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泌尿系肿瘤

泌尿系肿瘤

泌尿系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2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8552篇;相关期刊255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第八次学术年会、2006西安国际现代泌尿外科论坛、第四届全路肿瘤学术会议等;泌尿系肿瘤的相关文献由146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志平、田野、周利群等。

泌尿系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5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8552 占比:99.30%

总计:89174篇

泌尿系肿瘤—发文趋势图

泌尿系肿瘤

-研究学者

  • 王志平
  • 田野
  • 周利群
  • 王剑松
  • 肖荆
  • 张磊
  • 洪宝发
  • 王林辉
  • 王海峰
  • 顾方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天宇; 叶雨
    • 摘要: 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治疗的出现,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篇章,但是可以持续获益的肿瘤患者较少。因此,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耐药性的产生和治疗反应的预测等肿瘤相关问题仍然是医学界和科学界面对的严峻挑战。植物雌激素具有人源雌激素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来源广泛且资源丰富,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抗肿瘤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的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不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植物雌激素在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宋诗璋; 陈世凯; 梁鑫; 翁博文; 侯四川
    • 摘要: 三结构域蛋白(TRIMs)家族包含众多成员,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过程。TRIMs家族蛋白在泌尿系肿瘤中表达异常,与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均密切相关。同时,TRIMs家族蛋白异常表达也为晚期肾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前列腺癌出现的去势抵抗以及膀胱癌的高复发等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TRIMs家族蛋白在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促瘤或抑瘤作用,可能成为泌尿系肿瘤诊治的新型标志物,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还需未来进一步研究验证。
    • 熊泽众; 葛越; 王志华
    • 摘要: 非编码RNA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其在多种不同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增强子RNA(eRNA)是从增强子转录过来的非编码RNA,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ChIP-seq、ATAC-seq、RIP-seq、Hi-C等)的迅速发展,对于eRNA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eRNA在多种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有望成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后预测的分子指标。本文简短地总结了eRNA的产生、分类、分子特征、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饶晓胜; 黄锦坤
    • 摘要: KU蛋白是日本学者于1981年首次在结缔组织病中发现并命名,广泛存在于人类、哺乳类动物、酵母、细菌等生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KU蛋白由KU70和KU80两个亚基组成。研究发现KU蛋白参与DNA损伤修复、基因转录调控、DNA复制、端粒维持调控等多种细胞功能活动,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KU蛋白的结构及主要参与的细胞功能(DNA损伤修复),以及KU蛋白在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泌尿系肿瘤相应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而为泌尿系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罗创; 尚攀峰; 罗瑶
    • 摘要: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肿瘤常见类型,约75%初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1]。高复发率是NMIBC最大特点,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指南[1]推荐NMIBC标准治疗方案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电切术后膀胱腔内种植是引起复发的一大因素。我院2018年收治一例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组织粉碎器粉碎肿瘤时误吸膀胱黏膜,损伤部位种植复发,现报道如下。
    • 曹辉茹; 魏娟; 周影; 户宪珍; 杨矗
    • 摘要: 目的探究疼痛评分量表在泌尿系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泌尿系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护理中应用疼痛评分量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程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的NRS、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评分量表应用于泌尿系肿瘤患者护理中,可更好指导患者接受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减轻其疼痛程度、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 郝哲; 岳蜀华; 周利群
    • 摘要: 目前主流的泌尿系统肿瘤检测手段存在各自的不足,应用于肿瘤诊断和复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1],但其有创、操作繁琐、所需诊断时间过长,多应用于术后确诊和预后评估,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难以区分肿瘤亚型[2]。影像学检查尽管具有无创、快速的优势,但较难明确病变性质,并且对早期肿瘤诊断灵敏度低[3]。因此,临床亟需快速、精准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检测方法。
    • 张崔建; 何志嵩; 周利群
    • 摘要: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远低于膀胱癌,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5%~10%[1-2]。UTUC的发病率存在地域分布差异,我国和东南亚国家UTUC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食用了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是重要诱因[3]。根据我国台湾地区的统计数据,UTUC曾一度占所有尿路上皮癌的20%~25%[4]。虽然同为尿路上皮起源的肿瘤,但二者的生物学行为及基因突变特征存在显著差异,UTUC往往更具有侵袭性,60%的患者在诊断时即属于进展期肿瘤[1]。因此,如何改善UTU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王莉; 彭子赫; 赵乐; 张慧; 贾鸾; 姚媚媚; 黄月娥
    • 摘要: 肾细胞癌的发病率位于泌尿系肿瘤第二位,手术治疗作为早期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仍有约20%~30%的复发及转移率[1]。目前我国肾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转移性肾细胞癌,手术治疗远期预后较差,放化疗效果均不理想[2]。而针对复发、转移的晚期肾癌,靶向药物则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大多数患者院外治疗期间,缺乏有效的医疗监督,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能力有限,导致不良预后事件发生风险增加[3]。
    • 李莎莎; 李亚妹; 陈桂丽
    • 摘要: 目的:了解泌尿系肿瘤病人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现状,探索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和预防以降低其术后VTE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系肿瘤术后病人141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41例泌尿系肿瘤术后病人中有24例(17.0%)发生VTE,18例为单纯深静脉血栓(DVT),2例为单纯肺血栓栓塞症(PE),4例为DVT合并PE,其中高龄[69.50(55.75,78.25)岁]、既往有VTE病史、术中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卧床时间≥3 d为泌尿系肿瘤病人术后发生VTE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既往有VTE病史、术中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卧床时间≥3 d是泌尿系肿瘤病人术后VTE发生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提前预警,针对性预防和落实干预措施,减少VTE的发生,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