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8761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等;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文献由472位作者贡献,包括凌保东、孟千琳、彭勤等。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8761 占比:99.58%

总计:38925篇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发文趋势图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研究学者

  • 凌保东
  • 孟千琳
  • 彭勤
  • 李蔼文
  • 谭俊青
  • 温隽珉
  • 王康椿
  • 王燕
  • 王辉
  • 陈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千琳; 凌保东
    • 摘要: 目的研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同源性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为临床防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XDRAB 3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37株X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和肠杆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37株XDRAB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37株XDRAB仅对多粘菌素类、替加环素敏感,其余抗菌药物均耐药。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阴性对照组比较,81%以上XDRAB均形成生物被膜。MLST分型结果:37株XDRAB均属于国际克隆组IC2的克隆复合体(CC92),其中34株为ST208,其次为ST195和ST368。ERIC-PCR分型结果:37株XDRAB分为两种类型,其中Ⅰ型22株,Ⅱ型15株。结论临床分离的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CC92为XDRAB院内感染流行的主要克隆复合体,MLST与ERIC-PCR可作为XDRAB同源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 王小刚; 王振刚; 徐广振; 王伯栋; 袁绍纪; 朱伟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8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该组病例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终池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不同途径(或联合途径),局部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结果 18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通过不同途径局部用药,颅内感染均达到治愈;其中4例颅内感染较重,脑室内大量积脓,最终通过脑室引流给药冲洗联合终池持续引流达到治愈。最终死亡4例,其中3例死于重症肺炎,1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18例患者局部用药时间为7~40天。14例出院后随访3~12个月,感染均未复发。结论 局部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安全有效。
    • 居静华
    • 摘要: 目的: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为例,探究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依据其病情变化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用药依据及检测药物不良反应等药学监护,采用替加环素常超剂量治疗,评价其效果。结果: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监护,为患者治疗方案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治疗后,对患者体温、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等情况进行检查,确定均好转,可见双下肺病灶有良好吸收,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转阴,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研究分析,证实给予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药师开展的药学监护干预尤为重要,可有效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对临床整体用药水平、合理用药、用药安全等提升有显著作用,为医院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
    • 蔡杨; 凌保东
    •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状况,以及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和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及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2019—2020年成都某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59株AB,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17种抗菌药物对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17个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因,同时对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扩增和测序。结果59株AB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1.69%,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7.80%、71.19%,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9.32%~84.75%。59株AB中XDR-AB 40株(67.80%),多重耐药菌株(MDR-AB)5株(8.47%),敏感菌株14株(23.73%)。59株AB 17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中,6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bfmR、bfmS、csuC、csuD、csuE、pgaD检出率为100%,其他11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检出率为74.58%~98.31%。XDR-AB 4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abaI、epsA、pglC、ompA检出率分别为100%、95.00%、87.50%、100%,高于敏感AB的64.29%、7.14%、42.86%、50.00%(均P<0.05)。intI-1整合酶基因检出率:AB为66.10%(39/59),XDR-AB为90.00%(36/40),敏感AB菌株未检出。39株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38株检测到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其中XDR-AB 35株,MDR-AB 3株。结论AB中XDR-AB检出率高,推测XDR-AB携带的生物被膜相关基因abaI、epsA、pglC、ompA及Ⅰ类整合子与耐药性密切相关。
    • 孟千琳; 彭勤; 凌保东
