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总云量

总云量

总云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2773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气象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广西省气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总云量的相关文献由339位作者贡献,包括尚可政、赵中军、刘晓旭等。

总云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7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2773 占比:99.17%

总计:12880篇

总云量—发文趋势图

总云量

-研究学者

  • 尚可政
  • 赵中军
  • 刘晓旭
  • 刘炼烨
  • 吕伟涛
  • 周率
  • 姚志刚
  • 姚智
  • 姚雯
  • 崔彩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张群; 肖子牛; 丁煌; 崔方
    • 摘要: 对河南省2009~2018年地面太阳短波辐射量与降水量和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太阳短波辐射量与降水量、云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在不同季节其相关关系差异较大。为了定量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多年再分析资料,利用降水量和云量与地面太阳短波辐射量的关系对日辐射量进行拟合,并对拟合后的日辐射量进行检验。验证结果显示,此考虑季节性变化的回归模型对河南省地面太阳短波辐射有较好的拟合能力,可以作为基于气象预报的日辐射量短期变化评估基础,为光伏发电量的短期预报提供参考。
    • 张德杰; 师春香; 张涛; 沈润平; 王智慧
    • 摘要: 利用1987-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的776个站点的总云量资料与CRA40、ERA5、JRA55、CFSR四套再分析资料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的月平均总云量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资料的总云量在中国区域的时空差异以及各资料之间的相对一致性。结果表明,不同资料总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一致,云量的高值区与低值区都有所体现。但是,不同资料在量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ISCCP总云量整体比其他资料偏高5%~20%,各种资料在江淮、东南和西南等总云量高值区吻合程度更好。在东北、西北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由于有积雪覆盖,卫星反演存在云雪误判导致ISCCP总云量与地面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相比显著偏高。CRA40与JRA55在东北、华北和江淮地区与地面观测的偏差较小,而ERA5与CFSR在华南及西南地区与地面观测更为接近,JRA55总云量在各资料中最低,在华北、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ERA5总云量与地面观测一致性最高,其相关系数达到0.91,再分析总云量与ISCCP相关系数均低于0.7,CRA40与ERA5的相关系数达到0.87,CFSR与ERA5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JRA55与CFSR相关性很低,仅有0.41。
    • 李芬; 林逸伦; 王仁奎; 李春阳; 王育飞; 成驰; 童力
    • 摘要: 基于2010—2011年北京地区逐时辐射及气象资料,提出有效的天气类型识别方法,研究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水平面直散分离模型并对其进行本地化修正,同时验证目前主流的斜面辐射模型的性能,并建立和评估由各种天气类型对应的最优直散分离与斜面辐射模型级联而成的综合模型.结果表明:水平面直散分离模型中,修正Erbs、修正Liu&Jordan模型的预测误差较小;斜面辐射模型预测精度均与天气类型密切相关;将筛选出的组合直散分离模型的输出作为天气细分后斜面辐射模型的输入进行两级级联,对无直、散辐射观测地区的斜面辐射推算及光伏出力预测等具有指导意义.
    • 赵杰; 顾欣; 潘启学; 陈波; 莫乙冬
    • 摘要: 利用2019年6月27日至2020年7月3日逐日ECMWF_thin(下称EC细网格)的未来7d 2 m温度预报数据及相应时段实况资料,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平均误差以及准确率对EC细网格最高气温(下称高温)预报和最低气温(下称低温)预报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EC细网格低温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明显小于高温预报,且高温预报绝对误差分布的差异性比低温预报更明显,低温预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高温预报.低温预报准确率各月差距较小,高温预报准确率各月差距较为明显.黔南北部、西部、中部地区高温预报和低温预报的平均误差均较小,其余地区平均误差较大.高温预报准确率随总云量的增加而上升,低温预报准确率随总云量的增加下降.当海平面气压在1012~1032 hPa时,高温预报的平均误差基本在±2°C以内;当海平面气压超出此范围时平均误差明显增大.低温预报的平均误差与海平面气压的变化关系不大,基本稳定在±2°C以内.
