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温异常

气温异常

气温异常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38270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海洋预报、气象与环境学报、大气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气温异常的相关文献由21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谦谦、侯伟芬、唐传师等。

气温异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8270 占比:99.72%

总计:38377篇

气温异常—发文趋势图

气温异常

-研究学者

  • 王谦谦
  • 侯伟芬
  • 唐传师
  • 申红艳
  • 陈桢华
  • 马慧
  • 马锋敏
  • Ma Fengmin
  • Tang Chuanshi
  • Zhang Chuanjia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润; 巩远发; 袁源; 康潆文; 陈彦伟; 侯劭禹
    • 摘要: 利用1979~201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面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客观表征冬季青藏高原南北两支绕流变化的指数,然后分析了其不同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青藏高原南北两支绕流异常变化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机制.主要结果有:(1)青藏高原冬季北支绕流和南支绕流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北支(南支)绕流强、南支(北支)绕流弱时,对流层中低纬度地区从高原西部到我国东部沿岸为一个大范围的异常反气旋式(气旋式)环流系统,500 hPa高原的中部为一个异常反气旋(气旋)环流中心.(2)青藏高原冬季南北两支绕流的变化对中国冬季天气气候有显著影响.当青藏高原北支绕流强(弱)时,中国除东北是气温偏低(高)、降水偏多(少)外,河套、青藏高原及长江以南则是气温偏高(低)、降水偏少(多);当南支绕流强(弱)时,中国气温普遍偏低(高),东北及新疆北部是降水偏少(多),南方大部分地区是降水偏多(少).(3)分析高原绕流异常变化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机制表明:当青藏高原北支绕流强、南支绕流弱时,中国东部35°N以北的对流层中都是异常西北风,35°N以南都是异常东北风,受高原异常纬向绕流影响,对流层大气为明显的"正压结构";相应的对流层底层从南到北为一致的异常西南风,850 hPa以上35°N的之间为反气旋式切变和下沉运动异常,300 hPa以下异常偏暖,这些条件加强了下沉增温,导致中国东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当青藏高原南支绕流强、北支绕流弱时,对流层中的纬向风异常则为明显的"斜压特征",异常西风呈现为从对流层低层到高层、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倾斜的带状特征,其下方自华南近地面到华北200 hPa的"三角形"状异常东风,配合相应的经向风异常和华南到华北的异常上升运动,低层为"三角形"状的异常冷气团向南切入到中国南海,中上层为异常偏暖的西南气流在冷气团上自南向北爬升到中高纬度地区,导致中国大范围的气温异常偏低、降水偏多.
    • 韩方昕
    • 摘要: 为了掌握1961~2016年三江源地区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利用三江源地区1961~2016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气温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用M-K检验方法分析年、季平均气温的突变.结果 表明,近56a三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率为0.34°C/10a.近56a来三江源地区各季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以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各月平均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其中2月气温的上升速度最快,11月和12月的平均气温的线性增加趋势最为显著.三江源地区近56a异常值出现了两次,冷年和暖年各一次;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1世纪初期的上升趋势是一突变现象,并且是在2000年开始的.三江源地区季节的突变变化时间不同,冬季的突变是最早开始的,春季的突变是最晚开始的.分析结果对充分认识和利用三江源地区气候资源,助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孙照渤; 王宗明; 曾刚
    • 摘要: 冷空气的爆发路径及其变化是气象科学研究和业务预报关注的重点问题.使用1970—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基本基准825站地面气温均一化数据集,采用改进后的三维风速轨迹倒推方法,追踪了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入侵中国西北地区的强冷空气路径.结果显示,有西北路径88次,偏西路径143次,奇异路径20次.临近爆发前的环流演变导致西北路径和偏西路径冷气团不同程度增温,削弱了源地差异对冷气团强度的影响.西北路径年频次增加幅度为0.37次/10 a,而偏西路径年频次有所减少.相比之下,西北路径强冷空气易于在我国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引发极寒事件.偏西路径强冷空气易于在西北、华北地区造成持续时间较长的冷害.%Strong cold air outbreak tracking has been a key meteorological focal point over years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and gridded datasets , "three-dimensional wind speed trajectory inverse method"was used to trace cold air intrusion track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winter half-years for the northwest China in 1970-2013.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a total of 88 northwest and 143 westward tracks, and 20 occurrences of "other"tracks.The imminent circulation evolution pattern prior to outbreaks essential-ly caused two categories of cold air masses to undergo dramatic temperature increases , thereby reduced the impacts of source regional differences on the subject air masses .The measure of annual frequency in-crement in northwest tracks was determined to be 0.37 incidents/10 a, while westward tracks′annual fre-quencies reduced .Westward track was move likly to increase the extreme cold in north and east China .
    • 申红艳; 马明亮; 时兴合; 戴升; 马占良
    • 摘要: 利用1961-2012年青海省气温观测资料、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集及环流因子数据,探讨了青海高原春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61-2012年青海高原春季气温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青海高原春季气温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相型和东西反相型3种分布型,其中全区一致型和东西反相型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而南北反相型年际振荡特征显著.春季西欧、乌拉尔山、青藏高原及以东地区是影响青海高原春季气温异常的关键系统所在地,乌拉尔山高压脊和东亚大槽的强弱直接影响青海高原春季的冷暖;青海高原春季气温异常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乌拉尔山高压脊、东亚大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极涡指数、高原高度场;青海高原春季气温对北印度洋的索马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西北太平洋及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异常有较好的响应,当上述关键海区的海温偏冷(暖)时,易造成青海高原冷(暖)春.
