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531540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海峡药学、药物分析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江苏省植物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北京园林学会2012年度学术论坛、2011年中国魔芋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相关文献由856位作者贡献,包括曹艳平、钟科军、卢四平等。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1540 占比:99.96%

总计:531779篇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文趋势图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研究学者

  • 曹艳平
  • 钟科军
  • 卢四平
  • 卢红兵
  • 孔波
  • 庹苏行
  • 李静
  • 杨华武
  • 董伟峰
  • 谭新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君燕; 孙敏; 宋诗清; 王化田; 冯涛; 姚凌云; 俞文华
    • 摘要: 为了研究香榧纯露的稳定性及体内外抗氧化活性,以香榧假种皮水蒸气提取精油的副产物香榧纯露为试验材料,采用LUMi Sizer稳定性分析仪对香榧纯露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技术对纯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估了香榧纯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对香榧纯露体内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膜过滤处理的香榧纯露不稳定系数接近于0(0.007±0.003),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采用GC-MS技术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化合物(41.82%)为主,共21种;其次为萜类化合物(5.27%),共7种;其他还包括酚类化合物(5种)、烃类化合物(5种)、醛类化合物(3种)及酯类化合物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香榧纯露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最高浓度下清除率分别为67.3%±1.2%和84.2%±3.7%。此外,香榧纯露可显著提高秀丽隐杆线虫抗氧化应激性能及良好的延长寿命的作用(P<0.05),有望开发为抗氧化、抗衰老功效的新型食品或化妆品原料。
    • 李铁纯; 侯冬岩; 回瑞华; 刁全平
    •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白茶、青茶和红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确定了24种、11种和14种化合物.三种茶的挥发组分中均分离出里那醇,分别占挥发组分质量分数的3.42%、28.00%和3.32%.分析结果表明:挥发组分中里那醇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青茶,白茶居中,红茶最低.
    • 易明霞; 邓爱华; 王云; 谢鹏
    • 摘要: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CO2流速、物料目数以及物料密度等因素对黄秋葵籽油收率的影响规律;再运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超临界CO2萃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得到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35 MPa、萃取温度为55°C、萃取时间为150min、CO2流速为40L/h,物料目数为<60目,物料密度为300g/L,收率为13.95%.对萃取的秋葵籽油进行抗氧化实验及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
    • 罗球珠; 杨棣华; 巫资粦; 张韵
    • 摘要: 目的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石菖蒲挥发油成分,并比较其成分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水蒸馏法获取石菖蒲根茎部位挥发油后应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鉴定,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相对含量应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结果 石菖蒲挥发油中各组分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分离效果、峰形较好,分析发现挥发油中存在100多种化合物,相对含量高于0.01%化合物有25种,其含量达挥发油总量的93.40%,类型主要为苯丙素衍生类、单萜氧化物类、脂肪醛固酮类以及倍半萜氧化物类4种,其中β-细辛醚、α-细辛醚为含量最高两种化合物,占比分别为54.62%、32.34%;β-细辛醚、α-细辛醚在对应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两种物质精确性、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2.0%;β-细辛醚、α-细辛醚回收率分别为104.2%、101.3%,RSD分别为1.12%、1.83%,应用对应标准曲线测定5个不同批次石菖蒲挥发油中β-细辛醚、α-细辛醚平均含量分别为(535.64±1.4)mg/g、(957.54±0.72)mg/g.结论 GC-MS分析发现安徽产石菖蒲挥发油成分主要有β-细辛醚、α-细辛醚,其中β-细辛醚含量最高.
    • 杨惟喜
    • 摘要: 文中建立了利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Fotector 02HT)对水中多环芳烃经全自动固相萃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检验方法.水样中有机化合物被C18固相萃取柱吸附,用二氯甲烷洗脱,洗脱液经浓缩,气相色谱毛细柱分析各个组分后,以质谱作为检测器,进行水中有机物测定.通过目标组分的质谱图和保留时间与计算机谱库中质谱图和保留时间对照进行定性,每个定性出来的组分的浓度取决于其定量离子与内标物定量离子的质谱响应之比.各样品中含己知浓度的内标化合物,用内标矫正程序测定.水样的检出限均低于1.0ng/mL,精密度在5.6%~11.5%之间,加标回收率92.4%~109.5%,相关系数在0.9997~0.9999,线性关系很好.通过该方法,可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机物指标中16种多环芳烃指标检测要求,同时对其他的半挥发性进行定性或者定量检测,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要求.
