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压力

水压力

水压力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183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1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50808篇;相关期刊305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等;水压力的相关文献由417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军、不公告发明人、周志刚等。

水压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1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0808 占比:99.64%

总计:151352篇

水压力—发文趋势图

水压力

-研究学者

  • 王建军
  • 不公告发明人
  • 周志刚
  • 贾永刚
  • 刘晓磊
  • 曾昭茂
  • 李岩
  • 熊达煜
  • 秦华伟
  • 袁秀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伟; 李庆; 杨丹
    • 摘要: 针对隧道单层衬砌材料性能、结构受力状态等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于水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以单层衬砌喷混凝土单一结构和复合式夹心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渗流连续性方程和达西定律,推导了水压力计算公式,分析了喷混凝土层渗透系数、单层衬砌厚度等因素对水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进行单层衬砌设计时,应采用围岩注浆等措施减小围岩渗透系数,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不宜特别强调外层喷混凝土层的抗渗能力,以降低单层衬砌结构水压力;(2)单层衬砌厚度在满足围岩荷载和自重荷载作用的前提下,宜尽量减小厚度,建议厚度不超过40 cm;(3)复合式夹心结构的内层厚度应小于外层厚度的4/5。
    • 李林毅; 阳军生; 王树英; 吴剑; 王子建; 相懋龙
    • 摘要: 暴雨导致的高铁隧道轨隆病害(称“轨隆”)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线路行车秩序,为此,系统归纳近年来轨隆案例,统计分析其病害特征及地质与降雨因素,依托典型案例,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其精细化高铁隧道模型及排水设施,开展轨隆病害可视化模拟试验,探讨隧道排水量、结构外水压力和结构位移的规律;基于轨隆病害特点,提出病害整治流程及不同处置阶段具体方针,并依托病害案例对处置方案进行现场实施与效果评定,验证处置对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排水系统难以消除的隧底高水压力是病害的根本原因,而运营期时有发生的堵管问题会进一步加重病害程度,上述2个方面均需引起高度重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病害的处置提供参考。
    • 杜万军; 柴军瑞; 许增光; 曹成
    • 摘要: 为研究单裂隙辐射流受外力和渗流力作用破坏过程的水-力耦合特性,采用预制柱形节理试件进行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节理破坏包括剪切接触和损伤滑移摩擦2个阶段,法向压力增大引起剪应力增大和裂隙开度减小,剪应力存在连续波动的波峰与波谷,优势水力通道的“U”形分布范围出现小幅扩散;水压力能缓冲节理破坏并带走细小颗粒,增大等效渗透系数,提升裂隙渗透能力,入口水压力增大引起剪应力减小;碎屑充填物主要分布在优势水力通道范围之外,既能影响裂隙的渗透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缓冲区保护节理面不被继续破坏。
    • 傅鹤林; 安鹏涛; 成国文; 王仁健; 李鲒; 余小辉
    • 摘要: 基于反映法、叠加原理及渗流力学理论构建了是否含注浆圈的两种体外排水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隧道与体外排水洞涌水量的计算公式、隧道二次衬砌外水压力表达式,通过解析退化验证了理论模型及解析公式的正确性与适用性,根据推导公式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体外排水洞与隧道涌水量均随注浆圈渗透系数的下降而非线性降低,隧道二次衬砌外水压力随注浆圈渗透系数的下降而非线性增大,但其临界值小于常规排水方式;增加初期支护的厚度可达到降低二次衬砌外水压力及隧道涌水量的目的;围岩与注浆圈、注浆圈与初期支护渗透系数合理比值分别为15与100,同时须严格控制二次衬砌渗透系数;排水洞洞径对体外排水洞涌水量影响显著,为保护地下水资源,体外排水洞洞径推荐为0.2 m.
    • 王珑; 鲍洪韬; 杨迅; 金露; 徐益康; 张晨涛; 徐智康
    • 摘要: 隧道地下水对于结构设计的影响已经有了很多研究,但是往往是以排水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不可靠性。因此,富水山岭隧道水压力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了隧道衬砌外水压力的主要分类及原则,分别研究了水头高度、衬砌厚度、衬砌相对渗透系数对结构设计的影响,揭示了富水山岭隧道衬砌水压力的影响关系。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不同隧道断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得到的结果对于高水压富水山岭隧道地下水渗流分析以及断面的选择等提供了重要思路,也为隧道的安全施工与运营提供了技术与方法帮助。
