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
泌尿道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707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中老年保健、中华妇产科杂志、现代医药卫生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19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全国第五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八次小动物疾病会议等;泌尿道的相关文献由814位作者贡献,包括米尔·伊姆兰、宋少康、杜涛等。
泌尿道
-研究学者
- 米尔·伊姆兰
- 宋少康
- 杜涛
- 乔保平
- 刘芳
- 姬彤宇
- 本·特兰奇纳
- 袁媛
- 赵冰
- 韩悦
- C·驰阿瓦洛丽
- E·巴尔班蒂
- F·塔勒尔
- J-P·L·维格洛克斯
- J·A·鲍尔
- L·查尔维特
- L·贝纳蒂
- M·萨尔瓦格尼
- O·韦内罗尼
- P·萨尔瓦蒂
- R·佩里恰里
- R·桑蒂
- T·斯特伦
- 万永玲
- 丹尼斯·吉辛
- 于爱美
- 何志嵩
- 何锐灵
- 余思义
- 刘子权
- 刘彩霞
- 刘毅东
- 刘瑞景
- 千贺博文
- 卓国荣
- 吕向国
- 吴克勤
- 吴鸿菲
- 周庆国
- 周炎
- 孙琦
- 孙维敏
- 安德鲁·J·索普
- 宋丽华
- 小查尔斯·P·泰勒
- 崔英
- 康国贵
- 张卫东
- 张士青
- 张奉武
-
-
王玮;
杨俊哲;
徐康洁;
李玮;
薛珂;
刘婧;
邱建星
-
-
摘要:
目的:探究冠状面小视野(FOV)高分辨DWI(MicroV DWI)对于输尿管狭窄影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连续入组51例于3.0T行全泌尿系磁共振检查的输尿管狭窄伴积水患者。所有患者具备两组DWI图像:①常规全泌尿系全FOV轴面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DWI(C-DWI);②输尿管狭窄段冠状面小FOV高分辨DWI(M-DWI)。两位读片者独立盲法定性评价C-DWI和M-DWI的图像质量,包括锐利度、变形、伪影及病变显示。对于输尿管狭窄段,定性分析狭窄处输尿管病变DWI图像信号增高程度,并定量测量两组ADC图中输尿管狭窄处的平均ADC值。两位读片者在两组图像上(组1:T_(2)WI+C-DWI;组2:T_(2)WI+C-DWI+M-DWI)主观判断输尿管狭窄的良恶性。输尿管狭窄的良恶性最终通过临床、实验室检查、内镜及手术获取。结果:两位读片主观评价一致性好(Kappa=0.711~0.867)。M-DWI图像锐利度、变形、伪影及病变显示均较C-DWI主观评分显著提高(P<0.05)。对于狭窄段定性分析在两组DWI图像上恶性狭窄大部分表现为信号明显增高,良性狭窄大部分表现为信号轻度或无增高,两组DWI图像上对于狭窄段信号增高程度的判断一致性好(读片者1:Kappa=0.771;读片者2:Kappa=0.670)。对于狭窄段ADC值的定量分析M-DWI的ADC值较C-DWI降低(P<0.001),但两组ADC值一致性好(ICC=0.916),两组ADC图上恶性狭窄ADC值均显著低于良性狭窄(P<0.001)。对于输尿管狭窄段良恶性判断,组2(T_(2)WI+C-DWI+M-DWI)较组1(T_(2)WI+C-DWI)对于输尿管恶性狭窄的诊断效能提高(组1 AUC=0.863,组2 AUC=0.962;P=0.021)。结论:冠状面小FOV高分辨M-DWI较常规全FOV SS-EPI C-DWI提高图像质量及输尿管狭窄的病变显示能力。在常规序列中额外加扫输尿管狭窄段小FOV高分辨DWI可提高输尿管良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能力。
-
-
陆婷;
赵丹;
刘畅;
李杨;
武彩红;
郭方超
-
-
摘要:
膀胱结石是猫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由多种病因引发。该文对1例患猫膀胱结石公猫的临床症状、诊断过程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为临床诊治猫膀胱结石提供参考。患病猫临床表现为频繁去猫砂盆、努责、尿淋漓,后期排尿困难、膀胱充盈肿涨、排尿时有痛感、尿血等。采用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及X光检查最终确诊为猫膀胱结石,利用手术取出结石,术后经15 d护理,病猫恢复健康。
-
-
王世远;
姜辰一;
赵福军
-
-
摘要:
尿路上皮是分布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近膀胱部的一类移行上皮.在尿路上皮发育或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基底层干细胞中一系列转录因子的分级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形成分化成熟的移行上皮细胞并表达尿路上皮特异性标志蛋白.正确理解正常尿路上皮分化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了解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分期规律,寻找相应的治疗靶点并提供可能的治疗方案,而且能完善尿路损伤修复过程的研究.此外,干细胞分化微环境的研究也为组织工程和组织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在本文中,我们对尿路上皮细胞分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介绍这一领域研究的临床意义.