    • 袁金梅; 罗靖; 朱琳琳; 席婉; 曾旭梅; 熊康舜; 王彩云; 郑日如
    • 摘要: [目的]明确不同桂花品种的主要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为桂花的产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个栽培广泛且香味典型的桂花品种'晚银桂'、'潢川金桂'和'橙红丹桂'的未展期、半展开期、完全展开期和枯萎期花瓣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结合糖苷酶水解法分别提取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香气物质进行成分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1)3个品种共检测出25种游离态香气物质、28种糖苷态香气物质,包括单萜、单萜醇、单萜酮、单萜氧化物、芳香族类化合物、酯类、烷烃类和其他物质.糖苷态香气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游离态香气物质.大量单萜类香气物质经过氧化、羟化后易连接糖基,形成无色无香的糖苷态香气物质.2)桂花的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会随着花期变化不断积累,游离态物质在花瓣完全展开期含量达到最大值,而糖苷态香气物质在开花末期含量达到最大值.3)3个品种的香气物质成分相似但是含量差异显著.'晚银桂'和'潢川金桂'的游离态香气物质主要为反式-β-紫罗酮、γ-癸内酯、8-羟基芳樟醇,糖苷态香气物质主要是4-羟基-苯乙醇、4-羟基-β-紫罗酮和3-氧代-α-紫罗醇.'橙红丹桂'的游离态香气物质主要为γ-癸内酯、芳樟醇氧化物和4-羟基苯乙醇,糖苷态香气物质主要为4-羟基苯乙醇、3-氧代-α-紫罗醇和8-羟基芳樟醇.综合分析,'晚银桂'和'潢川金桂'中富含类胡萝卜素裂解产物紫罗酮及其衍生物,而'橙红丹桂'则富含芳樟醇及其衍生物,类胡萝卜素是否裂解是造成品种间香气差异的重要因素.4)3个品种的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中的芳樟醇及其衍生物、紫罗酮及其衍生物和 γ-癸内酯和香叶基丙酮均为重要的香气活性物质,具有花香、果香等香味特质,对花卉产品的香味浓郁度和香型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桂花的非挥发态香气物质即游离态和糖苷态种类和含量丰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富含的单萜及其衍生物、酯类物质和芳香族化合物可以通过添加水解酶和溶剂萃取的方法加以提取和释放,从而提升花卉产品的香味品质.
    • 石友盛; 谢文强; 陈贤功; 胡晓苹
    • 摘要: 该研究旨在对海参脱腥方法的脱腥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分别采用物理法(减压处理)、物理-化学法(减压同时经茶及氯化钙溶液浸泡处理)及物理-化学-微生物发酵法(减压同时经茶及氯化钙溶液浸泡再经乳酸菌发酵处理)3种方法去除海参的腥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经3种脱腥方法处理后海参气味物质中的(E)-2-癸烯、1-丁醇、(E)-2-戊烯-1-醇、苯甲醛、苯酚、苯甲醇及2-辛酮等9种物质的相对含量明显减少;电子鼻测试结果表明,海参经3种脱腥方法处理后,传感器W1S(对甲烷敏感)及W2S(对乙醇及部分芳香族化合物敏感)的响应值较未处理海参有较大程度的降低.总体来看,物理-化学法和物理-化学-微生物发酵法的脱腥效果比较接近,优于物理法.但是,全质构分析结果表明,物理-化学法处理的即食海参过硬不宜食用,而物理-化学-微生物发酵法处理的即食海参软硬适宜.综合气味分析和全质构分析结果,经物理-化学-微生物发酵法处理后制备的即食海参具有较佳的品质.
    • 晏小霞; 邱燕连; 王茂媛; 王清隆; 王祝年
    • 摘要: 为分析比较不同果型益智果实挥发油含量和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不同果型益智果实挥发油含量为1.12%~1.94%,从中共鉴定出73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及含氧衍生物,其中共有化合物46个,主要有圆柚酮、蓝桉醇、p-聚伞花烃、氧化蛇麻烯II、L-芳樟醇等,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圆柚酮,相对含量为18.42%~38.84%.研究表明,不同果型益智挥发油含量和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为益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晏小霞; 邱燕连; 王茂媛; 王清隆; 王祝年
    • 摘要: 为分析比较益智干燥前后挥发油的成分差异,阐明益智产地干燥过程中的质量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益智鲜果和干果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益智鲜果和干果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31%和1.27%,从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4种和55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51种,22种成分相对含量增加,29种成分相对含量减少,鲜果中有13种成分在其干品中未检出,而在鲜果挥发油中未检出的4种成分却在干果挥发油中被检测出.研究表明,益智干燥前后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需对益智产地干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优化干燥工艺,稳定药材质量.
    • 刘婷; 文涛; 赵梦丽; 张媛; 张超; 袁军; 沈其荣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茄科劳尔氏菌与番茄根际代谢物的互作关系,明确根际代谢物抵御茄科劳尔氏菌的入侵机制,为防控番茄青枯病和番茄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方法]收集健康和发病番茄根际土壤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比较两者间根际代谢物的组分差异。分别在纯培养(作为辅助碳源和唯一基础碳源)和根际条件下,研究差异根际代谢物对茄科劳尔氏菌生长及定殖的影响。[结果]健康和发病番茄根际代谢物在组分和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健康番茄根际显著富集的代谢物有果糖、蔗糖、肌醇半乳糖苷、蜜二糖、龙胆二糖;发病番茄根际显著富集的代谢物有皮质醇、四氢皮质醇、明串珠菌二糖、2,3-二甲基琥珀酸、角鲨烯、葡萄糖酸。纯培养试验发现:蔗糖、果糖和蜜二糖作为辅助碳源时不会直接抑制茄科劳尔氏菌生长,而作为唯一碳源时无法供茄科劳尔氏菌生长。根际添加试验发现,蔗糖、果糖和蜜二糖处理显著降低茄科劳尔氏菌在番茄根部定殖数量,并同时显著增加番茄根部总细菌的数量。[结论]番茄根际代谢物组分和含量与番茄健康状况有关。健康番茄根际富集的蔗糖、果糖和蜜二糖可能通过大量培育其他根际微生物的生长来抵御茄科劳尔氏菌的定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