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平面气压

海平面气压

海平面气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81787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应用气象学报、贵州气象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二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2014年全国汛期气候预测技术交流会等;海平面气压的相关文献由22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敏、XuJS、丁一汇等。

海平面气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1787 占比:99.89%

总计:81878篇

海平面气压—发文趋势图

海平面气压

-研究学者

  • 何敏
  • XuJS
  • 丁一汇
  • 乔戈
  • 吴兴洋
  • 孙照渤
  • 支亚京
  • 施能
  • 李进讷
  • 梁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宇; 韩琳; 李建平; 丁瑞强
    • 摘要: 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海平面气压直接反映了低层大气的环流特征,其动力特征对大气环流形势,气压系统的演变和天气、气候系统的发展等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提高我国的天气和气候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文中使用了一种新方法来定量估算海平面气压吸引子的两个瞬时指标:瞬时维度和瞬时稳定度。瞬时维度表征了吸引子轨道在局部空间上的离散程度,瞬时稳定度则表征了轨道在局部时间上的稳定程度,它们共同反应了海平面气压吸引子的瞬时(逐日)动力特性。本文利用不同大小的指标值与海平面气压场的对应关系,研究了该地区海平面气压场的不同时空特征。主要结论为:(1)海平面气压吸引子的两个指标都是低值时,对应逐日环流场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气压结构单一,通常有几个强大的高低气压中心东西对峙;时间特征表现为:环流模态可以稳定的持续10 d左右。(2)当两个指标都是高值时,逐日环流场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多个弱的气压中心同时存在且结构混乱;时间特征为:环流场极不稳定,持续性仅在1 d左右。(3)瞬时维度和瞬时稳定度具有一致的年代际变化趋势:20世纪70~90年代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90年代末快速上升,2000年后波动变化。
    • 李晨曦; 曾子旋; 洪海旭; 张梦琪; 孙建奇; 华维
    • 摘要: 基于1960—2019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JRA-55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海温数据,分析了东北地区春季极端连续无雨日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前冬北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春季极端连续无雨日集中在3—4月。当3—4月极端连续无雨日偏多时,贝加尔湖地区存在异常高压,东北地区受偏北气流影响,局地水汽辐散。进一步分析发现,东北地区3—4月极端连续无雨日与前冬1—2月北太平洋地区偶极型海平面气压存在密切联系。该大气模态可以引起同期北太平洋海温呈现出马蹄形异常分布并持续到3—4月。在3—4月,海温异常可以通过改变北太平洋上空的经向温度梯度,引起东亚到北太平洋地区的西风变化,进而有利于贝加尔湖地区出现异常高压。另一方面,海温异常还会增强北半球中纬度的波列活动,东传的波列也可以增强贝加尔湖地区的高压。上述异常环流为东北地区极端连续无雨日的增加提供了有利背景条件。留一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前冬1—2月北太平洋地区偶极型海平面气压可作为东北春季极端连续无雨日的潜在预测因子。
    • 支亚京; 汤宁; 吴兴洋; 李进讷
    • 摘要: 之前有学者研究发现无人自动气象站海平面气压疑误信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数据采集端的气压传感器海拔高度参数设置有误,针对常规站的海平面气压疑误信息频发站点修正之后,仍旧存在某些常规站(即之前的区域自动站)海平面气压疑误信息频发。该文给出另外一种导致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中海平面气压疑误信息频繁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常规站海平面气压长时间未通过内部一致性检查的现象,为相关台站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可靠依据。
    • 支亚京; 汤宁; 吴兴洋; 李进讷
    • 摘要: 之前有学者研究发现无人自动气象站海平面气压疑误信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数据采集端的气压传感器海拔高度参数设置有误,针对常规站的海平面气压疑误信息频发站点修正之后,仍旧存在某些常规站(即之前的区域自动站)海平面气压疑误信息频发.该文给出另外一种导致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中海平面气压疑误信息频繁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常规站海平面气压长时间未通过内部一致性检查的现象,为相关台站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可靠依据.
    • 赵杰; 顾欣; 潘启学; 陈波; 莫乙冬
    • 摘要: 利用2019年6月27日至2020年7月3日逐日ECMWF_thin(下称EC细网格)的未来7d 2 m温度预报数据及相应时段实况资料,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平均误差以及准确率对EC细网格最高气温(下称高温)预报和最低气温(下称低温)预报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EC细网格低温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明显小于高温预报,且高温预报绝对误差分布的差异性比低温预报更明显,低温预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高温预报.低温预报准确率各月差距较小,高温预报准确率各月差距较为明显.黔南北部、西部、中部地区高温预报和低温预报的平均误差均较小,其余地区平均误差较大.高温预报准确率随总云量的增加而上升,低温预报准确率随总云量的增加下降.当海平面气压在1012~1032 hPa时,高温预报的平均误差基本在±2°C以内;当海平面气压超出此范围时平均误差明显增大.低温预报的平均误差与海平面气压的变化关系不大,基本稳定在±2°C以内.
    • 佟华; 胡江林; 张玉涛
