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涡度

涡度

涡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50080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山东气象、浙江气象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1年全国卫星应用技术交流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09年度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等;涡度的相关文献由651位作者贡献,包括戴勇、高立新、王熙富等。

涡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3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0080 占比:99.82%

总计:150354篇

涡度—发文趋势图

涡度

-研究学者

  • 戴勇
  • 高立新
  • 王熙富
  • 叶东
  • 孙建明
  • 张静
  • 李社宏
  • 程麟生
  • 蔡玉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洋; 马英杰
    • 摘要: 为探究干旱绿洲区不同时空尺度单棵枣树蒸散量向枣园尺度蒸散量的转换关系,通过涡度系统、茎流计和微型蒸渗仪对枣园蒸散量、枣树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进行了监测。通过对茎流系统与涡度系统测量的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枣园蒸散量进行分析,分析从点(枣树)尺度蒸散量向面(枣园)尺度蒸散量的转换关系得出:(1)全生育期蒸腾量为403.2 mm,占蒸散量的75%,各生育期的蒸腾量占比蒸散量的大小依次为成熟期>果实膨大期>花期>萌芽展叶期;(2)日尺度与灌水周期尺度下茎流系统和涡度系统测定枣园蒸散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964X,R^(2)=0.674,NSE=0.67,RSR=0.57;Y=0.965X,R^(2)=0.832,NSE=0.78,RSR=0.47;(3)茎流系统与涡度系统测得蒸散量的总差值为4.98 mm,差值占比0.93%。因此,茎流系统在不同时空尺度下测量的枣树蒸散量与涡度系统测量的枣园蒸散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茎流系统测定的单棵枣树蒸散量能够向枣园尺度蒸散量转换。
    • 王晓雪; 幺东妮; 刘玉娇; 国世友
    • 摘要: 一次较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于2016年11月10日—12日影响黑龙江省,哈尔滨站降雪15.1mm,主要降雪时段出现在10日08时—11日08时。该文利用常规地面资料、卫星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基于MICAPS4平台显示、交互与剖面功能,分析动力、热力、水汽等物理量场。结果表明,影响本次较大范围降雪的主要系统是地面低压和高空蒙古大槽;低层强辐合、中高层强辐散的形势有利于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的持续聚集上升,充足的水汽和持续性上升运动提供了暴雪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水汽是暴雪产生的必备条件,但是水汽通量散度不需要很强。冷空气堆积和逆温层的存在有利于暴雪天气发生。
    • 耿世波; 才奎志; 王瀛; 周福然; 肖光梁; 黄海亮; 柴晓玲
    • 摘要: 综合利用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以及风廓线等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7月3日发生于辽宁开原的超级单体风暴伴随EF4级强龙卷环境条件、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于低层暖湿高层冷干强的热力不稳定环境条件下,在地面干线汇合流场形成地面辐合线附近触发湿对流并发展为伴有龙卷的超级单体风暴。龙卷发生于低层钩状回波附近,多普勒雷达上呈现经典超级单体风暴雷达回波特征,低层强的垂直风切变将水平涡度转化为对流风暴中垂直涡度,强上升运动使得顺流涡度倾斜拉伸,从而龙卷发生前17 min在多普勒雷达2.4°仰角首先出现中气旋结构,随后风暴向南移动过程中,风暴的后侧下沉气流(RFD)将中低层的涡度“压低”致使龙卷接地,因此龙卷发生后1 min在0.5°仰角也出现强中气旋并有类龙卷涡旋特征(TVS),中气旋最强时的旋转速度达到28 m·s^(-1)(强中气旋标准),因此本次龙卷符合“自上而下”I型龙卷特征。由于环境干燥空气夹卷造成水滴强烈蒸发和冷却,使得地面出现了1 h降温达10°C的强冷池,过强的冷池可能在促使龙卷消亡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致使龙卷持续了约30 min后消亡。
    • 范景威; 周伟灿; 冯也骋; 官元红
    • 摘要: 利用旋转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推导得到动能方程,通过动能的局地变化率定义刻画台风强度变化率的能量泛函,对泛函作变分得到Euler⁃Lagrange方程.分析方程可知,当台风强度变化率达到最大时,摩擦力、气压梯度力、重力和动能梯度满足四力平衡关系.因此,这四个力确定的向量可以作为台风强度的预报因子,更准确地确定台风系统强度变化率达到最大的时间点.进一步通过风场变分分解提取到有旋场中的最大涡旋,得到台风强度变化最快时涡度和流场的解析解,对研究台风发展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趋势和台风的空间结构具有实用价值,为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引.
    • 孙贞; 徐天洋; 黄树华
