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力原理
有效应力原理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25220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重庆建筑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非饱和土的应力— 强度理论与变形特性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暨青年华人岩土工程论坛等;有效应力原理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广信、陈津民、方玉树等。
有效应力原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5220篇
占比:99.91%
总计:125336篇
有效应力原理
-研究学者
- 李广信
- 陈津民
- 方玉树
- 周健
- 孔戈
- 王国义
- 李培超
- 谢康和
- 介玉新
- 刘艳
- 卢德唐
- 周景星
- 张焕晓
- 戚国庆
- 李大勇
- 李文平
- 梁冰
- 汤明高
- 温庆博
- 王洪瑾
- 王运霞
- 秦天
- 管林波
- 苏万鑫
- 蒋宗全
- 蓝晓锋
- 许延春
- 许强
- 魏志宏
- 黄润秋
- DU Xiu-li
- LU De-chun
- XU Cheng-shun
- 丁洲祥
- 丛艳平
- 任伯锋
- 任福尧
- 倪万魁
- 倪亚飞
- 刘丽
- 刘学勤
- 刘文白
- 刘炜炜
- 刘真真
- 刘红军
- 刘继强
- 刘耀儒
- 刘耀儒1
- 刘辉
- 刘金波
-
-
张勇;
殷瑞林;
程瑾;
曹凯;
张更生
-
-
摘要:
基于土力学有效应力原理、表征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土工试验指标边界条件的分析,得出可使用上覆土层天然密度、通过直剪试验确定的强度指标计算土层抗剪强度的结论,并给出试验指标修正方法的建议,从而可以准确计算疏浚黏性土抗剪强度,对疏浚工程岩土分级有重要意义。
-
-
王国义
-
-
摘要:
根据饱和土水平截面上孔隙水通道面积与给水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孔隙水通道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力平衡原理,优化和修正了有效应力原理公式,实现了水土压力的统一计算。同时分析出饱和土土骨架所受浮力值为0。采用同样推导方法,推导出饱和土渗流条件下的渗透力计算公式,渗透力计算中竖直渗流与水平渗流渗透力计算公式有所不同,渗透力与水容重、水力坡度和给水度成正比。希望能对理论土力学水土压力和土骨架浮力、渗透力计算有所帮助。
-
-
黄佑芬;
吴道勇;
吴诗雨
-
-
摘要:
季节冻土区特殊的温湿环境造成盐渍土累积变形是导致众多工程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其变形破坏机理尚不十分明确。通过配制不同含盐量的粉土开展冻融循环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温度、未冻水含量、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和基质吸力对土体温度敏感,对土体变形有重要影响。类比于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给出了冻结盐渍土的有效应力方程,将土体变形分为温度应变、盐胀、冻胀、溶陷、融沉和残余应变,很好地解释了冻结盐渍土的变形机理。研究了含盐量对土体变形的影响程度,发现低含盐量时土体应变以冻胀和融沉为主;随着含盐量的增加,盐胀和溶陷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含盐量为1%时土体变形最小,表明适当控制含盐量可有效抑制土体变形。
-
-
陈丹锡;
涂智溢
-
-
摘要: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对承压水作用下的地下结构浮力进行了分析。当地下结构底板存在相对隔水层,且潜水水位低于承压水水位时,需另外考虑承压水通过相对隔水层土体骨架产生的顶托力。抗浮设防水位可取多层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并按静水压力计算浮力,无须额外考虑承压水的影响;JGJ476—2019《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浮力计算公式高估了承压水的不利影响。
-
-
王国义
-
-
摘要:
以李广信先生的《有效应力原理能够推翻吗》论文为基础,该文对李(李广信先生)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新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该文认为,如果新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正确,推翻了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实际上是理论土力学的一次进步,使理论土力学更"理论".另外,该文对作者自己前几篇论文中不恰当的说法进行了更正.该文的讨论可为理论土力学的发展和水土压力计算提供参考.
