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度
给水度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4073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地下水、水文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年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等;给水度的相关文献由3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国义、马传明、高林等。
给水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4073篇
占比:99.93%
总计:154185篇
给水度
-研究学者
- 王国义
- 马传明
- 高林
- 和泽康
- 曹策
- 李涛
- 蒋宗全
- 魏超
- 吕华芳
- 李晴
- 胡喜梅
- 赵玉红
- 丛振涛
- 张兆吉
- 杨汉波
- 祁惠惠
- 许光泉
- 费宇红
- 邓波
- 钱永
- 雷慧闽
- 侯昭飞
- 冉令坦
- 冶雪艳
- 刘廷玺
- 刘秀争
- 唐发满
- 姚建
- 姜纪沂
- 宋熙鹏
- 山成栋
- 山成梁
- 山成祥
- 张大义
- 张子贤
- 张旭
- 张永祥
- 昝超
- 曹正伟
- 朱仲元
- 朱振光
- 李佩成
- 李增荣
- 李得刚
- 李才年
- 李旭东
- 李海明
- 李鸿雁
- 杨佺忠
- 杨大卓
-
-
王国义;
蒋宗全
-
-
摘要:
文章考虑大气压力作用对饱和岩土水平截面通过力平衡原理,引入岩土给水度参数,分析孔隙水压力作用力和土骨架传递力,推导出水平截面上的孔隙水平均应力(中和应力)和土骨架平均应力(有效应力),提出了考虑大气压力作用下的饱和岩土水土压力统一计算新方法,进而从理论上推导出考虑大气压力作用下的饱和岩土侧向静止水土总压力。希望能对理论土力学的发展和饱和岩土基坑支护计算有所帮助。
-
-
戴云峰;
孙晓敏;
倪显锋;
林锦;
闵星;
刘九夫
-
-
摘要:
为了快速准确获取滁州花山流域第四系覆盖层渗透性参数,掌握流域下垫面地层渗透性分布特征,在流域浅层地下水监测井进行了振荡试验,通过标准曲线配线法计算了地层水文地质参数,对比了两种振荡试验半解析解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利用振荡试验快速获取的滁州花山流域第四系地层渗透系数和贮水率等参数准确可靠,试验可同时估算地层给水度,流域内第四系地层渗透性存在明显非均质性,上游区域渗透系数和给水度高于下游区域渗透系数和给水度,子流域由东向西贮水率存在减小趋势。
-
-
国义
-
-
摘要:
通过力平衡原理引入岩土给水度参数,分析地下水竖直渗流条件下饱和岩土水土压力,推导出竖直渗流条件下的土压力(有效应力)计算公式。对推导出来的公式进行分析,提出竖直向下渗流条件下土压力沿渗流方向比静水条件下土压力增加,并指出在同种条件下基坑外降水的基坑支护土压力要低于基坑内降水的基坑支护土压力,更加有利于基坑安全。希望能对理论土力学的发展和渗流条件下的饱和岩土基坑支护计算有所帮助。
-
-
徐良勇
-
-
摘要:
基抗开挖工程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在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地区,基坑开挖的难度较大,为减小开挖难度,常采用基坑降水措施.而基坑降水可能会导致出现地基土流失以及基坑附近处的建筑物地基发生沉降和倾斜等不良情况.因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了基坑不同部位及其附近处的建筑物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此外,粘土地基由于基坑降水导致下沉时,可在计算过程中结合给水度进行修正.
-
-
王国义;
蒋宗全
-
-
摘要:
笔者根据非饱和岩土水平截面的力平衡原理,引入岩土给水度参数,分析孔隙水压力作用力、大气压力作用力、土骨架传递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水平截面上的孔隙水平均应力、大气平均应力和土骨架应力,提出了非饱和岩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的水气土压力统一计算方法,进而从理论上推导出考虑大气压力条件下的非饱和岩土侧向静止水气土总压力.希望能对非饱和岩土基坑支护计算有所帮助.
-
-
王国义;
蒋宗全
-
-
摘要:
通过引入岩土给水度参数,基于力的平衡原理推导出一个新的有效应力原理公式,实现了水土压力的统一计算.通过对深海中岩土的有效应力进行分析,指出孔隙水压力的一部分或全部也是有效应力的一部分.通过试验分析,指出黏性土中的弱结合水在压力状态下可以转化为自由水,此时应将转化的自由水看作孔隙水,并传递静水压力,未转化为自由水的弱结合水,不传递静水压力,应看作土骨架的一部分.黏性土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给水度值可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希望能对理论土力学的发展和水土压力计算有所帮助.