    • 摘要: 本文利用三部风廓线雷达资料、两部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GPS/Met资料,对2020年5月17日发生在山东潍坊、青岛地区的一次冷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过程发生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空为典型的“上干下湿”冰雹天气特征。山东半岛及上游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在对流风暴生成前不断增大,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2)利用青岛、潍坊单站风廓线雷达资料计算的温度平流、风暴相对螺旋度(SRH)能清楚地指示出强对流天气发生前,低层存在较强的暖平流,且SRH在对流风暴达到风廓线测站前持续增大。(3)利用青岛、潍坊和蓬莱三部风廓线雷达联合计算了散度、涡度。散度计算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发生前中低层辐合不断增大,强对流天气影响期间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有利于强对流风暴的发展维持;涡度计算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发生前中低层为正涡度,而中层为负涡度。强对流天气影响期间低层为气旋式旋转辐合,高层为气旋式辐散,这有利于产生较强的上升气流,为对流风暴的维持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4)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南北两个对流风暴都具备生成大冰雹的条件:深厚的回波墙、三体散射回波、较强的中气旋和较大的风暴顶辐散。北部对流风暴回波还有较为宽广的有界弱回波区并具有悬浮回波。(5)较大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较高的VIL跃增值和VIL密度有利于产生持续时间长的大冰雹。强回波主体长时间维持,有利于冰雹天气长时间持续。地面大风出现在VIL和最大反射率因子在高位维持阶段,并且多出现在VIL剧烈变化阶段。
    • 周冠博; 董林; 柳龙生; 钱奇峰
    • 摘要: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数据(水平分辨率0.25°×0.25°)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小时台风业务数据,分析了2020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的路径和强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出现快速加强的原因。结果表明:1)“海高斯”个头小、海温异常偏高、风的垂直切变较小是其出现快速加强的有利因素;2)高空冷涡是“海高斯”后期高空北向出流打开的有利条件;3)来自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向气流对“海高斯”水汽和涡度的输送也是其出现快速加强的有利条件。
    • 周冠博; 董林; 柳龙生; 钱奇峰
    • 摘要: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ERA-Interim逐6h再分析数据(水平分辨率0.25°×0.25°)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小时台风业务数据,分析了2020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的路径和强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出现快速加强的原因.结果 表明:1)“海高斯”个头小、海温异常偏高、风的垂直切变较小是其出现快速加强的有利因素;2)高空冷涡是“海高斯”后期高空北向出流打开的有利条件;3)来自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向气流对“海高斯”水汽和涡度的输送也是其出现快速加强的有利条件.
    • 厉瑞孝; 陈龚梅
    • 摘要: 5月8日傍晚至9日早晨温州机场发生一次平流雾和一次蒸发雾过程.本文对这两次大雾过程产生的环流形势、生消原因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平流雾消散的原因.利用EC再分析资料对低层的层结稳定度、涡度和水汽通量散度的分析,发现此次平流雾是由1000 hPa涡度由北往南扩展时发生发展,平流雾的消散是由小股弱冷空气在锋面过境前南下渗透后东移入海导致.弱冷空气入海以后,西南气流快速覆盖沿海地区是第二次蒸发雾发生的原因.近地面小系统的扰动对大雾的生消有重要影响,分析近地面小系统的发展变化,对大雾生消的精细化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 班晓娟; 周靖; 王笑琨; 刘斯诺; 徐衍睿
    • 摘要: 研究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的恢复涡流和湍流细节的方法,缓解因采用人工黏度而产生的数值耗散.根据由黏性力引起的动能损失率对离散点的涡度进行修正.通过流函数将涡度变化恢复到速度场,避免求解Biot-Savart积分这一耗时过程.该方法基于旋度计算,不仅可以增强现有的涡流,还可在潜在位置产生新的湍流,并且其易于集成到现有SPH方法中.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逼真地模拟湍流细节,并实现不同强度水平的增强效果.
    • 厉瑞孝; 陈龚梅
    • 摘要: 5月8日傍晚至9日早晨温州机场发生一次平流雾和一次蒸发雾过程。本文对这两次大雾过程产生的环流形势、生消原因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平流雾消散的原因。利用EC再分析资料对低层的层结稳定度、涡度和水汽通量散度的分析,发现此次平流雾是由1 000 hPa涡度由北往南扩展时发生发展,平流雾的消散是由小股弱冷空气在锋面过境前南下渗透后东移入海导致。弱冷空气入海以后,西南气流快速覆盖沿海地区是第二次蒸发雾发生的原因。近地面小系统的扰动对大雾的生消有重要影响,分析近地面小系统的发展变化,对大雾生消的精细化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