-
-
张俊然;
姜彤;
张昕;
潘旭威;
赵金玓
-
-
摘要:
目前土力学本科生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理论以饱和土为研究对象的较多,地球表面非饱和土普遍存在,忽视了土体非饱和状态的存在,从而导致传统饱和土的相关理论与实际工程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文章以有效应力原理为例,首先更新和扩展了有效应力原理的内容,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学习有效应力原理表达式的更新过程,将与时俱进的创新元素引入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上述采用先介绍一般情况再介绍特殊情况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同时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
-
-
孙龙;
王志荣;
李洪刚
-
-
摘要:
为了深入探讨应力场、裂隙场、渗透场三场耦合条件下的压裂缝延伸规律.首先基于有效应力原理,考虑煤储层应力敏感性,建立了动态渗透率计算模型;其次,考虑相应的滤失系数动态变化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基于PKN模型建立了改进的压裂缝延伸模型,并进行实际单井的应用及分析;最后,运用ABAQUS软件模拟滤失系数动态条件下应力演化规律与压裂缝延伸过程,并将理论值与数值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压裂缝延伸过程中储层渗透率变化最大,增大了约22.25倍;滤失系数次之,增大了约7.03倍;孔隙度变化最小,增大了约2.02倍,而裂缝延伸距离随压裂时间的增长而增长,但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基本趋于稳定,当压裂时间为60min,压裂缝延伸距离为141.23m,与数值模拟结果(132.8m)较为吻合,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施工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
王国义;
蒋宗全
-
-
摘要:
基坑支护中水土压力计算一直困扰岩土工程界,针对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对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是目前广泛认可的方法,但粘性土的“水土合算”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不相符的问题引起许多争议.文章优化了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通过引入地勘给水度参数,计算出不同类型土的孔隙水应力系数,建立了改进的饱和土应力公式,实现了水土压力分算与合算的统一.分析表明,新饱和土应力公式计算出的水土压力值比“水土分算”值小,比“水土合算”值大,更接近现场实际.本文研究可为水土压力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
-
赵成刚;
刘真真;
蔡国庆;
李舰;
刘艳
- 《非饱和土的应力— 强度理论与变形特性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理,它是土力学的基石.本文首先讨论了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的实质、意义以及它的局限性.然后从土的各相平衡方程出发推导得到了非饱和土的总应力和各相应力之间的关系以及非饱和土的平均骨架应力的表达式,并定义该式为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该式与变形功推导得到的有效应力公式是一致的.文中就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和本构变量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试图给出合理的解答.文中还指出非饱和土的应力的定义应该尽可能简单,不应该考虑太多或太复杂的因素和影响.最后重点对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结论.
-
-
吕玺琳;
方航;
钱建固
- 《第四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的核心,既是贯穿整个土力学始终的重要概念,也是土力学课程有别于其它力学课程的关键.土力学中大多数章节,如地基土中应力计算、地基变形计算及土体强度分析均与有效应力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有效应力原理的理解对于土力学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贯彻有效应力原理也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
-
LU De-chun;
路德春;
DU Xiu-li;
杜修力;
XU Cheng-shun;
许成顺
- 《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暨青年华人岩土工程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分析了关于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的一些错误理解,基于土颗粒-水相互作用分析,给出了土体中有效应力的物理含义,是单位截面的土体中土颗粒骨架所传递的有效荷载,其大小等于总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差.利用土体的力平衡方程,一方面证明了Terzaghi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并分析了该原理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证明了Bishop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解释了参量x的物理含义,将二原理统一在一个力学框架下,从理论上说明了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是Bishop有效应力原理在有效饱和度X=l时的特例,并分析了Bishop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的适用范围.研究表明,从荷载条件和土性条件两个角度分析有效应力原理,清晰地解释了有效应力的物理概念,并且提出孔隙水压力影响土体力学特性的机理.
-
-
-
-
-
介玉新;
许延春;
李广信;
温庆博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随着地下空间的利用以及矿山建设的发展,人们对深部土的性质开始关注.研究深部土的力学性质,需要了解其组成、结构、成因等.本文简要介绍了地质方面对深部粘土、粘土岩的认识.对深部土及其研究内容作了初步界定.从复合材料方面探讨了有效应力原理及其在深部土中的适用性,希望有关内容能够引起人关的关注.从而加强对深部土的认识和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