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饱和土

饱和土

饱和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80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56467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地震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五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暨青年华人岩土工程论坛等;饱和土的相关文献由15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华、徐斌、李强等。

饱和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56467 占比:99.24%

总计:56902篇

饱和土—发文趋势图

饱和土

-研究学者

  • 王建华
  • 徐斌
  • 李强
  • 赵成刚
  • 韦昌富
  • 刘林超
  • 谢康和
  • 徐长节
  • 陆建飞
  • 吴世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徐康; 杨洋
    • 摘要: 针对海底浅层气、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等气体运动会造成海底沉积物土层液化,引发海底麻坑、海底滑坡破坏等问题,通过一维土柱注气试验,研究气体作用下饱和土体的液化压力和液化深度。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土体内部孔隙气压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根据多孔介质流体质量守恒方程,不同深度处气压峰值的计算预测值与实际试验测量值较为吻合;将峰值孔隙气压与该深度处土体的水平应力相比较,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到土体流化深度。
    • 丁智; 冯丛烈; 董毓庆; 徐涛; 张默爆
    • 摘要: 基于半无限饱和土初值解,首次考虑了多种施工因素和先行、后行盾构位置及施工间隔不同对后行隧道土体二次扰动的影响,修正了现有饱和土双线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建立了先行、后行盾构任意空间位置动态施工的修正力学模型,并结合典型的伦敦饱和黏土工程案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土体变形解和Mindlin解、丁智解相比,其结果与实测曲线更接近,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盾构掘进过程中纵向、横向地表变形的特点。当双线隧道平行布置时,由于先行隧道的影响,后行隧道土体的滞后效应相对减弱,但先行、后行隧道的影响范围基本一致;隧道间距越小,二次扰动效应越强,沉降变化速率越快,地表沉降量越大,沉降槽峰值点也越接近坐标中心;当双线隧道斜交布置时,若隧道间距不变,则后行隧道位于侧上穿区间受到二次扰动影响随角度变化的速率最大,位于上穿与侧下穿区间的变化率近似相同,而位于下穿区间的变化率最小;当先行、后行隧道施工间隔不同时,发现双线盾构同时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量最大,随着先行、后行隧道施工间隔加长,土体强度逐渐恢复,先行隧道对土体的扰动效应逐渐减弱,后行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逐渐减小,导致总地表沉降量也逐渐变小。
    • 刘亚龙
    • 摘要: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广东沿海地区浅层边坡现场调查、勘查、设计、治理为基础,根据工程实践、室内试验及室内资料整理分析,对其一般规律及形体特点、物理参数展开分析、归纳、研究。主要研究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际的试验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王珏; 项颖; 李振亚; 王佳栋; 周叮
    • 摘要: 为了计算考虑桩周土扰动效应下的楔形桩水平振动阻抗,将薄层饱和土径向离散,利用Biot波动理论建立饱和土的复刚度传递多圈层水平振动平面应变模型,计算径向非均质的桩周土对桩身的水平动反力;将楔形桩轴向离散,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考虑桩身剪切振动效应的横向振动微分方程,利用传递矩阵法推导桩顶水平振动阻抗的半解析解。对考虑饱和土扰动效应下楔形桩水平振动阻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研究表明:在低频激振下增大楔形角能提高桩顶的水平阻抗,且随着振动频率的提高,增大楔形角会增强阻抗的频率依赖性;在低频激振下桩周土弱化会降低楔形桩的水平阻抗,且随着振动频率的提高,弱化效应会提高阻抗的共振幅值;对于如砂砾、粗砂、细砂等渗透系数较大的饱和土应考虑土体中流体惯性效应对楔形水平振动阻抗的影响;对于桩身长径比小且高频振动的楔形桩,有必要采用可以考虑桩身转动惯量及剪切效应的Timoshenko梁模型描述桩身水平振动。
    • 胡涛; 万志辉; 戴国亮; 龚维明; 朱铮
    • 摘要: 为解决现有规范中注浆压力计算公式在黄河流域下游地区适用性差的问题,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适用于该地区的注浆压力计算公式.基于莫尔-库伦强度理论及土体极限平衡条件,对现行规范中注浆压力计算公式进行优化.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注浆阻力经验系数和黏聚力修正系数的取值范围.通过现场试验对所提公式和现行规范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采用现行规范公式进行后注浆作业的试桩,采用所提公式进行后注浆作业的试桩承载力响应速度更快,桩顶沉降控制能力更好.在黄河流域下游地区使用所提公式进行后注浆可以有效改善灌注桩的承载特性.