    • 摘要: 详细梳理了GRAEPS模式后处理系统的计算方案,进行了GRAPES模式后处理中海平面气压计算方案的改进,温度垂直插值方案的改进以及位势高度的垂直插值外插方案的改进等.假定温度廓线随地形高度变化并满足静力平衡条件,对海平面气压及位势高度外插进行改进,改进后海平面气压和低层等压面的位势高度场在青藏高原和南美洲西部等大地形处改进明显,均方根误差和距平相关系数改进较大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对温度垂直插值采用的原始插值层进行改进,使得高层等压面温度场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统计检验评分在各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热带地区和东亚地区高层温度场改善明显.这些都为模式产品用户提供了更可靠的数值模式产品.
    • 弥晨; 吴萌萌; 万莉颖; 邢建勇; 陈莉; 秦琰琰; 刘克威; 于庆龙; 莫慧尔
    • 摘要: 采用美国NCEP-CFSR数据库资料,提取了1979-2010年的海平面大气要素场,在中国南海区域(0°~25°N、105°~125°E)和黄岩岛附近点(15°N、118°E),按日、月、年统计了32 a间海平面气压、海面2m气温、海面2m相对湿度、海面10m风场基本气象要素特征.分析发现:黄岩岛及邻近中国南海区域属于赤道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1)海平面气压呈北高南低、冬季高夏季低的分布形势;黄岩岛日平均海平面气压冬季约为1 012 hPa,其他季节约为1 008 hPa,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变化具有准5a的周期;(2)全年平均气温较高,分布呈现北低南高,大陆低海面高,冬季低夏季高的特点;黄岩岛海面2m气温日变化较小,年平均值约为27~28°C,年际变化上具有整体增加的趋势;(3)全年相对湿度较大,基本在60%以上,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较小,夏季较大;黄岩岛日平均相对湿度为80%,总体也具有略微增大的年际变化趋势;(4)受季风影响明显,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平均风速约为10~12 m/s,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平均风速约为4~8 m/s;黄岩岛海面风速的变化具有2.5~5 a的变化周期,年平均风速在5.3 m/s上下波动.
    • 梁小刚
    • 摘要: 2017年4月7—10日,由于西南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造成嘉峪关市持续4 d全市范围内出现连阴雨天气.本文运用天气学分析、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此次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各物理量场的变化趋势对于天气系统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 孙立; 周顺武; 孙阳; 陈少健; 陈长丘; 周海霞
    • 摘要: 利用近53 a(1960-2012年)南海西沙群岛永兴岛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53a西沙夏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春、夏季南极海平面气压的可能联系,并初步分析了南极涛动(AAO)对西沙夏季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 a来西沙夏季平均降水持续减少、气温明显升高、风速显著减弱;降水、气温和风速还表现出准2 a的年际变率及7~11 a的年代际变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当春、夏季南极海平面气压偏强(弱)时,西沙夏季降水偏多(少)、气温偏低(高)、风速偏强(弱)、空间分布型类似于负(正)位相的南极涛动(AAO).春、夏季AAO处于正位相,一方面在年代际尺度上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另一方面在年际尺度上导致印度季风减弱,从而使得西沙夏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风速偏弱.%Based on the observed data from the Yongxing Island weather statton in Xisha Island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sets from 1960 to 2012,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climate change in Xisha are analyzed,and relationships with the sea-level pressure in spring and summer in the Antarctic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a continuous decline of precipitation and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 as well as remarkable weakening of wind velocity during 1960-2012 in Xisha,and meanwhile,there existed apparen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quasi-two-year and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7 to 11 years.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Xisha was more than normal,the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normal,the wind velocity is more strong than normal when the sea level pressure in boreal summer and spring over the Antarctic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resembling the negative phase of Antarctic Oscillation (AAO),and vice versa.The positive phase of AAO in spring and summer,on the one hand,resulted in the weak East summer monsoon at the interdecadal scale and led to the weak India monsoon at the interannual scale,on the other hand,inducing the decrease of precipitation and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s well as the weakness of wind velocity in summer in Xish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