    • 胡启军; 周振翔; 曹帮军; 何乐平; 李泊霖; 邱佳; 雍沁
    • 摘要: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8年川藏铁路沿线区域气候特征.研究了2014—2018年夏季气温日较差(DTR)的变化趋势,以及2014—2018年夏季DTR与地面太阳辐射(SSR)、总降水量(TP)、总云量(TCC)、海拔(DEM)和地表平均蒸发率(MER)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气温呈上升趋势,2014—2018年气温上升明显,温度升高达到1.8—2.0°C.区域降水集中,夏季多冬季少,降水东部多西部少.DTR在2014—2018年处于下降趋势,趋势为东部大西部小,南部大北部小.DTR与SSR呈正相关(PMER>TCC>TP.
    • 鲍金丽
    • 摘要: 基于2007—2010年CloudSat卫星资料,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云的水平分布及垂直结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总云量明显多于冬季,且夏季总云量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趋势;(2)青藏高原地区云分布频率的垂直结构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的云分布频率高于其他三个季节,最大云分布频率位于7 km左右的高空;(3)青藏高原地区东部云分布频率大于西部的云分布频率,不同高度层云分布频率变化趋势不同.
    • 李帅; 陈勇航; 侯小刚; 王军海; 胥志德
    • 摘要: 利用2015-06—2016-05月新疆区域地面观测的总云量小时数据,对比分析了FY-2F/CTA与地面观测云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开展了FY-2F云量产品在新疆区域的分析检验。结果表明:(1)FY-2F/CTA与地面人工观测总云量的相关性较好,天山以北区域(含天山山区)冬季除外。(2)FY-2F/CTA与地面人工观测总云量的一致率为51.5%,南北疆差别不大,均是夏、秋季较高,但天山以北区域冬季较低,南疆春季较低;卫星反演总云量整体比地面观测值偏低,即呈高偏弱率低偏强率分布,南疆区域偏低最为明显。(3)不同云量等级下,一致率与总云量呈反比,即晴天、少云状况下的一致率较高,多云、阴天条件下的一致率较低。(4)沙尘会降低FY-2F/CTA判识的一致率,增大其偏弱率,但是对于有、无云的判识影响不大。本研究考虑了不同季节、不同云量等级以及有无沙尘影响,对FY-2F/CTA产品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为干旱区总云量的卫星反演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杜晖; 贾晓红; 尚子激; 尚可政
    • 摘要: 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地面实况报文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ERA Interim)的4次/d总低云量资料,对比分析了再分析资料对太原和五寨总低云量的代表性.结果表明,太原和五寨不同观测时次总云量和低云量多年平均(2002年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观测值与ERA Interim再分析云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除02:00外,08:00、14:00、20:00的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均偏低,ERA Interim低云量均低于观测值.总云量月平均值ERA Interim资料高于站点观测值,14:00偏差较大.太原和五寨不同观测时次总云量累积分布趋势整体较一致.太原和五寨总云量的相关系数在0.6以上,08:00和14:00相关系数在0.7以上.低云量相关系数明显低于同时次的总云量相关系数,低云量不同月份不同时次的相关系数差异较大,总云量平均绝对误差相差不大;低云量平均绝对误差部分时次较大.
    • 姚志刚; 李义华; 赵增亮; 崔新东; 江军
    • 摘要: 利用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CloudSat 2B-GEOPROF-LIDAR品和9210业务网下传的地面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种方式得到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年平均总云量及低云量的分布特征。主要结果有:总云量的极值区具有一致性,两种方式得到的高值区均位于高原主体东南侧,低值区均位于印度半岛北部;总云量在量值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几乎在所有区域都高于后者,平均偏差午间为17.8%,凌晨为25.7%;低云量在分布形态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的高值区位于云贵高原,而低值区均位于印度半岛北部及高原北部戈壁沙漠;低云量在量值上依然存在差异,两者的平均差值午间为15.3%、凌晨为14.2%。此外,探讨了两种观测得到的云量差值与地面站点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站点密集区的地面观测格点化结果与CloudSat观测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