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层
渗碳层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61166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热处理技术与装备、金属加工:热加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钎钢钎具年会、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等;渗碳层的相关文献由501位作者贡献,包括巩建鸣、熊计、郭子静等。
渗碳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1166篇
占比:99.89%
总计:161338篇
渗碳层
-研究学者
- 巩建鸣
- 熊计
- 郭子静
- 郭智兴
- 马茂元
- 井晓天
- 刘敏
- 刘朋飞
- 刘润
- 吴杰
- 姜勇
- 张华
- 楼秉哲
- 王延庆
- 王彬
- 王温银
- 薛文斌
- 金小越
- 于永泗
- 付伟
- 伍复发
- 侯秉民
- 关亚杰
- 关家锟
- 刘丹
- 刘二宝
- 刘怀举
- 刘晓龙
- 刘立起
- 包文慧
- 华铭
- 叶俊镠
- 叶蔚
- 吴博
- 吴吉展
- 吴少杰
- 吴永君
- 周爱华
- 周科
- 姜树立
- 宋超伟
- 崔秀芳
- 张勇
- 张晓菊
- 张立平
- 曾振鹏
- 李健
- 李卓程
- 李国斌
- 李子丰
-
-
杨宝林;
安凯歌;
李建辉;
魏慧君;
王建刚;
魏强;
杨帅
-
-
摘要:
采用直读光谱仪测试了三个不同企业生产的RV减速器摆线轮原材料20CrMoH的化学成分,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其真空渗碳热处理前后的微观组织,并对试验用热处理炉的均匀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企业生产的摆线轮原材料化学成分基本相同;A钢与B钢存在一定的带状组织,热处理后日钢渗碳层最深.同时,炉中不同位置试样的微观组织基本一致,表明试验所用的热处理炉温度和气氛较均匀.
-
-
彭波;
张斌;
张传正;
宋子博;
韩哲文;
李玲;
王智春
-
-
摘要:
某火电厂给水泵耦合器二级从动渗碳齿轮多处轮齿发生断裂.通过宏/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检测、金相检验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轮齿断裂原因.结果表明:轮齿齿面处渗碳层表面硬度不足,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较差,在接触应力长期反复作用下,轮齿齿面表层金属剥落形成麻坑,同时齿轮组织中存在白点缺陷,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不足;在齿轮高速转动过程中,齿面受接触应力作用,裂纹在剥落麻坑周围应力集中处萌生并迅速扩展,导致轮齿发生脆性断裂.
-
-
韦宝成;
杨尚玉;
孙昕辉
-
-
摘要:
着重讨论目前大型LNG储罐内罐9%Ni钢壁板立缝焊条电弧焊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安全隐患及健康风险,通过分析和现场施工经验发现,造成这些隐患的原因在于焊接工艺可复制性差、焊工手工操作、碳弧气刨清根、大量打磨、监管不充分、高空作业难度大等,建议采用一种高效率的交流钨极氩弧自动焊工艺来代替传统焊条电弧焊,这种焊接工艺应具有焊接质量高、适应性强、清洁,且自动焊设备性价比高等特点.
-
-
董琛;
李炳坤;
郑刚
-
-
摘要:
采用低压真空渗碳工艺对1Cr17及1Cr17Ni2两型不锈钢进行了渗碳处理,解决了由于不锈钢表面存在钝化膜以及渗碳温度较高无法采用传统气体工艺进行渗碳的问题,分析了不同类不锈钢渗碳淬火后的性能及金相组织.结果 表明,1Cr17不锈钢渗层深度为0.58mm,1Cr17Ni2不锈钢渗层深度为1.0mm,表面硬度分别为HRC51-52、HRC61-62,均符合产品要求.
-
-
-
于广义;
张忠和;
王飞宇;
张尔康;
王博;
闫帅
-
-
摘要:
以12Cr2Ni4合金渗碳钢为试验材料,以C形畸变试样为试验工具,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渗碳层的金相组织,进行了780、820°C淬火对渗层组织及变形影响的工艺试验.金相显微组织检验的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对渗层碳化物的形态、数量、大小以及分布没有影响;820°C淬火对心部组织有优化作用;820°C淬火使“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评级不合格;由于试样尺寸小、淬火转移时间长,820°C淬火的畸变量并没有增大;预处理正火和成分偏析共同导致的畸变量大幅增加40%以上.结论:12Cr2Ni4合金渗碳钢的淬火温度不能升高到820°C,预备热处理采用调质、严格控制成分的均匀性,对控制渗碳淬火畸变有重要作用.
-
-
王曦
-
-
摘要:
17CrNiMo6是一种常用的轴承用钢,某火力发电厂17CrNiMo6材质的磨煤机减速机齿轮轴发生断裂失效,对断口进行宏观分析、化学元素成分分析、金相组织结构分析以及力学性能(含硬度与冲击功)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轴外表面渗碳层力学性能分布不均,部分区域低于标准值;断口形貌为冲击疲劳断口,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条件下,启机时冲击负荷较大引起轮齿处产生裂纹并迅速向轴中心部延伸,最终引起断裂.
-
-
刘秀莲;
班君;
郑艳华;
赵强
-
-
摘要:
为解决轴承套圈在密封箱式渗碳炉中渗碳表面浓度不达标和渗碳层不均匀的问题,进行SG13Cr4Mo4Ni4V钢预氧化工艺技术研究,建立预氧化处理与表面渗碳效果的关系,根据尺寸与装载量选择最佳的预氧化时间,改进原热处理工艺规范.结果表明:SG13Cr4Mo4Ni4V钢轴承套圈最佳预氧化处理工艺为(945±5)°C×(30 ~40) min.经该工艺处理后,套圈达到了技术指标要求,满足了轴承的使用性能.