    • 黄玲; 毛炜峄; 刘红霞
    • 摘要: 基于新疆96个气象站1961-2014年月平均气温、北极涛动指数和NCEP/NCAR再分析环流资料,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异常与新疆同期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北极涛动指数与新疆冬季平均气温相关较好,42.7%的测站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指数的相关系数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地区.在冬季北极涛动指数偏强的7a,新疆冬季气温偏高、偏低的概率分别为93.0%与6.3%;在冬季北极涛动指数异常偏低的14 a,冬季气温偏高、偏低的概率分别为41.5%和56.1%,偏低概率高于偏高概率.当冬季北极涛动指数偏强时,850 hPa新疆及其北部广大区域盛行异常偏南风,不利于冷空气南下,新疆冬季气温高;反之,盛行异常偏北风,新疆冬季气温偏低.
    • 高聪晖1
    • 摘要: 1气候概况评述10月份全省平均气温正常;月平均降水量偏多;日照正常。11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异常偏高;月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多;日照偏少。12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异常偏高;月平均降水量异常偏多,破历史同期记录,出现明显冬汛;日照异常偏少。
    • 申红艳; 李林; 李红梅; 张调风; 李万志
    • 摘要: 文章利用1961-2012年青海省气温观测数据、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集、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特征量,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局和大气管理局的52项气候指数,分析探讨青海高原春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青海高原春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北半球冬季欧亚(EU)遥相关型对次年春季青海高原气温异常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当符合EU型分布时,青海春季气温易于偏低;春季乌拉尔山高压脊、东亚大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极涡、高原高度场对春季气温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春季气温对北印度洋的索马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西北太平洋及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具有很好的响应,当上述关键海区海温偏冷(暖)时,易引起冷(暖)春.青海春季的持续低温过程是导致春季气温偏低的直接原因,造成低温过程频发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的低压明显发展时,青海高原处于槽后脊前西北气流中,高原高度场偏低,受频繁性冷空气影响易出现持续性低温过程,而相反该地区高压异常强盛时,青海高原多盛行下沉气流,以晴好天气为主,不利于低温过程的出现.
    • 迟竹萍; 孟祥新; 高理
    • 摘要: 利用1951-2013年山东122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山东冬季气温演变特征以及异常冷暖年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山东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冬季变暖的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突变年为1986年;冬季异常冷暖年,乌拉尔山高压脊存在明显差异;在500 hPa高度距平场上欧亚大陆呈反位相分布,异常冷年极强负距平中心位于贝加尔湖附近,山东处于负距平区底部;异常暖年,正距平中心位于巴尔喀什湖附近,山东处于正距平中.另据分析,冬季拉尼娜事件发生,和山东冬季气温偏冷有较好的关联性;并发现冬季气温与前期7月Nino3区海温正相关最好.
    • 江志红; 吴燕珠; 刘征宇; 温娜; 赵灿
    • 摘要: By using the observed monthly mean data over 160 stations of China and NCAR/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generalized equilibrium feedback assessment(GEFA)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s of EOF analysis, correlation and composite analysis,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ST modes on a wintertime air temperature pattern in which it is cold in the northeast and warm in the southwest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2009/2010 winter air temperature oscillation mode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 of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 and its associ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Exhibiting warming in Northeast China and cooling in Southwest China, the mode is significantly forced by the El Nio mode and the North Atlantic SSTA mode, which have three pol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STA modes, the surface northerly flow transported cold air to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resulting in low temperatures in the regions. Meanwhile, the mid-latitude westerlies intensify and the polar cold air stays in high latitudes and cannot affect the Southwest China, resulting in the warming there.
    • 张黎红; 常慧琳; 尹远渊; 李潇潇
    • 摘要: 利用大连市1914-2013年近100 a气温、降水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小波分析、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对大连市气温、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大连市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增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以0.12°C·(10a)-1的增温率在上升;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界,出现了两个冷暖交替期,1930年和1982年为两个增暖突变点,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增暖趋势最显著期;伴随百年明显的增温趋势,大连市年降水量有相应微弱的减少趋势,递减率为4.57 mm·(10a)-1;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同时又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大连市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降水异常的幅度在雨季最大,尤其是7-8月,异常幅度的峰值所在月份也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