和不可逆因素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变化量随转角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也不明显;在燃烧过程中,转速对提高空燃比、缩短燃烧持续期、推迟点火都对降低可用能损失有利.
-
-
冯洪庆;
刘树阳;
刘道建
-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净化节能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拟选取包括异辛烷、正庚烷、甲苯、正戊烯和甲基环己烷在内的典型汽油替代组分来代替汽油,建立零维双区燃烧模型和可用能模型来模拟93#和97#汽油在火花点火(SI)发动机中的燃烧过程,分析了空燃比、压缩比、燃烧起始角和转速对燃烧过程中压力、温度、系统可用能和不可逆因素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变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模型中油品对可用能及可用能损失影响不大,且转速对系统可用能和不可逆因素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变化量随转角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也不明显;在燃烧过程中,转速对提高空燃比、缩短燃烧持续期、推迟点火都对降低可用能损失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