-
-
-
王国义;
蒋宗全
-
-
摘要:
基坑支护中水土压力计算一直困扰岩土工程界,针对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对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是目前广泛认可的方法,但粘性土的“水土合算”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不相符的问题引起许多争议.文章优化了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通过引入地勘给水度参数,计算出不同类型土的孔隙水应力系数,建立了改进的饱和土应力公式,实现了水土压力分算与合算的统一.分析表明,新饱和土应力公式计算出的水土压力值比“水土分算”值小,比“水土合算”值大,更接近现场实际.本文研究可为水土压力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
裴源生;
李旭东;
赵勇;
翟家齐
-
-
摘要: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大埋深区面积大,而其地下水垂向补给特征及含水层给水度认识不足的问题,以河北栾城试验站附近某研究区为典型区,基于大田试验的水循环模拟,量化了地下水补给及潜水层给水度大小,并探讨了地下水垂向补给特点等关键问题。研究表明:研究区在两个丰水年2012年及2013年地下水潜在补给量约为236.6mm和223.5mm,当年实际补给量约为144.1mm和129.8mm,日补给量在0.37~0.40mm及0.33~0.38mm之间;经过厚包气带的迟滞和调节作用,地下水补给过程较为平稳,年际年内差异较小;研究区当前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潜水含水层给水度约为0.03。
-
-
王国义;
蒋宗全
-
-
摘要: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是否正确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砂性土适合"水土分算",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相符,黏性土适合"水土合算",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不相符问题,众多学者各执一词.本文对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的由来与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太沙基将孔隙水压力作为中和应力(中和应力对土体变形无影响)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进而推导出的有效应力也不正确.笔者采用水平截面的力平衡原理,引入给水度参数,推导出新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公式,计算出来的水土压力值与实际值更相符.希望能对理论土力学的发展和水土压力计算有所帮助.
-
-
-
-
张晓明
-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浅层地下水是海河流域华北平原主要供水水源,供水量占平原区总供水量的66%.该水源的稳定,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影响极大.浅层地下水超采量的研究,是保护性开采地下水,使自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论述了以地下水观测资料为依据,分区分析水文地质参数,并应用GIS技术计算1980年至2000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的技术方法.
-
-
张晓明
-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浅层地下水是海河流域华北平原主要供水水源,供水量占平原区总供水量的66%.该水源的稳定,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影响极大.浅层地下水超采量的研究,是保护性开采地下水,使自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论述了以地下水观测资料为依据,分区分析水文地质参数,并应用GIS技术计算1980年至2000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的技术方法.
-
-
张晓明
-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浅层地下水是海河流域华北平原主要供水水源,供水量占平原区总供水量的66%.该水源的稳定,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影响极大.浅层地下水超采量的研究,是保护性开采地下水,使自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论述了以地下水观测资料为依据,分区分析水文地质参数,并应用GIS技术计算1980年至2000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的技术方法.
-
-
张晓明
-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浅层地下水是海河流域华北平原主要供水水源,供水量占平原区总供水量的66%.该水源的稳定,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影响极大.浅层地下水超采量的研究,是保护性开采地下水,使自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论述了以地下水观测资料为依据,分区分析水文地质参数,并应用GIS技术计算1980年至2000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的技术方法.
-
-
张晓明
-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浅层地下水是海河流域华北平原主要供水水源,供水量占平原区总供水量的66%.该水源的稳定,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影响极大.浅层地下水超采量的研究,是保护性开采地下水,使自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论述了以地下水观测资料为依据,分区分析水文地质参数,并应用GIS技术计算1980年至2000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的技术方法.
-
-
刘敏;
谢振华;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反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采用年水位升幅累积法、前期影响降水量法和趋势线确定水位升幅法三种方法计算,得出不同岩性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经计算表明,用此方法求得的降水入渗系数基本符合理论规律,影响降水入渗系数的主要因素有降水历时、降水量、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颗粒大小等.
-
-
刘敏;
谢振华;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反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采用年水位升幅累积法、前期影响降水量法和趋势线确定水位升幅法三种方法计算,得出不同岩性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经计算表明,用此方法求得的降水入渗系数基本符合理论规律,影响降水入渗系数的主要因素有降水历时、降水量、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颗粒大小等.
-
-
刘敏;
谢振华;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反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采用年水位升幅累积法、前期影响降水量法和趋势线确定水位升幅法三种方法计算,得出不同岩性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经计算表明,用此方法求得的降水入渗系数基本符合理论规律,影响降水入渗系数的主要因素有降水历时、降水量、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颗粒大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