    • 徐强; 宋玉香; 樊浩博; 谭信荣; 杨海宏
    • 摘要: 为解决岩溶地区富水型隧道运营时易发生的衬砌病害,依托郑万高铁高家坪岩溶隧道设计优化排水方案,并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在考虑岩溶均质地层条件下不同水头高度带来影响的基础上,分不排水、常规排水和优化排水3种方案,揭示富水岩溶隧道分别沿纵向和断面的衬砌水压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规排水和优化排水2种方案下,设置了纵向排水措施的各测点处衬砌水压力变化均不明显,但其余测点则越靠近环向排水管衬砌水压力越小,且环向排水管之间各测点处的纵向衬砌水压力呈倒“V”型分布;常规排水方案下,墙脚处水压力的优化效果最好,但仰拱中心处衬砌水压力较大且折减不明显,水压折减系数仅为0.1~0.15;优化排水方案下,不仅各测点处的衬砌水压力进一步减小,而且仰拱中心处折减明显,折减系数达0.9;优化排水方案对衬砌水压力有更好的优化效果,能够针对性地解决现有常规排水方案下隧道仰拱处水压较大的问题。
    • 郭咏辉
    • 摘要: 为明确水害对运营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影响,以某典型铁路隧道病害为依托,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仿真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地下水头高度对结构位移、结构内力及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病害的发生与地表集中降雨导致的地下水位抬升存在明显关系,水位越高结构安全性越低,且在地下水位的影响下,隧道衬砌最不安全处位于隧道边墙脚。为了减少类似的病害,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排水设施的设置,运营过程中注意养护。
    • 李录; 秦本东; 郭佳奇; 黄鑫; 田永超
    • 摘要: 突水突泥是岩溶隧道施工阶段的主要工程灾害之一,有必要对其潜在风险等级进行预测。以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文献调研法,将影响隧道突水风险的因素归结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岩体质量条件,并建立了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形成各层次因素的区间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运用IAHP-Fuzzy法实现了岩溶隧道突水风险分级。综合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形成了隧道突水突泥的层次分析模型和风险分级体系。通过区间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显示,水压力特征在各指标中占比最高,高水压是造成野三关隧道突水的最直接诱因。通过验算,水压力为0.1 MPa时隧道突水风险为弱风险,建议采取预注浆加固等主动防护措施降低水压力,该验算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 牛科
    • 摘要: 针对我国煤矿开采中底板突水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通过分析底板突水的机理,根据突水机理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底板突水对煤矿开采的危害。本文具体分析完整底板突水机理与裂隙底板突水机理以及具体的防治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当底板完整岩层隔水带所受到的压力大于底板突水的极限水压力时,发生底板突水;当底板完整岩层隔水带所受到的压力小于底板突水的极限水压力时,不发生底板突水;当底板完整岩层隔水带所受到的压力等于底板突水的极限水压力时,此为临界状态;裂隙的劈裂长度与水压力成正比,水压力越大劈裂长度越长。采用留设隔水煤柱、降低水压、注浆堵水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底板突水造成的危害。
    • 胡玮锋; 李昕航; 王明照
    • 摘要: 在现有的深部岩石工程中岩体处于多场耦合的复杂应力环境,地下水以及地应力的存在使工程开挖变得难以把控,为预防工程中遇到地质灾害,应对深部岩体进行力学试验探究。本文围绕地下水和地应力,系统性地总结深部岩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加载时,含水率影响岩石的纵波波速、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破坏模式;在动态加载时,不同的加载率条件下,饱水岩石的动态强度与干燥岩石有较大区别。真实水压环境下,饱和岩石的破坏形式与单轴压缩试验存在一定区别;孔隙水压力削弱岩石的峰值强度、增大岩石的能量耗散程度、降低储能能力。由于地应力的存在,在岩石应力波传播过程中,轴向静应力的变化影响岩石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和能量耗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