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
清朝晚期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1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94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决策探索、天津社会科学、新闻爱好者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等;清朝晚期的相关文献由12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琳、唐加寿、张艳明等。
清朝晚期
-研究学者
- 李琳
- 唐加寿
- 张艳明
- 徐扬
- 曹刊
- 樊宁
- 汪家熔
- 艾里香
- 郭龙
- 丁益
- 严亚明
- 何品
- 何绍波
- 余雷
- 佚名
- 侯运华
- 党敏
- 冯天祥
- 刘丰榕
- 刘勇生
- 刘曲
- 刘永文
- 刘绍踺1
- 刘锟
- 吴阿娉
- 周勋君
- 周国平
- 周武
- 周淼葭(文/图)1
- 周积明
- 周韬
- 喻大华
- 子君
- 孙克强
- 孙志君
- 孙邦华
- 季进
- 宋瑜
- 宫博广
- 宫玉振
- 左玉河
- 张存锋
- 张明山
- 张春廷
- 张晓灵
- 张景钟
- 张枝尚
- 张永芳
- 张苹
- 成春到
-
-
宋瑜
-
-
摘要:
清朝晚期的安徽,一个冬日的深夜,农民李殿华捡到了一个生病的女婴。李殿华祖祖辈辈都在乡下,以种田为业,他一心想考科举,坚持了一辈子,却屡试屡败,一次也没中过,但毕竟读过书,家里有个几亩田地,算是个乡下的小知识分子。
-
-
子君
-
-
摘要:
今年102岁的卞佩兰,居住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郑公塔社区郑公塔街,老人出身书香世家,与书结下不解之缘,活到100岁后,仍是手不释卷,成为古镇郑公塔街上最年长的老人。卞佩兰祖籍南京,书香世家。其祖父在清朝晚期任过武昌县知府,她1919年出生于武汉,其父从武汉政法大学毕业后,因不愿为官,回黄梅孔垄街当了塾师,后居家一心读书。
-
-
李云贵
-
-
摘要: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他虽然战功赫赫,但不以相师为耻,不以下问为辱。“目不识丁”的张曜还曾拜妻子为师,后来成为了清朝晚期的重臣。当时,张曜因作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然而,张曜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朝廷改任他为总兵,这使张曜感到很委屈。
-
-
宫博广
-
-
摘要:
清朝晚期,民族和阶级矛盾交织,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但因后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无数仁人志士为了革命苦苦抗争,甚至献出宝贵生命,辛亥革命元老范鸿仙就是其中一员。
-
-
-
-
-
-
-
温弦1
-
-
摘要:
清朝晚期,安徽合肥李鸿章一家,一定是当时中国最显赫的家族。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做过记名御史,品级虽然不高,权力却很大。李鸿章有5个兄弟,分别是大哥李瀚章、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和六弟李昭庆。兄弟6人中,自然是李鸿章的官职做得最大,权位最重。李鸿章的兄弟们大多也在朝廷里任官,其中大哥李瀚章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尚书,也是威名显赫的人物。算起来,李鸿章只有一个兄弟,从没当过官,他就是李鸿章的四弟李蕴章。
-
-
杨静
- 《第八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晚清变法修律是中国固有的法律制度被打破的过程,也是现代法律制度在中国建立的过程.变法期间"远接德国,近采日本",主动移植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一破一立"的关系中完成碰撞与融合.其结果是打破了本土"诸法合体"的法律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的部门法及部门法草案,初步在中国建立了"六法体系".同时,这一新的体系在承载西方法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装载了中华法文化成果.这场变法运动之所以取法大陆法系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具体说来,一则从法律迁移的角度上讲,大陆法系易于移植,也适宜于移植中国.二则,从变法修律的价值追求上讲,清政府急于变法图强、挽救危亡,愿意主动借鉴吸收.三则,从比较的视野来讲,本土与外来的两大法系存在相融之处.从以上三个角度揭示晚清修律的法律移植大陆法系的必然性,有利于不断总结经验,推进中国法制向着最高的阶段发展.
