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34791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特殊教育、中国特殊教育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北京癫痫论坛、第十五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文献由53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俊宏、韩新民、倪新强等。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4791 占比:99.92%

总计:234990篇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文趋势图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研究学者

  • 王俊宏
  • 韩新民
  • 倪新强
  • 方琼杰
  • 丁一芸
  • 王素梅
  • 王雅璇
  • 陈倩
  • E·柯诺法
  • 于敬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建忠
    • 摘要: 2021年4月,FDA批出2个新分子实体和2个新生物制品,分别为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药品Qelbree(viloxazine)、新型避孕药Nextstellis(屈螺酮和雌甾醇)、治疗子宫内膜癌药物Jemperli(dostarlimab)和治疗B细胞淋巴瘤药物Zynlonta(loncastuximab tesirine-lpyl)。
    • 王涛; 陈礼贤; 徐丹红; 林忠辉
    • 摘要: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精神类疾病,好发于学龄期间的患儿,数据统计我国儿童ADHD的发病率约为5.6%(其中男孩7.7%,女孩3.4%),并且呈慢性病程,约57%可持续到成年[1]。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情绪反应与社交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学习以及生活质量等[2]。目前临床治疗以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为首选,该药起效快、效果满意,但禁用于6岁以下儿童,并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突出,严重限制其临床的广泛使用。研究显示中药复方及单味药对ADH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受体及酶的表达和DA、5-HT、NE等神经递质系统紧密相关[3]。本研究笔者自拟滋阴潜阳安神方联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轻中度ADHD患儿,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 郑盛惠; 连纪伟; 王俏; 崔星; 任蓉; 曾大平
    • 摘要: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57例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通元针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电波(θ波、α波、β波、SMR波)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2%,高于对照组的6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θ波、α波、β波、SMR波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θ波、α波、SMR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通元针法可显著改善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脑电波,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
    • 金汤明; 邵征洋; 詹璐
    •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认知问题为特征的常见儿童精神障碍,对患儿身心健康、学业和甚至在以后工作产生明显影响。2018年有Meta分析显示儿童ADHD患病率为5.6%[1]。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近年研究发现,ADHD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有共病现象。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国内有Mete分析显示2011—2018年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3%(95%CI=2.7%~4.0%),与以往研究结果比较,患病率有所增长[2]。哮喘给患儿的学习、社交、情绪产生不良影响。虽有研究表明,哮喘与ADHD关系密切,但仍有争议。从临床研究角度看,了解这两种疾病的关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ADHD病因,并为ADHD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哮喘引起的儿童认知和行为问题。现就国内外儿童哮喘与ADHD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柳莺南; 阎兆君(指导)
    • 摘要: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疾病。阎兆君教授基于志意辨证体系,认为其基本病机系肾志不足,脾虚意任。分别从志行、志气、志敢、志功、志觉五个方面说明了肾志不足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影响;从意向、意恒、意行、意欲四方面解释了意任时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本病多由外伤、饮食劳倦、情志内伤、调护不当等原因导致;强调补肾强志、健脾固任乃治疗本病的关键;临床选调谐意志方加减治疗本病,效果确切。
    • 支金草; 张世雯; 黄美灵; 裴飞; 王艳
    • 摘要: 目的对导致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孕期和围产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Scoping综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儿童ADHD的孕期和围产期危险因素相关的文献,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1日,提取作者、国家、发表时间、研究对象、年龄、样本量、纳入时间、研究设计、诊断标准、评价工具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721篇,最终纳入35篇,来自11个国家,多数文献来源于儿科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及流行病学相关主题期刊,研究主要集中在2008年至2021年,研究方法大多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研究主要涉及儿童ADHD诊断方法、孕期及围产期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和相关危险因素。儿童ADHD的诊断标准主要采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结合父母和老师用调查问卷做出最终诊断。孕期及围产期危险因素是从医疗记录中提取生产记录、出生记录、母亲病史记录、围产期住院和门诊记录和孕期母亲药物使用记录中的信息,或采用问卷调查法(父母/新生儿)汇总信息。孕期及围产期危险因素主要分为孕期自身因素、宫内因素、环境因素和围产期意外四个方面,其中孕期自身因素包括孕妇低龄、妊娠期肥胖、孕期不良生活习惯、孕期有害物质暴露、孕期病史和孕期营养素缺乏;宫内因素包括宫内胎儿发育不佳、流产和怀孕次数;环境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围产期意外包括分娩意外和新生儿健康状况不佳。结论导致儿童ADHD相关的孕期和围产期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母体自身因素、宫内因素、环境因素和围产期意外四个方面。其中,孕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是导致儿童ADHD的主要危险因素。
    •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与发育水平不相符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据《中国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显示,全球约有6%~9%的学龄儿童受ADHD所累,中国ADHD患病率为6.3%,患儿数量超过2300万,而就诊率却仅为10%。
    • 罗婉婷
    • 摘要: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以与年龄不相应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为主要特征。韩斐认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致病因素复杂且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病机在于阴失内守、阳躁于外,但与心肾两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关键责之于心肾失交。其基于泻南补北相关理论,从心肾入手,泻火宁神,补水养精,为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提供新的临床思路,获取更好的疗效。
    • 冯岩岩; 张姝妤; 吴静静; 郭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动宁胶囊联合哌甲酯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评分及血清皮质醇(Cor)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哌甲酯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动宁胶囊联合哌甲酯治疗,对比两组的PSQ评分及血清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SQ各维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SQ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动宁胶囊联合哌甲酯治疗ADHD的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患儿PSQ评分,改善血清Cor水平,且对ACTH水平无明显影响。
    • 康萌; 杨欣伟
    • 摘要: 癫痫是一种极其多见的小儿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与普通人群的儿童和其他未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的儿童相比,癫痫儿童出现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更高,并且更易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孤独谱系障碍、情绪障碍等共患病,其中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共患最为多见。诱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共患的危险因素常是多方面的,二者的共患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明确癫痫儿童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对癫痫儿童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行为与认知特点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促进最大程度的改善患儿生活质量,达到一个较好的远期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