-
-
雷艳惠;
王鹏彬
-
-
摘要:
介绍试验所用材料及方法,测定并分析18Cr2Ni4WA钢的等温转变曲线,研究渗碳、回火、淬火、深冷处理等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根据分析制定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18Cr2Ni4WA钢应采用较低的渗碳温度,渗碳后采用2次650°C、4.5h的高温回火,2次860°C淬火,2次零下115°C深冷处理以及160°C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后,表层组织为针状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以及弥散分布的颗粒碳化物渗碳层组织,心部组织为板条状低碳回火马氏体,保证了表层的高硬度、高耐磨性及心部良好的强度、韧性.
-
-
张晓菊;
李建龙
-
-
摘要:
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碳含量分布等因素对渗碳齿轮的性能影响重大.实验以两种不同渗碳工艺条件下的齿轮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工作条件,确定试样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及碳含量分布状态的定量分析方法最佳条件为:加速电压10 kV,电子束流200 nA,束斑20 μm.同时,将两齿轮心部碳含量测试结果与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将碳含量分布与硬度梯度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电子探针分析仪测试得到的心部碳含量值与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测试值相近;电子探针测试的两试样碳元素分布趋势与在硬度计上检测的硬度梯度分布趋势相似.因此,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不仅能准确测定渗碳层碳元素的含量,而且能直观地反映出各渗碳工艺条件下样件整个渗碳层碳元素含量的分布状况.
-
-
程巨强;
徐芳芳;
车晓戈
- 《2017年全国钎钢钎具年会》
| 2017年
-
摘要:
15MnNi4Mo牙轮实体试样渗碳层最外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渗碳层没有碳化物存在,渗碳层最外层马氏体的形态为针片状,渗碳过渡区组织为针片状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心部组织为板条状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渗碳表面硬度HRC58以上,心部组织HRC44以上.牙轮试样900°C油冷、680°C回火、820°C油冷、200°C回火热处理渗层组织有所细化,渗层表面硬度HRC60以上,心部组织HRC44以上,热处理可以改善渗碳层组织形貌和提高渗碳层最外层硬度.
-
-
Zhou Mengfei;
周梦飞;
Zhao Cheng;
赵程
- 《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2016年
-
摘要: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硬化处理可以在不降低耐蚀性能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其表面硬度.本文采用离子轰击去除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并活化表面,然后用氢和乙炔混合气体在不同的温度下对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利用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XRD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渗碳温度对不锈钢渗碳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渗碳温度显著影响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渗碳温度在440~540°C范围内都可以获得无碳化铬析出的、具有单一γc相结构的渗碳层,渗碳层的厚度与硬度均随渗碳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如果渗碳温度超过540°C,渗碳层就成为γc相+Cr23C6+Cr7C3+CrC+Fe3C+Fe2C的混合组织,导致不锈钢表面的耐蚀性能变差,所以540°C是本试验不锈钢中铬的碳化物析出的临界温度.为了避免铬的碳化物析出而降低不锈钢的耐蚀性能,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气体渗碳必须在低于540°C的渗碳温度下进行.
-
-
程巨强
- 《第十八届全国钎钢钎具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制造牙轮的材料及其性能特点,研究了实体牙轮钻头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检测了渗碳层及其心部的硬度,观察了渗层组织变化及其物相.结果表明,对于15MnNi4Mo制造的牙轮钻头,渗碳层外部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渗层组织中无碳化物出现,心部组织为低碳回火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组织.牙轮深层渗碳表面硬度及心部硬度满足重载齿轮渗碳技术条件.
-
-
黄斌;
朱洪武;
杨忠;
周乐育;
刘雅政
- 《第十七届全国钎钢钎具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通过固体渗碳试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对钎具用钢22Si2MnCrNi2MoA渗碳层的影响,分析了加热温度-碳浓度-显微硬度-残余奥氏体的关系以及残余奥氏体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当渗碳时间为6h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渗碳层的碳浓度逐渐增加,碳浓度分布梯度越来越平缓.22Si2MnCrNi2MoA钢渗碳层的显微硬度-碳浓度关系符合正态分布.在渗碳处理过程中,为了使渗碳表层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组织,22Si2MnCrNi2MoA钢渗碳层表面碳浓度应该控制在0.80%~0.90%之间.当表面碳浓度超过0.80%~0.90%时,渗碳完成后需采取后续的工艺措施来消除已经存在的残余奥氏体,如采用长时间自然时效或深冷处理等.
-
-
吴杰;
王彬;
金小越;
杜建成;
刘润;
薛文斌
- 《第五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表面工程分会第一届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液相等离子电解渗透技术是在大气环境下将工件放入特定电解液中,通过工件表面的气膜放电,在几十秒至几分钟时间内即可获得高硬耐磨、耐蚀的渗层.本文在甘油水溶液中利用阴极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技术在T8碳钢表面实现了快速渗碳.分析了经不同渗透时间处理后渗碳层的组织结构,并评估了渗碳层与ZrO2球对磨时的摩擦学行为以及在3.5%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80V下经过1min和3min等离子体电解渗碳处理后,渗碳层深度分别达到30μm和50μm,显微硬度分别为562HV和904HV.1min渗碳层的内层为高碳马氏体,外层为渗碳体,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仅为基体的20%.干摩擦条件下,3min渗碳层的磨损率比T8钢基体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