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深部感染

深部感染

深部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627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中国保健、基层医学论坛、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首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2005北京国际骨科新技术研讨会等;深部感染的相关文献由471位作者贡献,包括崔颖鹏、李铁军、丁中伟等。

深部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7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9627 占比:99.21%

总计:19783篇

深部感染—发文趋势图

深部感染

-研究学者

  • 崔颖鹏
  • 李铁军
  • 丁中伟
  • 乔莉娜
  • 任小梅
  • 余黎明
  • 刘佩珊
  • 刘佳
  • 刘俊
  • 孙青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建华; 胡琪; 高国玺; 连星烨; 杨召; 张超
    •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感染风险因素评估(RFS),根据是否发生感染的情况将患者分为非感染组(n=1481)和感染组(n=11),感染组患者行彻底清创、闭式冲洗引流及抗菌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R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分的患者需彻底清创后取出内固定器。
    • 王攀; 李涛; 王微慎; 杜随勇; 梁少青; 王玥; 李东东; 刘少军
    • 摘要: 目前针对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感染的临床处理,尚缺乏高级别的询证医学证据参考和明确的治疗指南。笔者采用持续对冲引流治疗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后深部感染患者9例,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2018年1月本科共开展腰椎后路融合手术525例,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年龄47~65岁,平均57.3岁;原发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滑脱症2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融合7例,2节段融合1例,3节段融合1例,均为自体骨椎间融合。
    • 张帆; 李建可; 李欢; 刘红; 张福仁
    • 摘要: 鱼刺伤肉芽肿是因鱼刺伤后被海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肉芽肿性损伤,上肢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通常情况下,所报道的病例多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结节、红斑。累及肌腱、骨骼、关节等深部结构较为少见。现报道因海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腱鞘炎两例。
    • 邹弢; 汪石丽; 王宁; 王俪瓯; 韦忠娜; 罗媛; 张顺
    • 摘要: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谷浓度(VTC)与老年患者深部感染临床结局及肾毒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接受万古霉素治疗且行VTC检测的153例老年深部感染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分为临床结局良好组(n=105)和不良组(n=48),肾功能损伤组(n=30)和无肾功能损伤组(n=12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影响患者临床结局和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万古霉素VTC在10~20μg/ml患者116例(75.8%)。同临床结局良好组相比,结局不良组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比例更高、VTC更高且万古霉素日剂量20μg/ml比例更高、万古霉素日剂量≥1.5 g/d更高且疗程更久(均P0.05),而基线血肌酐和VTC与肾功能损伤风险显著相关(P<0.05)。结论万古霉素VTC与老年深部感染患者临床结局无关,但与患者肾功能受损有关。
    • 孟伟正
    •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对脊柱骨折术后深部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术后深部感染患者,将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治疗的29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31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情况及感染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WBC、ES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骨折术后深部感染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 暴慧玲; 徐龙京
    •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深部感染灶脓性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南乐中兴医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足溃疡深部感染灶脓性分泌物,采用VITEK2AMS细菌自动鉴定仪按照操作标准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法分析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 9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溃疡深部感染灶脓性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90%(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1.4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真菌占6.67%.主要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性均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耐药性高;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头孢噻肟、氧氟沙星耐药性均较低,其中对万古霉素耐药性均为0,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深部感染灶脓性分泌物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等耐药性低,临床需及时行病原菌检测与药敏试验,调整抗菌药物,以促进足部溃疡愈合.
    • 程方东; 邱雪莲; 成俊
    •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术后深部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红细胞免疫与促炎因子的变化.方法 我院行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94例,按照感染程度分为浅部感染组(n=69)及深部感染组(n=25).比较两组红细胞免疫指标[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C3bR)]及促炎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7及IL-18],分析红细胞免疫指标与促炎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红细胞免疫指标及促炎因子对脊柱手术术后深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深部感染组FEER、ATER、DTER及红细胞C3bR水平均低于浅部感染组,IL-6、IL-8、IL-17、IL-18水平均高于浅部感染组(P<0.05);FEER、ATER、DTER、红细胞C3bR与IL-6、IL-8、IL-17、IL-18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预测脊柱手术术后深部感染时,FEER、ATER、DTER、红细胞C3bR与IL-6、IL-8、IL-17、IL-18的AUC值分别为0.841、0.868、0.836、0.879、0.847、0.846、0.867、0.874.结论 脊柱手术术后深部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红细胞免疫指标明显下降,促炎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可用这两类指标评估患者感染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 杨丽媚; 谢雅娜; 陈丹
    • 摘要: 总结10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深部感染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监测患者体温及肌张力,重视患者伤口疼痛的主诉及心理支持,清创术后正确实施伤口灌注引流术护理,保证引流通畅.10例患者感染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 郭召鹏
    • 摘要: 目的 探讨胫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5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胫骨近端骨折患者170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手术部位深部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n=34)和非感染组(n=136),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深度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 =3.623;P =0.015)、肥胖(BMI≥30 kg/m2)(OR =6.515;P <0.001)、嗜酒(OR =6.738;P <0.001)、AO/OTA分型C型(OR =2.806;P =0.039)和筋膜切开(OR=4.537;P=0.017)是术后深度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胫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发病率较高.年龄≥50岁、肥胖、嗜酒、AO/OTA C型是深部感染高危人群.术中行筋膜切开也会增加深部感染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