    • 摘要: 目的研究4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和3种中药单体(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槲皮素二水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以上组合用药对XDRAB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方法收集2018—2019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不同科室的临床标本分离的9株XDRAB,采用比浊法测定4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单体在1 MIC、1/2 MIC、1/4 MIC、1/8 MIC、1/16 MIC对9株XDRAB 24 h内的生长情况;结晶紫棋盘染色法检测工作浓度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槲皮素二水物单用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和组合联用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结果亚胺培南(4μg/mL)、美罗培南(2μg/mL)、多黏菌素B(0.25μg/mL)、替加环素(0.0625μg/mL)、黄芩苷(128μg/mL)、盐酸小檗碱(32μg/mL)、槲皮素二水物(64μg/mL)的浓度时24 h内不抑制细菌的生长,以此浓度为基础倍比稀释,设置高、中、低三个浓度梯度;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单体、在高浓度下单用、联用均可以明显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P<0.05),联合用药效果均优于单独用药(P<0.05),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抗生物被膜作用,其中替加环素与黄芩苷的9个浓度组合均能够显著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0.015625μg/mL替加环素与32μg/mL黄芩苷与的浓度组合下,药物剂量最小。结论4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3种中药单体黄芩苷、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单用及联用时对XDRAB的生物被膜形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联合用药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
    • 胡梅叶
    • 摘要: 目的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行不同剂量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编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奇数)和观察组(偶数),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加环素常规剂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加环素增加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4.35±0.63)×10^(9)/L、降钙素原(0.24±0.08)μg/L、C反应蛋白(3.49±1.01)mg/L均低于对照组的(8.23±0.92)×10^(9)/L、(0.94±0.07)μg/L、(11.12±2.0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酌情予以剂量增加,能切实帮助患者减轻炎症反应,提升疾病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丁子珊; 刘智勇; 唱凯; 陈鸣
    • 摘要: 目的 研究该院近11年血培养分离的多重耐药菌(MDROS)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旨在为院内防控及抗感染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的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临床送检标本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对MDROS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交叉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该院住院患者所送检血清标本中,共检出非重复病原菌14 918株,MDROS 4 081株,占27.4%。检出的病原菌排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占21.4%)、鲍曼不动杆菌(占14.1%)、肺炎克雷伯菌(占8.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4%)和铜绿假单胞菌(占6.1%)。(2)药敏结果提示: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ESBL)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敏感,耐药率在2011-2021年均<5.0%;对头孢呋辛、氨曲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3)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耐药率最高,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2011年的70.0%~80.0%升高为2021年全耐药(100.0%);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由12.5%升高至30.5%,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耐药率为0.1%;(4)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对替加环素、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11年的88.0%、78.0%、92.3%逐年升高到10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大环内酯类、头孢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年份间无明显变化趋势;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88.2%逐年降低至62.2%,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6)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对氨曲南、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黏菌素的耐药率由77.2%、49.1%、4.0%升高至97.0%、83.9%、12.8%;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结论 由于严峻的细菌耐药形势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该院MDROS检出率较高,耐药情况严重。因此,应制订并落实有效的MDROS防控措施,加强临床对MDROS感染的持续监控,以防止耐药菌株的播散。
    • 刘庆益
    • 摘要: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1年8月本院ICU收治的泛耐药AB肺部感染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取3 g本品加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待充分稀释后静脉滴注,对于肌酐清除率0.05);治疗后,研究组WBC、PCT、TNF-α和CRP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满意度中用药方式、健康指导、用药安全、用药效果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ICU泛耐药AB肺部感染安全可靠,可有效清除细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 权雨新; 杨海玉(指导)
    • 摘要: 报道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行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及文献回顾。患者,男,64岁,因ACS住院期间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治疗好转后,新发肺部及血行感染泛耐药菌株(仅对多粘菌素敏感),加用左氧氟沙星等继续先后联合中药宣白承气汤合贝母瓜蒌散及小柴胡汤、温胆汤等治疗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感染症状明显缓解,血清炎症指标恢复正常,血培养转阴。胸部CT示肺部炎症较前明显减少。
    • 刘莹; 董博; 许亚洲; 李洪春
    • 摘要: 目的调查本地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d-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XDR-AB)37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及亲缘性关系,包括2种管家基因以及35种获得性耐药基因。方法基于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药基因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样本聚类分析。结果54株XDR-AB菌株共检测到18种阳性基因,包括OXA-23(53株)、strB(52株)、CarO和abeM(51株)、ADCs(49株)、adeB、aacC和OXA-51(各48株)、adeA(45株)、SHV(26株)、adeC(14株)、CTX-M-9(6株)、IMP(5株)、qacE和CTX-M-1(4株)、tetA(3株)、gyrA(2株)、OmpW(1株),同源性菌株分布于临床不同科室。结论本地区XDR-AB耐药基因主要集中在β-内酰胺酶、外排泵、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并存在流行传播趋势,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选择联合药物治疗,防止细菌耐药的进一步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