    • 闫启方; 李晓娴; 张宗领
    • 摘要: 基于非局部理论和多孔介质理论,针对一维饱和土层的稳态响应进行了研究。为了克服Biot饱和土理论的不足并考虑非局部效应的影响,利用非局部理论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以位移表示的考虑非局部效应的一维饱和土振动微分方程。通过求解特征方程和特征向量并考虑问题的边界和初始条件,在频率域内得到了基于非局部理论的一维饱和土层的固相位移、液相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解析解。数值研究了考虑非局部效应的一维饱和土层的动力响应,分析了非局部效应和液-固耦合系数对固相位移、液相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简谐荷载作用下一维饱和土层存在有共振,当考虑饱和土的非局部效应时,共振幅值将会减弱,系统阻尼有增大的现象;液-固耦合系数主要对固相位移、液相位移和孔隙水压力随频率变化曲线的峰值有影响。
    • 常建梅; 田家怡; 尹荣玉; 冯怀平
    • 摘要: 研究目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隧道围岩富含水分,地震波的破坏作用将对隧道的安全施工及运营构成极大威胁。目前隧道的横断面形状设计复杂多变,分析研究饱和土介质中任意形状隧道的波动响应,对于这些地区隧道结构的安全抗震设计及施工起着重要指导价值。本文通过解析求解方法,基于Biot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利用共形映射和波函数展开方法,首先建立浅埋任意形状隧道的平面波散射解析解,在通过验证表明模型及计算过程正确有效后,以某一公路两车道隧道为模型,研究入射波数、围岩介质孔隙率、泊松比等参数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入射波数对隧道的动应力集中有显著影响,低波数下隧道的动应力响应显著大于高波数情况,且相比之下,高波数下的动应力响应分布形态更为复杂;(2)围岩介质的孔隙率对隧道孔压动力响应影响不大,不同孔隙率下隧道的孔压动力响应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但在较高孔隙率的情况下,边墙处的孔压动力集中系数较大,因此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当考虑边墙处围岩的加固处理;(3)泊松比对隧道孔压动力响应的影响较为显著,泊松比增加不仅影响隧道孔压响应分布规律,还影响响应的幅值大小,可能导致拱顶、拱底、拱肩、拱脚等部位孔压的局部升高;(4)本研究成果可为富水地区任意形状隧道的抗震设计和安全施工提供指导。
    • 王国义
    • 摘要: 该文引入土给水度参数,通过力平衡原理修正了竖直水土压力计算公式,提出自由水作用力在土颗粒上的传递率概念,推导出水土侧压力计算新公式,奠定了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计算公式的理论基础,实现了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的统一计算。采用同种分析方法,推导出考虑大气压力作用力条件下的饱和土和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公式,并推导出理论上更正确的水土侧压力计算公式。希望为理论土力学的发展和水土侧压力计算提供参考。
    • 官文杰; 吴文兵; 蒋国盛; 梁荣柱; 刘浩
    • 摘要: 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和Kelvin模型,考虑了土体三维波动效应及土塞与管桩之间的小变形相对滑移,研究了饱和土中非完全黏结管桩的纵向振动特性.首先,引入势函数,结合桩侧土及土塞的初始和边界条件,采用Laplace变换技术、Helmholtz分解法及分离变量法,分别求解出桩侧土和土塞的纵向振动解.结合桩土系统的耦合条件,进一步求解出管桩顶部的复刚度、速度响应频域解析解及速度响应时域半解析解.将本文解分别退化为实心桩解和无相对滑移解,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参数分析法初步确定了Kelvin模型参数的合理取值区间.最后,分别分析了管桩桩长和土塞的渗透系数、孔隙率、剪切模量以及黏性阻尼系数对饱和土中非完全黏结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长越短,土塞与管桩之间的黏结程度对饱和土中非完全黏结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越明显;土塞的孔隙率和黏性阻尼系数对饱和土中非完全黏结管桩的纵向振动特性有明显影响,土塞的剪切模量和渗透系数对饱和土中非完全黏结管桩的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 张小会; 张泽宇; 狄宏规; 何超
    • 摘要: 为研究地铁车辆通过浮置板轨道过渡段时隧道和土体的动力响应规律,提出了时域高效计算的隧道-饱和土体半解析环状层单元,结合车辆-轨道动力学,建立了车辆-浮置板轨道过渡段-隧道-土体系统耦合动力计算方法,研究了浮置板轨道过渡段长度、钢弹簧刚度等参数对隧道振动加速度、土体正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段参数设计需重点关注2个刚度突变位置的动力响应,采用钢弹簧刚度渐变方案时,3个动力响应指标分别降低60%、15%和2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