-
-
-
孟繁迪
-
-
摘要:
目的 分析集束化干预在预防术后导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取得成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90例腹部手术留置导导尿管患者的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月,分成两组(参照组与研究组),分组方法采用抽签法平均分,将两组患者术后泌尿道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水平进行比对.参照组接受基础护理方案,研究组开展集束化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结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导管泌尿道感染,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水平,值得应用.
-
-
陈嘉欣;
唐超;
吴景恩;
林飞;
石达友
-
-
摘要:
本文从中兽医视角介绍了动物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病例报道,总结出在兽医临床中治疗宠物慢性泌尿道疾病的常用中药方剂有金匮肾气丸、缩泉丸、六味地黄丸、八正散、排石汤等.详细介绍了这些中药方剂的组成、功能主治与方解,介绍了中药方剂在临床治疗犬猫慢性泌尿道疾病的疗效,并讨论了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
-
汪秋实;
孙维敏;
赵琪;
李芬
-
-
摘要:
目的 分析住院留置尿管患者的泌尿道多重耐药菌株分离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控泌尿道多重耐药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综合医院住院留置尿管患者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从临床实验室获取患者的泌尿道菌株及多重耐药菌的分离情况,单因素分析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泌尿道多重耐药菌株分离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并分层分析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住院留置尿管患者的泌尿道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为17.57%(26株),其中留置尿管≥7 d患者分离出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22株(86.4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入住过ICU、二联抗生素应用和三联抗生素应用与留置尿管患者泌尿道多重耐药菌的分离有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3.48)、入住过ICU(OR=3.80)和三联抗生素应用(OR=4.32)是多重耐药菌分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入住过ICU的患者三联抗生素应用与多重耐药菌的分离明显相关(P<0.001),并且随着三联抗生素应用天数的增加,多重耐药菌分离率随之升高(P-trend<0.001).结论 糖尿病、入住ICU和三联抗生素应用是留置尿管患者泌尿道多重耐药菌分离的独立危险因素.入住过ICU的留置尿管患者的三联抗生素应用与泌尿道多重耐药菌分离显著相关,分离率随着应用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临床医师宜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
-
汪秋实;
孙维敏;
赵琪;
李芬
-
-
摘要:
目的分析住院留置尿管患者的泌尿道多重耐药菌株分离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控泌尿道多重耐药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综合医院住院留置尿管患者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从临床实验室获取患者的泌尿道菌株及多重耐药菌的分离情况,单因素分析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泌尿道多重耐药菌株分离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并分层分析相关高危因素。结果住院留置尿管患者的泌尿道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为17.57%(26株),其中留置尿管≥7 d患者分离出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22株(86.4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入住过ICU、二联抗生素应用和三联抗生素应用与留置尿管患者泌尿道多重耐药菌的分离有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3.48)、入住过ICU(OR=3.80)和三联抗生素应用(OR=4.32)是多重耐药菌分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入住过ICU的患者三联抗生素应用与多重耐药菌的分离明显相关(P<0.001),并且随着三联抗生素应用天数的增加,多重耐药菌分离率随之升高(P-trend<0.001)。结论糖尿病、入住ICU和三联抗生素应用是留置尿管患者泌尿道多重耐药菌分离的独立危险因素。入住过ICU的留置尿管患者的三联抗生素应用与泌尿道多重耐药菌分离显著相关,分离率随着应用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临床医师宜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
-
小林
-
-
摘要:
出汗是体温调节的一种外在表现。出汗有两种方式: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总体来说,因为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产生的排汗称为被动出汗,因运动等人体主动产生的排汗才是主动出汗。主动出汗的好处有三排毒人体每天都会分泌大量的代谢物质,各种毒素也随之产生,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便会疾患丛生。“内毒外排”是由人体的三大排泄系统:泌尿道、大肠、皮肤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