-
-
杨静
- 《第八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晚清变法修律是中国固有的法律制度被打破的过程,也是现代法律制度在中国建立的过程.变法期间"远接德国,近采日本",主动移植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一破一立"的关系中完成碰撞与融合.其结果是打破了本土"诸法合体"的法律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的部门法及部门法草案,初步在中国建立了"六法体系".同时,这一新的体系在承载西方法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装载了中华法文化成果.这场变法运动之所以取法大陆法系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具体说来,一则从法律迁移的角度上讲,大陆法系易于移植,也适宜于移植中国.二则,从变法修律的价值追求上讲,清政府急于变法图强、挽救危亡,愿意主动借鉴吸收.三则,从比较的视野来讲,本土与外来的两大法系存在相融之处.从以上三个角度揭示晚清修律的法律移植大陆法系的必然性,有利于不断总结经验,推进中国法制向着最高的阶段发展.
-
-
杨静
- 《第八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晚清变法修律是中国固有的法律制度被打破的过程,也是现代法律制度在中国建立的过程.变法期间"远接德国,近采日本",主动移植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一破一立"的关系中完成碰撞与融合.其结果是打破了本土"诸法合体"的法律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的部门法及部门法草案,初步在中国建立了"六法体系".同时,这一新的体系在承载西方法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装载了中华法文化成果.这场变法运动之所以取法大陆法系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具体说来,一则从法律迁移的角度上讲,大陆法系易于移植,也适宜于移植中国.二则,从变法修律的价值追求上讲,清政府急于变法图强、挽救危亡,愿意主动借鉴吸收.三则,从比较的视野来讲,本土与外来的两大法系存在相融之处.从以上三个角度揭示晚清修律的法律移植大陆法系的必然性,有利于不断总结经验,推进中国法制向着最高的阶段发展.
-
-
杨静
- 《第八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晚清变法修律是中国固有的法律制度被打破的过程,也是现代法律制度在中国建立的过程.变法期间"远接德国,近采日本",主动移植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一破一立"的关系中完成碰撞与融合.其结果是打破了本土"诸法合体"的法律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的部门法及部门法草案,初步在中国建立了"六法体系".同时,这一新的体系在承载西方法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装载了中华法文化成果.这场变法运动之所以取法大陆法系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具体说来,一则从法律迁移的角度上讲,大陆法系易于移植,也适宜于移植中国.二则,从变法修律的价值追求上讲,清政府急于变法图强、挽救危亡,愿意主动借鉴吸收.三则,从比较的视野来讲,本土与外来的两大法系存在相融之处.从以上三个角度揭示晚清修律的法律移植大陆法系的必然性,有利于不断总结经验,推进中国法制向着最高的阶段发展.
-
-
陈磊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依附理论是拉丁美洲学者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与发展的多种理论的总称,于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到教育学领域,尤其是美国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运用依附理论对处于"失衡状态"的文化交流做出西方"文化殖民"和第三世界"文化自我殖民"的解读之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因此,运用该理论反思晚清新式学堂由于中西文化"失衡"交流而走向"自我殖民化"文化转型的演进历史,将对于正确处理今时仍处于"失衡状态"的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
陈磊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依附理论是拉丁美洲学者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与发展的多种理论的总称,于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到教育学领域,尤其是美国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运用依附理论对处于"失衡状态"的文化交流做出西方"文化殖民"和第三世界"文化自我殖民"的解读之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因此,运用该理论反思晚清新式学堂由于中西文化"失衡"交流而走向"自我殖民化"文化转型的演进历史,将对于正确处理今时仍处于"失衡状态"的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
陈磊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依附理论是拉丁美洲学者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与发展的多种理论的总称,于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到教育学领域,尤其是美国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运用依附理论对处于"失衡状态"的文化交流做出西方"文化殖民"和第三世界"文化自我殖民"的解读之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因此,运用该理论反思晚清新式学堂由于中西文化"失衡"交流而走向"自我殖民化"文化转型的演进历史,将对于正确处理今时仍处于"失衡状态"的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
陈磊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依附理论是拉丁美洲学者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与发展的多种理论的总称,于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到教育学领域,尤其是美国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运用依附理论对处于"失衡状态"的文化交流做出西方"文化殖民"和第三世界"文化自我殖民"的解读之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因此,运用该理论反思晚清新式学堂由于中西文化"失衡"交流而走向"自我殖民化"文化转型的演进历史,将对于正确处理今时仍处于"失衡状态"的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